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为什么读博士,如何读博士?

洪谦
四时得节
读博士是一种情怀,这是最好的理由。其实可以有很多理由,比如你想用高智商碾压大家,你想赚大钱,你想获得社会的尊重,你想完成家人的期望,你找不到工作或者懒得找工作,你想在工作之前生个孩子,读博士是因为博士生可以有单人间公寓的。博士生阶段, 主要不是课本和课堂教育, 主要是做学问做研究的训练. 您的主要学习收获不一定来自您的教授和他的课本, 而是来自您从事的研究课题, 来自无数的学术讲座, 最新的动态进展, 和与同行, 同学及会议交流. 您的成绩不再由课堂考试打分决定, 而是您的论文发表和答辩。【中国博士由来】“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始见于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秦有七十人。汉初沿置。秩为比六百石,属奉常。汉武帝时,还设立了五经博士,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博士意思】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1.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2.博士(即普通博士研究生),在职博士(专业学位),荣誉博士等。 博士严格讲来是分为两类的,正在读的还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只能称为博士研究生;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士。

读博士好吗?

蝙蝠车
老铃铛
你问出这个问题,就证明你还在犹疑。读博是件难得的人生经历,是一种生活方式,版你可以与最聪明的人群相处权,聆听大师的教诲,并积累精英人脉。这是非常棒的。读博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二是在此领域有所建树,开创新理论。这意味着申请者需要具备高智商,毅力和耐力,创造力,自我驱动力,竞争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等。同时,你静下来,问问自己,你的长期目标是做科研吗?因为PhD是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如果将来不做科研,读博士是浪费。我觉得不错,但你想读就要看家里的积极情况还有你自身的意愿,就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困难而言读博士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为什么想读博士

石菊
丁龙镇
读博的风险无须赘述、学术之路往往寂寞、无聊、多多少少有点不食人间烟火,还要背上嫁不出去的标签。和朋友说起我要念博士的打算,得到的评价大同小异,“女博士”、“灭绝师太”,或者惊讶,觉得没有必要。除了Co gia,和几个朋友格外支持我还和我兴致勃勃讨论起博士以后的生活之外,其他的朋友大多是报以诧异。其实哪怕现在,我对我的决定不是不存怀疑,我甚至自己纠结的很。但这些风险我都十分清楚,甚至因为翻来覆去的想着这件事情,我对这些风险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第二个学期结束写论文的时候,我真正的开始想读博士,回头看看自己学过的东西,很有兴趣,很有成就感,写论文也更加的得心应手,我开始反着想,我不想读博士的原因是什么。大概是我舍不得放弃另一种可能的、或许更加安逸的生活。大一大二的时候我经常奔走于学生会、那个时候我想我大概以后会是一个白领,坐在办公室里,也许生活会忙得不可开交,但始终在自己熟悉的安全圈内,有几个吃吃喝喝的朋友,能名正言顺的纸醉金迷的霓虹之下迷失自己。或许再找个不错的男朋友,过上小日子,过着不自由但却逍遥的日子。我本科读的学校外语见长,是一个风气颇为浮躁的学校,没有太多的学术氛围这样的生活确实吸引人,可是人生确实要做出这样那样的选择,我们否定一条路,总会失去一些曾经触手可及的东西。但我确实处在一个做选择的年龄、在我22岁的最后三个月内我要做出这样的一个选择。我选择的过程曲折离奇、跌宕起伏,我正在拍一部名为《选择》的纪录片,曾经为主角的选定颇为头疼,现在想想我倒是非常适合的角色。我妈妈常常和我说起在爱丁堡念哲学硕博连读的一个女生,只与她有过一面之缘、发过几次信息,她波澜不惊的样子令我印象深刻。想来自己那么纠结,无外乎不够坚定。  我真正下定念博士的决心是我父母想让我去大学做行政工作。父母永远会给你做最好的选择,无外乎轻松、待遇好、有编制、寒暑假。这看似没有什么不好的,却让我有点愤怒、十分失落。想想当初的想法,心比天高,自负聪明,也算活得明白,总有无数的想法急于付诸实践。到现在,我还是有很多的想法,野心勃勃的想要做这做那,而学术是唯一能让我实现这些想法的东西。我想我要努力,为的不是财、不是权、更不是一个安稳的生活,我想要自由,我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名正言顺的做。我想要的自由,无非是一个舞台,让我游刃有余。我想要的自由,不外乎是对我曾经努力、纠结的回报,因为心中的坚持,我没有选择一条更好走的路,我没有对我的论文敷衍了事,我选择去偏远地方做调研。好像我一下子明白了,我要念博士,我经历了,出来了,断然没有回到那个安全的地方的道理。也许我像我爸,我骨子里是清高的。我把这些想法和父母说了,他们也支持我继续念下去。