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有哪些偏向经济或上层的刊物?

大骗子
此八疵者
  有些刊物是内部要参,一般人看不到;有些是需要专门订购,不对外发行(例如决策要参);公开发行的核心刊物如下: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简明目录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  第二编 经济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第五编 医药、卫生  第六编 农业科学  第七编 工业技术  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一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  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最后一项指的是各单位在《引证报告》收编的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数。《引证报告》以14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目前,有些大学评定职称就是按照这个标准认定的核心期刊。  《要目总览》每4年出版一期,1996年出版了第二版,2000年出了第三版。2004年是第三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2000年版本收录核心期刊1500余种,2004年版本收录1798种(总计在12000种刊物中筛选而来)。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B(除B9)哲学类核心期刊表  1哲学研究 2心理科学 3心理学报 4哲学动态 5自然辩证法研究 6孔子研究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心理学动态(改名为:心理科学进展)9中国哲学史 10道德与文明 11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现代哲学 13心理发展与教育14心理学探新 15周易研究  B9宗教类核心期刊表  1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法音 4敦煌研究 5中国宗教 6佛教文化 7中国穆斯林 8世界宗教文化  C8统计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统计 2统计研究 3统计与决策 4数理统计与管理  C91社会学类核心期刊表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中国社会保障  C92人口学类核心期刊表  1人口研究 2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人口与计划生育  C93管理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行政管理 2管理世界 3领导科学 4中外管理 5管理科学学报  C96人才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人才  C95民族学类核心期刊表  1民族研究 2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贵州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研究 5黑龙江民族丛刊 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回族研究 8世界民族 9中国民族 10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云南社会科学 12青海民族研究 13西北民族研究 14满族研究15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6内蒙古社会科学  17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D1,3,5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表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现代国际关系 3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4欧洲(改名为:欧洲研究)5国际问题研究 6当代亚太 7国外理论动态 8美国研究 9当代世界 10西亚非洲 11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2国际展望 13国际论坛 14国际观察 15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6和平与发展 17拉丁美洲研究 18日本学刊 19东南亚研究 20国外社会科学  D2,4,6中国政治类核心期刊表  1政治学研究 2求是 3中国行政管理 4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了望 6社会主义研究 7教学与研究(北京)8毛泽东思想研究 9党的文献 10马克思主义研究 11青年研究 12中国青年研究 13探索 14党建研究(北京) 15中共党史研究 16学习与探索 17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8社会科学研究 19理论前沿 20理论探讨 21新视野 22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3求实24理论与改革 25科学社会主义 26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8工会理论与实践 29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30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31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32理论学刊 3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34妇女研究论丛 35党政论坛 36理论导刊 37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8理论探索 39半月谈 40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41中国青年 42公安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D9法律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法学家 10政法论坛11人民检察 12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  E军事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军事科学 2军事经济研究 3国防大学学报 4政工导刊 5军事史林 6军事历史研究 7世界军事 8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9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第二编 经济  F综合性经济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经济研究 2管理世界 3经济学动态 4改革 5经济学家 6世界经济 7财贸经济 8财经研究 9经济科学 10宏观经济研究 11财经问题研究 12经济评论 13当代财经 14当代经济科学 15经济管理 16当代经济研究 17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8南开经济研究 19经济问题 20经济问题探索 21现代财经 22上海经济研究 23财经科学 24国际经济评论 25外国经济与管理 26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7经济纵横 28中国经济问题 29经济与管理研究 30中国经济史研究 31经济经纬 32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33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34生产力研究  Fll世界经济类核心期刊表  1世界经济 2世界经济与政治 3世界经济研究 4国际经济评论 5外国经济与管理 6国际贸易问题 7国际贸易 8当代亚太 9亚太经济 10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1现代国际关系 12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3世界经济文汇  F12,2(除F23,27)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类核心期刊表  1改革 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上海经济研究 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5经济体制改革 6中国经济问题 7特区经济 8开放导报 9南方经济 10宏观经济管理 11中国改革 12中国劳动 13城市发展研究 14城市问题 15国际经济合作 16改革与战略 17中国流通经济 18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  F23会计类核心期刊表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财会月刊 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 6审计与经济研究 7中国审计 8中国农业会计 9广西会计 10中国会计电算化 11财会研究(兰州)12事业财会 13财经理论与实践 14会计之友  F3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农业现代化研究 5农业技术经济 6林业经济 7中国土地科学 8林业经济问题 9生态经济 10农业经济 11调研世界 12乡镇企业研究 13中国农垦经济 14农村经济 15乡镇经济 16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7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18世界农业 19农村经济导刊  F4/6(含F27)工业经济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工业经济 2管理世界 3经济管理 4经济研究 5改革 6外国经济与管理 7经济问题探索 8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9企业管理 10企业经济(南昌) 11汽车与配件 12中国建材 13煤炭经济研究 14中国电业 15建筑经济 16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7企业活力 18上海企业 19集团经济研究 20管理现代化 21经营与管理 22国有资产管理 23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24工业技术经济 25电力需求侧管理 26铁道经济研究 27交通企业管理 28旅游学刊 29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  F7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表  1国际贸易问题 2商业研究 3国际贸易 4商业经济与管理 5财贸经济 6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消费经济 8国际经贸探索 9商业时代 10国际经济合作 11国际商务研究 12价格理论与实践 13中国商贸 14商场现代化 15江苏商论 16销售与市场 17商业经济文荟 18中国物价 19中国市场 20财贸研究 21价格月刊  F81财政类核心期刊表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税务与经济 4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5财贸经济 6中国财政 7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8财经问题研究 9涉外税务 10财经论丛 11财经研究 12中国税务 13当代财经 14财经科学 15江西财税与会计 16财会研究(兰州)  F82/83/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类核心期刊表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证券市场导报 4证券研究 5金融论坛 6保险研究 7金融理论与实践 8上海金融 9财经理论与实践 10金融与经济 11浙江金融 12武汉金融 13中国金融 14西南金融 15南方金融 16现代金融 17农村金融研究 18国际金融 19银行家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20 信息与传播类核心期刊表  1 现代传播 2 当代传播  G21 新闻学、新闻事业类核心期刊表  1国际新闻界 2新闻记者 3新闻通讯(改名为:传媒观察)4新闻与传播研究 5中国记者 6新闻战线 7新闻与写作 8新闻界 9新闻爱好者 10新闻大学 11新闻知识 12新闻实践  G22广播、电视事业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 电视研究  G23 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表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中国出版 4编辑之友 5出版发行研究 6编辑学刊 7出版广角 8读书 9中国图书评论 10科技与出版  G25,35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大学图书馆学报 4情报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情报科学 7图书馆建设 8图书馆 9情报杂志 10图书馆论坛 11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5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6图书情报知识 17现代情报  G27 档案学类核心期刊表  1档案学通讯 2中国档案 3档案学研究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档案管理 7兰台世界 8山西档案 9档案 10北京档案 11上海档案 12四川档案 13湖南档案(该名为:档案时空)  G3科学、科学研究类核心期刊表  1自然辨证法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研究 4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5中国科技论坛 6中国软科学 7自然辨证法通讯 8科学管理研究 9研究与发展管理 10科技进步与对策11科学新闻 12科技管理研究 13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G4综合性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1教育研究 2教育理论与实践 3比较教育研究 4全球教育展望 5教育评论 6中国教育学刊 7外国教育研究 8人民教育 9教学与管理 10教育探索 11教育与经济 12教育科学 13江西教育科研 14辽宁教育研究 15教育导刊 16上海教育科研 17山东教育科研(改名为:当代教育科学)18教育研究与实验 1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1学前教育研究 2幼儿教育 3学前教育 4早期教育  G62/63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1课程、教材、教法 2中小学管理 3语文教学通讯(分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和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4学科教育 5外国中小学教育 6历史教学 7上海教育 8中小学教师培训 9小学语文教学 10小学教学研究 11思想政治课教学 12天津教育 1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5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6英语辅导(与疯狂英语合并为:英语辅导、疯狂英语)17中小学外语教学 18数学通报 19中学物理.