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表明,除草剂“敌草隆”能抑制杂草光合作用过程中氧的形成和二氧化碳的固定,在下列哪种条件下,除草

庞朴
曹风
根据题意“除草剂“敌草隆”能抑制杂草光合作用过程中氧的形成和二氧化碳的固定”说明除草剂能够抑制光反应中水的光解和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光反应需要光照,暗反应需要二氧化碳,也就是在充足的光照和充足的二氧化碳浓度是下除草剂发挥作用比较明显,根据选项在强光下除草剂的作用能发挥得比较明显.故选:A.

关于除草剂对人的危害

黑豹天
驱魔者
除草剂对人的危害:可以导致人体致癌、致畸、致突变。一、化学除草剂在人体内不断积累,短时间内虽不会引起人体出现明显急性中毒症状,但可产生慢性危害,如: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干扰人体内激素的平衡,影响男性生育力,免疫缺陷症。农药慢性危害降低人体免疫力,从而影响人体健康,致使其它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上升。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动物实验确证,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具有明显的致癌性。据估计,美国与化学除草剂有关的癌症患者数约占全国癌症患者总数的20%。拓展资料1.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必然杀伤大量非靶标生物,致使害虫天敌及其它有益动物死亡。环境中大量的农药还可使生物产生急性中毒,造成生物群体迅速死亡。2.化学除草剂的生物富集是农药对生物间接危害的最严重形式,植物中的除草剂可经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并不断蓄积,对人和动物构成潜在威胁,并影响生态系统。除草剂生物富集在水生生物中尤为明显。百度百科—除草剂

除杂草用什么除草剂最好

自暴自弃
乐天派
化学药剂防除葡萄园的杂草,因使用方便、除草彻底、成本低而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户的重视。根据葡萄园杂草的种类及施药时间可选用不同的施药方法和药剂种类。①防除葡萄园芦苇、田旋花等多年生杂草。每亩用41%农达水剂250~300克,或10%草甘膦水剂1~1.5千克。②防除一年生杂草。每亩80~100毫升禾耐斯对水15~30升,地面喷雾,可以防除全部禾本科杂草,如稗草、狗尾草及大部分双子叶杂草,如灰藜、苋菜等。每亩50毫升异丙甲草胺对水30升,地面喷雾,可以防除全部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双子叶杂草。③杂草较大时的化学药剂除草。每亩40~60毫升克无踪水剂对水15~30升,药配匀后用手压喷雾器,装上防护罩叶面喷雾。详情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农药的有害成分有哪些?

豆豆侠
抗旱曲
农药主要由三条途径进入人体内:一是偶然大量接触,如误食;二是长期接触一定量的农药,如农药厂的工人和使用者(农民与有关技术人员);三是日常生活接触环境和食品中的残留农药,后者是大量人群遭受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环境中大量的残留农药可通过食物链经生物富集作用,最终进入人体。农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急性中毒、慢性危害和“三致”危害。(1)急性中毒农药经口、呼吸道或接触而大量进入人体内,在短时间内表现出的急性病理反应为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往往表现为急性发作异常症状并造成大量个体死亡,是最明显的农药危害。(2)慢性危害长期接触或食用含有农药的食品,可使农药在体内不断蓄积,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有机氯农药已被欧共体禁用30年,而德国一所大学对法兰克福、慕尼黑等城市的262名儿童进行检查,其中17名新生儿体内每千克脂肪中聚氯联苯含量高达1.6毫克。(3)致癌、致畸、致突变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动物实验证明,18种广泛使用的农药具有明显的致癌性,还有16种显示潜在的致癌危险性。据估计,美国与农药有关的癌症患者数约占全国癌症患者总数的10%。越战期间,美军在越南喷洒了大量植物脱叶剂,致使不少接触过脱叶剂的美军士兵和越南平民得了癌症、遗传缺陷及其他疾病。详情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除草剂对人体有害吗?

