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学生适合研究什么主题

气质
怨女
提供一些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供参考。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 4、 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5、 有关房子粉刷(装修)的预算 6、 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7、 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8、 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9、 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0、股票(基金)投资中的数学 11、环境规划与数学 12、数学的发展历史 13、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14、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5、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16、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7、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18、丈量教学楼 19、如何存款最合算 20、哪家超市最便宜 21、数学中的黄金分割 22、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23、计算器对运算能力影响 24、数学灵感的培养 25、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 26、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题 1、对钱的看法 2、对公交车上某一现象的探究 3、各超市物品的价格 4、调查本市部分商店的服务情况及发展前景 5、对某一侵权行为的解析 6、加入WTO对本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7、对汽车超载问题的调查研究 8、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思考 9、关于假货问题的思考 10、中学生与网络世界 11、中学生成为教学(学习)主人问题探究 12、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 13、中学生人生价值(人际关系、社会公德) 14、学生的劳动观(家庭、学校、劳动状况) 15、中学生的消费状况 16、金钱与人生 17、知与行(终身学习等) 18、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1、剖析赵本山小品的艺术风格 2、校园设计之我见 3、关注青少年上网聊天 4、扬州市的建筑风格 5、诗词雅韵 6、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7、大话《三国》 8、撩开图书馆神秘面纱 9、80年代新生活调查 10、 被遗弃的角落 11、中外科幻文学的发展 12、有关低龄出书的思考 13、我们生活中的广告 14、广场文化 15、书店管理与图书馆规划 16、怎样评价林黛玉与薛宝钗 17、古典小说与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及文学考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8、广告的昨天、今天、明天

初中生物科研课题研究有哪些

四年而物
心力
初中生物小课题研究一、选题的指导思想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对课标规定的内容标准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合理整合,突破了多年来传统的植物、动物和人体生理卫生等部分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突出人与生物圈及其关系的学科体系:第一册包括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册是生物圈中的人;第三册包括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四册包括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健康地生活以及结语——学习并没有结束。尽管初中生物新教材尚未编排研究性学习课题,但新教材探究性学习为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行性。为了与国外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及我国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相衔接,有必要在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二、 研究课题的设计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教版)的编排体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初中二年级是人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也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飞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决定了在初二下学期开展研究性学习小课题研究。学生在学习“生物及生物圈中的生物”基础上开展为期一周的研究性学习,确定研究的主题为初二下学期第8单元“健康地生活”,确定这一主题的原因是“健康地生活”是初中生物学习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一学期的小课题研究,使学生达到独立获得健康保健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并在研究性学习学期计划实施中,构建以“自我反馈性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而且作为初中生物会考成绩的一部分。根据初中生已有的学识水平和已形成的学习方式,采取以教师提供课题,学生自主选题为主,学生也可自主提出课题,但一定要经过师生论证通过。课题设计如下:1)心脏病种类及其预防的研究;2)关于合理膳食的研究;3)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4)初中生视力情况调查;5)关于艾滋病的调查;6)关于糖尿病的调查;7)调查本市某区学龄前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情况;8)酸雨对生物影响的研究;9)南湖公园水质污染的调查和处理建议;10)垃圾与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阅历和兴趣提出了如下课题:1)涂改液与人身体健康的关系;2)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其预防措施;3)踢足球前应做那些准备活动;4)学生上课精神状态不佳的原因与建议;5)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方法;6)方便筷子的危害;7)马路边树木枯萎的原因初探;8)饮水与健康;9)睡眠与健康;10)汽车尾气的危害与防治等。三、课题研究目标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预期的研究成果,而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最重要的目的是转变学习方式。1.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中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基本的和基础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他们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各学科知识以及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建立反映各自特点和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价值规范,建构自身内在的价值标准;指导学生初步形成自主性的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为发展创新、创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研究过程,了解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人合作、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四、研究步骤应该说在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一定难度。因为学生的知识积累有限,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从教材入手。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先由教师确定课题,学生自主选题,学生自己也可独立确定研究课题,我们经实践确定研究步骤如下:1.准备阶段(历时1个月)(1)公布课题:初二下学期开学第一节课发“致学生和家长公开信”(附录六),阐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公布小课题题目、选题原则,欢迎家长作指导教师;并宣布把小课题研究评价纳入期末成绩评定。(2)小组划分:每班划分2—4人小组,自由组合,自主选题,小组自己推荐组长,上报于生物科代表处,由科代表负责统计、打印成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情况一览表,一式三份。一份留在班级,一份交给老师,一份科代表保留。(3)开题指导: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的填写指导。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研究方法,因此,在选题结束,利用课堂时间辅导,讲明研究方法(即实验法、调查法、实践法、文献法)的选择及使用。(4)填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见附录一。布置学生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开题报告,要求研究结果以电子演示文稿形式上报,也可发送到老师电子信箱修改指导,这样将信息技术与研究结果紧密结合便于交流与表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体现主体性教学原则。(5)开题报告:课堂公布各小组的开题报告。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明确自己分工负责的内容,便于组员之间的研究、交流与合作。2.研究阶段(历时2个月)开题报告公示之后,各班、各小组开始研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互相了解,互相协作,让每一个课题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每一步的负责人将自己负责研究的内容处理好,由小组长加以协调,出现问题先讨论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与指导老师和任课教师相互协商,探讨解决。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经常向老师汇报研究进展情况。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个别现象个别解决,普遍现象集中解决。像电子演示文稿的制作,各小组制作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辅导学生进行电子演示文稿的制作,全年组有一百多名学生报名参加。为了使学生了解科学方法,走近科学,特从大学聘请教授和博士来校作生命科学研究前沿报告,包括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植物、干细胞研究进展、基因芯片的研究等。生命科学研究前沿对人类及社会的影响,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为了突出过程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研究进展,并给与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激励性评价,在研究阶段,学生填写课题活动情况纪录表(附表二)、课题实施情况的自我评价表(附表三)。3.总结阶段(历时1个月)各小组学生将研究结果以电子演示文稿和研究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任课教师,经审阅后提出修改意见,请学生及时修改,以达到更加规范、科学。各班将合格的研究报告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各班文件夹中,如果对所做的电子演示文稿不满意,还可修改,在期末以小组形式利用课堂时间开始论文答辩。每节课进行5组,每组陈述和展示时间5分钟,提问时间3分钟。答辩会设置在生物实验室,各班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出乎预料的是,学生的答辩非常精彩而成功,每个小组的答辩手将本组的研究结果公布于众,评审组成员是全体生物教师和班主任,其他同学也可做评委,如有同学对他们的研究结果有不同见解或问题当场提出来,由答辩手来解答,其他组内成员可以协助解答。答辩场面非常激烈,颇有点学术探讨的味道。当场由任课教师组织填写课题成果评审表(附表四)。当全班论文答辩结束时学生填写研究性学习综合成绩评价表(附表五)。—来自于网络

中学生的研究调查报告(小论文)适合的标题(课题)有哪些?

