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为什么不好毕业

麻婆岛
缩手缩脚
考博士并不容易其实考博并不容易。常常是几个人、3433653432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竞争一个名额。这不是一般的竞争,大家都是研究生毕业。是高手之间的较量。一般考专业、综合和外语。只有排在最前面才有机会面试。再去掉一半或三分之一,你才是那个名额。读博最少三年,但三年很少有毕业的。读四五年或五六年,是很正常的。其难点在于,前沿知识理论要学,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要读,导师的课题要做,大论文要写,小论文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并且要有创新或发明创造。小论文从投递到见刊,一般周期一年以上。大论文要外送盲审,过了,最后才是答辩。上述环节,有一个地方卡壳,都不能毕业。每个学校都有中途掉队的人或不能取得博士学位的人。目前,全国博士大约有80万人。他们称得上社会精英,是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博士录取的人数就并不多博士的录取人数就不是很多,大部分的国内教授一年就招1-3个博士生,招博士多了,老师的经费有限,老师能带的学生数量也是有限的。所以国内的博士生最好从第一年开始就可以直接上手做科研,发文章。博士生的录取主要是看你的科研后续能力(正常录取的)。要说容易,还真不一定。我有个同事,一直想读博士,一直想找老师,但是没有什么人介绍,科研水平也比较一般,老师让写个科研的设想报告,一直不是很理想,搞了好几年,都没读上就放弃了。为什么有人说考博士易,读博士难?没错,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读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这都是极为错误的观念,因为不管是考博士还是读博士都难,这是博士的最具特色的符号。一方面是考博很难的,不要相信所谓的“没有考不上的博士”这样的言论,如果你是一位想考博的硕士研究生,只要你稍微的了解了985高校或者是211高校每年的博士报名情况、录取情况以及名额情况后,你才会发现博士很难考。读博也难,毕业更难。几乎所有的硕士研究生因为博士难毕业便放弃了读博,这是很无奈的事情,但又是事实。而之所以博士难毕业,是因为想顺利、及时的毕业,需要你在三年期间能够拿出过硬的科研成果,需要你发表足够完美的学术论文,需要你能够有极大的创新成果,需要你能够在自己所研究领域内有最新的认识。小编经历我念博士的时候,进去一共七个人,两个在第一年退学了。一个一直在念,都快十年后还没有毕业,中间换了一个导师。还有一个到了第三年决定结婚生孩子,然后就暂停学业到今天。另一个是东欧人,拿到他们国家的一个商学院的教授机会就放弃博士直接回国了。东欧国家似乎硕士毕业就可以当教授。最后正常毕业,拿到博士学位的只有两个人。

考博难吗?博士好毕业吗?

不寻常
父女情
博士读了8年终于毕业了,程枫的这位师兄真的很不容易

美国读博容易毕业吗?

龙女
养心
美国读博士毕业难吗?美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53333国名校博士淘汰率20%—30%!目前美国博士已成为世界上最难获得的学位,特别是理工科学生要获得博士学位更是难于上青天,有心的同学可以关注下美国往年的博士通过率,像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这类名校的学生读博时间平均在8年左右,有的甚至需要花费10年时间,淘汰率在20%—30%之间,其中有不少学生由于实在受不了学校严苛的学术要求而被迫转学。下面我们就看一下美国博士教育。美国博士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学习博士课程,课程学习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然后是进行博士资格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学生才能继续学习,否则直接被淘汰,学校给你颁发一个硕士学位证书,就毕业了;通过考试的学生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了,第二阶段是做研究。导师会为你确定研究课题,然后就是你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行尖端研究,将你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论坛上,然后在各种学术会议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就是完成毕业论文,论文答辩通过后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了。美国博士生是怎样上课的呢?基本上是教授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学生进行提问,由于博士课程信息量大、难度大,所以做到当堂理解很不容易,课堂讨论时间也不多,但是同学们仍可以在课后与导师进行交流,每位导师会在每周设置4小时时间为学生答疑,同学们要充分把握这段时间去解决这星期所有的难题。美国博士生的作业量大美国博士生的作业量大,学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但是这些作业的实用性很强,能够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于实际,充分的理解上课内容,每位导师会配备一位助教,每位助教的工作时间约10小时左右,主要是帮助导师批改作业,然后向导师报告情况。以上就是关于美国读博士毕业难吗美国名校博士淘汰率20%—30%的相关介绍,希望对留学美国的学子们有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拨打免费咨询电话,百利天下留学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博士难考吗?博士毕业要求?博士毕业得需要几年啊?

