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甘肃文科考生考多少分可以上上海政法学院

静居则溺
纤秾
我从未听说过上海政法学院在甘肃招生。华东政法倒是招生,不过学费很贵,一年一万,仅仅是学费。分数其实不是太高的,高出重点线20.30,分足以。我说文科。你是甘肃人吧.去甘肃政法学院吧,上海政法学院好像是个专科大学.特别烂,甘肃政法学院我知道在你们甘肃很好的,我的一个同学就在那里读书.学 校 简 介 一、学 校 简 介 甘肃政法学院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在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的基础上成立甘肃政法学院,为甘肃省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校秉承“崇德明法,弘毅致公”的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学校精神,经过51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多层次的办学结构和培养体系,成为在我国有一定影响的政法院校和西北地区政法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甘肃政法学院地处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甘肃省兰州市,位于兰州市文化气息浓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科教中心安宁区。学校占地649,52 9.9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26,971平方米;图书馆藏书97万余册,中外文报刊近2000种。现设有法学院、公安分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行政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人民武装分院、东方现代管理学院等 10个二级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外语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甘肃省政法干部培训中心及法学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甘肃省物证技术鉴定中心、民商法学研究中心、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研究中心、刑法学研究中心、经济法学研究中心、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有痕迹检验实验室、法医实验室、新闻综合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商务模拟实验室、报刊编辑实验室、组成原理实验室、图文处理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等19个专业实验室以及2个基础实验室,有“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甘肃省司法鉴定中心”等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学校拥有覆盖行政、教学、办公、住宅为一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系统。 学校现设置法学、社会工作、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边防管理、禁毒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英语、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艺术设计等20个本科专业,涉及法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工学等5大学科门类。其中,法学、侦查学、治安学、边防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为学校的优势专业。 学校现有民商法学、刑事科学技术等2个省级重点学科,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侦查学、工商管理、英语语言文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9个校级重点学科。其中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已成为在西北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优势学科,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成为甘、青、宁、新地区独有的特色学科。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等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敬业爱岗、扎根西部、默默奉献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26人,其中专任教师378人,教授、副教授135人,并在国内聘请了4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教授;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2名,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人选12名,多人受聘为其他院校兼职硕士生导师。学校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从英、美等国家聘请了6名长期外国专家,30多名短期外国专家。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2万余人。截止目前,共为社会培养、培训、输送了3万余名普高本专科学生、成人学生和在职政法干部。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来出版专著、教材190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15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奖150余项。有《甘肃政法学院学报》、《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及《甘肃政法学院报》等3种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其中《甘肃政法学院学报》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强学报”,并连续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学校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多次举办或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与英国的英格兰科技大学、伍斯特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了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的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派遣多名学生赴英国、东欧、独联体国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多次与美国、澳大利亚、瑞士、英格兰、马来西亚多国代表团访问交流。 2006年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7年,学校面向全国14个省(区)在提前单独录取批和第二批招生。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按照“与时俱进抓发展,开拓创新抓改革,勤政廉洁抓管理、求真务实抓落实”的工作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推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基本建设为保障,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打造重点学科,培育优势专业,强化理论基础,凸显能力本位。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地方经济、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人才。它的法学专业在全国4百多所社法学专业的大学里能排到第60名.很不错了.参考资料:www.gsli.e.cn

