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哪个大学考研人数最多?什么样的专业好考?

变而有气
吴先生
文都比邻为您解答,建议同学选择考研专业还是要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然后报考对应专业比较强的院校,这样对以后找专业对口的工作比较有利。如果实在没有喜欢的专业可以考虑名校的冷门专业,报考的人数可能没那么多,取得名校学历也对进入企业是有帮助的。报考人数最多的应该是985、211院校的强势专业了,竞争是比较激烈的。

大数据属于什么专业?

拉菲尔
生天生地
我猜,题主想要问的是:最近几年大火的大数据,如果是想要在大学里学习相关专业,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具体有哪些专业是属于对口的吧?就从这个角度来说一说。一般来说,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相对于市场上相关人才的热门需求是要相对滞后的,比如说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这些专业,都是在相关行业蓬勃发展一段时间之后,各高校才逐步设立了相关专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也不例外。因此,目前国内高校里开设了诸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采集与管理这样专业的学校还不算特别多,根据教育部2018年公布的较早通过相关专业备案和审批的高校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等,若有兴趣可进一步了解。同时,目前企业里招聘相关领域的人才,一般会从联系比较密切的专业里来寻找对口人才,比如统计学、数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专业。如果想报考的学校暂时没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相关专业,则可以通过学习临近专业来达到将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目标。再来说说它有什么优势。一个热门的专业和领域,自然是它代表了未来的某种趋势,就像从好多年前就开始热门的计算机技术相关专业,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这些年,市场上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学习热门专业自然就能够更快地找到合适的工作,还能在热门行业和热门岗位上,拿到更高的工资。这个专业和领域的另外一个优势还在于,它学习和入门的门槛比较高,也就是说,一个人通过本科4年、再加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系统学习后,基本上就会构建自己专业领域上一定的壁垒,形成自己极具竞争力的专业优势,这样一来,起点高、又有较高的壁垒,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也就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考研人数“扎堆”的五个大学专业是什么?

世有变化
红与黑
在考研过程中,很大一部分考生都想选择较为容易的专业备考。很多考生都没有考虑到的一个因素:容易入门的专业,“跨考”人数往往很多,反而提高了竞争难度,考上的成功率更低。金融学专业金融学专业往往是很多理科生“跨考”时的首选。为什么理科生考研“跨考”的时候,首选不是中文、法律等专业,而是选择金融学?这是因为理科生们在数学建模和逻辑思维方面本身较强。举个例子,我们现在知道的各种理财产品,和数学建模及逻辑思维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大量的理科生杀入金融学专业,导致这一专业考研竞争空前激烈。浙江大学就曾出现过金融学招考3人、报考85人的局面,录取占比高达28:1。法学专业法学专业研究生考试,每年报考人数挤破头。这是因为法学这门专业,如果单单从考研上讲,有人认为还没有国家法律资格考试难度大。因此,每年考法学专业硕士的考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门外汉”,经过一段时间的突击训练,就敢堂而皇之报考法学硕士,追求成为法律人。关键是很多时候“门外汉”和法学本科生比起来,还差不了多少。“门外汉们”的热情,推高了法学硕士招考的竞争强度。会计学专业每年选择考会计学专业硕士的人也非常多。原因在于,虽说会计学的数理性和逻辑性较强,但如果我们把会计学和金融学相比,相对而言会计学内容更浅一点,也不像金融学那样对于数学建模和数理逻辑等有那么高的要求。因此,只要是数学基础不是特别差,选择会计学专业,考上的几率还是很大的。新闻学专业如果说,考研中要找出一门专业优势特别不明显的学科,新闻学应该算是一个。新闻学学科和中文系、戏剧系等,并没有太大优势,反而显得定位模糊。因此,在考新闻学专业硕士的人群中,一部分“门外汉”反而比专科人士更强。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每年报考人数也特别多,比如,深圳大学在招考时,就曾经出现了报考生踊跃报名的情况,最终考录比超过了40:1,这样的激烈竞争,基本上考上的难度很大。如果不是对应用心理学有特别大的热情,在竞争太激烈的情况下,也没有必要一定选择它。除了以上五个学科,你认为还有哪些大学学科考研竞争比较激烈呢?