折杨
黄绾
  关于濒临灭绝的动物的调查报告。  下边是我写的:  关于濒临灭绝的动物的调查报告  概述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星球——地球,它拥有大片原始森林和一望无际的海洋,同时又孕育着各种各样的生命,它们就叫动物。  我们人类和动物生活在一起,但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将许多动物赶尽杀绝因而使许多动物濒临灭绝。就像苏门答腊虎。韩国在1975年到1992年间进口了6,128公斤虎骨,平均每年进口340公斤,其中有3,720公斤虎骨来自印尼,这相当于猎杀333只苏门达腊虎。不仅是苏门答腊虎,还有许多动物的命运也是如此。  一. 问题提出  我是个动物爱好者,经常看一些有关动物的书籍.电视或资料,有一天,我在看电视。CCTV10正在讲白暨豚,于是我便认真的看起来。里面说科考队的叔叔们找了一个月都没找到白暨豚,这让我想起了许许多多濒临灭绝的动物。  二. 调查途径  1. 有哪些濒临灭绝的动物。  2. 寻找相关例子。  3. 上网查找动物濒临灭绝的因素。  4. 动物濒临灭绝带来的影响。  三. 濒临灭绝的动物  有许多的动物濒临灭绝。如: 北部白犀牛,大鲵,草原陆龟,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中华鲟 ,指狐猴,苏门答腊虎,斯比克斯鹦鹉,奥里诺科鳄鱼,僧海豹,微型猪,小嘴狐猴,兰.坎皮海龟,.奥瑞纳克鳄鱼,泰国猪鼻蝙蝠,夏威夷蜗牛,绿海龟等。  四. 资料整理  1.苏门答腊虎  由于人类入侵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毁灭性开采,苏门答腊虎栖息地已不断减少,并被切割成碎快,导致很难交配繁殖。1978年进行的勘测,估计野生苏门答腊虎的数量约1000只。而1985年,印尼林业局的勘测人员估算有26个自然保护区有虎存在的迹象,数量为800只左右。而到了1992年,印尼林业部门和自然保护协会做出了统计,还有400只虎分布在苏门答腊5个国家公园里。  2.白暨豚  白鳍豚,在长江里大约生活了2500万年的白鳍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遗生物。白鳍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是世界上现有5种淡水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白鳍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由于数量奇少,白鳍豚不仅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原属淡水豚科,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中国科学家周开亚教授的建议,单独设立了白鳍豚科。鲸目白鳍豚科白鳍豚属的唯一种。现在,白暨豚几乎0只  3.僧海豹  僧海豹是一种古老而稀有的海豹,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一生都在热带海域中生活的海豹。历史上僧海豹曾一度在加勒比海和地中海大量的繁殖,由于人类的狂捕滥杀,今天僧海豹在世界其它地方已难觅其踪,而仅仅在夏威夷群岛北部有发现。加勒比僧海豹:于2008年6月6日,被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渔业部证实了此前一些生物学家的论断--加勒比僧海豹已经灭绝。夏威夷僧海豹:于2008年,全世界不超过1200只,并且夏威夷僧海豹的数量正在以每年约4%的速度减少,专家们预言,夏威夷僧海豹的数量在未来3到4年里可能会减少至不足1000只,从而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海洋生物之一。地中海僧海豹:于2008年,全世界只有约500只。  五.数量统计  1.苏门答腊虎:  1978年——约1000只。1985年——约800只。1992年约400只。  2. 白暨豚:  1986年——约300只。1990年——约200只。1997年——少于50只。  1998年——只剩7只。2006年——几乎0只。  3. 僧海豹:  夏威夷僧海豹——未来3至4年不足1000只。地中海僧海豹——约500只  六. 分析 ——动物灭绝原因  一切自然物种及其群落都与所在地域的环境条件相适应,只要条件不变,就能长期生存,即使发生扩散或缩减,其历程也是缓慢和渐变的。人类活动的加剧,却打破了这千古不变的平衡,导致物种灭绝:  1)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 人类能在短期内把山头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内使全球森林减少50%,这种毁灭性的干预导致的环境突变,导致许多物种失去相依为命、赖以为生的家——生境,沦落到濒临灭绝的境地。 世界上61个热带国家中,已有49个国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环境,森林被砍伐、湿地被排干、草原被翻垦、珊瑚遭毁坏……亚洲尤为严重。孟加拉的94%、香港的97%、斯里兰卡的83%、印度的80%的野生生境已不复存在。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如果森林没有了,林栖的猴子与许多动物当然无“家”可归。  2)过度开发 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是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许多野生动物因被做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胆、鸟的羽、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绒……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就是为了食用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4亿年之久的软骨鱼类被割鳍后抛弃,只是为品尝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  3)盲目引种 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1778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鼠及鸟病,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得17种本地特有鸟灭绝了。人们引进猫鼬是为了对付以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吃绝了。在新西兰斯蒂芬岛,有一种该岛特有的异鹩,由于灯塔看守人带来1只猫,这位捕食者竟将岛上的全部异鹩消灭了,1894年,斯蒂芬异鹩灭绝,是1只动物灭绝了1个物种。  4)环境污染 1962年,美国的雷切尔•卡逊著的《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对农药危害性的关注;人类为了经济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质的行为不胜枚举: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泻漏、固体垃圾、去污剂、制冷剂、防腐剂、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扰着鲸类的通讯行为和取食能力。  虽然,仅仅4点原因,但是这足以使大部分动物走向灭绝的道路。  七.结论——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超过它本身自动调节的能力,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  不仅如此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还有一种循环。  河马 水草 鳄鱼粪便 鳄鱼 水鸟 鱼 水藻 河马  看了上面的这个生物链,我发现里面的每一个生物都不能缺少。假如河马濒临灭绝,那水藻就无处可长。水藻一少,鱼就没有食物便接着减少了。鱼一减少,水禽也没食物了。水禽一减少,鳄鱼也减少了没了鳄鱼粪便,水草也无法生长。啊!仅仅一个物种的减少,便导致一连串的物种濒临灭绝。人类要是让一个物种濒临灭绝,就等于让一连串的物种濒临灭绝。  八. 建议  1.组织大家一起去动物园观赏动物,了解动物的习性,增加对于动物的知识。  2. 大家到一些大的酒店调查调查,看看有没有野生动物。  3. 做个统计表,看看平均每年人类要猎杀多少野生动物。  九. 启示  动物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东西,但是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非常自私的夺取了许多动物的生命,我们应该好好反省反省,想想动物们是多么痛苦。我们要行动起来,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  附件  由于人类入侵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毁灭性开采,苏门答腊虎栖息地已不断减少,并被切割成碎快。1978年进行的勘测,估计野生苏门答腊虎的数量约1000只。而1985年,印尼林业局的勘测人员估算有26个自然保护区有虎存在的迹象,数量为800只左右。而到了1992年,印尼林业部门和自然保护协会(PHPA)做出了统计,还有400只虎分布在苏门答腊5个国家公园里。  1995年,在湖北石首江段捕到一头性成熟的雌性白鳍豚,将它放养在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内。1996年夏天长江大洪水,这头白鳍豚因触网而死。2006年11月6日~12月13日,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和瑞士等六国近40名科学家,对宜昌—上海长江中下游的干流1700公里江段进行了考察,未发现一头白暨豚。1997年到1999年农业部曾连续3年组织过对白暨豚进行大规模的监测行动,三年找到的白暨豚分别是13头、4头、4头。此次考察的结果则是0。1979年:中国宣布白暨豚为濒危物种。983年:立法规定狩猎白暨豚乃违法。