高一飞的非核心期刊论文123篇

衣冠楚楚
不能
1. 论科技活动中罪与非罪的界限,河南法学,1992年第2期2. 对“孤立的个人”的理解,法学学刊,1992年第4期3. 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的行为本质,检察学文选,1993年第10期4. 关于自诉案件几个问题的探讨,法学学刊,1993年第4期5. 论公司犯罪定性与处罚,法律函授,1994年第3期6. 商业受贿罪的定性与处罚,法律函授,1994年第1期7. 公司犯罪定罪与量刑,中国检察报,1995年4月4日8. 论刑法条文结构改革,法制日报,1995年5月25日9. 论刑法分则立法形式的选择与协调技术,现代法学,1995年第6期10. 论刑法改革的必要性,湖南法学,1995年第3期11. 论刑法分则各种立法渊源的协调技术,贵州法学,1995年第5期12. 谈发票犯罪,检察日报,1996年12月2日13. 刑法分则条文语言表述的规范化是,江西法学,1996年第1期14. 论发票犯罪,法学学刊,1996年第3期15. 论刑法分则条文立法技术的完善,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16. 发票犯罪的定罪与量刑,法律函授,1996年第3期17. 论市场经济发展与刑法变革的必要性,载《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研究》文集,法律出版社1996年9月版18. 新刑法对三个口袋罪的分解,云南法学,1997年第3期19. 评新刑法的立法技术,法律函授,1997年第5期20. 无罪推定与我国刑事诉讼,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7年10月版21. 简论贪污贿赂罪立法的特点,中央政法管理班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22. 论罪名解释权的归属,载《新刑法典的理论与实践》文集,重庆出版社1998年12月版23. 关于刑事诉讼倒三角结构的几点异议,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24. 论死刑执行程序的适应与完善,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25. 对完善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几点思考,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26. 当前手机购销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理,律师世界,2000年第4期27. 评刑事诉讼倒三角结构论,法学评论,2000年增刊28. 当前手机购销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理,律师世界,2000年第4期29. 对代销商在售机过程中犯罪行为的处理,经济与法,2000年第6期30. 论简易程序中被告人的选择权,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31. 人权公约与我国刑事证据立法,载《证据学论坛》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的年12月版32. 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立场看中国的死刑问题,载《刑法学研究精品文集》,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版33. 略论扰乱电信市场的犯罪,天津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34. 评我国1999年刑法修正案,载《新世纪刑法新观念研究》文集,人民法院出版2001年第4期35. 简易程序的正当性研究,《刑事法评论》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8期36. 设立中国式辩诉交易的设想,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37. 论黑社会犯罪的刑法完善,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38. 补强证据,载《证据学论坛》第3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0月版39. 论刑事简易程序的审判方式,政法论丛,2002年第2期40. 刑事简易程序价值论,益阳师专学报,2002年第5期41. 论刑事简易程序中的被告人异议权,云南法学,2003年第6期42. 公诉与自诉关系研究,刑事诉讼前沿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12月版43. 审前羁押程序比较,时代法学,2004年第2期44. 比较法视野下的警察出庭作证,犯罪研究,2004年第2期45. 检察引导侦查的理论基础,西南法学,2004年5月号,吉林出版社2004年5月版46. 简易程序审判方式比较研究,司法审判动态与研究第6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版47. 审前羁押程序比较,时代法学,2004年第2期48. 各国民众参与检察的实践,检察日报,2004年11月5日49.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正当性探讨,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50. 司法潜规则导致司法腐败,法治内参(机密,供厅局级以上领导阅),2005年第7期51. 再审程序之老调重弹,时代法学,2005年第3期52. 口供不含辩解,北京日报,(理论版),2005年7月4日53. 美国乞讨者的权利及其限制,人民法院报(域外法制,)2005年7月8日54. 不人道是废除死刑的充足理由吗?兰州学刊,2005年第5期55. 教育改革与人性解放,学术探索,2005年第4期56. 反思司法潜规则,政法学刊,2005年第4期57. 人道对死刑的诘难,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5期58.我在美国法庭上看到的陪审团,中国社会导刊,2005年第7期59.从政坛流星高勇的学术辉煌说起,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6期60.检察改革中应当处理的五大关系,《检察论丛》第10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61.论民众参与检察,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62.质疑“法盲可以当法院院长”的立法,法治与社会,2005年第6期63.评我国辩诉交易的实践,《刑事法判解》第9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7月版64.让佘祥林成为中国的米兰达卡片,《律师文摘》,2005年第4辑65.论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国际准则,《明理学刊》,2005年第4期66.中美陪审制度比较,《民主与科学》,2005年第5期67.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国际准则,《诉讼法学研究》,2005年总第10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10月版。68.陪审制度与基本政治伦理,《安徽大学法学评论》,2005年总第5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69. 侦查的司法审查制度改革,重庆社会科学,2005第5期70. 向胡耀邦同志学习如何对待冤假错案,学习月刊,2005第10期71. 死刑复核,应从秘密走向公开,检察日报,2005年11月7日72. 中美律师资格制度比较研究,法治论丛,2006年第1期73. 论诉讼及时原则,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74. 美国的证人保护制度,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2月下75. 美国被指控者律师帮助权的百年历程,律师与法制,2006年第3期76. 霸道的校规与遥远的宪法,人文论坛,2006年第3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77. 美国科罗拉多州法官优选制度及其启示,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2期78. 美国的律师资格与律师考试,学习月刊,2005第12期79. 和谐社会:和而不同的社会,载《从多元到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1月版80. 西方防止媒体审判的五种方式,法制新闻传播,2006年第2期81. 媒体监督司法的底线权利,法制新闻传播,2006年第3期82. 世界死刑立法和司法的最新动向,载《中国诉讼法判解》第4卷,中国人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83. 美国陪审团审判观察,载《中国诉讼法判解》第5卷,中国人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版84. 借鉴美国经验防止法官腐败,学习月刊2006年第12期。85. 行贿人揭发对合的受贿犯罪应认定为“自首并立功”,检察日报理论版,2007年4月9日。86. 兰成长案引发的思考,青年记者,2007年第3期87. 隐姓瞒名:美国的证人保护制度,载《证据学论坛》第12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88. 论盘查的法治化,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89. 目前应否对贪污贿赂罪废除死刑,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2月上90. 国际社会对待性交易合法化的态度,检察风云,2008年第1期。91. 澄清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几点误解,法制与新闻传播,2008年第2辑92. 论记者拒证权,证据科学2008年10月第16卷,第5期。93. 法院该如何对待“负面舆论炒作”,青年记者2009年第16期。94.“群众的感觉”与死刑司法中的人道关怀,《中国诉讼法判解》第7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95. 国际准则视野下的媒体与司法关系基本范畴,东方法学,2010年第2期。96. 律师媒体宣传与司法公正,《全球传媒学刊》2010 年第2 期,第1---5页。97. 论残疾人就业优先权,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98. 评《刑事诉讼法(草案)》证据部分,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第61-68页。99. 论看守所立法,时代法学,2012年第2期。100.司法公开的国际发展趋势,刑法前沿问题研究,2012年卷。101.英国庭审录音录像改革的新动向,法治研究,2013年第1期。102. 围观杀人:美国死刑执行的示众与电视直播,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103.犯罪记录查询模式比较研究,西部法学评论,2013年第2期。104.李尔本案与沉默权的确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105. 庭前会议制度的实施难题与解决方案,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106. 美国联邦证据法的制订与修改,孙长永主编:《刑事司法论坛》2013年第1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12月版。107. 美国地方法院关于本拉登的尸体解剖照片是否应当公开的裁判,司法评论,2014年第2卷108.罗斯法院信息公开法的立法与实施,人民法院报,2014年7月25日第8版。109. 媒体采访监所的法治化,新闻春秋,2014年第3期。110. 俄罗斯陪审团的20年:观察与展望,俄罗斯学刊,2014年第6期。111. 未决在押人员羁押表现评鉴制度的实证考察,中国监狱学刊,2014年第5期112. 论侦查耳目的法治化,东南法学,2014年第2期113. 论司法公开的及时原则及其实现机制,时代法学,2014年第5期114. 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公开宣告制度,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115. 保障人权视野下的看守所立法,中国法律评论,2014年第4期116. 检务公开的救济:依据、主体与方式,西部法学评论,2014年第5期。117. 中国看守所的医疗社会化改革,云南法学,2014年第6期118. 检务公开评估指数设计探索,长江论坛,2014年第4期119. 最大限度公开原则下的检察机关“工作秘密”,阴山学刊,2015年第1期120. 场所公开视野下的检务公开窗口建设,天津法学,2015年第1期121 .东亚文化背景下的建议性陪审团,财经法学,2015年第1期122. 检务公开中的最大限度公开原则,岭南学刊,2014年第6期123. 俄罗斯陪审团的20年:观察与展望,俄罗斯学刊,2015年第1期。

黑龙江大学的学术研究

第一章
截止2015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培育)“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众多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研发)中心3个、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还建有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3个,此外,黑龙江大学还建有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等60余个校级科研机构。 理工类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究机构机 构 类 型机 构 名 称主 管 部 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寒区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财政部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级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科学技术部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农业部重点研究机构 国家糖料作物改良中心 农业部、科学技术部 农业部甜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农业部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开放合作基地 科学技术部 中国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科技示范基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际持久性有毒物质联合研究中心分中心(IJRC-PTS)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 黑龙江大学中俄联合催化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黑龙江大学中法燃料电池联合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黑龙江大学中俄联合光纤技术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高校重点实验室) 数据库与并行计算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寒区植物基因工程与微生物发酵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光电与能源环境材料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电子工程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教育厅 功能材料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教育厅 分子生物学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教育厅 遗传育种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工程(研发)中心 黑龙江省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黑龙江大学生物工程研发中心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黑龙江大学禾友农药研发中心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文社会科学类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究机构机 构 类 型机 构 名 称主管部门“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建设) 教育部、财政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教育部 中央其他部委重点研究基地 中共中央编译局黑龙江大学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中共中央编译局 黑龙江省地方立法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     黑龙江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俄语语言文学研究基地 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 黑龙江省哲学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哲学学会 黑龙江省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哲学学会 黑龙江省东北亚经济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哲学学会 法学理论黑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生产力黑龙江省重点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哲学学会 黑龙江省国家审计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审计厅人事教育处  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流域文明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教育厅 中国近现代思想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日语语言交流中心 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教育厅 民商法学黑龙江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教育厅 文化事业发展黑龙江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汉语言文学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教育厅 中国古代戏曲与宋金文化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黑龙江省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十二五”期间,学校共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5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9项,连续多年被SCI、EI、CSSCI收录的论文均达到800余篇,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26600余项,其中有900余项成果获国家、部委、省级的奖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19项。 该校博士生导师李锡胤教授、潘国民教授主持编撰的《俄汉详解大词典》获国家图书奖,并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国家领导人。黑龙江大学软件园被评定为国家级民营科技示范园区IT企业专业孵化器,被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认定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又被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联合批准为黑龙江省级大学科技园。黑龙江大学主办了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祥龙教育软件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 、黑龙江黑龙江大学高新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哈尔滨光宇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哈尔滨黑龙江大学伊思特软件有限公司、大庆黑龙江大学同智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德维自动化设备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创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市东圣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市东圣智能控制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大学科技贸易有限公司、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北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博宇软件有限公司、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格曼电气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 馆藏资源 黑龙江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追溯到抗战时期成立的延安外国语学校图书馆。2011年,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龙江大学三方投资兴建的新扩建馆大楼——文博馆落成,并于2011年7月20日投入使用。截至2015年12月,黑大图书馆馆藏书刊资料近480万册(件)。其中,港台图书10万册,三十年代出版的图书1.7万册,名人字画、字贴达1000余册,外文藏书30万册。13万册俄文图书是藏书重点,其中最具研究价值的是俄罗斯侨民在中国出版的俄文图书,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文化重要的资料。在5000余种、近10万册古籍线装书中,明清善本、抄本、日本版本达800余种。 学术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类科学技术类期刊名称 统一刊号 出版周期 期刊名称 统一刊号 出版周期 《求是学刊》 23-1070/C 双月刊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3-1181/N 双月刊 《北方法学》 23-1546/D 双月刊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3-1566/T 双月刊 《高教研究与评估》 23-1064/G4 月刊 《中国糖料》 23-1406/S 季刊 《满语研究》 23-1014/H 半年刊 《俄罗斯学刊》 23-1570/C 双月刊 《外语学刊》 23-1071/H 双月刊 《远东经贸导报》(俄文版) 23-0030/E 半月报