高中版 20生物学教学  G64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中国高教研究 6江苏高教 7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改名为:教师教育研究)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现代大学教育 12高校理论战线 13高教探索 1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G71/79各类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成人教育 2教育与职业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4中国电化教育 5中国远程教育 6电化教育研究 7成人教育 8中国特殊教育 9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10父母必读 11继续教育  G8 体育类核心期刊表  1体育科学 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4体育与科学 5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6体育学刊 7中国体育科技 8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9体育文化导刊 10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1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H0/2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语文 2语言教学与研究 3民族语文 4语言文字应用 5汉语学习 6语言研究 7中国翻译 8世界汉语教学 9古汉语研究 10方言 11当代语言学 12语文研究 13语文建设 14修辞学习 15语言与翻译 16上海科技翻译 17中国科技翻译  H3/9外国语类核心期刊表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外语界 5现代外语 6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7外语学刊 8外语教学 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中国俄语教学  I1,I3/7世界文学类核心期刊表  1 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国外文学 4外国文学 5俄罗斯文艺 6当代外国文学 7世界文学 8译林  I20文学理论类核心期刊表  1文学评论 2文艺研究 3文学遗产 4文艺理论研究 5鲁迅研究月刊 6当代作家评论 7文艺争鸣 8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9小说评论 10新文学史料 11中国比较文学 12明清小说研究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文艺评论 15红楼梦学刊 16南方文坛 17中国文学研究 18名作欣赏  I21/29文学作品类核心期刊表  1人民文学 2收获 3十月 4当代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清明 9山花 10北京文学 11解放军文艺 12时代文学 13青年文学 14长江文艺 15长城 16天涯 17大家 18作家杂志 19散文 20民族文学 21山东文学 22诗刊 23花城  J综合性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1文艺研究 2艺术百家 3民族艺术  J2,3,5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类核心期刊表  1美术研究 2美术 3美术观察 4装饰 5书法研究 6美术&设计 7世界美术 8中国书法  J4摄影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1大众摄影 2中国摄影  J6音乐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音乐学 2音乐研究 3中国音乐 4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5人民音乐 6黄钟 7音乐艺术  J7舞蹈类核心期刊表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戏剧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1戏剧艺术 2中国戏剧 3戏剧 4剧本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中国京剧 8四川戏剧 9上海戏剧  J9电影、电视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中国电视 5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6电影文学 7电影 8电影评介 9电影新作 10当代电视  K(除K85)历史类核心期刊表  1历史研究 2世界历史 3史学月刊 4中国史研究 5近代史研究 6中共党史研究 7史学理论研究 8中国文化研究 9文史哲 10清史研究 11当代中国史研究 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集刊 14中国史研究动态 15中华文化论坛 16民国档案 17安徽史学 18历史档案 19史学史研究 20史林 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西域研究 23中国农史 24文献  K85文物考古类核心期刊表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东南文化 6农业考古 7中原文物 8北方文物 9华夏考古 10江汉考古 11敦煌研究 12故宫博物院院刊  第四编 自然科学  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表  1科学通报 2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分成:中国科学.A辑,数学和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天文学) 3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9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0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11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12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3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4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 16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改名为:天津大学学报)17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1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2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4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6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8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自然科学进展 30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31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33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3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37高技术通讯 3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9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41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应用科学学报 43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4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46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47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9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改名为: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0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52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54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6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57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61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2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6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6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6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9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70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9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0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82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83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85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86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88桂林工学院学报  N自然科学总论类核心期刊表  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系统工程 3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4系统工程学报 5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6自然辨证法研究 7科学 8管理科学学报 9自然科学史研究 10自然杂志 11科学技术与辨证法 12中国科学基金 13中国科技史料  O1数学类核心期刊表  1数学学报 2数学年刊.A辑 3应用数学学报 4计算数学 5数学进展 6数学研究与评论 7系统科学与数学 8数学物理学报 9应用概率统计 10工程数学学报 11应用数学 12数学杂志 13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14模糊系统与数学 15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16数学季刊 17工科数学(改名为:大学数学)18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20运筹学学报 21数学教育学报  O3力学类核心期刊表  1力学学报 2应用数学和力学 3计算力学学报 4力学进展 5固体力学学报 6力学与实践 7应用力学学报 8工程力学 9爆炸与冲击 10空气动力学学报 11实验力学 12工程热物理学报 13振动工程学报 14力学季刊 15振动与冲击 16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17航空学报 18机械强度  O4物理类核心期刊表  1物理学报 2光学学报 3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4光子学报 5中国激光 6物理 7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8半导体学报 9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0强激光与粒子束 11量子电子学报 12物理学进展 13声学学报 14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5发光学报 16核技术 17大学物理 18金属学报 19低温物理学报 20无机材料学报 21高压物理学报 22材料研究学报 23波谱学研究 24量子光学学报 25化学物理学报 26计算物理 27人工晶体学报 28光学技术 29原子核物理评论  O6化学类  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分析化学 3化学学报 4化学通报 5中国科学.B辑,化学 6物理化学学报 7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8催化学报 9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10应用化学 11高分子学报 12有机化学 13无机化学学报 14分析试验室 15色谱 16冶金分析 17分子催化 18分析测试学报 19化学物理学报 20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1化学试剂22结构化学 23化学研究与应用 24化学进展  P1天文学类  1天文学报 2天文学进展 3云南天文台台刊  P2测绘学类  1测绘学报 2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3测绘通报 4地图 5遥感学报 6地壳形变与地震(改名为: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7测绘科学 8测绘学院学报  P3地球物理学类  1地球物理学报 2地震学报 3地震 4地震地质 5中国地震 6空间科学学报 7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8西北地震学报 9地震研究 10地球物理学进展 11水文  P4大气科学(气象学)类  1气象学报 2大气科学 3高原气象 4气象 5应用气象学报 6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7热带气象学报 8气候与环境研究 9气象科学  P5地质学类  1地质论评 2地质学报 3地球科学 4地学前缘 5岩石学报 6沉积学报 7地球化学 8矿床地质 9地质科学 10第四纪研究 11地球学报 12矿物学报 13地质地球化学 14地质科技情报 15地质与勘探 16现代地质 17成都理工学院学报(改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8地球科学进展 19中国区域地质(并入:中国地质)20高校地质学报 21长春科技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2地层学杂志 23古生物学报 24矿物岩石 25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6岩石矿物学杂志 2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8中国岩溶  P7海洋学类  1海洋学报 2海洋与湖沼 3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5热带海洋学报 6海洋通报 7海洋工程 8海洋科学 9台湾海峡 10黄渤海海洋(改名为:海洋科学进展)11东海海洋 12海洋湖沼通报  K9,P9地理学类  1地理学报 2经济地理 3地理研究 4地理科学 5人文地理 6中国沙漠 7干旱区地理 8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9地域研究与开发 10冰川冻土 11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2自然资源学报 13地理学与国土研究(改名为: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4资源科学 15山地学报 16湖泊科学 17地理科学进展 18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干旱区研究  Q综合性生物类  1生态学报 2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3遗传学报 4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5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6微生物学报 7生物物理学报 8遗传 9生物工程学报 10应用生态学报 11生理学报 12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3古生物学报 14微生物学通报 15水生生物学报 16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17生物多样性 18生物工程进展(改名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实验生物学报 20生命的化学 21古脊椎动物学报 22微体古生物学报 23生态学杂志 24生物数学学报  Q94植物学类  1植物生理学报(改名为: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报) 2植物生理学通讯 3云南植物研究 4植物分类学报 5西北植物学报 6武汉植物学研究 7植物生态学报 8植物学通报 9广西植我也是学计算机的,偏软,我现在学的课程有C++,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数据库,Java和C#还有编译原理。我觉的最重要的是你得精通至少一门编程语言。希望采纳

