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法律硕士(非法学)有出国的机会吗?

奔梦路
老聃之役
法律硕士(非法科学)有机会出国,公派出国中理科学生比文科学生拥有着有的机会。但是在筛选过程中,对某一专业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歧视。还有申请公派出国的,其自身条件是否足够优秀是最重要的参考因素。出国留学需要做的准备工作:1、对想去留学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学术水平等进行了解。2、为了充分了解外国学校的信息,包括历史、学费、学校制度、专业、师资、教学设施、学术地位、学生人数等,我们应该特别注意该校的国际学生人数,包括中国的学生人数。此外,还应落实学校颁发的文凭是否得到我国的认可。3、这个学校的住宿、交通、医疗保险情况。4、了解该学校在中国是否有授权代理招生的留学中介公司。5、了解该学校的留学签证情况。6、该国的政府是否同意留学生合法打工。7、调查本专业在该国的就职率。8、毕业后是否能进行移民至该国家。扩展资料:硕士去美国留学的条件:1.TOEFL成绩:这个方面对于觉大部分申请人来说应该是最重要或者最不重要的一项了(没有中间状态)。道理非常简单,美国大学对于这项标准的衡量只有合格或者不合格(同样没有中间状态)。根据美国大学的审批流程,这部分工作主要由研究生院的工作人员负责。也就是说在这个环节申请人的学术成果并不能影响工作人员对于语言能力的评定,而一旦被认定语言能力不达标,申请往往以失败告终。2.GRE/GMAT/LSAT成绩:在这几类里面,GRE的成绩应该是最讨广大申请人喜欢的,因为除了类似新闻或者教育这种社会科学专业之外,GRE基本不会成为申请的短板。因为大多数专业仅仅对于其中的数学部分有要求,而要求也仅仅是750分以上。这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的申请人来说都不是问题。与GRE相反,GMAT等专业考试成绩往往是阻碍申请人通往美国名校(注意,仅仅是名校)的绊脚石。简单地说就是成绩高不能证明申请人优秀,但是成绩低可以证明申请人不够优秀。3.GPA:此项在之前若干年内都被称为王道的条件在最近有明显被削弱的趋势。但是如今仅仅有一个非常高的GPA并不能保证可以被美国前10的大学录取。这钟现象可以归因于现在中国大学生活日趋丰富,申请人在实习或者学术研究方面具有前辈不能比拟的条件,从而有可能取得更加有竞争力的成就。这样一来GPA的左右自然会被稀释。4.实习/科研成果和就读院校/推荐人:由于这两项实在过于相似,我们将一并论之。在这两项的评价中,最重要的准则就是:如果不能比其他申请人更好的经历就仅仅比没有好一点而已。鉴于大多数美国大学均没有要求必须提供实习科研经历,申请人提供此项经历必然意在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因此提供具有独特性的经历往往会事半功倍。

法律硕士毕业后出国留学容易吗

金阁寺
禅定
这个首先得看你具体申请什么样的学校了,楼主可以参考一下留学志愿参考系统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05575914/ ,输入你的专业,GPA等信息,就能查询出与你情况类似的同学案例,看他们申请了哪些院校和专业。也可以按照留学目标来查询,看看你的目标院校和专业都哪些背景(语言成绩多少分、学校背景如何、什么专业、GPA多少等)的学生申请了,也从而对比自身情况,制定大致的目标和方向。

法律硕士OR法学硕士?

为我
大制作
1、因为你本科阶段读的不是法律专业,因此只能报考法律硕士2、想当律师的话,是要先通过司法考试的3、你的韩语与英语好的话,对你以后当律师是非常有帮助的,业务范围也会比别人多4、国际法专业是很吃香的,我的导师就希望我以后读国际法,但是我没有兴趣,因为学起来很枯燥,如果你有兴趣的话,那是再好不过了5、就业前景,国际法比民商法要好,应该是所以法律中最好的,但是比较难学,你可以斟酌一下祝你成功啦!只有法学专业的本科生可以报法学硕士 你只能报法硕,即法律硕士 想当律师还要过司法考试

我现在是法律硕士研究生,能留学耶鲁大学法学院吗?如果能,什么条件?请详细点。

敬老床
去美国读法律研究生有两个选择,一个是LLM,一个是JD同学你读哪一个呢?LLM是专为国际学生设计的法律课程,时长9个月,如果你的托福能上100分,GPA3.5+,法律实习/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话,我觉得你上耶鲁、哥大都有希望~JD的话非常难非常难,如果你没有3年以上的律所/法院工作经验的话劝你不要申请,结果都会令人伤心。一个美国人成为JD都是很不容易的!其实同学我觉得你既然希望得到详细的回答,不妨先详细介绍下自己?这样回答才会更详细有针对性哦!