1986年:剩余300头 1990年:剩余200头。1997年:少于50头(发现23头)。1998年:发现数量只剩下7头。2004年:7月在长江南京段发现搁浅死亡的白暨豚尸体。2006年:几乎0头。2007年:8月19号,安徽铜陵的一位市民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段偶然发现了一头白鳍豚,并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  加勒比僧海豹:于2008年6月6日,被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渔业部证实了此前一些生物学家的论断--加勒比僧海豹已经灭绝。夏威夷僧海豹:于2008年,全世界不超过1200只,并且夏威夷僧海豹的数量正在以每年约4%的速度减少,专家们预言,夏威夷僧海豹的数量在未来3到4年里可能会减少至不足1000只,从而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海洋生物之一。地中海僧海豹:于2008年,全世界只有约500只。  1)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 人类能在短期内把山头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内使全球森林减少50%,这种毁灭性的干预导致的环境突变,导致许多物种失去相依为命、赖以为生的家——生境,沦落到灭绝的境地,而且这种事态仍在持续着。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67%的物种遭受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的威胁。  世界上61个热带国家中,已有49个国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环境,森林被砍伐、湿地被排干、草原被翻垦、珊瑚遭毁坏……亚洲尤为严重。孟加拉的94%、香港的97%、斯里兰卡的83%、印度的80%的野生生境已不复存在。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如果森林没有了,林栖的猴子与许多动物当然无“家”可归,“生态”一词原本就是来源于希腊文ECO即“家”、“住所”之意。  灭绝物种中,迁徙能力差的两栖爬行类及无处迁徙的岛屿种类更为明显,马达加斯加上的物种有85%为特有种,狐猴类就有60多种,1500年前人类登岛后,90%的原始森林消失,狐猴类动物仅剩下28种(包括神秘的、体大如描的指猴)。大陆生境的片断化、岛屿化是近百年来日趋严重的事件,这不仅限制了动物的扩散、采食、繁殖,还增加了对生存的威胁,当某动物从甲地向乙地迁移时,被发现、被消灭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目前我国计划为大熊猫建的绿色走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2)过度开发 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是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许多野生动物因被做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胆、鸟的羽、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绒……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就是为了食用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4亿年之久的软骨鱼类被割鳍后抛弃,只是为品尝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人类正在为了满足自己的边际利益(时尚、炫耀、取乐、口腹之欲),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生命。对野生物种的商业性获取,往往结果是“商业性灭绝”。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与军火、毒品并驾齐驱,销蚀着人类的良心,加重着世界的罪孽。北美旅鸽曾有几十亿只,是随处可见的鸟类,大群飞来时多得遮云蔽日,殖民者开发美洲100多年,就将这种鸟捕尽杀绝了。当1914年9月最后一只旅鸽死去,许多美国人感到震惊,眼瞧着这种曾多得不可胜教的动物竟在人类的开发利用下灭绝,他们为旅鸽树起纪念碑,碑文充满自责与忏悔:“旅鸽,做为一个物种因人类的贪婪和自私,灭绝了。”  3)盲目引种 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亚人进入夏威夷,并引入鼠、犬、猪,使该地半数的鸟类(44种)灭绝了。1778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鼠及鸟病,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17种本地特有鸟灭绝了。人们引进猫鼬是为了对付以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吃绝了。15世纪欧洲人相继来到毛里求斯,1507年葡萄牙人,1598年荷兰人把这里做为航海的中转站,同时随意引入了猴和猪,使8种爬行动物,19种本地鸟先后灭绝了,特别是渡渡鸟。在新西兰斯蒂芬岛,有一种该岛特有的异鹩,由于灯塔看守人带来1只猫,这位捕食者竟将岛上的全部异鹩消灭了,1894年,斯蒂芬异鹩灭绝,是1只动物灭绝了1个物种。  4)环境污染 1962年,美国的雷切尔•卡逊著的《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对农药危害性的关注;人类为了经济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质的行为不胜枚举: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泻漏、固体垃圾、去污剂、制冷剂、防腐剂、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扰着鲸类的通讯行为和取食能力。  科学家发现,对环境质量高度敏感的两栖爬行动物正大范围的消逝。温度的增高、紫外光的强化,栖息地的分割、化学物质横溢,已使蝉噪蛙鸣成为儿时的记忆。与其它因素不同,污染对物种的影响是微妙的、积累的、慢性的致生物于死地的“软刀子”,危害程度与生境丧失不相上下。  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超过它本身自动调节的能力,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

初中生物研究课题

大狗民
西蒙妮
小生态瓶的制作 1 工具: 石蜡、烧杯、电炉和干净毛笔。 2 制做方法 1)将标本瓶冲洗干净,装入约900mL新鲜干净的河水,再向瓶内放入小虾和绿藻,然后盖上瓶盖。 2)将石蜡放入烧杯内,用电炉升温使杯内石蜡溶化,再用毛笔取石蜡液把瓶盖口密封好,使之不透气。 3)将上述制好的生态瓶放在窗台上,注意不能受阳光直射,防止水温升高,导致虾的死亡。这样小虾便可以在此密封的标本瓶内长期生存。 2.实验原理 在生态瓶内,小虾以绿藻为食,吸收绿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得以生存。绿藻则依靠自身的叶绿素,利用阳光、水和小虾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需要的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小虾排出的粪便由细菌分解,分解后的粪便正好是绿藻的肥料。两者相辅相存,得以长期生存。 3.结论 小小生态瓶实际上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缩影。在生态系统的教学中,演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生动直观。该生态瓶制做容易,且可长期使用。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模拟淡水生态系统) 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广口瓶中,便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小生态瓶。 实习原理 一个生态系统能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是衡量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广口瓶中,便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小生态瓶。通过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其中动植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且进一步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2.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供选择的材料用具 浮萍、满江红、黑藻、生有杂草的土块、螺蛳、蜗牛、蚯蚓、小鱼。 河水(或井水、晾晒后的自来水)、洗净的沙、凡士林(或蜡)、广口瓶。 方法步骤 根据目的要求和实习原理,设计这项实习的方法步骤,并写在《实验报告册》上。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法步骤制作小生态瓶,每天观察一次。如果发现小生态瓶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就应当停止观察。 浅析生态瓶失败的原因 大家是否还记得生态瓶?它是一个人工模拟生态系统的实验装置。其中包括少量的植物,如:浮萍、满江红,黑藻等;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如:小鱼、螺蛳、蜗牛、蚯蚓等;其他非生物物质,如:沙土、石块、水、空气等。