非君臣也
神将来舍
除草剂对人体有害,容易致癌、致畸、致突变,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动物实验确证,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具有明显的致癌性。据估计,美国与化学除草剂有关的癌症患者数约占全国癌症患者总数的20%。化学除草剂在人体内不断积累,短时间内虽不会引起人体出现明显急性中毒症状;但可产生慢性危害,如: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干扰人体内激素的平衡,影响男性生育力,免疫缺陷症。农药慢性危害降低人体免疫力,从而影响人体健康,致使其它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上升。扩展资料: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报告,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人除草剂中毒,其中10万人死亡。在发展中国家情况更为严重。我国每年除草剂中毒事故达近百万人次,死亡约2万多人。1995年9月24日中央电视台报导,广西宾阳县一所学校的学生因食用喷洒过剧毒除草剂的白菜,造成540人集体农药中毒。本世纪更严重,这样的事件年年发生。除草剂造成的药害症状具有多变性和多样性,与某些病害症状类似,在诊断上往往造成认识错误。一般药害较病害症状表现快,无病原物出现。在生产上应加强对除草剂药害的识别。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除草剂

除草剂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骈拇枝指
超胆侠
急性中毒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报告,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人除草剂中毒,其中10万人死亡。在发展中国家情况更为严重。我国每年除草剂中毒事故达近百万人次,死亡约2万多人。1995年9月24日中央电视台报导,广西宾阳县一所学校的学生因食用喷洒过剧毒除草剂的白菜,造成540人集体农药中毒。本世纪更严重,这样的事件年年发生。慢性危害化学除草剂在人体内不断积累,短时间内虽不会引起人体出现明显急性中毒症状,但可产生慢性危害,如: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干扰人体内激素的平衡,影响男性生育力,免疫缺陷症。农药慢性危害降低人体免疫力,从而影响人体健康,致使其它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上升。致癌、致畸、致突变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动物实验确证,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具有明显的致癌性。据估计,美国与化学除草剂有关的癌症患者数约占全国癌症患者总数的20%除草剂对其他生物的危害直接杀伤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必然杀伤大量非靶标生物,致使害虫天敌及其它有益动物死亡。环境中大量的农药还可使生物产生急性中毒,造成生物群体迅速死亡。慢性危害化学除草剂的生物富集是农药对生物间接危害的最严重形式,植物中的除草剂可经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并不断蓄积,对人和动物构成潜在威胁,并影响生态系统。除草剂生物富集在水生生物中尤为明显,如绿藻能把环境中1ppm的DDT富集到220倍,水蚤则能把0.5ppm DDT富集到10万倍。美国明湖用DDT防治蚊虫,湖水中含DDT0.02ppm,湖内绿藻含DDT5.3ppm,为水中的265倍,最后在食肉性鱼体中含量高达1700ppm,富集到85000倍。破坏生态平衡农田环境中有多种害虫和天敌,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它们相互制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除草剂的大量使用,良莠不分地杀死大量害虫天敌,严重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并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我国产生抗药性的害虫已遍及粮、棉、果、茶等作物。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急性中毒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报告,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人除草剂中毒,其中10万人死亡。在发展中国家情况更为严重。我国每年除草剂中毒事故达近百万人次,死亡约2万多人。1995年9月24日中央电视台报导,广西宾阳县一所学校的学生因食用喷洒过剧毒除草剂的白菜,造成540人集体农药中毒。本世纪更严重,这样的事件年年发生。慢性危害  化学除草剂在人体内不断积累,短时间内虽不会引起人体出现明显急性中毒症状,但可产生慢性危害,如: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干扰人体内激素的平衡,影响男性生育力,免疫缺陷症。农药慢性危害降低人体免疫力,从而影响人体健康,致使其它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上升。致癌、致畸、致突变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动物实验确证,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具有明显的致癌性。据估计,美国与化学除草剂有关的癌症患者数约占全国癌症患者总数的20%。