观于大山
七美人
博士作为学历教育中抄最高的教育,肯定很难的,正规国家统考的博士一般都是学制3年的,入学的时候有点难度,需要提前找好博导。如果是考虑在职学习的,现在有部分院校有在招生,以科研成果申请博士学位,这个属于宽进严出了,一般也要3-4年吧,看你情况再决定怎么读吧

现在,在中国内地的大学,读博士 一般要读几年才能毕业?

去而上仙
人伦
硕士毕业的话一般3-4年,本科毕业直接读的话大概5-6年。至于多苦用语言描述也没什么用,自己亲身体验一下就知道了,反正我是在综合性学校读的,感觉挺轻松的。

人上学最好上到大学毕业吗还是硕士毕业还是博士毕业?

合于天伦
暗表
如果有条件,那么肯定博士毕业是最好的。现在这个社会,人的学历一定版是越高越好的。如果权你可以硕士研究生毕业,那就读到硕士研究生,如果你可以博士生毕业,那就读到博士。不是说读了博士以后工作就一定要求是博士生的,而是你读了博士研究生,当和别人在同一个工作岗位竞争时,你有的主动权。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本科生和一个博士生竞争同一个岗位,作为人事部门的你,会让哪个入职呢?

哪些人不能读博士

其于宗也
爱魔方
1、高智商的人不适合读博士。首先声明,这不是对博士生一3332636336族的贬低,希望不要因此而得出“傻博士”的推论。一般来说,能读到博士的人,并不是说明他在智商上胜过周围的人,而是说明他是最适合长期学习的人,也是最勤奋刻苦的一类读书人,这一点恰恰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毕竟具备这种能力是难能可贵的,国家的科研事业需要这样的人。总体上,能读博士的人,只要具备一般的智商水平即可,即使是中国最知名的高等学府里的博士生,也只需具备中等以上的智商。大部分高智商的人,在大学毕业以后,不是去公司工作,就是出国了,很少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的。既然这是群体行为,肯定有其合理性,对于高智商者,不可以对此视而不见。 2、高估博士学位价值的人不适合读博士。有钱、有车、有房,谁都想,但是并不是谁都可以实现。如果指望一个博士学位就能换来“腰缠万贯”,那就算是打错了算盘,赶快打消这个念头,人生短暂,上错了船可就不好玩了,俗话说“贼船好上难下”,这个道理应该懂得的。博士毕业,进高校教书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不是高校待遇好,而是情非得已。在今天的中国,有几个公司需要博士?要博士就要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收益。但是,有几个公司能提供这样的空间使英雄有用武之地呢?小公司用不起也没必要用,大公司要用也不多。也许有人会问,中国不是有那么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吗?不错,登记注册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国公司已经为数不少,但是,有几家是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可以说,大都是外国专利技术的代理收费者。就算有几家堪称“民族骄傲”的名企,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博士群体而言,也是“僧多粥少”,不想饿死,除了进高校,别无他路。高校工作相对稳定轻松,但是薪水却和大公司有天壤之别。加上现在已经没有分房制度,房价又天天涨,博士刚毕业又没有什么积蓄,收入又低,还得面临组建家庭的艰巨任务,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感叹:如果当初不读博士,恐怕现在已经是“五子登科”了吧。是啊,看看身边那些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哪个不比自己境遇好呢? 3、家庭条件不好的人不适合读博士。注意,我这里用的词是“不适合”,而不是“不要”。有这种观点的人,我肯定不是第一个。前几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言人不就阐述了他的“教育消费论”吗?为什么说家庭条件不好就不适合读博士呢?我并没有对普通百姓的歧视(我也是贫农家庭出身),而是就事论事。我并不想剥夺任何人受博士教育的权利,只是想指出,享受这种权利需要付出高昂代价。当一个人读到博士时,如果不是已经工作几年,正常年龄应该在26岁左右,博士毕业就应该在30岁左右,在这个阶段,自己的父母应该是开始渐渐需要子女供养的时候,尤其对于家庭贫困的人,一般都是父母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平时都是省吃俭用,有个头疼脑热的病,都是能挺则挺,不打针不吃药,集中一切财力物力供子女上学,希望子女有朝一日能有出息,尽快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读博士期间,虽然可以自食其力,不靠父母,但是很少能再多些钱给父母用的。日盼夜盘,好不容易盼到博士毕业,可是又马上面临买房成家,这笔花费不小,没有三四年的积蓄,连房子的首付都解决不了。这时候,还指望能给父母多少钱呢?就算给父母钱,眼看着子女还没有安定下来,做父母的能舍得花吗?到最后,还不是一分一分攒着给子女用。做子女的,孝道都没尽到,还读那么高的书有甚用。 4、心理素质不好的人不适合读博士。“又跳了一个,去年也是这个时候,已经跳了一个”,似乎,很多校园里生活的人对“跳楼”现象已经“习以为常”了。毕竟,一次又一次“跳楼”事件对神经的反复刺激已经降低了人们对它的敏感度。除了一句“太可惜了”,还能多说些什么呢?面对现实生活巨大压力,生活下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勇气,一死以求解脱,虽然辜负了亲人,却是最对得起自己的。想读博士的人,思想的确准备好了吗?做学术,就要忍受寂寞,狭小的交际圈再也不能带给你大学的浪漫生活;身份更是尴尬,既不能当自己是老师,在老师的眼里你永远是学生,也不能当自己是学生,在大部分学生的眼里,你就是老师,是大人了。如果读博士之前还没有找到自己生命的另一半,那就要做好四年继续光棍的准备,根据经验,在读博士期间找到对象的概率不大,基本可以死了这条心。没有那生命的另一半,你能承受住极大的生理压抑吗?如果自己可以解决,上帝还造出和你异性的人做什么。每当和自己的老同学聚会时,看着人家又是购房又是买车,有的都已经当爹当妈了,你还在读博士,你看着能不眼红心热吗?由嫉妒心产生的强烈压抑感,相信每个人都有深刻体验。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可是论文迟迟不发,你不急谁还帮你急啊。 5、反对教育产业化的人不适合读博士。前文已经讲过,读博士的最后出路大都是留高校。读博士的人反对教育产业化,那就是拿绳子勒自己的脖子,断自己的后路,砸自己的饭碗。谁都可以喊反对教育产业化,就是读博士的人不能够喊,你如果反对教育产业化,那以后你的工资怎么涨,你的现代化办公大楼怎么盖,你的小汽车还要不要,你以为这些钱从哪里来啊,看看国家每年的教育财政的那点投入,再看看各个高校的大肆扩张建设和高校学费疯狂暴涨,难道你还看不出端倪吗?