这些共同构成了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根据我们所学到的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的能力的知识,我们可以推测出小生态瓶可以维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然而,事实却恰恰出乎我们的推测。这个小生态系统最多也只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为什么实验结果与我们推测的结果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小生态瓶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该生态系统的流动性非常差。大家应该知道在生态瓶做好之后,要用凡士林或者石蜡把生态瓶密封,使其与外界隔离开,这就使外界的空气流动、水流动等影响不到瓶内, 并且小生态瓶做好之后,只是将其放在阳光下,而不会时常去晃动瓶子,因此可以说小生态瓶中的空气和水几乎是不流动的,这就好比一潭死水—毫无生机,生态瓶中的生物必然会死亡,只不过是时间的长短问题。而我们所生存的地方地球——这个稳定性较好的生态系统,它的流动性就非常好。时时刻刻都有大陆风,城市风等气流带动空气流动;洋流、河流等水流带动水流动;降雨、降雪等带动物质流动。这不间断的流动就使得整个生态系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说,流动性就好像人体的血液循环。大家都知道随着血液循环的进行人体的各组织细胞进行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营养物质与非营养物质的交换等。这样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能够正确有序的进行。但假如人体的血液循环突然停止,那么人也将很快走向死亡,正如我们所说的小生态瓶一样走向失败。 另一方面,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畅,大家应该还记得实验结果中有一项使测量小鱼增重多少。现在让我们做个大胆的假设。假设小鱼的体重增加了0.1g,并且全部都是葡萄糖(C6H12O6),则至少需要碳原子2.26×1021个,氢原子4.25×1021个,氧原子2.26×1021个,假设小生态瓶的体积为250ml,且全为空气——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则可算出小生态瓶中空气中的氧原子个数最多为2.96×1021个,也就是说,如果小鱼增重0.1g葡萄糖,则几乎要耗掉瓶内空气中的氧原子的80%。所以后来必然会出现缺氧的情况,而小鱼也必然走向死亡。而我们所处的地球,虽然说也有不少物质流向生物,但同时也有不少死亡的生物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盐重新回到无机界,使得整个生态系统基本上保持着一个动态的物质平衡。因为地球上的生物是如此的多。仅仅人就有60亿多,几乎每秒钟都有人死亡或者出生。我还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某村农民王某不懂得科学种田,在分到一块肥沃的土地之后,连续好几年种土豆,但收获之后不及时补充损耗的物质。结果便是他头一年收成非常好,而后几年收成都非常差。后来他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及时补充损耗的物质,结果,收成恢复到和头一年差不多的水平。后来他了解到前几年收成不好是因为他长时间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土豆,使土豆所必需的几种物质在原来丰富的土地中严重减少,又不及时使物质循环恢复正常,而我们所说的小生态瓶不也是这样吗?瓶子使瓶内的物质与外界的交换停止,而瓶内的物质又不断地流向动物和植物,从而导致物质循环受阻,则小生态瓶必然会走向失败。 总之,我认为小生态瓶失败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生态瓶内的流动性差,另一个是物质循环的不畅。 铜陵三中高二理科实验班 吴勇 指导老师:杨春生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小生态瓶,是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它可以是模拟的微型池塘生态系统,也可以是模拟的微型陆地生态系统。本文就模拟的微型池塘生态系统为例,介绍小生态瓶设计的要求、制作和观察的方法。 一、小生态瓶的设计要求 1.生态瓶制成后,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 2.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使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3.生态瓶的材料必须透明,可以让里面的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观察。 4.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5.小生态瓶的采光,以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否则瓶内水温过高,会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二、小生态瓶的制作方法 1.材料用具 水草(如茨藻)、水生小动物(如椎实螺、环棱螺)、水、砂子、玻璃瓶(如标本瓶、大试管或医用葡萄糖注射液瓶)、凡士林。 2.方法步骤 ①瓶子处理:洗净标本瓶,并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 ②放砂注水:在瓶中放入1cm厚的砂子,再加水至瓶子容积的4/5。 ③投放生物:待瓶内水澄清后,放入水草和水生动物。 ④加盖封口:瓶子加盖,并在瓶盖周围涂上几上林。 ⑤粘贴标签:在瓶上贴标签,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 ⑥放置瓶子:将制作好的小生态瓶,放于阳面窗台上(以后不要再随意移动其位置)。 三、对照实验 生态系统稳定性,要受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为了探索人工模拟的微型池塘生态系统的最佳组成,使其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可以多设计几组对照实验,每个对照实验中,只变动其中一种因素。如果欲探索哪种小螺对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为重要,则又可增加一倍的实验组合。即前14组为椎实螺,新增加的14组为环棱螺。 四、观察 1.每天观察1次,并做好记录。 2.判别水草和小螺存活的标准。 水草绿色为生活状态,发黄、变黑,而且柔软下沉,即为死亡。小螺外壳灰绿,能运动,为生活状态;外壳变白,而且浮起,即为死亡。 五、说明 在放有河水的封闭生态系统中,除了有投入的水草和小螺外,河水中还有单胞藻,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动物,而且水中还溶解有各种矿质元素,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但也是一个营养结构极为简单的生态系统。 投入的椎实螺,用腹足爬行瓶壁,以齿舌刮取瓶壁上生长的绿藻为食。环棱螺杂食。 六.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束之后,应对结果作出分析。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分析小生态瓶中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如果设计多组实验,则应进行结果比较,找出最佳设计方案。转载来的~希望你能满意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

若有能知
旅行者
内容提要: 厌学情绪是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有害情绪,它的产生从教学自身来看,主要有三个原因:一、重结果,轻过程;二、重责任,轻兴趣;三、重讲授,轻倾听。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尝试:一、把时间和权力还给学生;二、改变课堂环境,完成角色转换;三、以赛促练,变逼迫为激励;四、游戏性学习与学习性游戏;五、制造机会,让学生重拾自信。 关键词:厌学  思考  对策 目前,厌学情绪正日益在中学生中蔓延,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地加以改变,小则影响个人的学业与前途,大则影响国家的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   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已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课题。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固然是一个不能不提的重要因素,但我们更应该从教学的本身找答案。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以为当然的教学吧! 一、 过程还是结果——教学的本与末   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与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只要学生能考出好成绩,那么这个教师就一定是好教师,没有人会考虑这个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否能激发学生兴趣。这也就导致许多教师在考试的指挥棒下更热衷于猜题,搞题海战术,从而忽略了教学的艺术性与身处其中的学生的感受,这应该是现今教学的一个重大误区。因为结果只是一种瞬间感受,过程才是学生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所必需面对的。唯有好的过程,才能产生好的结果。过分强调结果,而忽视过程,这是本末倒置。