我开始陆陆续续的和别人说我要念博士的想法,我需要的不是支持、甚至不是理解、我愿意他们提点我我可能遇见的悲剧。不过,我做的并不是一个过于草率的决定,我生性是一个爱多想的人。  兴趣固然很重要,但绝对不是选择的全部。有人和我说,做喜欢的事情不会觉得累,兴趣最重要。这样的想法很对,但是很天真。我对我做的事情很有兴趣、我会早早的找好资料、我会把书翻来覆去读很多遍、我会弄到凌晨三四点也不想去睡觉。可是事实没那么简单,兴趣不能帮我做决定,帮我做决定的一定是我知道了就算有一天我手头的工作变得枯燥乏味、当初的兴趣变成了无趣、我仍然能坚持下去的决心。我喜欢我现在在做的事情,我甚至喜欢我目前为止做的每个决定,可是喜欢的意义不那么简单,还得喜欢我这个决定所带来的不安与折磨。选择的是一条路,不是一件事,“喜欢”不能让我选择这条路,因为我的世界并不只有我,还有父母、朋友、可能在未来某时某地出现的爱人。还有世人的眼光,就算想忽略、就算不知道无须在意,他们也会如影随形,让人无法忽视。我有兴趣、我“喜欢”,这并不是我选择的原因。每当人问起我为什么要如是如是,我总会说,我喜欢,我乐意,这好像是最正当的理由,在当今这个个人主义膨胀的社会里。可是我没有说起、我懒得说起、我不知从何说起的原因是我做选择的更大的部分。  我不可能凭借着这样一种冲动的勇气走下去。我去询问别人的意见。我在这边遇到了很多很好的人,M是其中之一,是我人生的导师,每次和她聊天都颇有所得。她认为我太年轻了不适合念博士,不够成熟也缺少经验。她说念博士需要很强大,在她念博士的7年中,发生了许多变故,她曾两次想放弃,甚至一度需要吃抑郁症的药。而在博士学生中,有不少也放弃。我才了解,就算想得再多,现实也不可预料。M很有才华、我自认为不会比她更强大,那我缺少的是什么呢,大概是岁月带给我的经验和沉淀。我认认真真的考虑她的建议,开始找相关的工作。M说,要是她22岁,单身、没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她就到处去游学,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她现在在博士最后一年,在英国已经成家。而我22岁,我身上有很多种可能,我被各种信息狂轰烂咋,而在此我要做出选择。我选择读博士,无论是先工作积累经验还是直接就申请到奖学金就去念,到此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我朋友善意提醒我,一旦工作或许会很难有心再继续读——他也暂时搁浅了他在美国念书的打算,准备在旧金山一家不错的公司开始工作。我们聊到“初心”这个话题,又有什么人能够保证“初心”不改变呢,事实都在改变,所有的坚持在时间长河与红尘的打磨之下都会走形,但还有人在坚持。勇气和决心的美好,不在于下决定时的冲动的火花,也许仅仅在于年岁之下难以言喻的美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哪些人不能读博士

动物园
楠桂
1、高智商的人不适合读博3332636432士。首先声明,这不是对博士生一族的贬低,希望不要因此而得出“傻博士”的推论。一般来说,能读到博士的人,并不是说明他在智商上胜过周围的人,而是说明他是最适合长期学习的人,也是最勤奋刻苦的一类读书人,这一点恰恰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毕竟具备这种能力是难能可贵的,国家的科研事业需要这样的人。总体上,能读博士的人,只要具备一般的智商水平即可,即使是中国最知名的高等学府里的博士生,也只需具备中等以上的智商。大部分高智商的人,在大学毕业以后,不是去公司工作,就是出国了,很少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的。既然这是群体行为,肯定有其合理性,对于高智商者,不可以对此视而不见。 2、高估博士学位价值的人不适合读博士。有钱、有车、有房,谁都想,但是并不是谁都可以实现。如果指望一个博士学位就能换来“腰缠万贯”,那就算是打错了算盘,赶快打消这个念头,人生短暂,上错了船可就不好玩了,俗话说“贼船好上难下”,这个道理应该懂得的。博士毕业,进高校教书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不是高校待遇好,而是情非得已。在今天的中国,有几个公司需要博士?要博士就要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收益。但是,有几个公司能提供这样的空间使英雄有用武之地呢?小公司用不起也没必要用,大公司要用也不多。也许有人会问,中国不是有那么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吗?不错,登记注册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国公司已经为数不少,但是,有几家是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可以说,大都是外国专利技术的代理收费者。就算有几家堪称“民族骄傲”的名企,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博士群体而言,也是“僧多粥少”,不想饿死,除了进高校,别无他路。高校工作相对稳定轻松,但是薪水却和大公司有天壤之别。加上现在已经没有分房制度,房价又天天涨,博士刚毕业又没有什么积蓄,收入又低,还得面临组建家庭的艰巨任务,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感叹:如果当初不读博士,恐怕现在已经是“五子登科”了吧。