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怎么样?

没问题
水静犹明
简介: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四川信息产业、中国气象事业、国家统计事业、国防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6年改制为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由直属中国气象局划转为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整体合并原隶属于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成为第一所为第二炮兵部队培养国防生的一般普通本科院校;2007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签约共建高校、国家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2011年成为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2013年入选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15年4月,学校正式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学校现有航空港、龙泉、天府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固定资产12.6亿元,各类藏书253万余册;学校现有大气科学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学院、信息安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光电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学院、文化艺术学院、统计学院、商学院、物流学院等17个学院,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20000人,研究生1600余人。 学校现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独立设置的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共覆盖3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已毕业8届硕士研究生。现有53个本科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1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与学校,有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与专业和9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与专业。学校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含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哲社重点研究基地1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约120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约900人,其中博士近300人;高级职称5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8人,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50余名。学校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6名省级教学名师,聘有100余名院士、专家为学校兼职教授。 学校大力实施以人为本、融合开放、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能力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近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子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9项,年均科研经费达6529.67万元。学校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5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近5年,教师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469篇,其中,855篇次论文被SCI等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百余篇论文在《Journal of Climate》(《气候杂志》)、《Optics Express》(《光学快报》)等国内外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2010年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 学校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等美欧大学倡导并实施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在全校深入推进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成为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电气组召集单位、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院校。学校现有4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6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重大科技竞赛中获得全国性奖励168项,其中,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连续五届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前七位、一般高校第一。据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高校毕业生的跟踪调研,我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法国第五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加拿大谢尔顿学院、泰国蓝实大学等70余所大学开展教师进修访问、科学研究、学生留学等合作与交流;同汕头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40多所高校共同推进CDIO改革;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开展科研合作;同中国气象局、国家统计局等部委,四川省保密局、四川省经信委等部门,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华云公司、Wipro等企业,成都、攀枝花等市(州)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为服务社会搭建了更加良好的平台。 学校将继续秉承“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为己任,创新求发展,开放促提升,努力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做出更大贡献。详情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天眼服务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学术研究

那点事
白钻石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中国气象局研究机构3个、国家统计局研究机构1个、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四川分部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高校哲社基地2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成都市重点实验室1个、成都市校院地协同创新中心1个、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 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四川分部(1个):大气遥感研究所中国气象局研究机构(3个):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气象软件工程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研究机构(1个):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重点开放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软件自动生成与智能服务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大气环境模拟四川高校重点实验室、物理场生物效应仪器四川高校重点实验室、气象信息与数据挖掘重点实验室、气象信息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信息材料及器件化应用重点实验室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校哲社基地(2个):气象灾害预测预警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四川科技与经济统计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四川省气象探测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备注:牵头校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与其他六大单位参与共建) 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图形图像智能系统协同创新中心、图形图像与空间信息协同创新中心、集成计算与芯片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培养) 成都市重点实验室(1个):成都市信息安全保密重点实验室 成都市校院地协同创新中心(1个):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研究院 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科技园(备注:四川省第三家通过认定的省级大学科技园) 服务社会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成功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在新型气象雷达系统、中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大气辐射与卫星遥感、天气动力学与东亚季风、环境系统分析和环境监测与评价、高原动力学、信号处理、卫星通信、信息技术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该校自主研制的舰载、机载气象雷达芯片、高精尖信息化软件及产品、北斗卫星定位射频芯片、抗核辐射芯片等被广泛应用于海军、空军、陆军、民航等部门。该校创新性地研制了多个型号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信号处理系统,改变了同类装备依赖中国国外进口的局面,在中国国内全面布网,并销往中国海外,其中学校主研的XDPR双极化雷达被美国权威气象雷达专家Dusan S.Zrnic评论为“世界上首部应用于气象业务的双极化雷达”。该校主持并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核心基础平台系统,处于中国国内领先水平;参与东方电气集团、攀钢集团、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等大型制造企业的核心软件开发,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4年9月24日起,欧洲中长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正式在业务预报系统中启用中国研发的风云三号B星微波湿度计资料,这是ECMWF第一次在业务系统中使用中国的卫星数据,该成果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参与研发。此外,该校参与歼10相关科研项目的研发,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歼-10功臣单位”称号。 项目承担&科技获奖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子项目、国家“973”子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7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63项,其他纵向科研项目339项,各类横向科研项目近1500项,共争取各级各类(含横向)科研经费总计到账3.34亿元,年均科研经费达6671万元;共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等知识产权194项,发表论文近3700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检索论文近1000篇次,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45项。 在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中,该校有19项课题获得立项资助,进入四川地方高校第一方阵。在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中,该校有15项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其中由该校大气科学学院范广洲教授申报的青藏高原地–气水热平衡和高原低值系统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青藏高原地–气耦合系统变化及其全球气候效应”重点支持项目资助,资助经费(直接经费部分)300万元,这是该校首次获得基金委该类型项目的资助。 论文发表 2009-2014年,该校教师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469篇,其中,855篇次论文被SCI等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百余篇论文在《Journal of Climate》(《气候杂志》)、《Optics Express》(《光学快报》)等中国国内外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 李泽椿:52级,气象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科技顾问刘再德:78级,美国Syracuse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北京快网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王澄海:79级,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朝鲜:79届,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国平:79级,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闫帮华:80级,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与国家航空与宇宙航行联合中心资深科学家曾庆安:80级,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研究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宇航:82级,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丁汉军:83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高级物理科学家古松:83届,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邓爱军:83级,宾法尼亚大学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科学家张韧:83届,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贺盛瑜:83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教授,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常委何光碧:83届,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呙平:84级,原新疆气象局通信台任计算机室主任、高工,现任天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杨芳林:85级,美国马里兰国家环境探测中心科学家李曦:85届,中国科技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何建新:87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教授刘和平:87级,美国杰克逊州立大学助理教授李双林:88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周率:90届,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高级工程师谌芸:91届,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预报系统实验室高级工程师黄刚:94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桂华:96届,美国海军研究生院访问学者、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 气象领域 陈耆验:55级,湖南省长沙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农业气象和生态农业专家李继烈:63级,四川省人工降雨办公室处长陈泮勤:65届,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刘光轩:69级,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杜继稳:70级,陕西省气象局副局长杨少杰:73级,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广州市气象局局长庄国泰:79级,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赵平:80级,中国科学院气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邓树民:80级,黑龙江省气象局副局长罗德海:82级,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教授、青岛市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王仁乔:82级,湖北省武汉中心气象台台长、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谢璞:83届,北京市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方立清:83级,河南省气象局气象台台长陈忠明:84届,贵州省气象局副局长、山地气候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罗云峰:86级,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副司长祝燕徳:湖南省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左雄:87级,重庆市气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张强:87届,甘肃省气象局副局长中国气象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所长刘汉涛:89届,神六发射功臣,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主任张洪卫:95届,山东省东营市气象台台长、高级工程师 统计领域 滕采模:73级,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党组书记、总队长刘启义:75级,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党组书记、总队长李川渝:78级,重庆市统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王琪敏:82级,四川省地方税务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多吉战都:84级,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光彩:84级,四川省经济学会理事、统计局党组成员、总统计师冯久先: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副总队长(以上为部分校友,详情请参考资料)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怎么样