舍本而逐末,是一种功利而短视的教育行为,必然导致学生在漫长而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日渐倦怠,从而丧失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二、 责任还是兴趣——学习的动力与压力   责任与兴趣,究竟谁对学习更重要?对中学生这个特殊的阶段来说,应该是兴趣而不是责任。责任更多的是一种外在的压力,是让学生背着重负去学习,运用得好,固然是一种动力。但从中学生实际情况来看,他们的心理与生理正处在一种不成熟的阶段,外在压力更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越是别人要他接受的,他反而越不易接受。当他们反感别人强加给他们的责任时,学习也就很快会丧失动力。而兴趣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追求,唯其发于本心,才不会产生逆反情绪,所以兴趣是最好的推动力。作为老师,如果离开兴趣谈责任,无疑是在给学生加重心理负担,效果会适得其反。只有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谈责任,才会两相益彰,事半功倍。 三、 讲授还是倾听——教学主体的隐与显 平常,有的教师很善于言辞,他们课上滔滔不绝,口吐莲花,然而教学效果却未必佳。老师滔滔不绝会带来两个结果:其一,教师自己讲得越多,那么观察学生反应和考查接受程度的时间就越少,接受的反馈信息就越少,就越不能形成对教学效果的完全控制;其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成了一个听众,一个完完全全的被动接受者,被冷落、不受尊重的感觉会让主体的主动性完全丧失,也就会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讨厌这样的学习。难怪法国的一位教育家说:“二十一世纪最困难也是最有价值的是让教师闭上他的嘴。” 笔者认为,教师在“闭上嘴”的同时,还应该伸长自己的耳朵,学会倾听。华东师范大学的胡东芳认为:“学会倾听,是当代教师的素质要求。”他指出倾听有五大作用:一是增加对学生了解的信息和知识;二是减少你与学生的误会和冲突;三是增加实现你及你的学生各自愿望的机会;四是能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五是能加深自己与学生关系。而我认为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给予了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唯有多听精讲,才能很好地解决主导与主体的矛盾。 为消除学生中的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打破常规,推陈出新,使学生重新燃起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重新启程,扬帆远航。为此,笔者作了一些尝试,其具体做法为: 一、把时间和权力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切忌满堂灌、一言堂,让学生不用思考直接受老师公布的答案。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学不应该以把死的知识塞到学生的脑子里为最终目的,而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群言堂。课堂上,教师要大幅度地减少自己讲课的时间,留下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当然这时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把过去宣讲的时间更多的用于启发。一个学生想不出的,就鼓动大家来帮助他,群策群力,以达到“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的效果。有的教师可能会说,这样,教学任务就完成不了了。其实,教学行为不能短视,教学总的任务还是教会学生学,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孰轻孰重,相信每一个人都分得清楚,而且只要安排得当,穿插巧妙,同样不会耽误教学任务的完成。比如我在上《项链》一课时,以“路瓦栽夫人的悲剧为什么会发生?”中心论题,启发学生讨论,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之后,讨论气氛热烈。有的同学认为是路瓦栽夫人自己太爱慕虚荣。我问:“爱慕虚荣就一定会产生这样的悲剧吗?”有的同学说:“因为这是一个赤裸裸的金钱社会!”我又问:“为什么产生悲剧的是路瓦栽夫人而不是别人?”同学们讨论之后认为:“金钱至上的社会造就了路瓦栽夫人的爱慕虚荣,爱慕虚荣的路瓦栽夫人最终又被造就她的社会所毁灭。”整堂课我说的话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讨论,产生的结果却超出了教学预想。 有时候,学生的讨论会超出课堂的教学目标,离题太远,大部分教师这时就会站出来阻止,把这些学生的思维重新扯上“正道”。这样的行为看来是毫无问题的,但这十分的不妥。其一,学生超出平常的思考是极有价值的,它是一种可贵的创新思维。其二,这正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表现,切不可为了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打击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为学生一旦学会了思考,就等于学会了学习。 二、 改变课堂环境,完成角色的转变。 在新海中学听过一节公开课,其中有一位教师上《桃花源记》。他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一个虚拟的情境:他化身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记者,来到古时的桃花源,采访这里的居民,而学生们作为这里的居民接受他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他解决了字词的掌握,课文的理解,甚至还教会了学生考证的方法。这堂课上得很成功。 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并不新鲜,关键是他把课堂变成桃花源,并化身为记者,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课一定要在课堂上上?为什么教师一到课堂上就要老气横秋,道貌岸然,讲什么师道尊严?换一换环境,换几副面孔,学生不是更有新鲜感吗?于是我讲《阿Q正传》,课堂就成了未庄,学生和我也就分别成了阿Q、假洋鬼子和赵太爷;讲《林黛玉进贾府》,我就用多媒体投影把学生带进大观园,看尽这里的恩恩怨怨;讲毛主席的诗词,我又成了激情饱满的诗人和伟人;讲《劝学》,我甚至化身为后辈学子,而学生却无一例外地成了大哲学家荀子……实践证明,凡是这样的课,学生无一例外地精神高度集中,教学效果特棒!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口袋里不妨多准备几副面具:讲诗歌,你可以是满怀激情的诗人,与学生一起指点江山;讲议论文,你可以是一位理智思辩的哲学家,把学生带进辩论场;讲散文,你甚至可以成为出色的导游,引领着学生畅游名山大川;讲小说,干脆就让自己过一把导演瘾,让学生也作一回阿Q,王胡和小D。运用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多种手段,把课堂变成一个大舞台,并且多准备几副面孔,学生就会有新鲜感。新鲜感有了,兴趣还会少吗? 三、 以赛促练,变逼迫为激励。 常常有一些学生千方百计地逃避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许多教师对此也并无什么良方,至多是采用一些高压手段去逼迫学生去完成他们本应该完成的任务,比如“不这样就不准回家吃饭”,“不这样就带家长”等等,这也就是常说的“要我学”。怎样才能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呢?我觉得逼迫不是个办法。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逼迫只能导致他们更加厌学。相反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采用激励的方式可能效果更好。比如在处理学生背书这个问题上,以前我总是用班组长检查并上报名单,然后我再抽查的方式,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最近我试着变换了一下方式,专门拿出课来,组织学习小组间的背诵比赛,参赛选手为全体同学,不点名,由同学自行站出来挑战其它组的任何同学,不应战或应战失败的就扣本组分数,并小施奖惩。这一下,学生的积极性就全部调动起来了。一方面学生可以示弱于老师,却不愿示弱于同学;另一方面,那些企图躲懒的学生也会被其他同学群起而攻之,而不得不痛下苦功。于是所有同学都开始争着背书,一些尝到了成功喜悦的学生,甚至不用我提醒,一到要背书的课文就提前背诵,还常常问我:“刘老师,什么时候比赛啊?” 四、 游戏性学习与学习性游戏 常常看电视中的一些益智类节目,我觉得那些机智问答,猜谜语,包括成语接龙等既有趣又能增长知识,表面上看是游戏,其实都应该算是学习,应该说它们是一些最能引发学习兴趣的趣味性学习。游戏可以成为学习的一种形式,学习又何尝不能作为一种游戏?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把乐趣还给学习,应该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我在教学中逐渐引入一些趣味小游戏,比如前面提到的机智问答,猜谜语等,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越来越活跃,有时甚至考起老师来。考试证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较以前有较大进步,而且知识面也变宽了。 五、 制造机会,让学生成功,重拾自信。 学生厌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多年灰暗的学习经历使之产生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我不是学习的材料。这个心理障碍不排除,他们是不会对学习有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制造一些机会,比如让他们怎样回答一个看似困难其实简单的问题,当众朗读他们的一段短短的文字,一阵热烈的掌声,两句赞扬的话语,几件微不足道的小奖品,就有可能让这些学生走出失望的泥潭,重新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可贵的自信。 综上所述,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学自身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如果教学自身仍然墨守成规,不思变革,重复以往的错误,就必将为学生所厌弃。只要我们潜心研究,乐于创新,敢于实践,必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好学,乐学,会学。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如何选题?要比较新颖,别人很少涉及