是啊,看看身边那些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哪个不比自己境遇好呢? 3、家庭条件不好的人不适合读博士。注意,我这里用的词是“不适合”,而不是“不要”。有这种观点的人,我肯定不是第一个。前几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言人不就阐述了他的“教育消费论”吗?为什么说家庭条件不好就不适合读博士呢?我并没有对普通百姓的歧视(我也是贫农家庭出身),而是就事论事。我并不想剥夺任何人受博士教育的权利,只是想指出,享受这种权利需要付出高昂代价。当一个人读到博士时,如果不是已经工作几年,正常年龄应该在26岁左右,博士毕业就应该在30岁左右,在这个阶段,自己的父母应该是开始渐渐需要子女供养的时候,尤其对于家庭贫困的人,一般都是父母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平时都是省吃俭用,有个头疼脑热的病,都是能挺则挺,不打针不吃药,集中一切财力物力供子女上学,希望子女有朝一日能有出息,尽快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读博士期间,虽然可以自食其力,不靠父母,但是很少能再多些钱给父母用的。日盼夜盘,好不容易盼到博士毕业,可是又马上面临买房成家,这笔花费不小,没有三四年的积蓄,连房子的首付都解决不了。这时候,还指望能给父母多少钱呢?就算给父母钱,眼看着子女还没有安定下来,做父母的能舍得花吗?到最后,还不是一分一分攒着给子女用。做子女的,孝道都没尽到,还读那么高的书有甚用。 4、心理素质不好的人不适合读博士。“又跳了一个,去年也是这个时候,已经跳了一个”,似乎,很多校园里生活的人对“跳楼”现象已经“习以为常”了。毕竟,一次又一次“跳楼”事件对神经的反复刺激已经降低了人们对它的敏感度。除了一句“太可惜了”,还能多说些什么呢?面对现实生活巨大压力,生活下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勇气,一死以求解脱,虽然辜负了亲人,却是最对得起自己的。想读博士的人,思想的确准备好了吗?做学术,就要忍受寂寞,狭小的交际圈再也不能带给你大学的浪漫生活;身份更是尴尬,既不能当自己是老师,在老师的眼里你永远是学生,也不能当自己是学生,在大部分学生的眼里,你就是老师,是大人了。如果读博士之前还没有找到自己生命的另一半,那就要做好四年继续光棍的准备,根据经验,在读博士期间找到对象的概率不大,基本可以死了这条心。没有那生命的另一半,你能承受住极大的生理压抑吗?如果自己可以解决,上帝还造出和你异性的人做什么。每当和自己的老同学聚会时,看着人家又是购房又是买车,有的都已经当爹当妈了,你还在读博士,你看着能不眼红心热吗?由嫉妒心产生的强烈压抑感,相信每个人都有深刻体验。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可是论文迟迟不发,你不急谁还帮你急啊。 5、反对教育产业化的人不适合读博士。前文已经讲过,读博士的最后出路大都是留高校。读博士的人反对教育产业化,那就是拿绳子勒自己的脖子,断自己的后路,砸自己的饭碗。谁都可以喊反对教育产业化,就是读博士的人不能够喊,你如果反对教育产业化,那以后你的工资怎么涨,你的现代化办公大楼怎么盖,你的小汽车还要不要,你以为这些钱从哪里来啊,看看国家每年的教育财政的那点投入,再看看各个高校的大肆扩张建设和高校学费疯狂暴涨,难道你还看不出端倪吗?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

山弦
柳下季曰
        读博士需要什么?高智商就不要说了,还要有高的情商。这3361306264样才能保证自己高处能胜寒,或者寂寞的时候依然美丽着。但凡读到博士的人,总是一些人群中的佼佼者。要么是绝顶聪明,要么是极端有毅力,要么就是非常灵活,总之,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适合读博士的人常常具有如下特点:        1、上进心强。      读博士过程中,是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凶险旅程。对于上进心强的人,遇强则更强。如果你能有一颗“不把难题解决,誓不罢休”的心,那么请加入博士行列吧。        2、语言组织能力强。        记得苏步青老师说过,“没有一定语言组织能力的人,很难做好科研”。没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写不好一篇小论文,也就无法谈博士大论文了。如果一个人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强,至少有成为优秀博士的潜质。        3、发现新事物能力强。         有时,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做的不好,而是抓住“问题”的能力不强。有些新的重要的线索摆在面前,有些人就是“视而不见”。如果一个人发现新事物的能力较强,那么你将成为一名优秀的的博士。         最后,博士不是在科学网上夸夸其谈就能毕业的,他需要一个人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钻研。        如果一个博士能够做到:坐在办公室想问题,走在回家的路上还在想问题,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在梦见这些问题,那他迟早成为一个优秀的博士。

国内的博士生一般要读几年?