甘肃政法大学的学校简介

而见功寡
然而夜半
学校地处西北政治、经济、交通中心的甘肃省兰州市,位于兰州市科教中心的安宁区,文化气氛浓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物证技术实验中心、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等实验室和教学科研辅助机构。有“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甘肃政法学院司法鉴定中心”等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学校设有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工学等学科门类的法学、侦查学、边防管理、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刑事科学技术、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学、艺术设计等 40个本、专科专业;具有法学学士、管理学学士、文学士、工学士和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等5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民商法学、刑事科学技术为省级重点学科。学校现有教职工666人,其中专任教师445人,教授、副教授14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7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人,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人选12名;并在国内聘请了8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区)在提前单独录取批和第二批招生,现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万余人。截止目前,已累计向社会输送本、专科毕业生8499人,各类成人毕业生3147人,培训全省政法系统在职干部10400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0项,发表学术论文2100多篇,其中国家级217篇,出版专著、教材80多部。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教学成果奖86项。办有《甘肃政法学院学报》和《西部法学评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其中《甘肃政法学院学报》获第二、三届全国百强学报,并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2004年以来,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学校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经常举办或承办多类型、多层次的学术研讨会和学术讲座;与英国的英格兰科技大学、伍斯特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了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的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新时期新阶段,学校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崇德明法,弘毅致公”的校训,按照 “与时俱进抓发展,开拓创新抓改革,勤政廉洁抓管理、求真务实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法治校;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推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基本设施建设为保障,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为地方经济、法制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湖南招预科生吗分数是多少