召公
鸣我
研究性学习的设置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新。在现行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广大教师所关注的问题,而研究型课题的选择是开展好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关键。在初中化学实际教学中,有时往往感觉无题可选,有时由于问题选择的不恰当而影响研究,导致整个研究被迫半途而废,从而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本文就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进行探讨。  一、选题的一般原则  准备工作是最重要的,要想做好一个课题,就必须在准备工作上做足文章。首先,就是要选一个好的题目。世界上等待我们去研究的问题太多太多了,到底应该怎么选题呢?选题是一门学问,需要综合全面地考虑。第一,要根据兴趣确定课题的范围。课题的研究过程可能会很枯燥,可能会遇到很多难题,如果我们对问题没有兴趣,很容易就会半途而废。第二,在兴趣的基础上要确定一个具体的题目。这个题目可以共同讨论确定,可以到网上查一查相关领域的信息,还可以在别人的课题上进行扩展。但不论怎样,这个题目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可行性是首要的,要确定在有限的时间内,你可以完成这项工作,如果你的题目定位太高,超出了能力所及,是不大可能成功的;科学性是指要遵循严谨的科学方法,不能随随便便、马马虎虎;创新性就是不要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这就好比写小说,模仿别人名作“创作”的作品,根本就没有水平,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实用性则是指课题要有现实的应用价值,不能华而不实。总之,题目不能随随便便定,一定要经过严密的考察。  二、选题的一般方法  从课堂中选题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的主阵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由于课堂时间及其它条件的局限性不能在课堂上得到解决的,可作为学生研究性课题。如:CO2 与 NaOH 溶液反应,教材上没有一个明显的演示实验验证CO2 与 NaOH 溶液反应,能否设计实验证明它们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呢?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我们已经知道,在稀盐酸中存在H2O分子、Cl- 离子和 Na+离子,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研究下面的问题:可能是稀盐酸中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在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后,根据教材表“几种原子的构成”中的有关数据,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在学习《空气》时用红磷在钟罩内燃烧,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钟罩容积的1/5,由此判定空气中的氧气约占1/5,为什么非要用红磷而不用其他物质呢?为什么要用过量的红磷呢?没有钟罩你能设计出其它的实验装置吗?在教材中还有许多的阅读材料,如稀有气体的用途、人工降雨等,书本上只简单介绍,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得更全面,这部分知识也可作为学生研究性的课题,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从生活中选题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化学现象,有的简单问题学生通过现有的知识已能够解决,但大多数问题仅靠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是不够的。如:你买过食盐吗?你注意了食盐包装袋上的说明文字吗?对此可向学生出示下列问题进行研究:1:你认为包装袋上的碘酸钾(碘元素符号为 I)的化学式为() ,其中碘的化合价为 () .2:精制碘盐包装袋上有这样的说明文字:“待食物烹调好后,再放入碘盐”,请用有关化学知识加以分析解释。3:为什么包装袋上还注明要“密封贮藏”?请对照化学式,联系使用说明,大胆作出你的猜想。又如:在开展了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研究之后,可提出以下问题:1:铜会生锈吗? 2:铜生锈应具备的条件,3: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吗? 这些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身边的化学知识,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虽然有较大难度,但在老师指导下完全可以得到解答。  从社会“热点”中选题  “绿色化学”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大力倡导、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中进行有机渗透,应是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科学素质的有力举措。如:讲了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后,可让学生调查二氧化碳给环境带来的危害,研究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如:讲了PH值的测定后,可让学生调查本地化工厂排出的污水的PH值,了解其直接排放对水及土壤产生的污染。  对前沿知识的拓展性研究。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可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拓展性的研究。如:讲了金刚石和石墨,可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其结构、性质和用途。又如:讲了《分子、原子》一节后,可让学生了解什么叫纳米,什么叫纳米技术,纳米材料有哪些特点等等。  总之,在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确定贴近社会生活实践的课题,增加学科性的课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要一篇关于教学,最好初中数学的研究课题及内容。题目类似“合作教学提高农村初级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

静力场
息息相关
公式类:中位线定理的延伸……历史类:初中数学发展史,定理证明的发展史……应用类:公理、定理的应用,测量高度、长度,计算利润的最大值或支出的最小值……影响类:初中数学对个人的影响【【不清楚,再问;满意, 请采纳!祝你好运开☆!!】】我说的不够清楚,就是类似教学研究的论文。。。。 格式为,提出问题, 研究目标,研究难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等。要具体文章。gkm_0912@hotmail.com.好文章,立马给分自己种的果实是最甜的建议:1、初中生这个阶段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做事不可太急,顺着来,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2、教学过程不可太过死板,可以偶尔添一些有趣的故事(如你高中、大学的生活)3、上午最后一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是学生最提不起精神的一节课,你可以让学生抄题做,或者讲一些故事,有趣的题。4、要懂得收拢人心,嘻嘻奸笑,比如谁考得好,奖励水啊,比赛第一,全班奖励瓶菊花茶之类的都不错,我们班主任就是这样。5、你对他们好,他们也会对你好等等

关于中学生课题研究的问题

慧琳
对立面
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家长们对自己子女过度宠爱,所给零用钱也比较多。那么,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呢?这些消费开支合理吗?高中生应建立怎么样的理财观念?现在我们决定对中学生的消费情况做一些调查,进行一些研究。 改革开放之风吹遍了中国大江南北,中国的经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的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再也不会被别人谑称为“蓝蚂蚁”了,在不断出现的新事物的影响下,我们中国人消费观念已不再是单一型的了。“消费”这一浪潮愈涌愈高,波及整个物质社会,就连中学生也有了自己独立的消费行为,有一笔固定的资金。对此意识尚模糊的初中生,也加入了浩浩荡荡的高消费“大军”中,衣“李宁”、“阿迪达斯”是首选;食“曼德夫”正合乎口味;行,当然要借“耐克”、“德尔惠”令足下生辉;学,《新华字典》、《英汉字典》早已落伍,取而代之的是数百无的电子辞典……不容否认,“一分钱一分货”,高级的当然有高级的好处,但这个事实已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朴素作风已在同学们的意识中淡化。《中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生活俭朴”一句已是“迂腐”的代名词。