吉尔达
黄砖路
国内的博士一般学制三年,如果硕博连读总共五年。如果完不成任务3366306533,有可能延期毕业半年或一年。如果是医学类专业,可能比其它专业长一两年。扩展资料:博士生申请条件:(一)申请人必须为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或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二)申请人应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领域做出突出成绩,在申请学位的学科领域独立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高水平的专著,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以上奖励。(三)具备申请博士学位基本条件的同等学力人员,应当在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期限内,向学位授予单位提交以下材料:1.硕士学位证书;2.最后学历证明;博士研究生学历证书样本博士研究生学历证书样本3.准备申请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4.公开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出版的专著,以及科研成果获奖的证明材料;5.申请人所在单位向学位授予单位介绍申请人的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情况的材料(加印密封);6.两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的推荐书(加印密封),其中至少有一名博士生指导教师。学位授予单位应在规定的期限内,组织专家小组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对已确定具有申请资格的申请人,按本规定第十条的要求进行同等学力水平的认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博士研究生

为什么要读博士呢?

解蔽
其有以备
这些年来,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攻读研究生的人越来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同学对于自己的学习生涯都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很多同学自己也很迷茫,会在的午夜梦回的时候问问自己读研读博的原因,是兴趣抑或是逃避?是追求还是盲从?然而对于已经读研的同学们,读研的初衷可能已经不是一个那么重要的问题了,更重要的问题是该怎么读研?我们打算采访一下技能树粉丝中的那些研究生们,希望从他们的回答中给迷茫的大家给予些许勇气,可以坚定自己的路该怎么走,研究该怎么做,求学生涯该怎么做决定。注意我们的第一个小采访开始了来自又神秘星球的某老师来看看他对他的博士生活做的一些总结您的博士起始和截止时间是什么时候?博士起止是2001.12-2007/07您的毕业院校及专业方向UW-Madison Genetics您的博士毕业论文大概是哪个方面的?就是果蝇转录因子的转录活性的相关研究当初为什么要选择攻读博士学位?读博士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对科研的兴趣。博士期间,是什么时候开始确定好自己的毕业课题方向?博士课题是老板指定的还记得当初确定好毕业课题之后的心情吗?可以两三句话描述一下。比如对这个课题的期望,以及自己的信心或者其他。博士的第一个课题做了两年半没有结果,后来换了题。换题的时候心情很复杂,既觉得解脱又觉得无奈。虽然博士的毕业课题是博士生涯的主线,但应该也有很多时间去关注其他科学进展,在你的博士生涯中,最感兴趣的几个方向是?生物信息学和癌症免疫治疗现在回想起来,能完成博士毕业课题并且顺利答辩,按照贡献重要度排序,比如好的课题方向,好的实验室环境条件,运气,家人支持等,列出三五个即可。课题方向第一,导师指导第二,实验室条件第三。毕业后有犹豫过继续在学术界还是去工业界吗?你最后的选择是?先想留在学术界,试了之后发现不行只好寻找工业界的机会。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研究方向会越来越窄,越来越前沿,大多数博士的工作都属于在整个科学大厦上面添砖加瓦,描述一下你的博士成果在整个科学体系的地位。冷门领域的冷门研究,基本无人关注。你觉得自己的博士生涯的努力以及学习获得的经验,在后续的生活中作用最大的是?美国博士的教育和思考方式如果回到当年,让自己重新再来一次博士经历,你最想修正的是什么?换实验室,学校没有专业重要在你的博士生涯中,有没有被安排特别不想做,但是却不得不做的事情,最后你是怎么解决这样的困扰?我的博士导师非常nice,没有遇到过你提到的情况。最后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去采访一些其他毕业过了博士,你会提出哪些问题?1.对找学术界工作难度是否有清楚的认识。2.对博士学习的专业领域是否足够了解。3.对自己的未来是否有清楚的规划。好了,我们的第一个小采访就结束了真的结束了别等了有什么问题就赶紧留言吧如果你有什么更了解的、更想知道的、更想寻找的,可以留言给我们哟~同时你有什么想要分享的,想要倾诉的,想要交流的,也欢迎投稿给我们~感谢小编的二次元风排版!这周不更新新的技术教程,因为博士作业有点烦,手上的确还有几百个教程,但是没有排版不好意思发在公众号上面,而且排版的确特别浪费时间。如果大家想学习,可以看看我们的历史文章:bedtools 用法大全(一文就够吧)说了,懒得排版,自己在我们的公众号搜索教程吧,基本上,你想学的,我都写的差不多了。另外,这个采访是一个简单的试水,我会做成一个系列,希望大家能关注下去。

读了博士phd有什么出路?

