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我想考东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的研究生

漫漫看
这个问题我建议是你直接找到你想报考导师的联系方式,坦诚不公的沟通一下更多追答我现在才大二,只是想知道东北师范大学这个专业招不招应届跨专业的考生,然后确定我的考研方向!追答那你可以网上下载东北师大往年的招生简章,一般对专业会有要求,可能是相关专业,你这个应该也算相关专业, 如果需要更确定的答案,那只能去找这个专业的学长学姐或者直接找老师咨询了十分感谢您,那是这个专业的招生简章还是整个硕士的招生简章,哪个里面有,再次麻烦你了,十分感谢!

2017年考研想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

大转变
同乎大顺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2015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070502 研究专方向 01区域经济地理与属区域开发02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03文化地理与区域旅游开发管理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02数学(城)④844人文地理学基础理论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区域分析与规划②自然地理学参考书:《区域分析与规划》 崔功豪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伍光和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复试科目:①中国经济地理②世界经济地理参考书:《世界经济地理》 陈才 北京出版社 2003年 《中国经济地理》 李振泉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8年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考研和北师大教育硕士考研那个难考,哪个几率大

龟长于蛇
红太阳
如果从分数上来说,我觉得还是北师大的比较难考,毕竟他在首都北京,竞争肯定大,如果说那个几率大,我觉得只要自己肯下功夫,再加上一个好的辅导老师,考哪个几率都一样,我考研的时候报的是凯程的辅导班。

师大有没有考研二外日语的培训班,求推荐

民食刍豢
红蝴蝶
你所说来的“师大”,自是指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还是新*疆师范大学?国内的“师大”一地都是哦。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历年最低分数和相应专业 越详细越好 最好是本校学生

同乎无知
智茂
报考志愿的选3262383030择 一旦决定考研,第一步决策就是确定报考志愿。与高考志愿类似,考研的第二志愿作用不大,绝大多数考生面对的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可以说,选择志愿是个风险很大的博弈过程。 ☆ 报考志愿的决策可以分解为3个基本步骤:形成专业选择意向;确定报考单位;最后两者结合,综合考虑,确定第一志愿,并考虑第二志愿。专业和招生单位的不同搭配就形成了报考的4种基本模式:本专业本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跨专业本校报考;跨专业跨校报考。不同报考模式复习备考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1、本专业本校报考。这是考研志愿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般来说,只要专业不错,学校也还可以,多数考生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 2、本专业跨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专业不错,但原单位一般,考生想考到一个更好的招生单位去;二是原单位太热门了,考取的把握不大,所以考生选择其他竞争相对缓和的报考单位。本专业跨校报考备考的难度要大一些,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不同招生单位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学术科研重点可能差别很大;而且招生单位变了,有关的政策、信息也就比较难以及时获得。 3、跨专业本校报考。学校牌子不错,但想换个更好或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跨专业本校报考。由于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有较大的难度,且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越小,复习和考试的难度就越大。 4、跨专业跨校报考。对原先的专业和学校都很不满意,决心要开辟全新天地的考生会选择跨专业跨校报考。这种模式备考的工作量和难度最大,不仅面临着大量陌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 那么,考生到底如何确定报考专业和招生单位呢?我们认为,贯穿整个决策过程始终的,是两个关键的要素:考生自身的意愿和条件;完全而充分的信息。这实际上也就是报考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 考生自身的意愿和条件里面又有3个主要因素: 1.考生的专业意愿。一般来说,确定是否换专业主要看考生自己的意愿。许多考生高考时的专业选择并非自己做主,而是家长和老师的一厢情愿;或者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学这个专业,这样考研就成了一个改换门庭、实现自己兴趣和抱负的绝好机会。还有许多考生选择专业时主要考虑将来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这些考生在判断专业前途时,就要目光长远一些,根据社会发展趋势来理性地判断未来一段时间专业的前途,不要盲目跟风。 2.考生的考研目的。考生考研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对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影响很大。就应届考生而言,一些考生就读于名校热门专业,皇帝女儿不愁嫁,考研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好的机会,成则更好,不成亦可;而许多本科专业和学校不理想的考生,则将考研作为人生转折的惟一机会,志在必得。在职考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部分考生工作很好,考研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另一部分考生则是要通过考研跳出原来的小天地,创造新的人生。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论是应届考生还是在职考生,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以考一个好专业好学校为主要目的,二是只要能考上就行。前者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时当然主要看自己的喜好和未来的发展需要,而后者则要更加注意权衡选择,尽量增加成功的概率。 3.考生的竞争实力。竞争实力很强的考生,自然可以往高处考,往好处报;而竞争实力一般的考生则应注意避开白热化的竞争点,报考稳妥一些的志愿。 ☆ 确定报考志愿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获取全面真实的信息,权衡利弊,帮助自己作出正确的抉择。尤其是那些竞争实力一般而又志在必得的考生,更要借助于信息的收集,选择录取可能性最大的专业和招生单位。考生在基本确定报考专业后,应该进一步选出设置了这些专业的学校,并根据其他一些主客观条件,圈定目标单位,进而对这些目标单位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比较,最终选取适合的志愿。 1.目标单位的竞争态势。第一是看目标单位的录取分数线。有一些好学校的总分和单科录取分数线有可能会高于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第二是看所要报考的专业院系的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数。第三是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两者之比即为考录比,数值越大,说明竞争越激烈。这些数据应该尽量往前多收集几年,可以看出一个趋势,比如说录取门槛逐步降低还是逐步抬高,是基本稳定还是剧烈波动。逐步抬高的难度比较大,而波动剧烈的风险比较大。 2.目标单位的录取情况。由于研究生招生是由各招生单位自主负责,各专业院系的权力很大,因此必须详细摸清录取情况,例如实际录取名额到底是多少,录取是否公平公正等。有些招生单位和专业院系内部保送名额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招生名额不少,但扣除保送名额后就所剩无几;有些单位和院系一贯奉行自家人优先的原则,优先录取本单位和本院系的考生,外来考生难以享受公平待遇。凡此种种,都是考生朋友一定要事先搞清楚的。 3.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考生应该尽力收集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例如历年考试专业试题,考试命题所依托的教材,考试复习的参考书目,复习的重点范围,命题教师的命题风格等等。这些信息对于复习和考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四种报考模式当中,本校报考的两种模式在收集信息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而跨校报考的两种模式都缺乏这方面的优势,因此凡跨校报考的,必须将信息的收集和比较作为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断,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和报考单位。 第二步:获取考试信息 在确定了要考研、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以后,考生朋友们就要和学校联系了,以便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并最后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获取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 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出,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招生简章上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代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导师(大部分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还可能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这对于考生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很多学校不列出参考书目)。 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对于考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可以说都是最基本的信息,有一些关键的信息,并没有列出。 2. 系办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比如: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参考书目等等,但保送人数、保留学籍人数仍无法公布,因为他们一般要到11月份研究生报名之前左右才能确定这一数据。 如果系里能公布最近几年的专业课试卷(部分院校内部发行装订成册的专业课试题集),那对于考生真是莫大的福音了,要是没有看到以前的这些试题,复习准备无异是盲人摸象。但遗憾的是,公布试题的单位相比较还是很少的,目前一部分的专业课试题可以在各院系研究生处买到。厦大考研网也可以为你代购几乎所有的厦大历年试题,请考生们注意关注。 3. 导师。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们的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有时候也不必要。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知名的学校一般信息透明度较高,黑箱操作相对就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 4. 在读研究生。和导师相比,在读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实用”,说的话更实在一些。因此,我建议,如果想考研,尽量找所报院系在读的研究生咨询。 5. 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 6. 网站。考研专业网站提供丰富及时的信息,比如我是本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我们专业过了国家线就能考上东北师大,放心吧,好好努力就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的历年真题哪里可以买的到啊?可以报班吗?