贵州大学法学院的科研成果

人伦不饬
上决浮云
发表论文安和平 贵州省退耕还林的紧迫性分区与退耕策略水土保持通论2006(3)陈 松 “伦理为人、义务为先”——梁濑溟法文化观浅探 选择与冲突陈 松 论承审员在程式诉讼中的作用 罗马法与现代民法陈正发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策思考 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第10期杜国辉 现实道德建设的价值定位及原则探析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杜国辉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理论透视 上海党政论坛2006年第3期杜国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视角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4期杜国辉 以科学发展观创新以人为本的实现形式理论与探索2006年10月贵州人民出版社杜国辉 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回顾与思考党的先进性理论研究 贵州人民出版社杜 浩 关于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思考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黄 蓓 试论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立法完善 求实2006年第3期黄 梅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租赁战略的价值探讨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黄 梅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黄 梅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租赁模式探讨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黄 梅 创新教育管理的科学内涵误区及期对策思考贵阳市委党校学报翦继志 国企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的法学思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翦继志 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确立与完善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翦继志 股权优先权的适用及其限制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翦继志 论我国一人公司的监管风险与法律规制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翦继志 中国经济法本土资源新探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翦继志 论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翦继志 公司法律制度的重大创新 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期冷传莉 论社会募捐中捐款余额所有权的归属中外法学2006年第2期冷传莉 精神损害赔偿在刑事案件中的定位与救济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9期冷传莉 博士招生的制度意义和社会反思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冷传莉 简析合同协议解除和损害赔偿 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2期冷传莉 试论格式条款订入消费合同 海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冷传莉 从医疗事故案件举证责任倒置看制度设计中的利益权衡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期廖 艳 法意与民意 邵阳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刘爱军 危害国家安全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理论研究刘爱军 保险诈骗罪构成要件探析 理论研究刘 郁 大学生态度与性心理现状调查及对应措施 《职业时空》(原《乡镇企业研究》)刘 郁 心理 意义场域同构 人口 社会 法制研究刘 郁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分析 教育研究与实验刘 郁 父母与子女心理素质 科教文汇刘 郁 关于托前儿童抚育方式的几点思考 教育学探讨刘 郁 关注大学生女教师心理健康 当代经理人卢正涛 人大常委应成为积累政治经验最重要的地方美中法律评论2006年第1期卢正涛 加强人大常委会建设的几点思考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2期卢正涛 乡镇直选具有推广价值吗? 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卢正涛 执政要求落实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 卢正涛 中国共产党人大代表的政治角色 中国科学学报2006年第8期卢正涛 和谐社会的知识基础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陆卫群 影响农村新型生育文化建立的因素 贵州大学学报陆卫群 男性婚检精液质量及生殖健康状况调查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陆卫群 在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及避孕行为研究 《生殖与避孕》陆卫群 影响农村新型生育文化建立的因素 贵州大学学报穆昌亮 论西部大开发与我国民族自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05年卷)穆昌亮 论民事诉讼公正与审级制度的改革 经济与法2006年12期穆昌亮 浅析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 贵州刑事法学2006年第6期田应梅 论仲裁中的第三人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田应梅 论民事强制执行的改革与完善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田应梅 对证据立法的初探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田应梅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贵州民族法制与经济建设 贵州大学学学报增刊王朝阳 修改刑法禁止胎儿性别非法鉴定 刑事法学研究2006年6月第一版魏 红 浅论网络犯罪案件的刑事管辖权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魏 红 积极探索高校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有效途径——主题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理论研究 贵州人民出版社魏 红 浅析少数民族獐受教育权的促进和保护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魏 红 浅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框架下中国外逃资产追回机制的法律构建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魏 红 试论网络空间中的侵犯著作权犯罪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刑事法学研究2006年6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肖艳红 罪刑法定原则之诠释与解释 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肖中华 危险概念是一个危险的概念——关于狭义危险犯的理论及立法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6年第3期肖中华 渎职罪法定结果、情节在构成中的地位及既遂未遂形态之区分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6年第3期肖中华 入户抢劫问题研究之一:入户抢劫是否仅限于被害人“户” 人民法院报2006年1月18日B4版肖中华 入户抢劫问题研究之二:入户抢劫主观评价的内容 人民法院报2006年2月8日B4版肖中华 入户抢劫问题研究之三:入户诈骗、抢夺等违法犯罪可否转化为入户抢劫 人民法院报2006年2月15日B4版肖中华 谨慎认定商业秘密犯罪切实保障科技人员权益 法制日报2006年1月19日肖中华 论我国驰名商标刑法保护制度的完善 犯罪研究2006年第1期肖中华 也论贪污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法学2006年第7期肖中华 论抢夺罪认定中的四个争议疑难问题 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 2006年12月肖中华 经济犯罪的规范解释 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肖中华 赃物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法治论丛2006年第5期肖中华 侵占罪中“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法学家2006年第5期肖中华 刑法目的解释和体系解释的具体运用 法学评论2006年第5期杨 晶 社会工作两极化趋势与定位 贵州师范大学报杨 晶 人本模式与社会工作 贵州师范大学报杨 晶 社会工作两极化趋势与定位 贵州师范大学报杨 晶 农村残障儿童社会资本发展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杨军昌 论我国农村老年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兼论”温饱型老龄化“的意义与实施 中国老年学会高峰论坛论文集杨军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贵州跨越式发展 贵州大学学报杨军昌 人口安全与全面小康建设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杨军昌 贵州黔东南猫族侗族自治州出生性别比失调的调查分析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杨开宇 英文笔迹检验初探——对20例英文试卷笔迹检验的分析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05年卷)杨开宇 恶意书写签名笔迹的检验与鉴定 侦查论丛(第七卷)杨仁厚 拉里·戴蒙德民主巩固理论述评 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杨仁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管理民主 理论与当代2006年增刊杨仁厚 完善征地补偿分配法制保障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当代法学论坛郑姝霞 贵州明清时期人口迁移研究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钟佳萍 在WTO规则下如何完善行政复议制度 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钟佳萍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与行政立法 当代法学论坛钟佳萍 宏观调控主体法律责任探索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钟佳萍 论司法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当代法学论坛祝 颖 浅议不起诉裁量权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罗玉达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社会学思考 贵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罗玉达 贵阳市农民工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罗玉达 关注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李建军 社会转型时期农村青少年女性自杀的社会原因分析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贵州人民出版社李建军 继往开来 开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局面 贵州日报 2006年4月20日 第2版李建军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 贵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黄 蓓 试论和谐社会的法制基础 当代法学论坛 2006年第1期黄 蓓 城市私房拆迁立法与和谐社会建设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黄 蓓 国家赔偿立法精神之思考 当代法学论坛 2006年第2期黄 蓓 试论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当代法学论坛 2006年第6期钟佳萍 司法赔偿中侵权责任后置原则的思考 求实 2006年第3期安和平 贵州省城乡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与养老模式研究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司亚勤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与劳动者权益保障——解读《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刘 诚 对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法律制度的探讨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刘 诚 关于权利的几点认识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3)刘 诚 认公司重整人选任模式 《法律科学》2005年增刊刘 诚 著作精神权利之我见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刘沂江 中国法学教育之路:比较与借鉴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刘沂江 股份回购的法律问题研究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4)刘沂江 论所有权保留制度的法律性质 《法律科学》2005年增刊罗玉达 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廖克林(第一作者)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对权利和义务的保障 《贵州社会科学》第5期穆昌亮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规制之设计 《WTO与中国经济》(学术年会论文集)穆昌亮(第一作者) 论公司法的可诉性缺陷及其弥补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穆昌亮 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看农民工权益保障 《贵州法学》2005年第10期肖 强 论MBO应建立强制信息披露制度 《贵州法学》2005年第9期肖 强 论保险法上的如实告知义务 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5年第2期杨鸿雁 中国古代耻辱型考略 《法学研究》2005年第1期李 丽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李 丽 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4期罗昌书 论精神损害赔偿 《教育研究论坛杂志》2005年第4期罗昌书 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思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杨军昌 出生性别比失调与人口安全 《贵州大学学报》杨军昌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高校师德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杨军昌 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问题 《科技与经济》2005年第1期杨军昌 欠发达省份的银色浪潮 《贵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杨军昌 