见太子曰
路上面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不仅是211高校,而且是首批"985工程"的9所高校之一,是中国一流的,顶尖的高校,国际知名,理工科强校,实力和成果显赫,有26个专业全国第一。是国家确定的首先建设九所世界一流大学之一,教育部支持并鼓励建设的中国常青藤大学即"C9"。 因此,哈尔滨工业大学全是国家重点一本,没预科生和专科,你没搞清楚各类学校的性。甘肃政法学院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在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的基础上成立甘肃政法学院,为甘肃省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校秉承“崇德明法,弘毅致公”的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学校精神,经过51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多层次的办学结构和培养体系,成为在我国有一定影响的政法院校和西北地区政法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甘肃政法学院地处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甘肃省兰州市,位于兰州市文化气息浓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科教中心安宁区。学校占地649,52 9.9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26,971平方米;图书馆藏书97万余册,中外文报刊近2000种。现设有法学院、公安分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行政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人民武装分院、东方现代管理学院等 10个二级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外语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甘肃省政法干部培训中心及法学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甘肃省物证技术鉴定中心、民商法学研究中心、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研究中心、刑法学研究中心、经济法学研究中心、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有痕迹检验实验室、法医实验室、新闻综合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商务模拟实验室、报刊编辑实验室、组成原理实验室、图文处理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等19个专业实验室以及2个基础实验室,有“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甘肃省司法鉴定中心”等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学校拥有覆盖行政、教学、办公、住宅为一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系统。 学校现设置法学、社会工作、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边防管理、禁毒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英语、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艺术设计等20个本科专业,涉及法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工学等5大学科门类。其中,法学、侦查学、治安学、边防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为学校的优势专业。 学校现有民商法学、刑事科学技术等2个省级重点学科,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侦查学、工商管理、英语语言文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9个校级重点学科。其中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已成为在西北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优势学科,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成为甘、青、宁、新地区独有的特色学科。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等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敬业爱岗、扎根西部、默默奉献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26人,其中专任教师378人,教授、副教授135人,并在国内聘请了4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教授;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2名,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人选12名,多人受聘为其他院校兼职硕士生导师。学校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从英、美等国家聘请了6名长期外国专家,30多名短期外国专家。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2万余人。截止目前,共为社会培养、培训、输送了3万余名普高本专科学生、成人学生和在职政法干部。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来出版专著、教材190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15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奖150余项。有《甘肃政法学院学报》、《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及《甘肃政法学院报》等3种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其中《甘肃政法学院学报》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强学报”,并连续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学校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多次举办或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与英国的英格兰科技大学、伍斯特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了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的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派遣多名学生赴英国、东欧、独联体国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多次与美国、澳大利亚、瑞士、英格兰、马来西亚多国代表团访问交流。 2006年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7年,学校面向全国14个省(区)在提前单独录取批和第二批招生。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按照“与时俱进抓发展,开拓创新抓改革,勤政廉洁抓管理、求真务实抓落实”的工作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推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基本建设为保障,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打造重点学科,培育优势专业,强化理论基础,凸显能力本位。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地方经济、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人才。 问:你校2007年招生概况如何?答:我校2007年分文史、理工、艺术三类,按照提前本科和普通本科两个批次,在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20个普通本科专业的学生2600人(含高水平运动员25人),另外面向甘肃省招收少数民族(本科)预科学生100人。 问:你校录取新生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答:凡报考我校的考生,高考成绩达到了其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委会确定的本科录取分数线,即依考生志愿顺序和高考成绩,按照德智体美全面考核,并注重相关科目(英语、语文、数学等)成绩的原则予以择优录取。鉴于报考我校的学生多、生源好,欲报考我校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最好填报各批次志愿的第一志愿。 问:你校录取新生时专业志愿安排的原则是什么?专业之间是否存在分数级差?答: 我校以调档线上报考我校的所有考生的志愿满足率最大为基本原则,按照考生高考成绩的实际考分和报考志愿安排专业,各专业存在一定的分数级差。分数级差一般在3-10分之间,同等条件下参考考生的相关科目成绩、特长等情况。 问:你校录取是对加分或降分投档的考生和有特长考生政策如何?答:我校对加分或降分投档的考生,按照教育部和当地招生主管部门有关规定进行录取,对有文学、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具有特长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并查验有关证书。 问:你校公安类专业对考生有何特殊要求?答:我校治安学、侦查学、边防管理、刑事科学技术、禁毒学等5个本科专业属公安类专业。根据公安部、教育部《公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办法》(公政治[2000]137号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公安类专业实行提前单独录取,对考生性别、年龄、政治条件、身体条件等有特殊要求。我校录取公安类专业考生时,将严格依照公政治[2000]137号文件的规定,参照考生电子档案进行招生录取。因此考生在报考上述公安类专业时,首先应根据自身条件,与《公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办法》(公政治[2000]137号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相对照,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方可报考。凡报考公安类专业的考生,根据考生所在省份公安司法部门安排的时间和要求,参加公安类专业面试、体能测试及政审。 问:你校录取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原则是什么?