叔父
上善
你的将来,要看你自己的实力和一些外部因素。phd之后的出路,主要有四种(有的专业实际上远小于四种)。此外,我说的是刚毕业的博士找工作的问题。《一》Professor读完博士最典型的出路就是去学校做老师,尤其是tenure 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如果做的好的话,一般六年之后,就是associate professor,也就是终身教授,拿到铁饭碗了,不会失业,这辈子不用担心养家糊口。有的人牛,去牛校做牛活出牛成果,虽然成不了顶级富翁,但是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了。小学校一般工资比较低,但是没有做科研的压力,所以有的人也很喜欢;牛校标准高,要求科研出成果,压力大,很辛苦,当然相应的工资待遇好,事业成就高。成为tenure之前不容易。要上很多课,要应付一些难缠的小本科生的疑问甚至是无理纠缠,每天光是中国人的陶瓷信估计都够删除一会儿的 J, 同时还要写proposal申请funding带学生做科研写paper;极少数很变态的学校,tenure可能跟难拿,比如说招3个assistant professor,但是6年以后只留一个,这种一般是顶尖牛校,会累死。但是绝大部分学校会根据feedback帮你改进,最终的目的是留住你,而不是6年以后赶你走。如果你很ambitious,要去很好的学校,那肯定累,otherwise,其实没那么恐怖,主要就是第一年刚开始的时候会累一些,熟悉了以后就好多了。此外,每年暑假有3个月的假期,比较ambitious的老师自然是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做科研,否则出去旅游或者回国短期混混,会过的很爽的。过了6年,你的铁饭碗就到手了,以后不怎么作research也可以。tenure以后,每个第七年是sabbatical,也就是一年的假期,你可以不工作,工资照拿。助理教授(AP)工资根据专业和学校性质(公立私立,学校声誉)在6-9万之间的居多,正教授一般有个11-12万就到顶了。当然,如果有哪个公司愿意招你当顾问,或者你在全国各地给别人training上课,也可以另收钱。此外,sabbatical期间,如果可以在公司干一年活,等于是双份收入。斯坦福哈佛MIT等牛校的有些牛老师,学校给的工资反而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二》Instry有的人念完博士以后不想留在学术界,或者是自身背景不强,找不到好的professor的职位,所以就选择去公司。博士毕业生在就业上不如硕士容易,但是只要找到了工作,工资一般都会比硕士高。博士生都有自己很深入研究的小方向,一般过了最初的1-2年之后,往往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小方向的研究里,所以很多博士生过于专了,少数人的理论研究在instry的人看来,甚至是屠龙之技,毫无用处。硕士生主要就是广泛的选课,有的人还作个thesis,短时间深入了解一个领域或者锻炼解决问题的技巧。从需求来说,工业界最需要的是本科,其次是硕士,最后是博士。是否应该读博,是个人选择。读完博士也不一定就不好。专业不同,行业不同,情况也不一样。比如说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都需要很多博士生;technology行业,我认识的人里面去google的,还是以读完博士的人居多;我的几个朋友,同样的去oracle,博士生去的都是核心研发部门,但是硕士生们很难进这样的部门。也有的博士生,对某项领域很精通,正好是某个公司很需要的,非常的match,公司会给很高的工资。公司工资一般比较高,上不封顶。sorry, Oracle的CEO的工资好像是世界第一,也就是顶了。中国人挣到20多万一年的很少很少,大多数人到了15万就到头了,因为作不了manager或者其他管理层的职位。在公司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被裁员的风险大,尤其是在拿到绿卡以前,选择稳定和有发展前途的公司很重要。《三》科研机构在公司一般是做应用开发,而不是科研。但是少数公司里,也有很牛的research lab,比如IBM TJ Watson,Microsoft, HP等等都有,他们雇佣一帮科研牛人专门做科研,提高公司技术和研发水平,微软就有若干个ACM Turing Award(图灵奖)得主。这样的地方非常难进去。我也知道一些小学校毕业的,自身实力强也去了research lab,不过公司要差一些,比如去NEC或者三菱。其他理工科专业,有的也有类似的公司。有些这样的科研机构,不隶属于任何公司,自己独立经营,靠各种军方资助,民间捐款,NSF或者风险投资生存;Harvard也有DFCI这样的科研机构, 哈佛周围还有children’s hospital or Brigham and Woman’s hospital这些医院,里面有以作research为主的职位,我这里说的不是年薪最多4-5万美元的博士后post-doc or research associate,而是怎么地也是7-8万一年的职位,这样职位的名称比较杂乱,我就不细谈了。总的来说,拿着博士学位找个高薪工作,继续作博士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做科研发paper,是很多博士们的梦想,但是要实现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博士后也是一种工作,很多专业都可以选择作post doc,生物类专业最典型,绝大多数phd毕业以后都要到学校或者科研机构做几年post doctor再说。《四》政府部门和科研机关这种地方很少招外国人,但是的确有少数中国人在政府部门里找到accounting之类或者IT方面的工作。这种工作的最大好处,就是福利待遇好,有退休金,假期非常多,赶得上教授了,工作也很轻松很稳定。我的一个朋友,Public Health相关专业的,毕业之后去了FDA(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食品药物管理局),这个也是美国的要害部门了,也是一个规模庞大的雇主。