去日本读医学博士好毕业吗?毕业需要什么条件,比如需要发几篇sci?

黑海盗
罗汉钱
不清楚具体内容,只就我所知给一点参考。关于难度日本所有专攻里面,医学部最难内。同一所大学的医学部录取分数容最高,入学之后读得也最费力气。至于医学博士不清楚,但是据说比起考大学的医学部容易的多。另外,好的大学,大学院(博士硕士都考进大学院,前期毕业是硕士,后期毕业是博士)也不是可以混到毕业的。我只知道某知名私立大学的文学硕士,可以毕业的大约一半多一点。大家戏称考进大学院是“入院”。当初我曾打算试一试的,但知难而退了。我们大学的教授,有不少是大学院后期“修了“,而非”卒业“。日本的大学不可以大量发博士号。一般来说,博士毕业要求在国际科学杂志至少发表两篇论文。当然,有能力的人还是很多,在日本读下医学硕士(本来最低也是硕士)的也不少,读下博士的也不是没有。关于是否先上预科。肯定是上了预科更有优势,还可以得到很多信息,比如研究方向,考试科目,教授等。也方便找到导师。当然只是优势,不是绝对把握,考不上的可能肯定有。只能根据你自身判断取舍。

金融学博士读出来比硕士好吗?

攻击者
太极拳
其实到了博士层次,其就是研究型定位了,因为博士毕业需要含金量较高的毕业论文,以及在内相关的有容质量期刊发表的论文,我觉得这点不仅仅是有兴趣读书可以解决的,兴趣有一个程度问题,如果这种程度还没达到研究探索的层次而只是个人消遣爱好的话,那么博士生活会过得很累的。如果硕士能拿到不错的工作,那么博士也不是一定要读的,事实上也可以拿到好工作。当然名牌大学的博士拿到好工作的屡见不鲜,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就是高学历不必然好工作,只是一个正相关而已。还是需要在自身除了学业以外的方面下功夫,仅仅是在学业上下功夫,那么赌注就下得太小了。偶感觉,职场的升职在像硕士这样一个平台就可以了,我讲的还是个范围,不能精确找到寻找经济学所强调的效益最大化的那个点,因为我们还要权衡时间,生存,家庭方方面面的因素,这是一个无法量化的“多元函数”。事实上,升迁的主要因素,偶觉得,还是要具备利用自己的学术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像金融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这些社会科学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很强的应用性,多把视野放在这里,我想对以后的升职更有用,另一个方面来说,你也是在“读博”,至少是“应用型博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