答:2007年我校招生专业艺术设计(本科)属美术类专业,录取该专业学生时,执行国家和相关省级招办关于艺术招生的政策,参照考生所在省级招办规定的艺术类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依据我校划定的专业课合格分数线,在文化课上线的基础上,按照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问:你校录取高水平运动员的原则是什么?答:经教育部批准,2007年我校面向全国招收足球(男子)和武术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25名。我校录取高水平运动员时,严格执行国家和各省招办的相关政策,在文化课达到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标准的基础上,依据考生参加我校专项水平考试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问:你校招收预科学生具体情况如何?答:2007年我校在甘肃省招收少数民族(本科)预科学生100名,文理兼收。录取时,凡属省招办投档的考生,我校将根据教育部及甘肃省教育厅少数民族预科招生的政策和规定,依照考生志愿及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预科生入学1年后,选择有关专业,经学校考核,成绩合格者转入下一级相应本科专业学习。 问:你校各专业对考生身体条件有何要求?答:我校对考生的身体健康考核,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文件有关规定执行,公安类专业还必须符合公安部、教育部《公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同时外语类专业不录取口吃学生,美术类专业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 问:你校对招收男、女生比例有何规定?答:为适应学生毕业后工作的特殊需要,根据公安部、教育部关于招收新生的规定,我校公安类专业(治安学、侦查学、边防管理、禁毒学和刑事科学技术)招收女生比例一般不超过计划数的15%,外省不招收女生,其它各专业招收女生比例一般不受限制。 问:你校对外语语种有何要求?答: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限英语语种,其他专业语种不限,但入学后外语教学语种为英语。 问:你校教学管理制度方面有哪些改革措施?答:我校实行完全学分制,具体措施如下:1、弹性学制。我校本科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学生取得学籍后,在规定的3—6年学习年限内修业,学生修完全部规定学分后可提前至3年毕业,也可根据其学习情况和经济条件暂时停学,保留学籍,延长至6年毕业。2、选课制。学生修业期间,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学习进程,确定每学期的修读课程,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上课的时间、地点、授课教师等。在完成本专业所必需的课程的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修读自己喜爱的课程。3、导师制。学校为每个学生指派导师,导师由具有教学经验的中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导师根据被指导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以主修专业为主确定修业计划、修读课程等,对学生学习全面负责。4、辅修制。每名在籍学生招生录取时确定的专业为主修专业,本科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按学校规定辅修其他专业或专业方向课程,达到相关条件的,可颁发辅修专业毕业证明书。主、辅修本科专业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条件的,可申请授予双学士学位。 问:就读你校后,如要继续深造,学校可提供那些便利?答:学生在学期间可选择一定的专业方向纵深研究,可辅修第二专业,完成学业的学生可考取我校及国内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另外,我校与英国英格兰科技大学、伍斯特大学等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凡考入我校的学生、在校生、毕业生均有申请留学的资格,学校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便利。 问:你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答:我校学校毕业按教育部有关规定,面向全国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学校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各项服务,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就业。近几年毕业生主要面向全国以政法系统为主的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法律服务机构就业,连续三年我校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80%以上。学校目前与武警北京市总队、云南省边防总队等单位签订协议,成为上述部队接收地方大学生基地院校。同时学校正在实行的学分制、辅修制等措施为学生的就业进一步拓宽了渠道。 问:你校今年的学费标准及住宿情况怎样?答:我校各专业新生的学费和住宿费等收费标准严格执行甘肃省财政厅、物价局、教育厅联合核准、规定的收费标准与办法。住宿情况为校内居住,四至六人一室,公寓化管理。 问:你校的奖、贷学金制度及对特困大学生的扶助措施如何?答:我校为鼓励学生奋发向上,进行创造性学习,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资助,建立了各项奖学金制度、国家助学贷款和对特困大学生的扶助措施:1、奖学金。我校奖学金设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和单项奖学金共五个等级,各奖项的总授奖面为学生总数的56%。2、国家助学贷款。对经济困难学生按现行国家规定实行国家助学贷款,学校与中国工商银行甘肃分行签订了助学贷款合作协议,学生按照学费和住宿费标准向银行申请贷款。同时开展甘肃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3、特困生补助。我校对经审查确定的特困生实行补助政策。此外,学校还通过在校内、社会上安排勤工助学实践岗位、接受企业捐款、建立特困生基金等,多渠道多方式积极为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帮助。 四、公安类专业报考须知 一、公安类专业范围 我校2007年招生的公安类专业包括侦查学、治安学、边防管理、刑事科学技术、禁毒学等5个本科专业。 二、公安类专业招生条件 一政治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政审不合格: 有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言行的; 有流氓、偷窃等不良行为,道德品质不好的; 有犯罪嫌疑尚未查清的; 直系血亲或对本人有较大影响的旁系血亲在境外、国外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活动,本人与其划不清界限的; 直系亲属中或对本人有较大影响的旁系血亲中有被判处死刑或者正在服刑的; 其他原因不宜做人民警察的。 二身体条件 年龄不超过22周岁,男生身高不低于1.70米,体重不低于50公斤;女生身高不低于1.60米,体重不低于45公斤。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5%和低于标准体重15%者为不合格。标准体重的计算办法是: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10。 左右眼单眼裸视力应在4.8(0.6)以上,无色盲、色弱。两耳无重听,无口吃。五官端正,面部无明显特征和缺陷(如唇裂、对眼、斜眼、斜颈、各种疤麻等),嗅觉不迟钝,无鸡胸、腋臭,无严重静脉曲张、明显八字步、罗圈腿、重度平跖足(平脚板),无纹身、少白头、驼背,无各种残疾,直系血亲无精神病史。 无传染病,肝功化验指标必须在正常范围内,无甲肝、乙肝、澳抗阳性。 三、政审、面试、体能测试安排 凡录取为公安类专业的考生,学校寄发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寄发政审通知和《政审表》,以及面试、体能测试具体时间的通知。学生接通知后,在规定时间到当地派出所进行政审。学校在统一规定的全校新生报到注册前,组织学生参加面试、体能测试。 五、联系方式 甘肃政法学院教务处招生办公室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西路6号 邮编:730070 网址:http:// E-mail:zfzb@gsli.e.cn 电话:(0931)7601433 、7601289 传真:(0931)76600232007中国大学法学100强名单 排名 等级 校 名 1 A++ 北京大学 2 A++ 中国人民大学 3 A++ 武汉大学 4 A++ 清华大学 5 A+ 中国政法大学 6 A+ 吉林大学 7 A+ 复旦大学 8 A+ 西南政法大学 9 A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0 A 浙江大学 11 A 厦门大学 12 A 中山大学 13 A 华东政法学院 14 A 南京大学 15 A 南开大学 16 A 华中师范大学 17 A 苏州大学 18 A 华东师范大学 19 A 山东大学 20 B+ 南京师范大学 21 B+ 暨南大学 22 B+ 北京师范大学 23 B+ 四川大学 24 B+ 中央民族大学 25 B+ 外交学院 26 B+ 华中科技大学 27 B+ 西北政法大学 28 B+ 云南大学 29 B+ 湘潭大学 30 B+ 上海大学 31 B+ 广西民族大学 32 B+ 兰州大学 33 B+ 湖南大学 34 B+ 首都师范大学 35 B+ 华南师范大学 36 B+ 上海交通大学 37 B+ 西南财经大学 38 B+ 湖南师范大学 39 B+ 山西大学 40 B 中南民族大学 41 B 东北师范大学 42 B 深圳大学 43 B 黑龙江大学 44 B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45 B 安徽大学 46 B 南京财经大学 47 B 河南大学 48 B 扬州大学 49 B 郑州大学 50 B 河北大学 51 B 湖北大学 52 B 宁波大学 53 B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54 B 广东商学院 55 B 天津师范大学 56 B 中南大学 57 B 辽宁大学 58 B 福建师范大学 59 B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360 B 甘肃政法学院 61 B 安徽师范大学 62 B 西南大学 63 B 西北师范大学 64 B 西北大学 65 B 同济大学 66 B 内蒙古大学 67 B 东北财经大学 68 B 上海财经大学 69 B 新疆大学 70 C+ 云南民族大学 71 C+ 浙江工商大学 72 C+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73 C+ 温州大学 74 C+ 浙江师范大学 75 C+ 重庆大学 76 C+ 西安交通大学 77 C+ 武汉理工大学 78 C+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79 C+ 河北师范大学 80 C+ 山东师范大学 81 C+ 中国海洋大学 82 C+ 上海外国语大学 83 C+ 烟台大学 84 C+ 淮阴师范学院 85 C+ 浙江财经学院 86 C+ 华侨大学 87 C+ 南通大学 88 C+ 鲁东大学 89 C+ 北京科技大学 90 C+ 东南大学 91 C+ 哈尔滨工业大学 92 C+ 中央财经大学 93 C+ 西南民族大学 94 C+ 汕头大学 95 C+ 阜阳师范学院 96 C+ 湖南科技大学 97 C+ 北京外国语大学 98 C+ 河海大学 99 C+ 宁夏大学 100 C+ 天津商学院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中国教育文荟 综合性教育科研期刊