请问全国有哪些考研初试专业课只考数据结构和数一的高校?

老生
鬼潜艇
北京工业大学的计算机学院专业课考试只考数据结构的。http://yanzhao.bjut.e.cn/graates/article.jsp?aid=2702478546浙江工业大学的软件学院专业课考试只考数据结构的。http://www.gs.zjut.e.cn/artshow.asp?id=1206应该不少的。你应该选择有兴趣的学校去看一下招生目录。

我也已经25岁其实就有转行的打算了,想转数据分析大数据行业,我大学本科是和这个专业相关的,

务义
施及三王
读研期间多跟着导师做项目,有些导师手上有很多横向项目,是参与实践的良好途径,其实有人读研期间跟上班一样忙,不要让学校时光虚度。另外,你年龄不小了,可以在读书期间思考以后就业的问题,读书时成家政策也支持,当然有合适的结婚对象才行。

我是学数学的准备考研,国内有哪些院校有计算机数据库专业;请尽量把所有院校列出来。。。谢谢了

黄河滩
故万物成
建议你考“408计算机综合”,国家统一出题,相对其他学校自主命题的专业要相对公平。211院校计算机毕业起薪8w。专业课是四门“数据结构(严蔚敏)、计算机网络(谢希仁)、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计算机操作系统(谢希仁)”。主要的辅助资料我和身边的朋友大部分用的是”复旦“的,后期的模拟题也是复旦的。考得很简单的,都是一般的定理加一定量的应用,多看几遍课本,再做一些模拟题就差不多120以上了。我一个同学考试前一个月才开始看计算机专业课,专业课考了110多。网上很多人说计算机难考其实是骗人的,有一批人到处散布谣言,计算机专业每年第一志愿都招不满,很多都是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不论你以后在网上看到别人怎么评论,都要自己独立思考,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收获!

我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三学生,想考研,考郑州大学,郑州大学考研书籍版本是什么?

我也是
狗十三
建议你考“408计算机综合”,国家统一出题,相对其他学校自主命题的专业要相对公平。211院校计算机毕业起薪8w。专业课是四门“数据结构(严蔚敏)、计算机网络(谢希仁)、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计算机操作系统(谢希仁)”。主要的辅助资料我和身边的朋友大部分用的是”复旦“的,后期的模拟题也是复旦的。考得很简单的,都是一般的定理加一定量的应用,多看几遍课本,再做一些模拟题就差不多120以上了。我一个同学考试前一个月才开始看计算机专业课,专业课考了110多。网上很多人说计算机难考其实是骗人的,有一批人到处散布谣言,计算机专业每年第一志愿都招不满,很多都是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不论你以后在网上看到别人怎么评论,都要自己独立思考,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收获!不知道,打电话问吧

如何考大数据的研究生

李觏
麑裘
一般情况下,国内的研究生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一般学术型硕士的学费为每人每年8000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学费一般为每人每年7000元,不包含住宿费。当然这个费用只是个大概,具体的每个大学的费用都不一样,不同的专业也有所不同,甚至还会受大学所在地的经济水平的影响,比如同样是环境工程专业,北京某高校的学费大概5000+,而西北某高校大概为4000+。再说具体点呢,就比如在重庆,学费7000一年,生活费吃饭每月600元吃食堂足矣,房租学校的公寓,非常便宜每年500,一般是每年1200,另外加电话费每月50,网络每月50,这些就是最低的开支,如果某些特别收费高的专业和学校,或你自己在外面租房,生活标准更高,其他开支,这就另当别论。在中国绝大多数学校,大多数专业,按一般的生活标准,两万足矣。如果你是留学生,可能会更高。

考研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有什么区别

不离于精
习行
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 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我们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的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基础课。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高得多。 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 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讲研究所导师的钱。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 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在高校象牙气息更浓。高校各种体育设施一应俱全,而研究所一般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能有个篮球场就不错了,更不要说体育场了。所以在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得的个性化认知更加多一些。从获得学历和学位的角度看,二者没有区别。在实际中科研单位更结合任务方向(也有偏基础的),高校的相对偏基础(也有偏应用的)。要看具体的招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