汤放其主
桓公说之
在淘宝网上就可以买的到啊,书店也有,一些辅导班也有。我朋友在参加考研的时候报的是凯程的辅导班,听他说在那老师辅导的很好,而且你遇到不会的,他都会耐心的给你讲好几遍,知道你会为止。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考研是自主命题吗

而况我乎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考研不是自主命题。东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和国家线内一样,除容了34所自划线的学校,其他高校的分数线都是以国家线为准。 东北师范大学是211大学,不具备自主划线资格。34所自划线学校有: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山东大学 、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自主划定分数线是02年才开始的。国家出台这个政策的原意是让学校自己学择人才培养。具体的方式就是,初试的分数线由各个有自主划线权的学校自己划定。而不用参考国家统一划定的分数线。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辅导班比较好是哪个

林建明
不利货财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抄考研的袭专业课是自主命题的呢。它的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英语和专业课634教育学基础综合。其中专业课634教育学基础综合是自主命题,没有指定大纲,有指定参考书。至于你说的哪个好,其实有很多的因素需要考虑因素呢,目前多的就是什么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等等呢,还有就是现在的互联网也比较发达,所以线上课也是越来越流行了呢,大家都可以自由选择,底子好一些线上课就行了,某一科弱一些就单独报那门,政治还是可以报个班的呢,像天道考研就还可以。毕竟书本实在太多也摸不着头脑呢,平常的时候多做一些练习题是很重要的呢,实践还是需要自己的呢。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

茴香
大与小
首先:东北师范大3337626233学是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之一,考研有一定的难度,建议提前准备,2015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是347分。简介: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建校于1946年,原名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是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之一 ;教育部批准设置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111计划”即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校之一;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教育部直属的六所综合性师范大学之一;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本部和净月两个校区,23个教学单位,71个本科专业,4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和医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格局,是全国重要的师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26627人,其中,本科生14,55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1,488人,外国留学生588人。1、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抄建议报考教育类的学科教学(语文)或者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两个专业都是培养师资,所以如果想当教师则考哪个都可以。其中学科教学是专硕,课程与教学论是学硕。学硕偏研究、学制长等。网上百度搜索即有学硕和专硕的介绍。相对可能报考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更好。3、建议自己去东北师范大学官网查看专业目录即可了解初试科目以及相关要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