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事例

慈母曲
铁娘子
氮氧化物年均值浓度在4~140微克/米3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45微克/米。北方城市年均值为49微克/米3;南方城市年均值为41微克/米3。34个城市超过国家二级标准(50微克/米3),占统计城市的36.2%。其中,广州、北京、上海三市氮氧化物污染严重,年均值浓度超过100微克/米3;济南、武汉、乌鲁木齐、郑州等城市污染也较重。 总悬浮颗粒物年均值浓度在32~741微克/米3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291微克/米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00微克/米3)的有67个城市,占城市总数的72%。北方城市年均值为381微克/米3;南方城市年均值为200微克/米3。从区域分布看,北京、天津、甘肃、新疆、陕西、山西的大部分地区及河南、吉林、青海、宁夏、内蒙古、山东、河北、辽宁的部分地区总悬浮颗粒物污染严重。 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表明,我国一些主要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远远超过国际标准,在世界主要城市中名列前茅,位于世界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列(见图3~2)。 能源使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量不断上升。自1980年以来,中国原煤消耗量已增加了两倍以上。1997年原煤消费已达13.9亿吨,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14.5亿吨。以煤炭、生物能、石油产品为主的能源消耗是大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大气中细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和超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对人体健康最为有害,它们主要来自工业锅炉和家庭煤炉所排放的烟尘。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大多来自这些排放源。工业锅炉燃煤占我国煤炭消耗量的33%,由于其燃烧效率低,加之低烟囱排放,它们在近地面大气污染中所占份额超过其在燃煤使用量中所占份额。虽然居民家庭燃煤使用量仅占消耗总量的15%左右,然而其占大气污染的份额常常是30%。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呈急剧增长之势。90年代初,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00多万吨,到1997年,已上升至2300万吨,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2800万吨左右。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二氧化硫排放的头号大国。研究表明,我国大气中87%的二氧化硫来自烧煤。我国煤炭中含硫量较高,西南地区尤甚,一般都在1%-2%,有的高达6%。这是导致西南地区酸雨污染历时最久、危害最大的主要原因。 机动车尾气。近几年来,我国主要大城市机动车的数量大幅度增长,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特别是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严重超标,北京和广州氮氧化物空气污染指数已达四级,已成为大气环境中首要的污染因子,这与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长密切相关。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大气污染负荷的60%以上,其中,排放的一氧化碳对大气污染的分担率达到80%,氮氧化物达到40%,这表明我国特大城市的大气污染正由第一代煤烟型污染向第二代汽车型污染转变。1985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仅有300万辆,1990年为500万辆,1997年增至1300万辆,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2000万辆,2010年将达到4500-5000万辆。而目前我国机动车污染控制水平低,相当于国外七十年代中期水平,单车污染排放水平是日本的10-20倍,美国的1-8倍。如北京市机动车数量仅为洛杉矾或东京的1/10,但这三个城市的汽车污染排放却大致处于同一水平。 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大气中重要的污染物。自80年代以来,汽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70%以上,加入汽油的四乙基铅量年均2900吨。含铅汽油经燃烧后85%左右的铅排放到大气中造成铅污染。汽车排放的铅对大气污染的分担率达到80-90%。从1986-1995年10年间,我国累计约1500吨铅排入到大气、水体等自然环境中,并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因此对居住城市的儿童、交警和清洁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受污染的河道占42%黄河面临污染和断流的双重压力。监测的66.7%的河段为Ⅳ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70年代黄河断流的年份最长历时21天,1996年为133天,1997年长达226天。 珠江干流污染较轻。监测的62.5%的河段为Ⅲ类和优于Ⅲ类水质,29.2%的河段为Ⅳ类水质,其余河段为Ⅴ类和超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汞。

打过除草剂的菜能吃吗

劳而无功
香笺泪
不能吃除草剂对人体及其它生物产生了严重危害急性中毒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报告,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人除草剂中毒,其中10万人死亡。在发展中国家情况更为严重。我国每年除草剂中毒事故达近百万人次,死亡约2万多人。1995年9月24日中央电视台报导,广西宾阳县一所学校的学生因食用喷洒过剧毒除草剂的白菜,造成540人集体农药中毒。本世纪更严重,这样的事件年年发生。慢性危害化学除草剂在人体内不断积累,短时间内虽不会引起人体出现明显急性中毒症状,但可产生慢性危害,如: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干扰人体内激素的平衡,影响男性生育力,免疫缺陷症。农药慢性危害降低人体免疫力,从而影响人体健康,致使其它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上升。致癌、致畸、致突变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动物实验确证,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具有明显的致癌性。据估计,美国与化学除草剂有关的癌症患者数约占全国癌症患者总数的20%除草剂对其他生物的危害直接杀伤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必然杀伤大量非靶标生物,致使害虫天敌及其它有益动物死亡。环境中大量的农药还可使生物产生急性中毒,造成生物群体迅速死亡。

食品中的"非转基因产品"是什么意思?