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刍论 《西部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杨军昌 贵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人口安全问题 《人口研究》29卷臧兴东(第一作者) 再论保险合同的特征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臧兴东 浅析保险活动中首先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臧兴东(第一作者) 民族经济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卢正涛 改进执政党人大代表候选人提名方式 《美中法律评论》卢正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个层次 《贵州大学学报》安和平 中国人口预测的自回归颁布滞后模型研究 《统计与决策》安和平 贵州能源矿产开发建设与循环经济科技问题研究 《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安和平 论生态立省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李长城 论证据的充分性 《证据学论坛》余贵忠(第一作者) 关于行政合同诉讼的几点看法——从行政诉讼的角度进行思考 《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4年卷)余贵忠 西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之探讨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余贵忠 法科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杨 琴 论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必要性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杨 琴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法律问题研究 《贵州大学报》冷传莉 律师眼中的好法官是什么样的 《法学》2005年第8期冷传莉 论格式合同的行政规制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冷传莉 试论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的基础 《贵州民族研究》王 伟 环境保护法修改的法律思考 《法学杂志》王伟(第一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王伟 中国环境法与WTO接轨的法律思考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王伟 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原则制度思考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赵少群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履约宽限期 《贵州社会科学》肖中华 危险概念是一个危险的概念 《中国刑事法》杂志肖中华 渎职罪法定结果、情节在构成中的地位及既遂未遂形态之区分 《法学》田莉姝 论汉朝法律儒家化的体现 《贵州大学学报》田莉姝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立法对妇女权利的保障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田莉姝(第一作者)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立法的基本原则研究 《上海党史与党建》田莉姝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吏治 《贵州社会科学》田莉姝 论皇权制度下的宋朝法制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田莉姝 邓小平法治思想研究 《中国科技信息》魏 红 加强生态立省法制建设,促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贵州大学学报》康 军 持有型犯罪基本问题辨析 《贵州社会科学》康 军 论废除死型的中国路径 《贵州大学学报》胡 卫 贵州法学本科教育发展思考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马 军 我国委托贷款法律缺陷及其建议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增刊)刘淑芬 婚姻家庭与和谐社会 《贵州法学》司亚勤(独著) 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 《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司亚勤(独著) 泛珠三角区域劳务合作对贵州民族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司亚勤(独著) 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障 《贵州大学报》2005年第3期司亚勤(独著) 试析《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运行中的作用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司亚勤(第一作者) 试析古代彝族的伦理思想 《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第3期陆卫群(第一作者) Acomparison of quinacrine sterilization(QS) and surgical sterilization(TL) in 600 women in guizhou province,China International Jonmal of Gynecology & Obsterics 83(suppl.2)S1-S160罗俊松(独著) 建国以来贵州农村居民消费的变动过程 《统计与决策》蒋红霞(独著) 《影响高校辅导员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 《贵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蒋红霞(独著) 《影响高校辅导员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 《21世纪中国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刘郁(第一作者)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验之我见 《贵州大学学报》刘郁(独著) 走进贫困大学生 《心理与健康》张林鸿 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1期宁立标 宪政维度下的公民的公正审判权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宁立标 认真对待公正审判权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4期阮志群   小议SA800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其法律对策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3期李卫国   委托执行制度评析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3期李 萍  不作为及其先前行为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4期阮志群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议 重庆大学学报 2005年第11卷增刊廖 艳 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司法公正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5期刘 莉 论庞德的社会控制理, , , , , , 论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3期刘 莉 商事合伙体系论 中国学术研究 2005年第2卷钟佳萍 试论行政赔偿立法与构建和谐社会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4期黄 蓓 对隐私权的几点思考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1期严永和 论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 知识产权 2005年第2期严永和 论传统知识产权的地理标志保护 科技与法律 2005年第2期严永和 西部开发法引入诚实信用原则刍议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3期严永和 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视野 知识产权研究 第17卷吴光升 国外刑事检察权限之比较研究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4期张 林 民族院校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张 林 论公共政策科学化、法制化 中国教育与教学 2005年第1期翦继志 试论产权改革程序中的法律保障与法律服务 贵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李萍  亲属相盗的处理 贵州法学论坛 第四届文集李卫国  试论代位执行制度 贵州法学论坛 第四届文集李卫国  民事执行竟合问题要论 甘肃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申开琼 论我国民法通则中民事行为制度的完善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6期姜 哲 上市公司收购的基本原则刍议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6期廖 艳 互联网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学术研究 2005年第5卷李建军 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世界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贵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李建军 我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注成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问题研究李建军 中国人与日本人自杀行为的历史文化因素研究 贵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李世宇 和谐社会论纲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论丛》桂海君 人与环境系统模式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桂海君 人本主义与社会工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桂海君 强价值介入在社会工作研究和实务中的运用 《贵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桂海君 浅谈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唐飞虎 论网络给大学生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贵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廖克林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学习第四次宪法修正案 《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余贵忠 论法科学生社会化的特点 贵州法学论坛2004年余贵忠 论公益诉讼的完善 中国诉讼法学会论文集 2004年刘淑芬 贵州省高等学校法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教育改革》2004年第5期刘淑芬 刍议少数民族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 《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12期刘淑芬 贵州民族法学教育的思考 《中国教育改革》2004年第7期李世宇 邓小平发展观论纲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8期肖 强 论我国保险法上的如实告知义务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杨鸿雁 在照顾民族特点与维护国家法律统一之间 《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冷传莉 募捐行为的法律性质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胡 卫 法律价值观与文化价值冲突 《安顺师专学报》2004年第2期胡 卫 法律价值的实证与思辩 《贵州法学》2004年10期胡 卫 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看中国反腐败之路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敌5期胡 卫 解决法律价值冲突的实证与思辩——对一种法律价值冲突解决观的思考 《贵州法学》2004年11期穆昌亮 法律公平价值刍议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9期穆昌亮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规制之设计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穆昌亮 论全球化与我国民族自治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王 伟 环境仲裁法律思考 《教育纵横》 2004年第5期王 伟 环境刑事责任法律内思考 《中外教育科学》2004年第5期田莉姝 论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影响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田莉姝 汉朝立法指导思想的转变与历史发展的同步性 《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刘沂江 论著作精神权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一期刘沂江 经理层的构建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一期罗昌书 数码摄像在实验室教学中的应用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12月增刊杨军昌 贵州人口城市化进程问题研究 《人口研究》2004年10月罗玉达 现代化大潮与中国社会变迁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罗玉达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安和平 论贵州山区生态建设与防洪减灾对策 《贵州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安和平 中国人口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探讨 《人口与经济》2004年第6期司亚勤 论基本医疗有限责任与医疗保障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李邦治 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2期李邦治 形势政策课教学探讨与实践 《中国农业教育》2004年第1期李邦治 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教育与经济》2004年第3期严永和 论西部开发中存在的信用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5期严永和 知识产权演变:逻辑思考 《私法论坛》第一卷,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李 卓 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 《理论月刊》2004年第六期李 卓 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理论月刊》2004年第六期宁立标 论公民的受审判权及其宪法保护 人大复印资料《宪法行政法》2004年第5期毛元学 独立董事制度移植的法律思考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罗洪洋 清代黔东南文斗侗苗林业契约补论 《民族研究》2004年第二期