三畏
六德
《中国教育文荟》杂志是综合性教育科研刊物,中国教育科研研究会主办,一级学术性中文核心期刊,国家二级刊物。中国教育资讯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文献和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数据库双源期刊。 杂志社投稿信箱: tkk336@163.com xdyky@163.com参考资料:中国教育文荟杂志《中国教育文荟》杂志校园解决方案,可以说是帮助校园网络更新建设一个更简便、更稳定、更快速的经济校园网络解决方案。 维持校园网畅通无阻 Qno侠诺校园网络解决方案,对于同行的借鉴意义比较深远的,有三个大方向: 第一,是多WAN的观念,Qno侠诺从2004年成立开始,就一直不停强调多WAN的观念。由于多WAN相较单WAN能够同时接入多条线路,除了经济、弹性的增加带宽,还可进一步发挥负载均衡、线路备援稳定带宽等作用。尤其运用校园上,由于特殊的教育网络以及经济成本考虑,更是能彰显多WAN的多重优势。因此,自Qno侠诺前瞻多WAN的好处并加以提倡以来,同行也陆续跟进采用此种规格设计。 第二,是Qno侠诺特殊的智能带宽管理观念,根据Qno侠诺设计团队观察许多个案,体会要让网络达到通畅快速的目的,光是增加带宽是没有绝对作用的。我们常发现许多带宽明明很充裕的网络环境,却还是出现卡网或是迟滞等问题,原因就出在于传统带宽管理不够实时、有效,尤其现今网络应用日新月异,学生们又是使用网络BT下载、视讯、点点通等应用的最大族群,因此校园网络带宽管理智能化是非常重要的观念,运用智能化自动、弹性的管理方式,才能有效帮助校园网络维持真正的畅通无阻。 第三,Qno侠诺极简的设计风格,产生更加人性化操作使用的附加价值,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Qno侠诺产品不管从里到外、从小到大的设备设计组件,都秉持极简的设计风格,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以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让终端使用者感受更简便、更快速的使用经验,我们始终相信,“把最困难的交给侠诺、把最简单的呈现给您”这样的理念,去用心服务我们Qno侠诺的用户。 整合集中多种功能 学校要建制对外网络,需要采购哪些硬件设备?一般来说,学校要建置对外网络并解决校园网络的种种问题,至少需要路由器、防火墙、频宽管理器、行为管理器、上网行为纪录器等五种以上的硬件设备,不但在组装与整合测试上必须花费相当多的心力,还必须负担可观的采购费用。 Qno侠诺设备考虑使用者必须花费大笔金钱、投入大量心力的无奈,所有产品设备均将所有功能,包含路由、防火墙、频宽管理、行为管理、上网行为纪录等硬件,整合集中在同一台设备上。用户不需一一购买并辛苦的组装设定各种硬件,即可达成各项硬件功能的目的。加上Qno侠诺设备采用Intel高效能网络芯片和自行研发软件,能够加速运算速度并维持稳定运行,相较设备性能有更佳优化的功效表现。 所以学校只需要采购一台Qno侠诺安全路由器,就包含了原本要采购5台设备的功能,除了操作使用更加便捷之外,在费用上也大幅降低学校成本预算。简单的来说,我们的产品之所以能够拥有极高的性价比优势,同时也是深耕网络安全设备市场多年来以来,Qno侠诺品牌在各方业界所塑造的优质形象。为了服务各类属性的用户,Qno侠诺品牌设备系列,均具有高、中、低端产品等多元的产品,学校可依规模需求的不同,选择专属的合适设备. 加强隔离做好第一道防线 校园安全问题也是校园网老旧造成的问题之一,校园网应该选取什么样的产品?侠诺科技技术总监张博洋谈到校园网老旧造成校园安全的问题,不单单是安全路由器的影响范围,可能牵涉到运营商线路、交换机等等层面。但就以Qno侠诺作为安全路由设备而言,校园网设备必须要能做好第一道防线,杜绝外网各式黑客、病毒等攻击,是很基本的选择要件。再来,内网必须有基本的隔离防制功能,才能避免病毒全面瘫痪校园网的局面,也是非常关键的地方。 Qno侠诺设备在防火墙的功能拥有内、外网防制等各项功能,加上VLAN加强隔离,可有效改善校园网老旧所产生的安全问题。 远程教学是校园网未来的发展趋势 国内校园要进行网络升级,以现阶段、甚至中长期来看,升级设备不能再只是无限的增加带宽了,必须将关注的焦点转移至有效的带宽管理、简单操作、多功合一、稳定运行、具备扩充性等特性的产品设备上,才能帮助校园进行又快又好的校园网络更新。 至于未来的方向,国内不少校园也开始喊出远程教学的口号,远程教学、校园总部与分部等同步联机与教学,不难看出校园网络未来的第二波趋势,因此若有更长远计划的校园,也不妨多留意VPN以及远程接入相关的网络产品设备,提早规划完善的校园网络,加速校园与该莘莘学子展现更强大的竞争实力。