苏州大学法学院在哪

天作
摩天楼
苏州大学法学院苏州大学前身是著名的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本世纪上半叶,她以法学教育享誉海内外,时有"南东吴、北朝阳"、"法官出朝阳,律师出东吴"之称。东吴大学特别是她的法学院,曾培养出一批杰出的政治、法律学者或知名人士,如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董寅初、赵朴初、谈家侦、王宏惠、董康、杨铁梁、王绍堉、倪征×、梅汝璈、吴德熊、李浩培、吕光、桂裕、丘汉平、梁鋆立、张志让、查良鉴、查良镛(金庸)、盛振为、何世祯、马汉宝、姚淇清、陈霆悦等,堪称一时之盛。1952年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改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改名为苏州大学。1982年复设法律系,1986年扩建为法学院。 本院现设法律、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律师四系,并设比较法研究所和东吴律师事务所。现有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点1个,法理学、行政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硕士点3个。行政法学专业为省级重点学科,受省政府专项经费资助。现有正副教授18人,讲师20作人,其中有硕士以上学历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占近50%。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已列入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试办单位。现每年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余人,专科生30-50人,并开设了法律专业大专函授班、专业证书班、本科进修班、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项目。自1982年以来,已为社会培养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等各类专门法律人才近5000人。 长期以来,本院教师兢兢业业、努力耕耘,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先后获国家级教学奖、科研奖等3人次,获省级教学奖、科研奖等12人次,获评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次,获评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次,7人被评为苏州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先后承担(主持)国家级社科研究项目5项,省级研究项目20余项,出版各类专著、教科书、译著等6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包括在海外学术刊物及国内权威刊物发表的论文50余篇)。 近年来,本院对外学术交流也有重大发展。先后有25人次赴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日本等地进修、讲学、参加学术会议、访问,邀请外籍及台港澳专家讲学70人次。行政法重点学科还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法制研究所等实际部门开展了合作研究。 苏州大学已进入国家"211"工程,我院"现代政府法律管理"科研项目也已被列入"211"重点资助项目。本院师生员工将抓住机遇,同心同德,弘扬东吴法学传统,再创辉煌! 苏州大学专业列表 文学院 传播学 新闻学 汉语言文字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戏剧戏曲学 文艺学 课程与教学论 美学 商学院 企业管理 金融学 会计学 农业经济管理 区域经济学 财政学 世界经济 政治经济学 工商管理硕士 教育学院 应用心理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英语语言文学 俄语语言文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政治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 伦理学 课程与教学论 中国哲学 外国哲学 法学院 法律硕士 刑法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诉讼法学 国际法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社会学院 社会保障 社会学 档案学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专门史 世界史 化学化工学院 应用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物理化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课程与教学论 电子信息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中西医结合临床 内科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肿瘤学 神经病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麻醉学 急诊医学 数学科学学院 应用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基础数学 计算数学 课程与教学论 药学院 药物化学 艺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 美术学 生命科学学院 细胞生物学 遗传学 课程与教学论 免疫学(理学) 水产养殖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凝聚态物理 光学 理论物理 课程与教学论 材料物理与化学 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卫生毒理学 放射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生物医学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运动人体科学 医学院基础医学系 药理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法医学 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免疫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病原生物学 材料工程学院 服装 材料学 纺织工程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医学院临床医学儿科系 儿科学 信息光学工程、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 光学工程 苏州大学医学院的前身为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苏州医学院,至今已有90多年的办学历史。目前,学院设有基础医学系、临床医学一系(医学影像学系、护理学系)、临床医学二系、临床医学三系、临床医学四系、儿科学系等10个独立建制的教学实体系以及综合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医学院拥有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博士学位点35个,硕士学位点52个。学校简介 苏 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和江苏省省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学院、苏州医学院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目前,苏州大学已发展为一所具有相当规模,基础较为雄厚,办学效益显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一 百年来,苏州大学先后向社会输送了15多万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其中许多人已成为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中的著名学者和知名人士。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孙起孟、雷洁琼,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董寅初,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著名的法学专家倪征日(奥) 、著名蚕桑教育家郑辟疆、著名脑外科专家和医学教育家杜子威、香港知名人士杨铁(木梁)、查良镛(金庸)、现任江苏省副省长张卫国、省政协副主席陆军;江苏省委原副书记顾浩、副省长吴锡军、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傅、周桑漪,以及谈家桢、刘建康、宋鸿钊等三十多位两院院士都是我校校友。 苏 州大学现有12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8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设专业8个)、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204个硕士点(含自设专业8个)以及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本科专业101个,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点、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1个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拥有各类在校生约50000人(其中研究生12100多人、本科生210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11200多人):教职工4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4人,教授、副教授1300余人,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 近 年来,苏州大学坚持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在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面向地方经济主战场,加强了应用性、开发性研究,科研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奖400多项。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苏州大学SCI索引名列全国高校第27位。苏 州大学现有5个校区,占地面积2368亩,建筑面积近120万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图书馆馆藏图书388万册,中外期刊2800余种;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服装中心、网络中心等设备先进;拥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苏州大学出版社。学校还编辑出版了多种学报、《国外丝绸》等刊物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交流。 我 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学校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开辟了广阔途径。苏州大学积极扩大开放,与日本、法国、韩国、新加坡、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10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每年接收外国留学生、进修生1600余人来校学习汉语语言文学和其他有关专业。 近 年来,苏州大学注重依托本省,特别是苏南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积极探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同时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坚持走后勤社会化道路,并以此作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动力。目前,天堂学府——苏州大学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胆识争创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以日新月异的姿态拥抱二十一世纪。对,是渎墅湖那里!