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该符合哪些要求

不贱佞谄
不能
第一部分 选择研究课题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任何研究都是从研究问题开始的,所以,提出问题是课题研究的出发点,选择课题首先就是要选择研究的问题。发现和提出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有如下几种:1、根据学校的实际,对教科研管理机构和部门发布的相关课题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来。2、从教育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3、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4、从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出问题。这就要敢于对先进的经验和方法提出质疑,深入地分析它们的局限性和适应性,从中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新颖而有意义的问题。5、从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中移植和借鉴而提出问题。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先进经验、方法应用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呢?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问题。二、选题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选题应具有创新性就是所选的课题是别人没有提出来过的,或者是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方面。2、选题应具有价值性如果一个课题的研究没有现实意义,对教育教学实际没有多大的积极作用,没有推广的价值,那么研究这样的课题就没有太大的意义。3、选题应具有可行性就是指在研究这个课题时,各种条件是有可能的,具备的。如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实践经验、专业特长、科学品格、兴趣爱好及献身精神等;客观条件是指所研究的课题必须具备有相关的物资条件,包括文献资料、协作条件、环境条件、相关的科学发展程度以及研究经费等。三、分析问题,形成课题的一般方法学校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但并非教育教学中的所有问题都可以成为研究的课题。一般来说,能作为课题研究的问题,它至少应该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问题的前提必须正确,符合教育教学的实际。例如"合作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这个问题。教师间不仅具有"合作学习"的可能性,而且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进行教师之间的经验的交流,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确有价值。其次,所研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能纳入到教育教学范围内加以研究。如上例中的"合作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这个问题中的合作学习就符合合作学习理论,并且具有研究的操作性。最后,问题应当是具体的,有明确的界定。比如"关于学生能力的研究"这样的问题就是界定不明确的,或者说是问题太笼统。没有明确所要研究的是哪个学龄段的学生。另外,学生的能力又可分为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而学习能力还可以分为阅读能力、写字能力、写作能力、解题能力、应用知识能力、思维能力等等,问题中都没有进行界定。四、研究课题题目的表述对选择的问题进行多次筛选后,变得比较具体明确了,就要将研究的问题转化成研究的课题,用简洁的文字表述一个真正的研究题目。课题题目的表述要求具体明确,好的课题题目应该符合以下要求:1、能体现研究的范围、对象、内容等。如“鼓山中学初中生学业成绩与分层递进教学研究”中,“鼓山中学”是研究范围,“初中生”是研究对象,“学业成绩与分层递进教学”是研究的内容。2、题目内容最好涉及两个变量。研究题目涉及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的内容会变得清晰、具体。如“鼓山中学初中生学业成绩与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这个课题中,它要研究的内容就是“学业成绩与分层递进教学”两个变量的关系。研究题目中不是不能用一个变量,只是它陈述的范围相对发散,不集中专一。3、题目中不要用疑问句形式,作为课题题目必须要用陈述句加以描述。4、题目中避免价值判断。如“中学教师敬业精神低落的原因研究”,这个题目中暗示了对教师敬业精神否定性的价值判断,我们可以将这样的研究题目改为中性的、不具价值判断的题目;“中学教师敬业精神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实际上,这两个研究题目实施过程中,要做的事可能都一样,但后一个题目表述更恰当,更像是一个研究课题。第二部分进行课题论证我们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这就是课题论证。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1、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2、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理论价值。3、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和研究的方向。4、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的分析(主客观条件)。 5、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 6、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第三部分 界定研究问题一、选取研究对象学校课题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一般来说主要是指学生、学校、教师等等这样一些群体。在进行一个课题的研究时,我们首先要进行研究对象的选取或确定,选取所要研究的对象一般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所选取的对象应该具有代表性。如果没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所研究出来的结论就没有普遍性的意义,成果也就没有推广价值。2、所选取的对象必须满足统计学的条件和要求。也就是所选取的对象容量要达到一定的数目要求。如果研究对象的容量过少,所得到的数据资料就很难说明问题,对它进行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就很难说明它具有一般性的意义,也就是说它可能只是某些特殊事件的结果。3、研究对象应该尽可能地随机抽取,这样可以增加研究成果的普遍性和科学性。例如,为了说明某一种教学方法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你不能只选取优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应该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都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研究的对象或样本。二、确定研究变量变量就是可变的量,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之分。自变量就是假定的原因变量,是我们要研究的造成结果变化的量。例如,在课题:“鼓山中学初中生学业成绩与分层递进教学研究”这一课题中,它的自变量是:①学生分层;②目标分层;③分层施教;④分层指导;⑤分层作业;⑥分层评价。因变量是假定的结果变量,也就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某一事件的结果的变化,这一结果的变化就是因变量。例如“鼓山中学初中生学业成绩与分层递进教学研究”的课题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就是一个因变量。无关变量就是我们不进行研究的,但是它在实施研究过程中对我们的研究又有一定影响的变量。虽然它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变量,但由于在研究过程中它有时会干扰我们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所以,对这些变量我们尽可能地进行控制。如在“鼓山中学初中生学业成绩与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课题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或者是由于在考试前教师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训练;还可能是这一学期学校加强了班级的管理,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等等因素引起的。