王瑜的主要论文

爱别离
蝶之恋
已发表论文20余篇,发表的论文主要有:旧镇新颜----广州南沙镇中心接到环境整治规划 《新建筑》2005。4住宅户型设计的趋势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6。2关于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6建筑学专业学生素质的培养 《高等建筑教育》 2007。1岭南城市居住文化特质的再现----广州亚运城媒体村设计(第2作者) 《建筑学报》2009.2岭南居住文化之生态精神 《新建筑》2009。5黎族船形屋研究 《贵州民族研究》2009。6黎族民居的特征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4古代外来建筑文化在岭南的传播及影响《古建园林技术》 2011.4外国建筑师在当打岭南的建筑实践及其启示 《新建筑》2012.6

急急~~~求解贵州布依族婚礼

刘安
至愿
  布依族婚俗资料整理与简介  [内容提要] 布依族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以后各代有“西南蛮”、“蕃”、“仲家蛮”、“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等称谓,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本文试图从研究报告、专著、期刊、学位论文、论文集等方面简单介绍近代以来我国学者们对布依族婚姻研究的状况。  [关键词] 布依族; 婚姻; 专著; 期刊; 研究报告  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原驻民。其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元、明、清称“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布依族与壮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近几十年的时间,国内学者对布依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专著、期刊、学位论文的出版层出不穷,如黄义仁先生的《布依族史》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布依族宗教信仰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布依族简史》、《布依学研究》、蒋英的《布依族铜鼓文化》、吴文定的《布依族服饰与地理环境》、《论布依古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等,与此同时,婚姻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布依族婚姻方面的资料,回顾学者们的艰苦历程一:  研究报告  布依族主要聚集有贵州地区,所以对布依族的研究也就自然的以贵州为中心,贵州省对其研究出来的成果是最多的。如伍文义先生的“平塘县上莫乡布依族社会历史及婚姻丧葬”,文章中的第二部分婚姻习俗就论述了布依族婚姻[1];“镇宁扁担山布依族婚姻调查报告”[2] 此篇从民族学、社会学角度对扁担山布依族婚姻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研究其性质以及它对布依族社会发展的影响,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要确立婚姻必须经历“请布社”、“卡介”、“得娟”、“艾把”、“得把”等过程,此外,还对榔梢习俗作了一些讲述;“水城特区猴场、红岩民族乡婚俗与节日礼仪调查报告”的第一点谈论婚姻[3];雷广正的“平塘县掌布乡布依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其中的第十五小点—婚姻、丧葬[4];赵崇南的“望谟县乐康乡布依族生活习俗调查”,文章中的第四小点论述了姓氏、婚姻、家庭[5];唐合亮的“三都县周覃镇布依族生活习俗”的第六点谈论了婚姻制度、家庭、家族[6],给我们介绍了完成一桩婚事大致有如下过程,即提亲、吃开口饭、订婚、讨八字、送报、结婚;“惠水县羡塘乡民族婚俗与家庭状况调查”的第二点就说到婚姻制度[7];邹晓辛的“长顺县广顺区苗族布依族习俗调查”[8]。  二:专著  光写婚姻的专著较少,但在其它专著中写关于布依族婚姻的资料却很多,诸如;邹绍志编著的《中华奇婚异俗》第371---382 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1年9月,其中有“追打‘鲍鼓’”和“吹木叶、送花包”等到文章,所谓追打“鲍鼓”就是指追打男方到女方接新娘的人。追打“鲍鼓”是一种极有特色的婚俗事像,在举行婚礼之前,男方要请两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去接新娘,称之为“鲍鼓”和“娅鼓”(即伴郎和伴娘);此外还有李朝龙和李廷兰编的《贵州少数民族风情录》中的婚俗篇, 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5年8月;布依族简史编写组的《布依族简史》中的“婚姻、节日、丧葬”,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160-162;黄义仁,韦廉舟的《布依族民俗志》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41-42;  王伟,李登福,陈秀英的《布依族》 民族出版社,1991.65-69;黄义仁的《布依族史》 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278-280; 马之骕的《中国的婚俗》 岳麓书社,1988.2;“中国各民族不落夫家婚俗的比较研究 ”[9];王伟、李登福、陈秀英合著的《布依族》中的“婚姻家庭” 民族出版社 1996年8月;赵叶等合著的《少数民族的风情》中的“布依族的跳月择婚”和“布依族的浪漫婚俗”,后一篇介绍了甩糠包、唱浪哨、送蔗糖、抢硬币等婚俗,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年1月等等;  三:期刊  布依族婚姻的期刊资料可以说较其它方面资料更丰富一些,开国前后不久的有陈国钧的“北盘江夷人的婚俗”[10] 发表在贵州苗夷社会研究312页 ,陈赤子的“北盘江夷人(仲家)婚俗”[11] 社会研究53期;“仲家婚俗”[12] 新贵州概观388页;赤子的“夷人婚俗”[13] 新贵州概观390页;冯深的“‘不落夫家’—一种日趋没落的民族婚姻习俗”[14] 光明日报1957年4月26日3版;范宏贵的“‘谈谈坐家’和‘不落夫家’”[15] 史学月刊1959年12期;汛河的“出嫁歌(哭婚调)”[16] 山花1962年11期和“布依族的婚俗” 贵州文史从刊1981年3期;莫俊卿的“布依族‘戴假壳’习俗” 民族文学1980年9期和“扁担山布依族的‘戴假壳’风俗——论母权制和父权制的斗争”[17] 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1期;龚佩华和史继忠合写的“布依族婚俗分析”[18] 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3期;亚光的“布依人的婚礼”[19] 山花1982年5期;马启忠的“布依族婚姻习惯的调查”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3期等。此外,近几年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也数不胜数,如吴文定的“布依族婚姻礼仪”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05期;何岭的“布依族婚礼八仙乐整体性量化分析—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央’八仙乐为考察案例”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2005年04期;张明仙的“文化视野中的罗平布依族当代婚姻变迁—以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乡木纳村婚姻状况调查为例”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05年05期 ;刘洁的“布依族妇女婚姻状况改变的意义”和“论布依族妇女婚姻状况的变化及其原因”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分别为2005年02期和2004年03期;张明仙的“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与婚俗”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02年04期;肖毓的“布依族妇女的婚恋观”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3期等等。  四:论文集  论文集资料也有不少,诸如:严汝娴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婚姻家庭》 其中西南地区篇里收集的陈秀英的“布依族”;《少数民族民俗资料》(下册)第53---62页,其中收集了韦廉舟的“布依族的婚嫁礼仪”、罗竹香的“布依族的要荷包”和莫俊卿的“布依族戴‘假壳’习俗”三篇文章;欧阳若修和韦向学编的《中国婚俗集锦》 第117---133页 漓江出版社 1986年11月,其中收集了黄震尧先生的“布依族的婚姻习俗”、陈克进的“布依族的‘浪哨’和婚礼”、郑秩威的布依族的‘跳月’、冯俊科和“布依族的‘不落夫家’婚俗”和何彩孝的“匆匆离去的新娘”五篇;刘柯编的《贵州少数民族风情》 云南出版社 其中收集了“布依族婚俗”和“罗甸布依族的婚礼”两篇文章等等。  五:学位论文  岑勇的“浅析兴仁县鹧鸪园村布依族婚姻习俗” 贵州民族学院民放文化学院民语班02001级;此文谈论了布依族婚姻,经历过封建包办、向自由选择的演变过程,自由选择的一桩完整婚事,一般要经过择偶、提亲、订亲、结婚四个程序,每个程序礼仪丰富多彩,其中存在着一些落后的礼仪,导致婚姻的悲剧。罗恩艳的“贵州黔西南州布依族婚姻习惯法研究” 贵州民族学院法律系。  六:汇编  汇编的资料相对要少一点,主要有“民族志资料汇编” 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 和“贵州省布依族婚姻资料索(汇)编” 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民族研究所 1963年3 月19页。前者收集了马启忠、杨若芝的“布依族婚住薄⑽馑承摹白显撇家雷濉薄⒗坠阏摹肮笱羰形诘鼻卤す绮家雷迳缁岬鞑椤比辔恼隆:笳哐芯康淖柿峡梢运凳茄芯坎家雷寤橐鲎钣腥ㄍ缘淖柿希酉吕春臀蚁爰蛞亟樯芤幌隆\  此篇文章分十点论述,第一,写择偶——婚姻的限制。布依族青年男女婚姻的缔结,一般是父母包办的,但由父母之命缔结的婚姻,并不是毫无约束的,由于种种历史、社会的原因,还受到一些封建关系、传统习俗和迷信禁忌的限制。如同宗不婚、要八字相容、亲上加亲、女大于男、门当户对、民族间的限制等。二,订婚。其中讲了些订婚的约束力、财礼等内容。三,结婚。其间论述了镇宁地区、北盘江流域、安顺地区、贵阳地区、龙里贵定地区、兴仁地区等结婚形式。四,“坐家”和戴“假壳”。坐家:妇女结婚后不常住夫家的风俗叫坐家。戴“假壳”:在男家需要新妇来家长住时,还得经过一次戴“假壳”手续,假壳是一种形似畚箕的女帽,以竹笋壳为架用青布包扎制成。,五,赶表。布依族青年男女常利用各种机会公开或半公开的追求异性,对唱情歌,倾吐爱慕之情,这被称为“赶表”,有的地方又叫“闹门墙”、“玩表” 、“扬哨”等。六,逃婚与抢亲。七,离婚。八,再醮与续弦。再醮:寡妇可再嫁。续弦:中年与青年男子丧偶,都可以续找对象。九,纳妾。主要是在解放前。十,入赘。即招婿。  布依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宗不婚,不同辈分者不能通婚。解放前,布依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布依族家庭中父亲具有绝对权力。布依族青年男女一般在赶场中物色意中人,如果互相满意就上山对歌,布依族称之为“浪哨”,“浪哨”是会朋友的意思。这个社交活动不只限于未婚男女,巳婚者也可参加。参加“浪哨”活动,对未婚者来说是初恋,对“巳婚”青年来说,如果他(她)对父母包办的婚事满意,那只是来炫耀唱歌的才能,反之,则表示对包办婚姻的反抗。“浪哨”中除唱情歌外,还唱苦歌、告状歌和逃婚歌等。过去有的青年男女对歌多年,情投意合,于是双双逃离家乡去远处安家,有的逃不出封建制度的罗网,便双双以死殉情。 布依族结亲过程颇为讲究,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要八字”、“结婚”四个环节。布依族青年男女,不论是自由择偶还是经媒人说合,缔结婚姻必须举行订婚仪式,一门亲事一经谈定,男方家马上择定日期邀请二三人携带礼物去女方家举行订婚仪式,称为“吃订亲酒”。解放前,布依族有过“不落夫家”和“戴假壳”的习俗,即新娘在婚后,回娘家长住,有的住一两年或三五年,有的长达十几年。每年在农忙时节,回到夫家。如此往返,直到妻子怀孕,或长大成年,之后才到夫家定居下来。“戴假壳”是丈夫为了及早结束女方“不落夫家”生活的一种方法,如果妻子被戴上了假壳,即可到夫家定居。  参考书目:  [1][4]贵州民族调查(之二).贵州省民族研究所,1984年10月  [2] 贵州民族调查(之三).贵州省民族研究所,1985年10月  [5][6] 贵州民族调查(之四).贵州省民族研究所 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1986年8月  [3][7] [8]贵州民族调查(之五).贵州省民族研究所  [9] 王承权.民族研究,1993 年6月,P 40-51  [10—19]贾忠匀.布依族研究资料目录. 学苑出版社,1988年10月。可不可以给我想要的啊,谢谢!贵州布依族婚礼的整个流程,还有每个环节的来源。你给的那些要钱买的。真不好意思,麻烦你有的话可以给我吗?再次感谢http://wenku..com/view/50c7f19b51e79b89680226b6.htmlhttp://wenwen.soso.com/z/q130833681.htm你最好到布依族聚集地去了解。