雌雄片合
哈什尔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的目标转移,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可分为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其特征有耐除草剂植物、抗病虫害、改善食物成分、改善品质增加产量、延长食品的货架期。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的比较:现有的转基因食品基本上是以传统的农业生物为受体进行研究和生产的。两者本质差异在于食品中增加的某些原来不存在的成分,或消除、减少的某些原来存在的成分,并因此造成食品中组成成分及比例的改变。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国外对转基因食品持两种不同的态度。基因工程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利益和安全性同时存在。我建议,尽量少使用。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西班牙语:Alimento Transgénico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从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于1983年诞生,到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及我国水稻研究所研制的转基因杂交水稻1999年通过了专家鉴定,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有关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日渐凸显。  其实,转基因的基本原理也不难了解,它与常规杂交育种有相似之处。杂交是将整条的基因链(染色体)转移,而转基因是选取最有用的一小段基因转移。因此,转基因比杂交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也就是说,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并使其具有效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 [编辑本段]转基因食品的种类   为了提高农产品营养价值,更快、更高效地生产食品,科学家们应用转基因的方法,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拼组新基因,使今后的农作物具有高营养、耐贮藏、抗病虫和抗除草剂的能力,不断生产新的转基因食品。  第一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  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很多。例如,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  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但它不耐贮藏。为了解决番茄这类果实的贮藏问题,研究者发现,控制植物衰老激素乙烯合成的酶基因,是导致植物衰老的重要基因,如果能够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抑制这个基因的表达,那么衰老激素乙烯的生物合成就会得到控制,番茄也就不会容易变软和腐烂了。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多位科学家经过努力,已培育出了这样的番茄新品种。这种番茄抗衰老,抗软化,耐贮藏,能长途运输,可减少加工生产及运输中的浪费。  第二类,动物性转基因食品  动物性转基因食品也有很多种类。比如,牛体内转入了人的基因,牛长大后产生的牛乳中含有基因药物,提取后可用于人类病症的治疗。在猪的基因组中转入人的生长素基因,猪的生长速度增加了一倍,猪肉质量大大提高,现在这样的猪肉已在澳大利亚被请上了餐桌。  第三类,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微生物是转基因最常用的转化材料,所以,转基因微生物比较容易培育,应用也最广泛。例如,生产奶酪的凝乳酶,以往只能从杀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现在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已能够使凝乳酶在体外大量产生,避免了小牛的无辜死亡,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四类,转基因特殊食品  科学家利用生物遗传工程,将普通的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变成能预防疾病的神奇的“疫苗食品”。科学家培育出了一种能预防霍乱的苜蓿植物。用这种苜蓿来喂小白鼠,能使小白鼠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强。而且这种霍乱抗原,能经受胃酸的腐蚀而不被破坏,并能激发人体对霍乱的免疫能力。于是,越来越多的抗病基因正在被转入植物,使人们在品尝鲜果美味的同时,达到防病的目的。 [编辑本段]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新技术创造的产品,也是一种新生事物,人们自然对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疑问。  其实,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英国的阿伯丁罗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1998年,他在研究中发现,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随即,英国皇家学会对这份报告进行了审查,于1999年5月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1999年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指出蝴蝶幼虫等田间益虫吃了撒有某种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菜叶后会发育不良,死亡率特别高。目前尚有一些证据指出转基因食品潜在的危险。  但的科学家的试验表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赞同这个观点的科学家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首先,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国家和政府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科学家们也都抱有很严谨的治学态度。另外,传统的作物在种植的时候农民会使用农药来保证质量,而有些抗病虫的转基因食品无需喷洒农药。还有,一种食品会不会造成中毒主要是看它在人体内有没有受体和能不能被代谢掉,转化的基因是经过筛选的、作用明确的,所以转基因成分不会在人体内积累,也就不会有害。  比如说,我们培育的一种抗虫玉米,向玉米中转入的是一种来自于苏云金杆菌的基因,它仅能导致鳞翅目昆虫死亡,因为只有鳞翅目昆虫有这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特异受体,而人类及其它的动物、昆虫均没有这样的受体,所以无毒害作用。  1993年,经合组织(OECD)首次提出了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原则——“实质等同”的原则,即:如果对转基因食品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食品无差异,则认为两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条进行安全性评价。  在我国,国家科委于1993年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用于指导全国的基因工程研究和开发工作。2000年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8个相关部门参与,共同制订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 [编辑本段]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   近十余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农业上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产业。