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西南地区大学排名

步步高
而民朴鄙
2020中国西南地区大学排名名次1234567学校名称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全国排名18343552546165星级排名7665555

考研想去成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学校好考一点

体尽无穷
理气
成都的大学,计算机学科比较好的,就是川大和电子科大了。 川大的计算内机,比电子科大的计算机强一些。川容大计算机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学位中心的计算机学科官方排名,也比电子科大计算机高一些。 电子科大的计算机的实力虽然稍弱于川大,但是学科底蕴较深,而且由于是IT类院校,在整个IT方面的优势也使得电子科大计算机的认可度很高,而且报考竞争也比较激烈。 就业的话,川大计算机和电子科大计算机都很好,能考上这两个学校的计算机,去各种知名公司是不难的,而且不论是去沿海就业还是在成都就业(成都的IT业也很发达),待遇都是很好的。 但是这两个学校的计算机都不算好考,尤其是电子科大计算机。要说好考的话,可以考虑成都除川大电子科大以外的学校的计算机,不过学科实力和就业等方面可能就没那么好了。

四川大学现在的排名

彼其所殉
禽兽成群
四川大学是985,也是211所谓的336364院校排名是针对学校总体实力的排名,对选择具体专业或方向的考生而言意义不大,除非你指想炫耀自己毕业学校的知名度更高!这些排名极易对考生产生误导,一般是对教育不大知情者才热衷于此,这是很多教育专家极力反对的!因为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某些院校的综合排名虽然低点,但单个学科上的实力、师资和地位可能非常拔尖,在业内领域具有很高认可度(211院校的排名一般低于985,但211高校中某些学科的实力是一些985院校无法企及的,所以要淡化学校的规模化,突出办学定位和特色,集中优势师资和资源培育各专业的优秀人才,这才是可取之道!!);合肥工业大学是211高校(综合排名65左右),排名绝对在成都理工大学(综合排名140左右)之前,但后者在地质方面有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培养的地质类人才质量和数量比合肥工业大学的地质毕业生普遍好,业内认可度也绝对更高;上外、北外并非985高校,但有谁敢否认上外、北外的语言类毕业生总体上不如浙大、哈工大、上海交大的外语毕业生呢?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中国很多高校为求大求全疯狂盲目扩招专业,催生了一批又一批师资配置差、培养经验无、就业和培养质量劣的垃圾专业,这让无数懵懂学子成为学校弱势专业的试验品和小白鼠,这是高等教育的误区,是对社会和学生及家长十分不负责的!!!!麻省理工学院等不少国外知名大学都能严格控制所设专业数目和招生数,虽然专业较少、学生不多,但是做出的贡献、培养的人才质量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只有学有所成,对社会贡献更大,回报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渠道和待遇,对社会和个人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无法实现教育应有的社会推进价值和对受教育者的价值,什么都白谈!那教育就是在浪费他人青春、就是在耗费民脂民膏、就是在杀人!!建议广大考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结合个人理想、爱好,综合考虑学校学科师资、办学历史、省部级和国家级重点学科设置情况、教师论文和科研项目情况、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社会声誉等综合考虑,理性判断和选择学校及专业; 欢迎广大网友与本人交流教育问题、英语翻译问题,共同进步!

中国所有大学排名

两家春
牧村
中文核心期刊《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3332623965理》杂志2006年第1期刊登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武书连、吕嘉、郭石林的《2006中国大学评价》。清华大学以267.55分名列第一名,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分别以226.61分、208.03分获得第二、第三名。清华、北大、浙大已经连续7年蝉联中国大学三甲。进入前10名的大学依次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与上一年度的前10名相比,上海交通大学由第7名上升到第4名,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因上海交大连升三名[被屏蔽广告] [被屏蔽广告] 而各下跌一名。 武书连认为,上海交通大学由第7名上升到第4名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强强联合产生了综合实力更强大的新上海交通大学;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原因是上海交通大学在过去的10年自身高速成长。上海交大在1997年是第21名,如果上交和上二医两校不合并,上海交通大学在2006年也会排在第5名。武书连说,如果原上交和原上二医迅速融合,上海交通大学保持最近10年的发展速度,那么将在三年以后挑战浙江大学第三名的位置。若干年以后,上海交通大学与清华北大并肩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甚至先行一步也是可能的。因为最近几年清华北大的发展速度明显低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发展速度也高于清华北大。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还评出了15所2006年中国一流大学。2006年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和数量与上年完全相同。区别在于:北京大学医学从第二名上升到第一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由第一名降为第二名;清华大学管理学从第三名上升到第二名,浙江大学管理学由第二名降为第三名;天津大学工学从第六名上升为第五名,华中科技大学工学由第五名降为第六名。从历年的数据分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一旦失去医学第一名,就很难逆转。 以武书连为组长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还评出了36所2006年中国研究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首次进入研究型大学。不过,由于中国地质大学已经分别在武汉、北京两地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两个校名分别单独办学,各类资源设施等也将陆续分开,故此次进入研究型大学实际是对过去几十年办学效果的总结。两校完全分开后,无论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还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都很难再进入研究型大学。 与上年相比,贵州大学(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成都理工大学、江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6校进入中国大学前100名,其中贵州大学、江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5校是211工程大学。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同时完成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的排名。清华大学获得工学第一名,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医学、哲学、法学、文学第一名,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农学第一名,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第一名,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历史学第一名,西安交通大学获得管理学第一名。 业进行了排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本科专业第一名数量大幅领先其他大学。 课题组也对中国大学300个本科专