雪椰
天也
还好吧,我有同学在里面读书,感觉挺不错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是几本?

狼跋
九条命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二本成都信息工程大学(Che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入选中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1计划”,为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中国气象人才培养联盟成员,是第一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培养国防生的一般本科院校,是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的省属重点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原名成都气象学院;1980年9月,学校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此后学校先后与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2月27日,原直属国家统计局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学校;200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4月2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航空港、龙泉、天府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固定资产12.6亿元,各类藏书253万余册;下设17个二级学院,开办53个本科专业;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57人,研究生1611人;有专任教师116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897人,其中博士286人。2本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怎么样

独性
九龙佩
你好学弟,本校就业最高是大气科学,是100%就业,但是去的地方应该要靠有关系,不是没有关系听说会分了乡镇的什么的本校电子,通信,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软件--哥的母系,网络)还可以不过做计算机类,要看你在大学的付出,要是真的付出了,那你会有很高的工薪与就业,但工作也许较累,你报的是环境工程系,不是很了解,不过应该还是可以,毕竟我们学校的专业性的就业还是可以的我们学校在二本中,还是可以的大学里,是学真本事的地方,好好把握,不要让自己掉队,并不是指没有挂科,而是真正地去做事,你们系有实验室,就是在我们系旁边,早点加入,这样你才能学到真正的本事!!切记,欢迎来到成信院这个专业是资源环境学院的,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基本技能。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专业吧,努力一些找个好工作问题不大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怎么样啊

梅花
蛋炒饭
去学校的论坛或者亲自去一趟学校,这样是最好的!我们学校还是不错的,在四川二本中排名在前列!

.他们说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要改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不是哦?

大雄兔
猎狼人
是真的 计划在今年 时间估计也会有但误差 误差在一到两年,你可以看学校的主页的新闻 学校很多的工作都是围绕这个东东在开展 学校已经实现了中央气象局与四川省共建 估计下一步 可能还有国家统计局与四川省共建 这都是学校更名的一个前兆是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可考哪些大学的研究生

请言其畛
大均缘之
报考研究生,只要是本科毕业,是可以报考任何高校。但要注意的是,部分高校可能更注重本校考生或211高校考生,这类高校常常有招生不公平的怨言,可避开这类高校去选择学校。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到底有多牛

笃于时也
家长会
本人目前就读于该校,客观来说,我们学校就是一般的普通高校,并没有很牛。从名字上来看就知道我们是理工科专长的学校,大气、通信、计算机等专业都还是很不错的,但收分也较高。这个学校总体来说是二本院校,但是绝大部分专业都是招收的一本,只有少数几个专业还招收二本。最近我们学校刚刚跟阿里巴巴合作成立了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从明年秋季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我们学校的大致情况就是这样,知名度确实不高,但想考上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另外,我们学校是唯一一所招收国防生的二本院校,住宿条件在川内都是排前的,空调、风扇、独立卫浴四人标准间,24小时不断电不断网,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我们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