FDA绝大多数职位原则上说是不招没有绿卡的人,但是这个朋友是牛校phd,背景很强,又善于交流,最终还是去了。很多政府部门工作要求security clearance,军工性质的单位更是如此。要取得security clearance,你得是背景清白的美国公民。这条路子,大多数人行不通。《五》Summary很明显,EE/CS或者其他Engineering专业的博士们可以至少有上面第一和第二两种选择,行业越好,第二种机会就越多。公司职位多,需要的人多,这也意味着学校需要数量众多的老师教学生,也就是第一种机会多。工程类专业的,去第三种地方,非常难。去第三类地方的,大多是跟医药沾边的专业比如生物,医学,生物统计,或者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专业的居多;如果你学政府部门可能需要的专业,也可以考虑第四种,尽管这种机会很少。如果是学的是纯理论的东西,比如数学,人类学,应用语言等等,第一类就是主要出路了。比如说读个比较文学之类的专业,如果找不到学校当老师,基本就得改行或者饿死了 J。不过这种专业的就业问题,不在于博士学位,而是整个专业都很差,包括本科和硕士。有的美国人读完文科博士找不到工作,只要去做小秘书或者去美国北京驻华使馆当签证官,看到未来的富有中产阶级,就给来个check为难一下出出气~~~

刚开始读博士怎么适应

介而离山
何故若是
一3361313965.基本概念  博士:在美国叫A Doctor of Philosophy degree, 简称Ph.D.,是最高学位。  读一个博士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二是在这个领域开创新理论。  1、掌握一个科研领域  要通读所有这个领域的文献。一般开始时是看书,然后要找学术期刊杂志,会议论文和研究报告。  一般在读博之前,学校会有一些方法来考核你对某一个领域地掌握情况,比如要有相关专业本科或者硕士学位。然后,为了证明对本专业的了解,你需要修研究生专业课程,通过考试并确获得较高的平均分。最后还要通过一个评委会的考核(博士中期考核),评委都是博士。  2、开创新理论  博士和其它学位的本质区别就是一个字:科研(Research)。要开创一个理论,学生必须探索,调查,思考,总结。学术界用“科研”来表示这种行为。  “科研”经常暗示着要“实验”,但是科研绝不仅仅实验,还要解释和深层理解。  以计算机科学专业为例,科研意味着要探索并发现数字计算和通信领域的新法则,必须要发现帮助建立和使用计算机制的新技术,要寻找新抽象、新算法、新规则、新机制。  要获得博士学位,必须要写博士论文,并且通过博士论文口头答辩。  3、成果的关系  科研的成果可以开发新产品或者改善现有的。但是,博士论文的价值不是用商业效益来评价的,必须要引导将来的研究和知识体系。博士成果的效益常常不会在短期创造,而是在长期才慢慢体现。  二、问自己几个问题  决定是否要读博士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你想做科研工作吗?  你要考虑你的长期目标,因为PhD是训练你的科研能力。如果将来不做科研,博士不适合你。  2、你想进高校工作吗?  博士是进入高校任教的必要条件。  3、你有足够的能力吗?  评价一下自己是否有下述能力:  智力:显然  时间:往往比你想想的要长,你能承受吗?  创造力:读博需要你用新的思路看待问题。问问自己喜欢“脑筋急转弯”吗?你学高数时感到有意思吗?  好奇心:你是不是强烈的想知道周围事物背后的规律?  适应能力:读博常会出乎意料的困难,你可能会到一个没有人知道答案的领域。你能忍受郁闷吗?能忍受住找没人知道的答案时的枯燥吗?  自我驱动:教授不会告诉你怎么做,你能自己给自己长期科研的动力吗?  竞争能力:你将与最聪明的人共事,别人会将你与这些人比较,你扛得住吗?  成熟:读博时间大部分由你自己支配,你要自己安排自己的日程。  三、警告  博士不是……  1、让自己有声望:你毕业后,你周围每个同事都是博士。  2、保障自己观点正确:博士只在一个领域有权威,这并不代表所有领域的权威。  3、自己的目标:如果你只想要个文凭,很多方法都比这容易。  4、工作的保障:很多公司不要博士。即使要了,当公司不景气时先把科研部门砍掉。  5、让自己和家人更有面子:你妈可以很骄傲的说自己孩子是个博士,但这不是你读博的理由。  6、证明自己的聪明:你要长期从事枯燥的工作,多次面对失败,折磨你的意志。  7、将来就研究一个领域:一辈子只吃一碗饭?你将来要不停地科研,学习新方法、新理论。  8、找工作更容易:搞笑!  9、比其它选择好:每个人都要决定自己究竟要什么,什么最能激励自己。  10、赚钱:至少5年之内你的收入是负的,除非你爱科研,否则这不是最好的赚钱方法。  四、经验  如果你有能力和兴趣,搞科研将获得与所有其它工作不同的奖励:你能遇到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人,甚至与他共事;你将不停的超越自己;你将解决以前从没有人解决的问题;你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看多了本科生的此类问题——考研还是工作?几年后发现自己又要面临这个问题的困扰——考博或者工作?人生总是充满了选择,选择也是困难的。  博士是一个文凭,更是一种经历。当前社会上有不少人在妖魔化博士群体,尤其是女博士。事实上真的就那么恐怖吗?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那好,下面我们来具体谈一谈为什么要读博和读博的利弊!  首先,谈谈为什么要读博?  1、如果你压根就没想好这个问题,完全是随波逐流,或者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或者认为考博可以带来生活的翻天复地的变化,或者认为读博就是混个学位,为了以后好提升,那么,请你谨慎考虑。首先,博士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收入。