藏族古代历史目录论文

爱如初
西伊
更敦群培曾国庆1956年10月出生,1972年10月参加工作。1982年7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2000年上半年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强化英语学习,2000年8月—2001年8月赴美国弗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学习英文。1972年—1978年于中国人民银行拉萨市中心支行工作,任会计。1982年迄今,大学毕业留校从事藏学科研及教学工作 《清代藏史研究》(专著),西藏人民出版社、山东齐鲁书社1999年3月版。 《历代藏族名人传》(二人合著),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版。 《西藏封建奴隶制社会形态》(集体著作),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年5月版。 《历代达赖、班禅年谱》(集体著作),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版 《西藏历史文化词典》(集体著作),浙江、西藏人民出版社。 《西藏通史》(集体著作),中外古籍出版社。 《藏族历史文化》(教材),民族出版社2004年6月。 《清代藏区驿站制度蠡测》,《西藏研究》1996年第1期。 《刍议清代藏区土司制度》,《西藏研究》1997年第2期。 《论驻藏大臣的历史作用》,《西藏研究》1998年第2期。 《前清藏族文化面面观》,《西藏研究》1999年第1期。 《从人身权谈废除西藏封建农奴制的必要性》,《人民日报》1999年4月28日。 《简述前清西藏地方政治体制》,《西藏研究》2002年第2期。 《论颇罗鼐的文韬武略》,《西藏研究》2004年第1期。 《英、汉、藏西藏地名对照》(上)翻译,《西藏研究》1997年第4期。 《英、汉、藏西藏地名对照》(下)翻译,《西藏研究》1998年第1期。 《从驻藏大臣设立谈中央政府对西藏主权》,《藏学研究论丛》(六),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概说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施政》,《藏学研究》(八),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知无一生有九死,诛逆安边千秋传》,《藏学研究》(九),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一般刊物文章: 《士林哲人,藏学耆英—记吴丰培教授》,《中国西藏》1997年第3期。 《六世达赖喇嘛传奇》,《西藏旅游》1997年第3—4期。 《小议驻藏大臣》,《中国西藏》1998年第2期。 《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政绩钩沉》,《中国西藏》1998第6期。 《历代达赖喇嘛知多少》,《中国西藏》2004年第3期。 《一部藏学研究的厚重之作—评〈西藏民俗文化〉》,《中国西藏》2004年第5期。 编辑藏学前辈之论文: 《藏学研究论丛·吴丰培专辑》(九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版。 缩编藏学先辈专著: 《西藏通史简编》(第七章本人负责),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廖祖桂笔名馨庵,男,汉族,1929年生,1953年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藏学》杂志汉文主编,编审,现已退休。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李鹏年男,汉族,1932年12月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1948年5月参加工作,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本科。历任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代组长,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组长,副主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部副主任兼《历史档案》杂志主编,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文献资料所所长等职。研究馆员。1995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6月离休。高淑芬女,汉族,1941年生,1966年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毕业,曾任中国藏学出版社副总编,编审。现已退休。责编著作有数十本藏学书籍,如:《西藏佛教发展史略》、《西藏知识丛书》、《西藏山南基巧、乃东穷结社会历史调查》、《边疆史地资料丛刊西藏卷》等。发表论文有《一部科学全面揭示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的长卷--读〈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载《中国藏学》1996年第4期)等。拉巴平措男,藏族,1942年11月11日生,西藏自治区江孜县人,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藏族历史、宗教、文化和藏学理论研究。代表性学术专著《藏式健身宝卷:藏族传统健身法集成》(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发表学术论文《藏族传统健身方法中的保健按摩——预备式擦身法简介》(《中国藏学》2006年第4期)、《关于藏族传说中的人类起源问题》(《西藏日报》1981年6月31日)、《剖析江孜宗的跳神大典》(《西藏日报》1981年7月31日)等数十篇;主持编撰和组织编写了《西藏自治区概况》、《简明西藏通史》(藏文版)、《当代中国?西藏卷》、《当代西藏简史》、《当代中国的西藏》、《西藏学汉文文献丛书》、《藏文文献古籍丛书》、《民族文化大观丛书》、《西藏通史》等学术专著数十部。藏文小说《三姊妹》、《雨后森林》发表后获奖。格勒藏族,1950年5月1日生,四川省甘孜县人,人类学博士。现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西藏昌都--历史、传统、现代化》,主编(合著),重庆出版社,重庆,2000年。《月亮西沉的地方--对西藏阿里人类学田野考察侧记》,独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西藏家庭四十年变迁--西藏百户家庭调查报告》,主编(合著),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1996年。《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拉萨卷》,主编(合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1995年8月。《藏北牧民》,合著,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1993年。《多样性的世界--文化人类学概论》,合编,四川民族出版社,成都,1990年5月。《论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周围民族的关系》,独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1988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史话》,独著,四川民族出版社,成都,1984。“西藏现代化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占87%以上人口的农民民的现代化问题”,见《中国民族工作五十年理论与实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北京,1999年9月。“瓦虚色达:东部藏区的一个游牧部落群体”,见《世界民族》杂志,1998年第2期。“Marital Payments: The Case of Tibetan nomads”(in English). Tibetan Studies, Vol. 1, Edited by Helmut Kraaaer, Michael Torsten Much, Ernst Steinkellner, Helmut Tauscher. Wien 1997。“The Washu-Sethar: A Nomadic Community of Eastern Tibet”(in English). Min Zu Xue Bao(ethnological Journal), Vol.22. National political University, Taiwan(1996)。“中国西藏文化的的人类学研究“见《社会文化人类学演讲集》下816-830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Rural Urbanization in China’s Tibetan Region-Todlung” Deching County as a Typical Example”(in English), Rural Urbanization(II).. Chinese Sociology ana Anthroplogy, Summer 1996 Vol.28.No.4. Pacific Lutheran University. Tacom。“西藏家庭四十年变迁――绪论”,见《西藏家庭四十年变迁》1-19页,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年。“西藏家庭结构和功能变迁初探”,见《西藏家庭四十年变迁》385-413页,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年。“西藏传统社会中的宗教信仰”,见《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321页-334页,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1996年。“西藏高原也是原始人类的故乡”,见《藏学论文选集》上,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1996。“阿里农村的传统土地制度和社会结构”,见《藏学论文选集》上,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1996。“都市化与堆龙德庆乡村的变迁“(合著),见《中国藏学》杂志1995年第3期,合订本123页-139页。“色达牧区的嫁妆和娉礼”(合著),见《中国藏学》杂志1995年第2期20页-29页。“色达游牧社区的人类学田野考察记”(藏文,合著),见《中国藏学》杂志1995年第1期。“拉萨历史沿革”,见《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拉萨卷》第26页-46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1995年8月。“拉萨的人口与民族构成”,见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拉萨卷》第47页-85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1995年8月。“The Tibetan Plateau - One of the Homes of Early Man,”(in English). Anthropology of Tibet and the Himalaya, C. Ramble and M. Brauen, eds. Zurich: Ethnologische Schriften Zurich (1993)。“西藏阿里传统税收制度的比较研究”(合译),见《西藏研究》1993年第1期20页-37页。“骨系与亲属、继嗣、身份、和地位”(合译),见《中国藏学》杂志1991年第1期。“霍尔十三寺及其创建者霍尔曲杰昂翁彭错“,见《藏学研究文选》,西藏人民出版社,拉萨,1989年8月。“关于藏族源于印度说的质疑“,见《藏族史论文集》,四川名字出版社,成都,1988年1月。“藏族源于‘发羌’的几点质疑”,见《中国藏学》,1988年第2期。“古代族同化融合西山诸羌与嘉戎藏族的形成”,见《西藏研究》1988年第2期。“中华大地上三大考古文化系统和民族系统”,见《中山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木雅藏族的形成及其族属考辩”,见《康定民族师专学报》1988年第3期。“新龙谷日的石棺葬及其族属问题”,见《四川文物》1987年第3期。“藏族本教的起源与发展问题探讨”(合著),见《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第2期(总第24期)。“略论西藏的原始文化与中原地区的关系”,见《民族研究》1986年第3期。“论南方少数民族古代哲学中的共性和个性”,《贵州民族研究》1986年第1期。“论古代羌人与藏族的历史渊源关系”,见《中山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略论藏语辅音韵尾的几个问题”,见《民族语文》1985年第1期。“隋唐时期的西山诸羌和康巴藏族的形成”,见《民族文化》1985年第1期。“藏族本教的巫师及其巫术活动”,见《中山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一个藏族游牧部落的宗教、法律、家庭、婚姻的调查和研究”,见《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84年11月特刊号。“论藏族本教的神”,见《藏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西藏人民出版社,拉萨,1984年9月。“急待整理发掘的文化宝库――藏文历史档案”,见《西藏研究》1983年第1期。“解放前藏族牧民的生产方式”,见《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83年第2期。“对解放前四川色达草原游牧部落社会的研究”,见《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总第14期)。陈庆英男,汉族,原籍广东省台山县,1941年10月21日生于四川省南充市。1958年随家庭迁居青海。1960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考入青海民族学院物理系读书。在青海民族学院开始学习藏语文。1963年青海民族学院物理系并入青海师范学院,1965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学院物理系。1967年至1978年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中学和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担任教员。1978年10月考入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文系古藏文专业,学习敦煌古藏文文献,1981年10月毕业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81年10月至1984年3月在中央民族学院藏学研究所从事藏学研究,任助理研究员,研究藏传佛教萨迦派历史以及蒙藏关系史,1983年曾到西藏萨迦等地考察三个月。编辑《藏学研究论文集》、《藏学研究译文集》各两册。1984年3月调到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负责塔尔寺藏文藏书目录编写及塔尔寺历史文物研究,1986年任副研究员、副所长,再次去西藏考察。1987年起任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所长,1988年起任研究员,主持青海藏族社会历史研究课题,主编《中国藏族部落》、《藏族部落制度研究》、《塔尔寺概况》等。1990年4月参加中日佛教文献研究交流代表团访问日本大正大学、京都佛教大学、民族学博物馆。1993年8月到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任历史宗教研究所所长和研究员至今。1995 年10月到台湾政治大学民族学系任客座教授3个月。1999年4月至12月作为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合作研究。