成都二本大学有哪些?

大车队
玉米地
成都二本大学有一、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简称"川师大",位于四3431363038川省会成都市,校园面积3400余亩,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日战争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学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学校。二、西华大学西华大学简称“西华”,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发展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校区占地总面积近3000亩,设有27个学院,86个本科专业。曾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具有向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三、成都医学院成都医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坐落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四川2011计划,是四川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一所以医学学科为主,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协调发展,涵盖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和继续教育的办学格局的高校。四、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座落于四川成都,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教育部、四川省、成都市共建。学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西南民族大学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院校之一。 五、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简称“西油”,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院校,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11计划”、“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发展、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的石油本科院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川师范大学百度百科-西华大学百度百科-成都医学院百度百科-西南民族大学百度百科-西南石油大学

成都大学在四川的排名

母子泪
大鳄鱼
学校印象虽不是名牌大学,却更贴近社会现实。度过了紧张,充实的校园生活。进大一就开始去参加去企业实习,更早的融入,了解中国的实际社会现状。进人社会后,放弃了去国企安稳日子,选择私企打拼,而后自主创业,都是在母校养成的习惯,”逼上梁山”专业评价算是西南地区较早的市场营销专业,也深人企业管理,实习,了解了中国的实际企业市场竞争状态,及应对方法,是你在书本上学不到的。毛主席仅是北大的一个图书管理员,那么多北大,黄埔军校等名校毕业生,并出国留洋,但最后在长征中红军生死存亡时力挽狂澜,以弱胜强,改变中国命运的却是他。因为他比那些名校毕业生更懂中国的国情和人民的疾苦我觉得我们学校潜力是大大的,我们学校最近新建了很多楼,基本把旧的楼全部翻新了,地面铺装也换了些,重点是新建了图书馆,比以前的图书馆真的豪华很多,越来越有学习的氛围了。专业评价电子信息工程感觉这个专业的女生好少啊,当然作为女生的我,在我们专业里就成了珍稀动物,希望多点小姐姐来我们专业啊。我们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非常不错。而且我们学校的寝室分为四人间和六人间,四人间是上床下桌,六人间是上下铺和上床下桌。我们学校所有的寝室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和空调。宿舍条件可以说是比较不错的了。专业评价这个专业可能有很多人不清楚,其实这个专业是指人们在空闲时间通过休闲体育来增加身心健康的一种体育活动,一般都是在学校或者是健身馆,体育局这些地方进行工作,不算太好。成都大学是一所综合型大学,重在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动脑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积极进取思想,我认为她致力于把我们培养成为革命的一匹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专业评价本专业着重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动脑能力,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多方面全方位发展,在本专业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又不局限于本专业,其他相关领域和均有一定了解和接触。同学们善于独立思考又能很快适应相关工作一、成都大学最新排名1、历年成都大学排名【校友会版】在校友会版中,2019成都大学全国排名第401,相较于2018年的441名,排名上升了40位。年度 全国排名 省内排名 总分2019 401 15 60.082018 441 16 60.482017 443 16 60.392016 518 22 60.462015 560 22 60.422014 441 15 61.372013 546 23 60.022、历年成都大学排名【最好大学版】在最好大学版本排名中,2019成都大学全国排名第450名,相较于2018年的450名,排名不变。年份 全国排名 学校名称 所在地2019 450 成都大学 四川2018 450 成都大学 四川2017 445 成都大学 四川3、成都大学在四川省排名【校友会版】2019成都大学在四川省内排名第15名,排在成都大学前后的分别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和西南医科大学。2018-2019四川省大学排名名次 学校名称 全国排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1 四川大学 14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2 电子科技大学 37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3 西南交通大学 41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4 西南财经大学 100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5 四川农业大学 128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6 成都理工大学 157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7 四川师范大学 182 3星级 区域一流大学8 西南石油大学 210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9 成都中医药大学 213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10 西南民族大学 220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11 西南科技大学 248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12 西华大学 329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13 西华师范大学 333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14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350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15 成都大学 401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16 西南医科大学 427 3星级 区域一流大学17 四川轻化工大学 437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18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492 3星级 区域一流大学19 乐山师范学院 498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20 成都工业学院 513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21 宜宾学院 523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22 川北医学院 533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23 成都医学院 541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24 内江师范学院 557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25 攀枝花学院 604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26 绵阳师范学院 613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27 成都师范学院 651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28 西昌学院 669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28 四川文理学院 669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30 四川旅游学院 689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31 四川民族学院 693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32 阿坝师范学院 713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四川音乐学院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成都体育学院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四川警察学院 3星级 区域一流大学二、成都大学简介成都大学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附属医院,国家级抗生素研发基地的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实践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建校40年来,学校扎根成都、立足四川、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紧随国家及区域特别是成都重大发展战略,锐意改革,快速发展。