收入的是与行业与职位相关,而不是与学位相关的。当然通常计算机的博士要比学文学,考古什么的博士收入要高。  2、其次,即便为了想进高校而读博,也要事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喜欢那种生活方式,能否接受那种清苦?能不能坐冷板凳?不然,高校的日子也不好过,竞争一样激烈。而考博只不过是”多米诺骨牌”的间的感受之一就是,周围的人的确不简单,都有令人非常佩服的一面,可能再”混”日子的人,跟一般人相比也有一份自律和坚持。所以这是一个可以相互约束、相互见证、共同进步的群体。高智商基本是读博的刊几篇,理工科的可能还需要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虽然大多数博士都完成任务,拿到了学位,但那是付出了很多焦虑、睡不着觉、掉头发等等代价的。当然,视个人天资和基础不同,可能各有差异,但不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务的还真没听说过。  3、平时上课、读书的要求就不要说了。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或者在那样一个氛围中,为了自己至少像个博士,理工科的人要无数次地做实验,甚至通宵达旦,而文科的学生则要天天泡在书堆里,基本上3年或者4年下来,看小说的时间是没有的。大家都比较训练有素,就是自己浪费了时间会自责。所以为了逃避自责的痛苦和外在的压力,大家一般还是要选择一点点的去面对和积累。没有点坐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  4、博士同学中已经是硕导的,在博士论文的冲刺阶段,也会形容枯槁,也有老师们形容”做完博士论文就像扒层皮”,毕竟抛却客观要求不说,就自身而言,大家也知道专心在学校搞点研究不容易,所以基本上博士论文就是一段时间内的最高水平。何况博士论文的最高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创新”。这两个字,可是会把人折磨坏的。结果是,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自然减肥”。一个抱着侥幸心理,本来以为混混就可以过关的同学,在博士论文写完之后,说了这样一句深刻的推翻自己以前逻辑的话——”以后,谁要再说博士是混出来的,我跟他急!”  接下来看一下读博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1、读博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节奏和轨迹,比如恋爱、婚姻和家庭。  说这个好象是废话。但是我们可以算笔账,一个人中间一直不停地读书,等博士毕业也是接近30的人了。这时候的社会工作经验还可能是零。如果不是足够幸运地在读书期间遇到合适的另一半并且已经成家的话,那么就要在毕业之后不但面临找工作,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也要面对建立一个小家,适应婚姻和家庭的问题,还要考虑是先在工作上干出点成绩还是抓紧要孩子的问题。这时候大多数小家庭都是无产阶级,可能早先工作的同龄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和孩子,心理上的落差需要自己摆平。  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有了一定的工作、家庭、孩子之后又去读博的,这种辛苦就不要说了。面对家庭和自己的前途之间的不调和,需要自己判断、选择。有时候,有所选择是痛苦的。所以有很多人说,早知如此,宁愿不要选择的机会。可是时光是无法倒流的。校园里有不少带着孩子读书的母亲,有的将孩子放在周边的幼儿园或者学校里,自己面对多重压力,孩子也跟着受苦。精力、财力和爱心、责任之间的冲突和压力,让很多母亲说:”等我拿到学位的那一天,我可能最想做的就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  有的时候,鱼和熊掌的确不可得兼,这是事实。所以大多数博士在毕业后都会多多少少有些尴尬,来自情感的、家庭的、工作的,等等。  2、读博可能会加重取舍之间的难度。  有人认为,读完博士,工作等等可选择的余地更大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博士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它不是一个通才教育,只会将人的研究领域和学习领域越限越窄。所以,除非是在高校或做科研,不然,博士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读博可能多多少少还会产生这样的效应,就是你在长期的研究和投入中已经多多少少对这些研究产生兴趣。明知继续研究可能热情和动力不足,但是放弃却着实可惜,那时该怎么办?  其实周围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最后选择的未必是最初想选择的生活道路。我的很多同学,本来想进新闻媒体,或者出版单位,或者机关等等,机会并不是没有,但是真正抉择的时候,却又割舍不下对专业培养起来的感情,最终继续选了高校进行教学科研,也有的虽然进了新闻出版,却做的并不开心,有点后悔的意思。不得不搞学术的时候不觉得热爱,反倒是真正离开了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喜欢学术的。这是一种悖论。会带来很多困惑和尴尬,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智慧、对自己的了解,还需要决断能力。一旦上了这贼船就必须面对,由不得你了。  说了这些,有人可能退缩了,觉得后脊梁骨嗖嗖发凉。其实,运用最简单的逻辑想想,如果真的读博就像地狱,哪还有现在的趋之若骛呢?不否认有一些头脑发昏,没想明白就混进来的人,但是一定也是有人是真正考虑好了并认可这种方式的。  