如果是由这些因素引起教学效果的提高,那么,我们的研究成果就不能说明问题。 在对一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有时除了上面所说的三种变量之外,还有一种介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变量,这种变量我们把它称作中介变量。例如,在“鼓山中学初中生学业成绩与分层递进教学研究”这一课题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师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技能和水平就是中介变量。因为,通过参与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分层递进教学的技能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也同时不断地得到了加强,由于这些因素的变化,它又作用于分层递进教学,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象这样一些变量就应该把它列入中介变量的范畴。 总之,要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效用性,就必须要分清楚哪些是自变量,它有多少个;哪些是因变量,它们又有哪几个,如何对它们进行测量和收集数据、资料;还要搞清楚哪些是中介变量,哪些是无关的变量,要考虑能否或如何对它们加以控制。第四部分形成课题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就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事实对所要研究的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或结论。一个课题的研究假设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几个。如课题“鼓山中学初中生学业成绩与分层递进教学研究”,它的研究假设是:根据对鼓山中学初中生差异现状的研究,在学校个别化教学的现状与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分层教学预计可以解决: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提高;②探索出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③有效地转变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不同层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课题的研究假设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或规定了它的研究方向和性质,对研究的结果做出了明确的预测,同时为设计研究方案提供了预见性的规定和框架。一个好的课题研究假设应具备以下特点:①科学性。即它是以一定的理论和事实为基础,不是毫无依据地推测和主观臆造的。②可检验性。可检验性是指研究的结果是可以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重复的实验,并能证明同一结论的存在性和它的可靠性。③可预测性。一个课题的假设应该有可以预测的结果。第五部分选择课题研究方法要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首先是要弄清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确定了,研究方法也就容易确定了。研究内容实际上就是将研究假设所提出的问题进一步细化,使我们对假设有一个更可操作性和比较具体的研究问题方向。如“鼓山中学初中生学业成绩与分层递进教学研究”这一课题,根据它的假设,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为7个比较具体问题加以研究:①建立分层方法和措施,使之与学生学习效果形成最佳结构;②探索分层递进教学和分层学习指导的模式,使之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形成最佳结合点;③探索将学生学习差异资源转化为学习动力的可能性;④检验分层递进教学与学生能力形成的显著性;⑤分层递进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⑥分层递进教学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的显著性检验;⑦构建分层评价体系,使教学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 研究的问题明确后,就可以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了。如上面提到的课题:“鼓山中学初中生学业成绩与分层递进教学研究”可以采用:①调查研究法——对有关问题的数据资料的收集;②实验研究法——对自变量所引起的效果进行研究;③测验研究法——对教学效果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④比较研究法——对研究对象在实验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第六部分拟定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的内容大同小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课题名称。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3、研究的内容。4、待解决的问题与研究假设。5、研究对象与研究变量。6、研究方法。7、研究阶段。8、成果形式。9、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10、 经费等物质条件。11、参考书目及文献资料。第七部分研究课题的申报要填写的课题研究申请书大致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课题名称。体现学科、研究类型。2、课题负责人情况。3、课题组主要成员情况。4、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5、课题论证。体现课题研究的目的、性质、立论依据、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情况、水平、及发展趋势,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有何理论创新或突破等。6、研究计划。7、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8、成果形式。体现主要研究阶段、最终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形式、成果的预计走向及使用范围等。第八部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就其结构而言,课题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是:1、研究报告的题目这部分要写清研究课题的题目、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人。2、研究问题的提出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对课题假设要进行充分的论证,这部分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3、课题研究的进行.这一部分主要包括:(1)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见前文)。(2)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数量(见前文)。(3)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设计(见前文)。(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5)对研究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定义和规范(见前文)。(6)对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见前文)。(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的步骤和阶段。4、研究的结果课题研究的结果是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这一部分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要避免研究者主观判断,以陈述研究所取得的事实为主。注意把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有关数据经过统计、分析、检验后的结果列出来,能以图表的形式表示的,应该尽可能地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并且图表要求清晰、合理。5、结论部分这一部分就是对有关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说明,阐明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并分析和评价研究的结果和意义。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阐述个人对研究的结果的见解或观点。6、参考资料和附录 就是对研究报告中所引用的或者是提到的资料注明其出处来源,以备读者进行查对。参考资料的格式一般是:①如果是期刊资料,则注明作者姓名、文章标题、刊名、刊号。 ②如果是书籍资料,则注明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时间、页码等。第九部分课题研究的结题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