急急~~~求解贵州布依族婚礼

请行
谜中秘
  布依族婚俗资料整理与简介  [内容提要] 布依族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以后各代有“西南蛮”、“蕃”、“仲家蛮”、“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等称谓,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本文试图从研究报告、专著、期刊、学位论文、论文集等方面简单介绍近代以来我国学者们对布依族婚姻研究的状况。  [关键词] 布依族; 婚姻; 专著; 期刊; 研究报告  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原驻民。其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元、明、清称“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布依族与壮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近几十年的时间,国内学者对布依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专著、期刊、学位论文的出版层出不穷,如黄义仁先生的《布依族史》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布依族宗教信仰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布依族简史》、《布依学研究》、蒋英的《布依族铜鼓文化》、吴文定的《布依族服饰与地理环境》、《论布依古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等,与此同时,婚姻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布依族婚姻方面的资料,回顾学者们的艰苦历程一:  研究报告  布依族主要聚集有贵州地区,所以对布依族的研究也就自然的以贵州为中心,贵州省对其研究出来的成果是最多的。如伍文义先生的“平塘县上莫乡布依族社会历史及婚姻丧葬”,文章中的第二部分婚姻习俗就论述了布依族婚姻[1];“镇宁扁担山布依族婚姻调查报告”[2] 此篇从民族学、社会学角度对扁担山布依族婚姻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研究其性质以及它对布依族社会发展的影响,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要确立婚姻必须经历“请布社”、“卡介”、“得娟”、“艾把”、“得把”等过程,此外,还对榔梢习俗作了一些讲述;“水城特区猴场、红岩民族乡婚俗与节日礼仪调查报告”的第一点谈论婚姻[3];雷广正的“平塘县掌布乡布依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其中的第十五小点—婚姻、丧葬[4];赵崇南的“望谟县乐康乡布依族生活习俗调查”,文章中的第四小点论述了姓氏、婚姻、家庭[5];唐合亮的“三都县周覃镇布依族生活习俗”的第六点谈论了婚姻制度、家庭、家族[6],给我们介绍了完成一桩婚事大致有如下过程,即提亲、吃开口饭、订婚、讨八字、送报、结婚;“惠水县羡塘乡民族婚俗与家庭状况调查”的第二点就说到婚姻制度[7];邹晓辛的“长顺县广顺区苗族布依族习俗调查”[8]。  二:专著  光写婚姻的专著较少,但在其它专著中写关于布依族婚姻的资料却很多,诸如;邹绍志编著的《中华奇婚异俗》第371---382 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1年9月,其中有“追打‘鲍鼓’”和“吹木叶、送花包”等到文章,所谓追打“鲍鼓”就是指追打男方到女方接新娘的人。追打“鲍鼓”是一种极有特色的婚俗事像,在举行婚礼之前,男方要请两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去接新娘,称之为“鲍鼓”和“娅鼓”(即伴郎和伴娘);此外还有李朝龙和李廷兰编的《贵州少数民族风情录》中的婚俗篇, 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5年8月;布依族简史编写组的《布依族简史》中的“婚姻、节日、丧葬”,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160-162;黄义仁,韦廉舟的《布依族民俗志》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41-42;  王伟,李登福,陈秀英的《布依族》 民族出版社,1991.65-69;黄义仁的《布依族史》 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278-280; 马之骕的《中国的婚俗》 岳麓书社,1988.2;“中国各民族不落夫家婚俗的比较研究 ”[9];王伟、李登福、陈秀英合著的《布依族》中的“婚姻家庭” 民族出版社 1996年8月;赵叶等合著的《少数民族的风情》中的“布依族的跳月择婚”和“布依族的浪漫婚俗”,后一篇介绍了甩糠包、唱浪哨、送蔗糖、抢硬币等婚俗,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年1月等等;  三:期刊  布依族婚姻的期刊资料可以说较其它方面资料更丰富一些,开国前后不久的有陈国钧的“北盘江夷人的婚俗”[10] 发表在贵州苗夷社会研究312页 ,陈赤子的“北盘江夷人(仲家)婚俗”[11] 社会研究53期;“仲家婚俗”[12] 新贵州概观388页;赤子的“夷人婚俗”[13] 新贵州概观390页;冯深的“‘不落夫家’—一种日趋没落的民族婚姻习俗”[14] 光明日报1957年4月26日3版;范宏贵的“‘谈谈坐家’和‘不落夫家’”[15] 史学月刊1959年12期;汛河的“出嫁歌(哭婚调)”[16] 山花1962年11期和“布依族的婚俗” 贵州文史从刊1981年3期;莫俊卿的“布依族‘戴假壳’习俗” 民族文学1980年9期和“扁担山布依族的‘戴假壳’风俗——论母权制和父权制的斗争”[17] 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1期;龚佩华和史继忠合写的“布依族婚俗分析”[18] 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3期;亚光的“布依人的婚礼”[19] 山花1982年5期;马启忠的“布依族婚姻习惯的调查”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3期等。此外,近几年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也数不胜数,如吴文定的“布依族婚姻礼仪”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05期;何岭的“布依族婚礼八仙乐整体性量化分析—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央’八仙乐为考察案例”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2005年04期;张明仙的“文化视野中的罗平布依族当代婚姻变迁—以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乡木纳村婚姻状况调查为例”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05年05期 ;刘洁的“布依族妇女婚姻状况改变的意义”和“论布依族妇女婚姻状况的变化及其原因”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分别为2005年02期和2004年03期;张明仙的“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与婚俗”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02年04期;肖毓的“布依族妇女的婚恋观”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3期等等。  四:论文集  论文集资料也有不少,诸如:严汝娴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婚姻家庭》 其中西南地区篇里收集的陈秀英的“布依族”;《少数民族民俗资料》(下册)第53---62页,其中收集了韦廉舟的“布依族的婚嫁礼仪”、罗竹香的“布依族的要荷包”和莫俊卿的“布依族戴‘假壳’习俗”三篇文章;欧阳若修和韦向学编的《中国婚俗集锦》 第117---133页 漓江出版社 1986年11月,其中收集了黄震尧先生的“布依族的婚姻习俗”、陈克进的“布依族的‘浪哨’和婚礼”、郑秩威的布依族的‘跳月’、冯俊科和“布依族的‘不落夫家’婚俗”和何彩孝的“匆匆离去的新娘”五篇;刘柯编的《贵州少数民族风情》 云南出版社 其中收集了“布依族婚俗”和“罗甸布依族的婚礼”两篇文章等等。  五:学位论文  岑勇的“浅析兴仁县鹧鸪园村布依族婚姻习俗” 贵州民族学院民放文化学院民语班02001级;此文谈论了布依族婚姻,经历过封建包办、向自由选择的演变过程,自由选择的一桩完整婚事,一般要经过择偶、提亲、订亲、结婚四个程序,每个程序礼仪丰富多彩,其中存在着一些落后的礼仪,导致婚姻的悲剧。罗恩艳的“贵州黔西南州布依族婚姻习惯法研究” 贵州民族学院法律系。  六:汇编  汇编的资料相对要少一点,主要有“民族志资料汇编” 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 和“贵州省布依族婚姻资料索(汇)编” 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民族研究所 1963年3 月19页。前者收集了马启忠、杨若芝的“布依族婚住薄⑽馑承摹白显撇家雷濉薄⒗坠阏摹肮笱羰形诘鼻卤す绮家雷迳缁岬鞑椤比辔恼隆:笳哐芯康淖柿峡梢运凳茄芯坎家雷寤橐鲎钣腥ㄍ缘淖柿希酉吕春臀蚁爰蛞亟樯芤幌隆\  此篇文章分十点论述,第一,写择偶——婚姻的限制。布依族青年男女婚姻的缔结,一般是父母包办的,但由父母之命缔结的婚姻,并不是毫无约束的,由于种种历史、社会的原因,还受到一些封建关系、传统习俗和迷信禁忌的限制。如同宗不婚、要八字相容、亲上加亲、女大于男、门当户对、民族间的限制等。二,订婚。其中讲了些订婚的约束力、财礼等内容。三,结婚。其间论述了镇宁地区、北盘江流域、安顺地区、贵阳地区、龙里贵定地区、兴仁地区等结婚形式。四,“坐家”和戴“假壳”。坐家:妇女结婚后不常住夫家的风俗叫坐家。戴“假壳”:在男家需要新妇来家长住时,还得经过一次戴“假壳”手续,假壳是一种形似畚箕的女帽,以竹笋壳为架用青布包扎制成。,五,赶表。布依族青年男女常利用各种机会公开或半公开的追求异性,对唱情歌,倾吐爱慕之情,这被称为“赶表”,有的地方又叫“闹门墙”、“玩表” 、“扬哨”等。六,逃婚与抢亲。七,离婚。八,再醮与续弦。再醮:寡妇可再嫁。续弦:中年与青年男子丧偶,都可以续找对象。九,纳妾。主要是在解放前。十,入赘。即招婿。  布依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宗不婚,不同辈分者不能通婚。解放前,布依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布依族家庭中父亲具有绝对权力。布依族青年男女一般在赶场中物色意中人,如果互相满意就上山对歌,布依族称之为“浪哨”,“浪哨”是会朋友的意思。这个社交活动不只限于未婚男女,巳婚者也可参加。参加“浪哨”活动,对未婚者来说是初恋,对“巳婚”青年来说,如果他(她)对父母包办的婚事满意,那只是来炫耀唱歌的才能,反之,则表示对包办婚姻的反抗。“浪哨”中除唱情歌外,还唱苦歌、告状歌和逃婚歌等。过去有的青年男女对歌多年,情投意合,于是双双逃离家乡去远处安家,有的逃不出封建制度的罗网,便双双以死殉情。 布依族结亲过程颇为讲究,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要八字”、“结婚”四个环节。布依族青年男女,不论是自由择偶还是经媒人说合,缔结婚姻必须举行订婚仪式,一门亲事一经谈定,男方家马上择定日期邀请二三人携带礼物去女方家举行订婚仪式,称为“吃订亲酒”。解放前,布依族有过“不落夫家”和“戴假壳”的习俗,即新娘在婚后,回娘家长住,有的住一两年或三五年,有的长达十几年。每年在农忙时节,回到夫家。如此往返,直到妻子怀孕,或长大成年,之后才到夫家定居下来。“戴假壳”是丈夫为了及早结束女方“不落夫家”生活的一种方法,如果妻子被戴上了假壳,即可到夫家定居。  参考书目:  [1][4]贵州民族调查(之二).贵州省民族研究所,1984年10月  [2] 贵州民族调查(之三).贵州省民族研究所,1985年10月  [5][6] 贵州民族调查(之四).贵州省民族研究所 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1986年8月  [3][7] [8]贵州民族调查(之五).贵州省民族研究所  [9] 王承权.民族研究,1993 年6月,P 40-51  [10—19]贾忠匀.布依族研究资料目录. 学苑出版社,1988年10月。可不可以给我想要的啊,谢谢!贵州布依族婚礼的整个流程,还有每个环节的来源。你给的那些要钱买的。真不好意思,麻烦你有的话可以给我吗?再次感谢http://wenku..com/view/50c7f19b51e79b89680226b6.htmlhttp://wenwen.soso.com/z/q130833681.htm你最好到布依族聚集地去了解。

彭兆荣的主要著作:

净八
二家之议
《遗产:反思与阐释》,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29万字)ISBN7-105-06712-8。《边际族群:远离帝国庇佑的客人》,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版。ISBN7-80707-169-9。《人类学关键词》(合作)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9万字,本人独立完成8万字)ISBN7-5633-3768-5/G.2394.《摆贝:一个西南边地的苗族村寨》,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版。ISBN7-108-01933-7/K。《文学与仪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6万字)ISBN7-301-07102-7/I.0667。《旅游人类学》,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32万字)。ISBN7-105-06712-8。《生存于飘泊之中》,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10万字)ISBN 7-5321-0907-0 。《从苦力到巨子》,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6月版(23万字)ISBN 7-80109-188-4 。《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第一作者),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ISBN 7-219-02926。《西南舅权论》,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版(25万字)ISBN 7-5415-1411。《文化特例》,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版(第一作者)完成字数25万 ISBN 7-221-04094 。《英语成语典故》(第二作者),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书号:7173.685 。《东西方文化解析》(第一作者),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ISBN 7-80583-152-1。《神灵文化与高原民俗》(第一作者),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ISBN 7-221-0252-4。《渔村叙事──中国东南沿海三个渔村变迁实例》(第一作者),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版 ISBN 7-213-01659-8 。《寂静与躁动:一个深山里的族群》,杭州:浙江人民出版2000年1月版ISBN7-213-01827-2/K467 。《停泊法兰西》“学者走天下丛书”之一,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年版,(10万字、60幅图片)ISBN 7-80671-053-1。主编“文化人类学笔记丛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10月、1999年月10月分两批,共九本出版)主编“旅游人类学译丛”(与Nelson H. Graburn教授合作主编,四部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08年出版)主编“厦门大学人类学文丛”(出版四部著作,民族出版社2007年出版)。主编“人类与遗产丛书”,出版三部著作,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2008年出版)。 “仪式叙事的原型结构”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CN 45-1349/C。(核心)(CSSCI)“无形文化遗产遭遇的三种‘政治’”,载《民族艺术》2008年第3期,CN45-1052/J。(二类核心)(CSSCI)“人类学与遗产研究”载《西北第二民族学报》,CN64-1033/G4。(二类核心)(CSSCI)“民族志书写:徘徊于科学与诗学间的叙事”,载《世界民族》2008年第4期。CN11-3673/C。(一类核心)(CSSCI)“遗产与旅游:传统与现代的并置与北离”,载《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三期,CN45-1041/C。(二类核心)(CSSCI)“马尾:中国近代遗产群的一个范式表述”,载《文化遗产》2008年第三期。CN44-1645/G0。“从‘他者保护’到‘家园遗产’”载《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第4期。CN52-1001/C。(二类核心)“灾难与人类”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CN 45-1349/C。(核心)(CSSCI)“旅游与人类学”,载《思想战线》2008 年第4期。CN53-1002/C。(CSSCI)(核心)“旅游消费:家园遗产中‘看不见的手’”,载《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7期。CN22-1002/C。(二类核心)(CSSCI)“戏剧的人类学研究”,载周宁主编《西方戏剧理论史》下册,第1179-1207页。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ISBN978-7-5615-2971-3。“灾难与旅游”,载《贵州社会科学》 2008年第六期。CN52-1005/C。(二类核心)(CSSCI)《人类学》之“旅游人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ISBN978-7-300-08948-5/C?404“多维视野中人类学的西南研究”(专题访谈),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CN51-1671/C。(二类核心)(CSSCI)