读博的好处,权且说其一二:  1、读博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很奢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的.  相比于钱来说,读博的机会显得更是一种稀缺资源。有机会读博的人可能不觉得,但是有很多人是压根没有机会考虑和尝试的,他们的羡慕和憧憬可能不是你读博的理由,但是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你可以体会跟别人不一样的人生。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生活体验是非常奢侈的,有限的,难得的,所以自然也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如果说有人选择冒险、挑战生命极限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读博也是。读博完成和实现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享受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经历、一种财富、一种收获。  有一个同事,海归,放弃了原来在外企的高薪工作,跑到国外读博士,最后回到高校。就是因为她觉得在外企的工作,使人变得没有时间思考,人像机器。所以为了进高校,她选择了读博并为这个目标奋斗了10几年。  她说,人是要有点追求的。当人们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对精神的渴望和寄托就会浮出水面,而读博是使人更接近思想本身的一种方式。  2、读博可以有机会接近和聆听大师的声音,并与最聪明的人相处,想不提高都难!  有博士点的地方,大都是师资力量相当强的地方,各种资源也很多。读博士可以使人轻而易举地就接近原来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一些大家,聆听他们在学术、做人等等方面的一些感受和教诲,这将是受益终生的,这种视界的打开和融合对一个人的提升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学者的点拨,可能会使人少走很多弯路,并在一些领域迅速接近国内或国外同行。某种意义上,这有”鲤鱼跳龙门”之效。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的名牌大学,这种优势就更加明显。用原来硕导的话说:”就像从省队进了国家队”。各种讲座、交流以及图书等等资源,使人进步飞快。  再说周围的同学,都是来自各地的人中龙凤。依我的经验,每个读到博士的人,都是有一些品质可能是一般的老百姓没有的,比如那种悟性、那种天资、那种刻苦、那种执着、那种毅力,等等。所以,与这样的一群聪明人交往,无论别人是不是有一些很难容忍的缺点,但也总是有一些优点是值得学习的,在这样的一种碰撞和交流中,无论是对学术的,还是对生活的看法,都会让人获益匪浅,真的是想不提高都难!  3、读博可以积累许多资源。  博士期间会遇到很多名师,也会有很多优秀的同学,这些都是一些潜在的资源。就算日后你的同学里出不了王侯将相,但至少以他们的起点,在各行各业上都会是精英。至少就我而言,很多同学遍布在很多城市的很多高校,无论对搞研究,还是作为了解风土人情的交流,都是颇有助益的,博士期间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  毕业之后,如果选择一个中等城市或者发展中的学校或单位,那么可能意味着你会瞬间拥有别人奋斗10几年才能拥有的东西,比如各种津贴补助、比如房子,或者配偶的工作,都能得到解决,生活会有明显提高。从这个意义上,用原来同事的话说,读博就是赚钱。或者,读博还极有可能在毕业后进入一个博士成群的工作团体。这样,你就有可能使自己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上升不断进步的状态,与智者的交流毕竟是令人愉快的。  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也是一个老教授曾经说过的,做研究工作,所有的科研成果的发表,名利都是自己的,不像在机关等单位工作,在年轻的时候多是为别人做嫁衣,而到了退休,往往是人一走茶就凉。而现在看来,读博直接地与以后是否有机会搞科研密切相关。  4、读博可以愉悦身心,是难得的生命体验。  因为博士不象本科生那样有天天上不完的课程,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的约束,有各种检查和评比,所以基本上属于比较天马行空的、自由的一群。而高校大都有优美的环境和小资的气氛,博士生里面,大家基本上要么是有收入的,要么是可以自己赚些外快的,思想相对比较成熟了,各方面处于学校和社会的结合带,并可以暂时脱离家庭的束缚,做一些自由自在的个性的事情,是难得的生命体验。对于工作多年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放松、调整和休憩,而对于从未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也从别人那里直接间接得到一些启迪。  我的博士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有一帮朋友,大家经常轮流坐庄,出去吃饭、喝茶、野餐,或者就在校园里散散步、打打球,或者在学校的食堂里进行”学术午餐”和”学术晚餐”,关于学术的、人生的、社会的,无所不谈。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同学和朋友都颇为留恋那段时光。我们都曾说过这样的类似”痴人说梦”之类的话,”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真想一辈子当学生,一辈子在校园里待下去,让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