1999年,全世界有1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植物,面积已达3990万公顷。其中美国是种植大户,占全球种植面积的72%。世界很多国家纷纷将现代生物技术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生物技术的发展。但是,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比如说,美国人对生物技术有着更深层次的体验。转基因食品在美国没有受到的排斥,而是走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近年来,美国的转基因作物品种越来越多,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美国转基因玉米的播种面积从1996年的16万公顷增加到1997年的120万公顷,2000年栽种的面积达到1030万公顷,大约占美国玉米种植面积的一半。转基因大豆也已用于制作数百种食品,其中包括食物油、糖果和人造黄油。  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这意味着中国将以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养活世界22%的人口。城市化发展使农业耕地不断减少,而人口又持续增加,对工农业生产有更高的需求,对环境将产生更大的压力。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已将现代生物技术纳入其科技发展计划,过去20多年的研究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目前,抗虫棉等五项转基因作物早已被批准进行商品化生产,转Bt杀虫蛋白基因的抗虫棉1998年的种植面积为1.2万公顷。资料显示,到2000年上半年为止,我国进入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试验的转基因作物分别为48项和49项。  近年来,我国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还较低。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合理开发、有效管理,很有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转基因食品是新的科技产物,尽管现在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会愈来愈完善。我们相信,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定去做,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会是健康、有序的,我们的生活也会因生物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带着美好的愿望预测未来,我们再也不会担心农药的危害,我们吃的食品都是新鲜的,我们的食品不会短缺……也许糖尿病人只需每天喝一杯特殊的牛奶就可以补充胰岛素,也许我们会见到多种水果摆在药店里出售,补钙的、补铁的、治感冒的、抗病毒的……很有可能,转基因食品会让我们的明天灿烂无比。 [编辑本段]附录   转基因作物种类  1、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2000 年全球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面积达到3,270万公顷,占总转基因植种植面积的72%,其中主要为抗除草剂大豆。  作用机理: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通过导入外源基因,在作物体内表达出特异的酶,以抵抗除草剂的破坏作用,使作物在吸入除草剂后仍能继续生长。  作用: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  举例:Rounp Ready soybean (RR大豆)。耐美国孟山都公司Rounp除草剂  2、抗虫转基因作物:  2000年全球种植抗虫转基因作物的面积达到830万公顷,占总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的19%,其中以抗虫玉米为主。  作用机理:产生杀虫蛋白毒素,防治虫害。  举例:BT玉米,产生三种毒素:Cry1Ab、 Cry1Ac.、Cry9c  3、其他转基因作物:  改善产品的品质; 增强抵抗病毒病; 真菌病及细菌病的能力。  转基因作物的生产现状  ● 转基因作物在世界广泛种植,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为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大的国家。  ● 我国转基因作为种植量居世界第四,主要为转基因棉花。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棉花、玉米、油菜籽、甜菜、水果等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 转基因作物可能本身成为杂草  ● 转基因作物的亲缘野生种成为杂草或超级杂草  ● 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新的病毒疾病  ● 转基因作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危害  ● 破坏生物多样性  ● 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及生态过程的影响  ● 其他一些不可预计的风险  ● 转基因生物所引入的外源基因往往可以表达出蛋白质,可能会引起生物的代谢发生变化,造成该生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 转基因生物成分的改变,特别是有毒物质、抗营养因子、过敏原等的含量发生变化,将影响该生物作为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可能会造成的危害  ● 转基因作物中的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或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 作物中的免役或致敏物质可使人类机体产生变态或过敏反应。  ● 转基因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微量营养素及抗营养因子的变化,会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使其营养结构失衡  世界食品生产商的态度  一旦需要标识,大部分食品商在可能的情况下都会采用非转基因原料;一些食品商为了增加消费者的信心,或本身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有怀疑,索性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   转基因食品五大隐患  首先是毒性问题。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其次是过敏反应问题。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   第三是营养问题。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第四是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第五是对环境的威胁。在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在一次实验室研究中,一种蝴蝶的幼虫在吃了含杆菌基因的马利筋属植物的花粉之后,产生了死亡或不正常发育的现象,这引起了生态学家们的另一种担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它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   最后,生物学家们担心为了培养一些更具优良特性,比如说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对农作物进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会通过花粉等媒介传播给野生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