吉林大学法学系和经济系怎么样

玻璃箱
巧虎
吉林大学法学院建院于1988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法学院之一。其前身是吉林大学法律系,是"十年浩劫"中我国仅存的未停办的两所大学的法律系之一。其办学历史则始于1948年创建的东北行政学院司法系,现已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良好声誉、重要地位的法学教育与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法学理论、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和国际法学六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有与兄弟学院联合培养的法经济学和法政治学博士学位专业、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法学理论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刑法学为吉林省重点学科,在国内拥有广泛影响;民商法学是学院具有多年学术积淀和特色的优势学科,拥有一批发展潜力大、在国内较有影响的专家和中青年学者。此外,国际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也是学院深具发展潜力的学科。学院设有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和法律硕士11个学位授权专业。学院现设六个教研部、《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社以及英美法律研究中心、欧盟法律研究中心、东亚法律研究中心、德国民商法研究中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研究中心、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研究中心、WTO与中国法制研究中心等七个研究机构。目前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77人、硕士研究生1509人、博士生330人、函授本科和专科生260人,以及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的留学生20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26人,其中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2名)、副教授20名。已取得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7%。学院荟萃了一大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法学专家学者。著名法学家、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教授于2003年6月3日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在瑞典伦德大学召开的国际法律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第21届世界大会上,张文显教授当选为协会新一届执委会的唯一的中国执委。在国家教育部首次评选的100名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中,姚建宗教授被评为教育部教学名师奖。以蜚声中外的学者邓正来先生为代表的众多专家教授成为法学院开拓进取的中坚力量。 学院教师科研成果丰硕,迄今共编写系列教材3套80多种。1980年以来,学院教师公开出版学术著作、教材近400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00篇,其中50多部著作、教材和200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其中有近40项成果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司法部法学教材优秀成果、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二、三等奖。目前,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6项,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4项,司法部项目4项,其他基金项目61项。 学院历来重视与国内外进行教育与学术交流合作,分别与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建立了多种形式的长期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美中法律交流委员会合作举办了“美国法讲习班”(1985年、2000年),与瑞典、挪威、丹麦等北欧国家人权研究机构联合举办了首届“北欧-中国国际人权法教师研修班”(2001年);举办了“海峡两岸法学教育研讨会”(2000年)、“面向21世纪民商法发展研讨会”(2001年)、中国法学会商法研究会2002年年会等。学院还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主持“当代法学名家讲座”系列,在国内外法学届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院具有良好学习与研究条件,努力 创建全国一流的法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基地。目前拥有数量众多、种类齐全、不断更新的中外文法学图书资料;建立了技术先进、设施一流的模拟法庭;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建立了法学理论 学术网站—“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http://www.legaltheory.com.cn),并建立了外文法律文献资料数据库,可查找LEXIS-NEXIS等数据库中的英文学术论文。法学院和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还主办了《法制与社会发展》、《当代法学》杂志以及《法理学论丛》、《法学理论前沿论坛》等系列出版物。 这里是培养优秀法律人才的沃土! 这里是公正法官、雄辩律师、渊博学者、杰出政要的摇篮!吉林大学法学院2010排名全国第六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前身是哈尔滨大学社会科学院的经济系,成立于1946年,已故著名经济学家 关梦觉 教授是其创始人。1952年 学校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其经济学科又增设了贸易系、合作系和经济系。历经几代人的不谢努力和半个多世纪的建设,现今业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 ——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首批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并拥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理论经济博士后科 研流动站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从而跻身于国内一流经济学院的行列,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1985年建立经济管理学院时,原中共中央副主席、中顾委主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亲自为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题写院名。1995年建院10周年时,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吉林大学兼职教授李岚清同志亲笔题词祝贺。