甘肃政法大学的院系设置

泱泱大风
冲锋车
概况一、法学院的基本情况及近几年的发展法学院成立于1985年,前身为甘肃政法学院法律系。2001年5月,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原法律系和经济法系的基础上,组建了法学院。学院有法学和社会工作2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普高本科学生共2269人,其中法学本科专业2094人,社会工作本科专业 175人。近年来,法学院严格遵循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硕士点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突破进展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法学院全体教职工经过努力,于今年年初取得了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5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硕士点建设的重大突破。法学院已经建成1个省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5个校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二)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法学院在学校的支持下,通过引进、进修、培训、进行学术交流等各种方式,从数量和质量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03年,法学院共有教师92名,2006年达到114名;2003年有教授、副教授34名,2006年达到44名;2003年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29名,2006年达到54名。师资队伍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不断提高,保障了教学和科研的健康发展。(三)对外学术交流成绩显著法学院重视对外学术交流活动。自2003年以来,共承办全国性的法学学术会议5次。根据最近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的通知,我院还将承办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在“请进来”的同时,我们还坚持“走出去”,每年派大量的教师,参加全国各种学学术会议。2004、2005、2006三年外出参加学术交流的教师到达70多次。(四)科研成果层次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2004年以来,法学院教师共取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司法部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0项。近年来,法学院教师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法学专业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近40篇;在法律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教材近30部;获得省部级奖励15项。法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层次和在全国影响不断扩大。(五)办学特色鲜明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我校形成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主动为地方法治建设服务”的办学特色,这一办学特色主要依托法学院形成。法学院教师中有近50%受聘于国家机关和各种社会组织,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基层就业,法学院也被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有14名教师受聘担任甘肃省人大地方立法特邀研究员。面向基层和地方的师生社会服务活动成效显著。(六)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经过我们不断的探索和比较,我们确定了法学院的发展目标,这就是:经过几年的建设,把法学院发展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特色鲜明的法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基地,使法学院进入全国主流法学院的行列。二、法学院在本科教学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效近年来,法学院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在学校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围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一)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加强优势专业建设,积极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近年来,法学院为强化法学优势专业的建设,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修订和调整了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了法学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建成民法学、宪法学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重点课程9门,取得省级、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学奖35 项。目前,法学本科专业已经成为甘肃省乃至甘、青、宁、新4省区的优势法学本科专业。同时成为我校公安学、管理学、政治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专业。在加强优势专业建设的同时,法学院还从充实师资、完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加强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积极进行新办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目前,社会工作专业的师资增加到8名,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日趋完善,社会工作实验室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二)不断完善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近2年来,法学院在执行学校教学规章制度的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共制定教学规章制度14个,通过教学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如,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的《法学院试题库建设和使用办法》、《法学院教师阅卷、登分规范》、《法学院学生查阅试卷规范》,完善了考试、考核制度,使考试、考核更加公正,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又如,通过《法学院学生评教办法》、《法学院领导听课评教办法》等,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监督。)通过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法学院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教学秩序和效果良好。据2004-2005网上评教统计,我院教师30%为优秀、64%为良好、6%为合格。2005—2006网上评教,58%为优秀、41%为良好、1%为合格。(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法学院十分重视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我院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实习和实训:法学院实习内容、计划、组织安排有明确的规范。为加强实习工作,法学院先后和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等政法机关协商,确立了12家实习基地,保障了专业实习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又建成了模拟法庭等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模拟审判和观摩审判等实训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年来,共进行模拟审判40多场,观摩审判12场。2.毕业论文:法学院制定了详尽的毕业论文指导细则和规范要求,选派认真负责、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毕业论文。2006年实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部答辩,使毕业论文的质量较前几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四)开展以“明法讲堂”等各种学术活动,通过学术活动促进教学2005年4月以来,法学院开展了以“明法讲堂”为核心的系列学术活动,邀请省内外、国内外有名的专家学者、司法实践部门的工作人员到我校做学术讲座。这一活动在全校乃至甘肃省高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近一年半来,共举办明法讲堂、校友论坛、律师论坛、法官论坛、检察官论坛等系列学术活动共 60余次,包括王保树、吴志攀、陈光中、江伟、沈四宝、朱慈蕴、叶林在内的一大批国内知名学者和司法实践部门的业务骨干到法学院讲学。在2006年调整教学计划时,我们总结经验,设置了律师论坛、法官论坛、检察官论坛等实践性强的课程,从而使这一活动走向了制度化和规范化。(五)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法学院十分注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近年来,我们通过播放“商务礼仪”、“百家讲坛”等节目、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辩论赛、专业演讲赛等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共举行第二课堂活动40余次。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了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六)采取各种措施,狠抓学风建设,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保障1.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学风建设。采取的措施有:第一,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采用先进带后进,党员干部包学生的“传、帮、带”方式,以点带面,做实思想政治工作;第二,通过多种形式,募集资金设立“院友助学基金”、“合睿律师助学基金”、“沈四宝奖学基金”、“贫困学生慰问基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第三,经常邀请成功校友、法律界知名人士来校,通过座谈、讲座等形式,指导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择业,做活思想政治工作。2.在学校率先实行班主任和辅导员相结合的学生管理制度3.采用电子手段进行学生管理,避免了学生管理中的不公正现象。4.建立班级档案,对学生的学习等各种表现进行全过程跟踪。(七)法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1.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吃苦精神强,能扎根基层,适应基层工作需要,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2.学生就业情况良好,2005届本科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近90%。 甘肃政法学院公安分院前身为甘肃政法学院公安系,初建于1989年,于1996年9月经公安部同意、省政府批准创建甘肃政法学院公安分院,由甘肃省公安厅和甘肃政法学院共同领导。公安分院下设党政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体改生管理办公室、分团委等五个管理机构;设有物证技术实验中心、甘肃省司法鉴定中心等2个研究机构;设有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警务技能、公安基础等5个教研室;有省级重点学科1门,校级重点学科3门;有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禁毒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侦查学为教育部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分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职教师58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体改生、计划外学历教育生等各种教育类型,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800余人。分院五千余名毕业生,就业覆盖全国公安、国家安全、海关、司法、军队、边防等系统。现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公安分院历任领导一览表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王章合 公安系系主任 1989.8.9--1992.5.15史忠基 直属党支部书记(副处) 1989.8.9--1993.3.2薛禄辰 公安系副系主任 1991.4.22--1992.7.13公安系系主任 1992.7.13--2000.6.9公安分院副院长(正处) 1996.9.20--2000.6.9郭万里 公安系副系主任 1992.7.13--2001.5.31公安分院副院长 2001.5.31—2003.3.28刘炳灿 公安系副系主任 1996.4.10—1998.11.5魏克强 公安系副系主任 1996.4.10—2000.6.12公安系副系主任(主持行政工作) 2000.6.12—2001.5.31公安分院副院长(副处、主持行政工作) 2001.5.31—2002.12.18公安分院副院长(正处) 2002.12.18—2009.4.7王志礼 公安系党总支副书记 1996.10.2—2000.6.12郝洪涛 公安分院院长(兼任) 1996.9.20—2001.7.20董天良蔚振中王章合白瑞庆 公安分院副院长(兼任)杨正 公安系党总支书记 2000.6.12—2001.4公安分院党总支书记 2001.4—2008.2.27公安分院调研员 2008.2.27—姚华 公安系副系主任 2000.6.12—2001.5.31公安分院党总支副书记 2001.4—2003.5.30公安分院副院长 2001.5.31--2003.5.30蔚振中 公安分院院长(兼任) 2001.7.20—2003.9.17王肃元张浪亭薛秋生 公安分院副院长(兼任) 2001.7.20--樊峰岗 公安分院党总支副书记 2003.6.3—2004.6.25赵聚忠 公安分院院长(兼任) 2003.9.17-- 管理学院成立于1993年。经过16年的发展,现有专职教师49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0名,讲师17名,助教15名;有39名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现有专职管理人员7名,在校学生2000多人。学院下设工商管理、财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三个教研室,建有包括财务会计综合实验室、现代物流仿真实验室、商务电子模拟实验室(包括经济科学实验)、ERP实验室和商务谈判模拟实训室五大功能模块的商务实验实训中心,该中心拥有固定资产近500万元;另外,与省内工商企业联合建立了10个较为稳定的实习基地。现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6个本科专业,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的“企业管理”、“会计学”和“国际贸易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管理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等为校级精品课程。通过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逐渐探索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以培养面向企业、服务西部的“法商结合”复合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专门人才。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开设了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三大教学模块。在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以“法商结合”为目标,进行改革,同时,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社会保障法》、《技术创新管理与知识产权法》、《法务会计》、《国际贸易与国际贸易法律》、《统计学与统计法》、《税收与税法》等一批“法商结合”的特色课程,并自编了相关课程的讲义。近三年,全院教职工在省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30余篇,省级130余篇;主编或参编出版专著、教材10部,承担了省级项目5项,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资助项目30项。有2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甘肃省第九次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三等奖,有3项成果获甘肃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另外还有3项成果获得校级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三年来,共邀请4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来我院讲学,极大地促进了我院的学术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管理学院现已成为甘肃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管理类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自建院以来,已向社会输送税务、审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毕业生1500多人,为我省及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几年来,随着我院办学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我院毕业生在就业、考研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多名毕业生考取了上海财经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研究生,也有多名毕业生在公务员招考中成绩优异,分别被各地国税局、银行等单位招录。学院的发展目标是:立足甘肃,服务西部,面向企业;突显经管互补、法商结合专业特色;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应用性、复合型特色的专业人才;遵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按照甘肃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办学优势更加鲜明。力争成为甘肃省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的示范和典型,为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工商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掌握现代管理方法和技能,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及一定的法学理论知识,了解管理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富有进取意识及开拓精神,能在各类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经济管理部门、教育科研单位从事管理、规划、咨询、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运营管理、人才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实习、案例讨论、社会调查、计算机模拟实训、管理见习、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财务管理专业(设公司理财方向、金融与投资管理方向)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及一定的法学理论知识,具备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项目评估、金融学、金融会计、投资学、管理信息系统、国家税收、经济法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实习、计算机模拟实训、实验、案例讨论、社会调查、企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市场营销专业(设连锁经营方向、营销策划方向)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具有战略眼光和富有现代思维与创新意识,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营销管理和能力,基础知识深厚扎实,实际技能较强,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营销策划、经济法概论、消费者行为、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实习、案例讨论、计算机模拟实训、社会调查、管理见习、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系统地掌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具备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经济法概论、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人才测评与业绩评估、薪酬设计与管理、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专题调查、社会调查、企业实践、计算机模拟试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物流管理(设供应链管理方向、物流信息管理方向)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及一定的法学理论知识,系统掌握物流管理相关理论,能在各类企业从事物流管理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运筹学、经济法概论、物流管理概论、物流信息管理、采购与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实习、案例讨论、社会调查、计算机模拟实训、管理见习、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及一定的法学理论知识,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熟练运用计算机,具有较强的外语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能在涉外经济部门、外资企业以及政府机关等单位从事国际贸易和内贸营销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世界经济概论、市场营销学、财政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国际经济学、国际结算、金融学、国际投资与合作、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国际市场营销、计量经济学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案例讨论、课程见习、社会调查、计算机模拟实训、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