2008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淚眼俠
狠爱你
  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另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也是比较权威的社科类数据库。在国外较权威和著名的数据检索系统包括SCI、EI等,为了引导我校科技人员的论文投向, 使他们的论文能被权威检索系统收录,让的同行了解,以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提高我校科学研究的显示度,现将常用数据库来源期刊的简要情况介绍如下,以供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检索、订阅、职称评定等参考。  另外,本指南还列出了核心期刊按影响因子的排序表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排序表谨供参考。  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  简称《引证报告》(核心期刊投稿首选),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版一次,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最后一项指的是各单位在《引证报告》收编的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数。《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见下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  2、《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  第二编 经 济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第五编 医药、卫生  第六编 农业科学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心理科学 3.心理学报 4.哲学动态 5.自然辨证法研究 6.孔子研究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心理学动态(改名为:心理科学进展) 9.中国哲学史 10.道德与文明 11.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现代哲学 13. 心理发展与教育 14.心理学探新 15.周易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法音 4、敦煌研究 5.中国宗教 6.佛教文化 7.中国穆斯林 8.世界宗教文化  C8 统计学 l. 中国统计 2.统计研究 3.统计与决策 4.数理统计与管理  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中国社会保障  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人口与计划生育  C93 管理学 1.中国行政管理 2.管理世界 3.领导科学 4.中外管理 5.管理科学学报  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3、贵州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研究 5、黑龙江民族从刊 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回族研究 8.世界民族 9. 中国民族 10.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云南社会科学 12.青海民族研究 13.西北民族研究 14.满族研究 15.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6.内蒙古社会科学 17.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D1,3,5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4.欧洲(改名为:欧洲研究)5. 国际问题研究 6. 当代亚太 7.国外理论动态 8. 美国研究 9.当代世界 10. 西亚非洲 11.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2.国际展望 13.国际论坛 14.国际观察 15.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6.和平与发展 17.拉丁美洲研究 18.日本学刊 19.东南亚研究 20.国外社会科学  D2,4,6 中国政治 1.政治学研究 2. 求是 3. 中国行政管理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了望 6.社会主义研究 7. 教学与研究(北京) 8.毛泽东思想研究 9.党的文献 10.马克思主义研究 11.青年研究 12.中国青年研究 13.探索 14.党建研究(北京) 15.中共党史研究 16.学习与探索 17.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8.社会科学研究 19.理论前沿 20.理论探讨 21. 新视野 22.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3.求是 24.理论与改革 25.科学社会主义 26.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8.工会理论与实践 29.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30.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31.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32.理论学刊 3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34.妇女研究论丛 35.党政论坛 36.理论导刊 37.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8.理论探索 39. 半月谈 40.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41. 中国青年 42.公安大学学报(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D9 法律 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  E 军事 1.中国军事科学 2.军事经济研究 3.国防大学学报 4.政工导刊 5.军事史林 6.军事历史研究 7.世界军事 8.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9.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管理世界 3.经济学动态 4.改革 5.经济学家 6.世界经济 7. 财贸经济 8.财经研究 9.经济科学 10.宏观经济研究 11.财经问题研究 12.经济评论 13.当代财经 14.当代经济科学 15.经济管理 16.当代经济研究 17.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8.南开经济研究 19.经济问题 20.经济问题探索 21.现代财经 22.上海经济研究 23.财经科学 24.国际经济评论 25.外国经济与管理 26.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7.经济纵横 28.中国经济问题 29.经济与管理研究 30.中国经济史研究 31.经济经纬 32.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33.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34.生产力研究  F11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世界经济与政治 3.世界经济研究 4. 国际经济评论 5.外国经济与管理 6.国际贸易问题 7.国际贸易 8.当代亚太 9.亚太经济 10.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1.现代国际关系 12.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3.世界经济文汇  F12,F2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改革 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上海经济研究 峰 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5.经济体制改革 6. 中国经济管理 7.特区经济 8.开放导报 9.南方经济 10.宏观经济调控 11.中国改革 12.中国劳动 13.城市发展研究 14.城市问题 15.国际经济合作 16.改革与战略 17.中国流通经济 18.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  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财会月刊 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 6.审计与经济研究 7.中国审计 8.中国农业会计 9.广西会计 10.中国会计电算化 11.财会研究(兰州) 12.事业财会 13.财经理论与实践 14.会计之友  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农业现代化研究 5.农业技术经济 6.林业经济 7.中国土地科学 8.林业经济问题 9.生态经济 10.农业经济 11.调研世界 12.乡镇企业研究 13.中国农垦经济 14.农村经济 15.乡镇经济 16.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7.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 18.世界农业 19.农村经济导刊  F4/6工业经济  (含F27) 1.中国工业经济 2.管理世界 3.经济管理 4.经济研究 5.改革 6.外国经济与管理 7.经济问题探索 8.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9.企业管理 10.企业经济(南昌) 11.汽车与配件 12.中国建材 13.煤炭经济研究 14.中国电业 15.建筑经济 16.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7.企业活力 18.上海企业 19.集团经济研究 20.管理现代化 21.经营与管理 22.国有资产管理 23.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 24.工业技术经济 25.电力需求侧管理 26.铁道经济研究 27.交通企业管理 28.旅游学刊 29.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  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商业研究 3.国际贸易 4.商业经济与管理 5.财贸经济 6.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消费经济 8.国际经贸探索 9.商业时代 10.国际经济合作 11.国际商务研究 12.价格理论与实践 13.中国商贸 14.商场现代化 15.江苏商论 16.销售与市场 17.商业经济文荟 18.中国物价 19.中国市场 20.财贸研究 21.价格月刊  F81 财政.国家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税务与经济 4.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5.财贸经济 6.中国财政 7.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8.财经问题研究 9.涉外税务 10.财经论丛 11.财经研究 12.中国税务 13.当代财经 14.财经科学 15.江西财税与会计 16.财会研究(兰州)  F82/83/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证券市场导报 4.投资研究 5.金融论坛 6.保险研究 7.金融理论与实践 8.上海金融 9.财经理论与实践 10.金融与经济 11.浙江金融 12.武汉金融 13.中国金融 14.西南金融 15.南方金融 16.现代金融 17.农村金融研究 18.国际金融 19.银行家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20 信息与传播 1.现代传播 2.当代传播  G21新闻学、新闻事业 1.国际新闻界 2.新闻记者 3.新闻通讯(改名为:传媒观察) 4.新闻与传播研究 5.中国记者 6.新闻战线 7.新闻与写作 8.新闻界 9.新闻爱好者 10.新闻大学 11.新闻知识 12.新闻实践  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中国出版 4.编辑之友 5.出版发行研究 6.编辑学刊 7.出版广角 8.读书 9.中国图书评论 10.科技与出版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大学图书馆学报 4.情报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情报科学 7.图书馆建设 8.图书馆 9.情报杂志 10.图书馆论坛 11.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5.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6.图书情报知识 17.现代情报  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中国档案 3.档案学研究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档案管理 7.兰台世界 8.山西档案 9.档案 10.北京档案 11.上海档案 12.四川档案 13.湖南档案(改:档案时空)  G3 科学,科学研究 1.自然辩证法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研究 4.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5.中国科技论坛 6.中国软科学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科学管理研究 9.研究与发展管理 10.科技进步与对策 11.科学新闻 12.科技管理研究 13.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G4 综合性教育 1.教育研究 2.教育理论与实践 3. 比较教育研究 4.全球教育展望 5.教育评论 6.中国教育学刊 7.外国教育研究 8.人民教育 9.教学与管理 10.教育探索 11.教育与经济 12.教育科学 13.江西教育科研 14.辽宁教育研究 15.教育导刊 16.上海教育科研 17.山东教育科研(改:当代教育科学) 18.教育研究与实验 1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http://www.51qikan.com/  G61 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2.幼儿教育 3.学前教育 4.早期教育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中小学管理 3.语文教学通讯(分初中刊和高中刊) 4.学科教育 5.外国中小学教育 6.历史教学 7.上海教育 8.中小学教师培训 9.小学语文教学 10.小学教学研究 11.思想政治课教学 12.天津教育 1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5.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6.英语辅导(与疯狂英语合并为:英语辅导、疯狂英语) 17.中小学外语教学 18.数学通报 19.中学物理.高中版 20.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中国高教研究 6.江苏高教 7.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改名为:教师教育研究)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现代大学教育 12.高校理论战线 13.高教探索 1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G71/79 各类教育 1.中国成人教育 2.教育与职业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4.中国电化教育 5.中国远程教育 6.电化教育研究 7.成人教育 8.中国特殊教育 9.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0.父母必读 11.继续教育  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4.体育与科学 5.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6.体育学刊 7.中国体育科技 8.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9.体育文化导刊 10.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1.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语言教学与研究 3.民族语文 4.语言文字应用 5.汉语学习 6.语言研究 7.中国翻译 8.世界汉语教学 9.古汉语研究 10.方言 11.当代语言学 12.语文研究 13.语文建设 14.修辞学习 15.语言与翻译 16.上海科技翻译 17.中国科技翻译  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外语界 5.现代外语 6.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7.外语学刊 8.外语教学 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中国俄语教学  第四编 自然科学  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分成:中国科学.A辑,数学和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天文学) 3.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9.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0.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11.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12.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3.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4.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改:天津大学学报) 17.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1.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2.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4.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6.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8.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自然科学进展 30.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31.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33.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3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37.高技术通讯 3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9.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41.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应用科学学报 43.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4.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46.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47.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9.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改: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0.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52.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54.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6.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57.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61.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2.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6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6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6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9.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70.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9.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0.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82.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83.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85.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86.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88.桂林工学院学报  N 自然科学总论 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系统工程 3.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4.系统工程学报 5.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6.自然辩证法研究 7.科学 8.管理科学学报 9.自然科学史研究 10.自然杂志 11.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中国科学基金 13.中国科技史料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8.复旦学报.医学版 9.同济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0.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11.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2.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3.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4.苏州医学院学报(改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5.广东医学 16.上海医学 17.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18.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1.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江苏医药 23.新医学 24.天津医药 25.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8.陕西医学杂志 29.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3 0.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31.山东医药 32.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3.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4.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5.北京医学 36.医学与哲学

贵州民族研究的投稿须知

犹来
铃仙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