西南政法大学最有特色的是什么?最好是大家都知道的

廉之害也
西南政法大学 [英]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西南政法大学原名西南政法学院,始建于1953年,是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重庆大学、四川大学、重庆财经学院、贵州大学、云南大学的法律院系而成。学校选址歌乐山下、烈士墓旁,旨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爱国情怀。建校之初,学校得到了时任西南局负责人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出任首任院长。1958年,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又并入我校。 特殊的建校背景,使我校既秉承了深厚的法学传统,又吸纳了公安教学的特色;师资队伍中既汇集了当时西南地区的法学名流,又吸收了司法实务部门的业务精英,被誉为“新中国政法类的西南联合大学”。 学校的发展历史上,先后经历了由西南大区、司法部、四川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重庆市管理等多次隶属关系变更。“文革”期间曾一度被迫停办,1977年,学校经中央批准恢复招生。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司法部部属政法院校中唯一的重点大学。1995年,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2000年,由司法部直属划转重庆市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模式。 西南政法大学已经形成了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法学教育方面,成为全国公认的规模最大、学科体系最齐全,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社会贡献突出,在全国法律界有良好影响的最大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建校54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0多万人,是全国培养法学专门人才最多的学校。 学校图书馆藏书280万册(含电子图书126万册),各种学术期刊1400余种;学校拥有两种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现代法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其中,法学专业刊物《现代法学》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世界著名期刊。 学校占地面积近2000亩,由沙坪坝校区和渝北校区两部分构成,各级各类在校学生20000余人,设有民商法学院、经济贸易法学院、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刑事侦查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外语学院、应用法学院等11个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有法学、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新闻学等17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经济法、诉讼法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法学一级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政治学理论、新闻学、国民经济学、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为省部级立项重点建设学科,拥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在教育部全国法学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法学学科整体全国排名第六;在中国管理科学院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大学研究生院二级学科评价中,我校经济法国家级重点学科连续四年蝉联全国第一。 近三年来,全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7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4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96项(其中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横向课题52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4项。2005年,以李昌麒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A级),这是重庆市高校首次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2004年至2006学年度,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66篇,其中核心期刊821篇;2004年以来,被CSSCI检索收录617篇,出版著作88种;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7项、优秀奖7项。2001年、2003年,两篇博士学位论文先后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学校注重科研成果的利用,多名教师应邀为中央、地方党政部门领导授课,受托参与20多部法律、地方法规的立法咨询工作。 学校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测评体系,完善实施了学分制、主辅修制、选修制、导师制、督导制等富有成效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学校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达到12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重庆市级精品课程9门。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18项,其中有两项教学研究成果分获第四、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有4部教材获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6年,有4部教材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评奖活动中分获一、三等奖和优秀奖,有6部教材获准进入“十一五”规划教材项目序列。 