哪些会计学术期刊投稿容易些?高分求

半边人
赤壁上
说得是会计,你答的是什么网络营销是20 世纪末出现的市场营销新领域,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的总称[1 ] .目前,期刊界还没有形成期刊网络营销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期刊的网络营销不等于期刊的上网发行,上网发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期刊网络营销是指在网上进行读者市场调查与分析,选题与组稿,征稿、投稿、与评审,内部网上编辑加工,发行,期刊征订、送货等服务和信息反馈等。期刊网络营销既要实现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要满足读者的需要。进行网络营销的期刊可以是印刷版,也可以是电子版,或一种期刊2 种形式。1. 我国科技期刊网络营销现状 我国科技期刊还没有充分意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这一虚拟市场对建立未来竞争优势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上网营销的期刊仅见于一些电子刊物,印刷版期刊几乎没有,上网发行的期刊也寥寥可数。如中国学术期刊网虽然开设了“期刊征稿公告”“期刊征订公告”“作者投稿”“编辑部采编”等栏目,但大部分入编科技期刊仅仅停留在网络宣传,只是将编辑部地址、名称、联系电话以及编辑部简介“上载”到网上而已;一些期刊虽然设立了自己的网址,但大多数只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电子函件地址,作者也极少通过此网站投稿,中国学术期刊网所设栏目形同虚设。 我国科技期刊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很低,根本谈不上网络营销,网络资源在营销活动中的巨大优势与深厚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如龙城网站只是利用希网网络平台创建期刊导读,通过向订户发送“高校学报”目次或摘要,引导用户订阅;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只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网络使用方式,通过CN KI 知识网络服务平台建立中国期刊网镜像站点,为本单位内部用户提供网上检索服务,或经授权后为通过互联网使用的CNKI 识资源的机构和个人提供网上检索服务;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网站提供西文期刊、会议论文和中文会议及学位论文等文献服务,主要面向全国提供馆藏文献的阅览、复印、查询、检索、网络文献全文提供和各项电子信息服务,其本质还是检索性网站;希网网络的主要业务是函件列表和发行,为网民提供科学、详尽的期刊分类和搜索功能,但其办刊方式仍仅限于电子期刊。 2. 科技期刊上网营销的好处 科技期刊经营现有的弊端,一是发行量小,经济效益低,二是利用率低,社会效益差,三是时效性差。若科技期刊借助网络资源上网营销,这些问题就都可迎刃而解。 1) 可利用网站进行信息发布。科技期刊可在网上宣传介绍自己,可以直接向读者发送征订启事等编辑部信息,可以提供电子信箱供作者投稿,可以介绍本刊发表的优秀论文及国内外重大科研成果和最新进展。 2) 提高期刊的时效性。通过网上传播稿件,编辑部可及时与作者保持在线联系,大大缩短审稿、退修及编辑加工时间,缩短出版周期。 3) 营销沟通互动。买卖双方可随时随地进行双向交流,编辑部通过展示期刊目次或摘要,引导用户订阅或到图书馆查阅,通过网上开设“论坛BBS”和留言簿,促进读者与期刊之间的交流。 4) 运行效率高,动作成本低。编辑部只需极小的成本,就可以迅速建立自己的全球信息网和贸易网,发行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科技期刊只有进行网络营销,才能扩大发行量,提高办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 科技期刊进行网络营销的可行性分析 3.1 环境因素 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中心(CNNIC) 统计,至2001 年底,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已达3 37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正在以几何级数增长,互联网已成为继电视以后的又一重要媒介。到目前为止,在国家的大量投入下,我国已基本建成4 个骨干网络,为因特网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中国学术期刊网已为我们提供了技术条件,编辑部完全可以借此与作者进行在线联系。 3.2 政治法律环境 关于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国际立法,主要有1987 年国际商会的《电传交换数据统一行动法则》,1990 年国际海事委员会的《电子提单规则》等。我国在研究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制定并发布了一批具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法规:1996 年2 月,国务院(第195 号令) 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 年5 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1997 年12月,公安部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1999 年8 月,信息产业部发布了《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1999 年《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总体框架(初稿) 》拟就,报国务院审批; 2000 年9 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0 年下半年,国家还先后出台了《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一些地方政府也发布了一些相关的管理规定。可以说这些法规的颁布,结束了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网站管理无章可循的无政府状态,也为科技期刊的网络营销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法律环境。 3.3 经济文化环境 我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3 大因特网用户国。上网用户在受教育程度上学历大多比较高,在职业结构上以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例最大,在行业分布上以计算机、IT、商业贸易以及科研教育居多,而在上网户地理分布上,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北京是我国网民最多的地区,广东、上海其次。这些都是我国科技期刊网上营销所持有的优势条件。 3.4 物流配送等后备环境 虽然目前我国网络支付技术手段还不很成熟,安全、通用的电子货币仍处于研制认证阶段,但电子商务经过近2 年的宣传之后,消费者已经开始关注电子商务。银行、邮政、航空等部门都纷纷采取了行动。[ 2 ]随着网络技术、网上支付和信用体制的发展,网络营销会更加快捷、方便,期刊编辑部可以抓住机遇,顺应历史的潮流,进行网络营销。 3.5 期刊业内在条件 据美国商务出版社的统计,它所代表的1 200 种期刊中,1990 年有20 %设立了自己的网站,而到1998 年,这一数字已增加到90 % ,不少传统期刊开始分享到网络传播带来的好处。英国医学杂志网络版1995 年上网发行,至1998 年3 月,网上浏览人数已达1 070 万人,远远超过阅读印刷版的人数,且70 %是英国以外的读者。美国《时代》周刊于1993年开始发行网络版,仅1 年半订户就达到18 万人。[ 3 ]1997 年,美国《科学》周刊获得了《科学在线》在中国的网上发行权,中国作者可通过向美国首都华盛顿编辑部投稿,具体要求和操作程序可由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网站进入science 查得。 4. 建议我们可以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或建立自己的网站,或在大的网站上做相关链接,标明投稿要求,让作者通过网络将文章发给编辑部。编辑人员可通过网络将文章发送给审稿人,审稿意见也可利用网络向作者回复。若文章达到发表要求,编辑人员可在网上进行编辑加工。出刊后可进行网上征订,读者若需要期刊,只需按一下键,刷一下卡,就有刊物送上门,有什么意见也可通过网络将信息反馈到编辑部。 笔者以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改革不断深化及我国加入WTO 的形势下,我们科技期刊编辑应抓住历史的机遇,尽快实行网络营销,以求生存与发展。在期刊出版的各个环节,如市场调查,策划、宣传、投稿、审稿、编辑、订阅、发行等方面都有现成的网站提供服务。我们应重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或者开发建立自己的网站进行网络营销。有能力的期刊编辑部应建立自己的网站,实行工作流程网络化,并且使网络版与印刷版相互补充,相互衔接,暂时无能力的编辑部可以借助现有网站的资源,实现网络营销。参考资料:http://www.51kj.com.cn/news/20060717/n69803.shtml

山东政法学院到底怎么样!!!???谢谢

气之聚也
父子泪
山东政法学院简介 山东政法学院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领导、山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位于美丽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市。 学校从最初的山东政法干校(1955年)发展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半个世纪以来,她历经沧桑、艰苦创业,秉承求真务实、特色发展的办学传统,在几代山政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下,学校的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已发展为一所以法学教育为特色涵盖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多学科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法律类、经济类、管理类、外语类等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占地853亩,校舍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300万元。图书馆馆藏印刷版图书85万册,电子图书80万册,是山东省自动化建设先进图书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2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0人,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教师263人。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8000余人。 经过50余年的办学积淀,学校现在已经形成以法学教育为特色,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基本定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2007年开始,学校开始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质量工程”,分十个子工程全面加强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长足发展。学校实施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发展刑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理论法学等传统法学优势学科,积极拓展监狱学、经济学、管理学、新闻学、英语、日语、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其它学科。依托学科建设基础,加强学校专业建设。目前,学校专业设置涵盖法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保安保卫管理等)四大学科门类,以法学类专业为主,设有普通本、专科专业23个,其中省级特色专业2个。设有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贸易法学院、警官学院、外语系、信息科学技术系、经济管理系、新闻传播系、马列主义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建有经济法研究所、地方立法研究所等20个科研机构。学校建有综合性的法学教学实训中心,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该中心涵盖16个实验(实训)室,拥有教学仪器设备400余台(件),能够为学生提供法务证据实验、法务实训和法务实践等多功能的法律实践实训教学。学校还设有计算机实验室、电工电路实验室、外语教学实验室、经济学实验室等30多个其他学科实验室。同时,在全省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刑事执行机关等系统建设了10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005年至今,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9项、厅局级科研项目50项;在学术期刊发表文章1684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410篇,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142篇;出版著作、教材94部;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8项。校刊《政法论丛》作为山东省第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法学类期刊,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内涵发展道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弘扬“博学笃行、刚健中正”的校训精神。学校追求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健全的人格品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创新的思维能力、卓越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