学校是全国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院校之一,近年来素质教育成果显著。1998年以来,学校集体和个人先后获得全国先进集体(2个)、三好学生标兵(2人次)、优秀学生干部(1人次)、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1人次)等荣誉称号;1999年至今,学校连续八年被重庆市和团中央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学校代表队获得第二届全国“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辩论赛冠军;我校代表队在第四届、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银奖,是政法类院校中唯一连续两次进入决赛的大学;在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总决赛中两人荣获二等奖;2004年,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两人获得特等奖,6人获得二等奖;2005年,学校代表队获得西部和西安模拟联合国比赛最佳代表队奖、最佳立场文件奖和最具领导才能奖;2004年、2005年、2006年,我校青年法学会、演讲辩论协会和大学生社会调查中心相继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百优社团”的光荣称号。2006年,我校合唱团在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中获得银奖,应邀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我校体育运动队在重庆市和全国举行的各项比赛中多次夺冠。2006年,我校男子排球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赛获得冠军,同时取得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沙滩排球赛资格;在首届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中获得亚军,并作为亚洲唯一受邀请的排球队参加将于2007年9月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大学生校际运动会。 学校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骨干,有的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在2005年8月《当代中国法学名家》首批收录的176名法学名家中,我校教授和校友入选32名,占入选总人数的近六分之一;在已进行的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中,我校共有15位学子入选,占所有50名入选者的30%。我校还有38位校友担任了省部级领导职务,21人被任命为大法官和大检察官。近年来,还涌现出了“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芦振龙烈士、“全国模范检察官”刘邦闹等一批优秀校友。2006年初,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我国首个反映1952年以来中国高校杰出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报告,并依此推出了“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榜”,我校以法学人才培养方面的杰出表现,夺得“青年法学家校友榜”第一名,也是进入该榜前十名中唯一的重庆高校。 学校积极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坚持走开放办学的道路,先后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韩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坚持聘请长期外籍专家,接受外国留学生,并多次选派本校学生出国学习。学校还承办了由司法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创建的“中国国家高级法律人才培训中心”,项目面向海外进行学位培训和短期培训,为学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服务。 当前,学校正处于“第三次创业”的发展时期,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全校师生员工将继续秉承“博学 笃行 厚德 重法”的校训,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为把西南政法大学早日建设成为立足重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以法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国家重点学科 经济法学 诉讼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新闻传播学 硕士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伦理学 国民经济学 政治学理论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企业管理 行政管理专业学位点 法律硕士西南政法大学网站:www.swupl.e.cn西南政法大学论坛:www.xizhengren.com西南政法大学招生:http://zsc.swupl.e.cn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四十二。偶是西政人,西政最有特色的是身在祖国内陆深处,却培养出了众多杰出的校友,你可以看下十七大刚选出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委成员,西政有6个。至于法界名人,则不胜枚举!

吉林大学法律硕士会有公派留学的机会咩?

管制塔
太虚
应该会有,不过一般是有指定的一些国外大学有合作,并不是任何国家的所有大学。而且每年的公费名额是有限的,对语言等级也是有要求的,比如好像日语要过1级才可以出国交流。还是蛮多的,不过一般不是公派,都是自费的。

请问上财法硕有出国留学交换的机会吗?

千秋
谈玄
有的,财大包括两种,一种是交换生,一种是访问生交换生是需要成绩好,而且需要考雅思,一般来说最好在7以上保险,而且要面试访问生是给钱就行访问生可以一年,也可以两年,大三出去交换生从1学期到一年不等,看去的学校了有的,财大包括两种,一种是交换生,一种是访问生但这样的机会不多。交换生是需要成绩好,而且需要考雅思,一般来说最好在7以上保险,而且要面试访问生是给钱就行。访问生可以一年,也可以两年,大三出去交换生从1学期到一年不等,看所去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