秉承“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成大校训,“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成大精神,“雅成大德、恒成大器”的成大校风,“学会学习、读懂生活”的成大学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审美、创新三位一体”的大学文化,围绕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办学定位,实施“人才战略、特色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三大发展战略,着力“校城融合、开放协同、区域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十五余万各类人才。区位条件 学校位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中国高等教育“西三角”新布局链接点,发展区位条件优势明显。学校占地面积2946亩,毗邻3万亩青龙湖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地铁4号线设成都大学站,交通便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76.5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43.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220余万册。直属三甲综合附属医院1所,附属幼儿园1所,体育场馆设施先进,功能完备。正在建设4.5万平方米的国际教育交流中心、附属小学以及近20万平米的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新园区和新华三IT学院。学科专业 学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素养、科技发展、产业进步需求,科学规划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促进学科专业间融合。目前设立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59个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类别)9个,二级学科(领域)24个,建有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师资队伍 学校以“四有”教师为标准,持续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完善教师管理和发展机制,弘扬高尚师德,持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82人,副高职称430人,博士408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专家10余人。有中国高被引学者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34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6人,四川省教学名师3人,四川省“”专家8人。荣誉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5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特聘新西兰院士(皇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长江学者3人,特聘国家千人专家、百人计划专家、博导/教授30余人,特聘高端外国专家30余人,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70余人。人才培养 学校围绕适应在新技术环绕下成长起来的21世纪学习者需求,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加大教学改革,建设更加开放灵活课程体系和学习支持体系,不断推动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和支撑学生朝着广泛、深入、艰巨的学习目标迈进。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1930人,在校研究生近900人,留学生近600人。学校生源质量不断提升,11个专业在四川省本科一批次招生。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中国教育专业认证,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计划试点专业7个,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8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1项;有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应用型示范专业25个,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0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教学团队4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75项。近两届获得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661项,省级1072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5%以上,连续获评“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建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张澜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是全国首批“斯坦福创新创业课程实验中心”。科学研究 学校围绕国家经济社会特别是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布局,聚焦适应区域产业聚集区、重点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持续提升科研服务水平和支撑能力。目前建有省部级科技平台11个。自2012年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重大专项10项,其他国家级项目143项,省部级项目357项。2016—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三年立项20项,排名在川高校前十;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10项,排名在川高校第六。2017—2018连续两年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92项,其中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5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SCI 804篇,CSSCI 467篇,获得专利授权684项。学校川抗所主办的《中国抗生素杂志》在全国药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前十位。王清远教授于2014、2015、2016、2017年连续四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在自然出版集团2018年初公布的国际自然指数排名中,学校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187位,在川高校第六位。建立了中国工程院周宏灏院士工作站,发展以基因检测为支撑的个体化诊疗新技术。2016年以来,5名博士后进入学校博士后实践基地,获得3项国家博士后基金支持。国际交流与地方服务 学校以国际水准、世界眼光谋划发展,全面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全力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推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不断提升与区域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水平。目前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积极推广汉语教育和中华文化,是省内第二所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的高校。近五年,累计在校留学生1300余人,生源国近4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及校际交流项目学生人数2000余人。学校与国(境)外30余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近五年,来校工作或讲学的外籍专家超过300人。通过学校与外方高校间的合作交流,促成了成都市与泰国清迈府和新西兰哈密尔顿市建立国际友城关系。2016年,学校被推选为“成都市国际友城高校联盟”秘书长单位。学校聘请了泰王国诗琳通公主为名誉教授;2017年,“泰国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2018年,特聘外籍

国内大学排名前100名是那些?

蹦蹦猴
复来求之
2006中国大学100强 排名 校 名 总得分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分省排名 学校类型 学校参考类型 得分 研究生 培养 本科生培养 得分 自然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1 清华大学 267.6 113 82.94 29.93 155 135.1 18.1 京 1 理工 工学类 研究1型 2 北京大学 226.6 102 64.8 37.32 124 89.58 33.75 京 2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3 浙江大学 208 93 59.92 33.39 115 94.73 18.92 浙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4 上海交通大学 160 72 47.69 24.02 88.3 82.06 5.37 沪 1 综合 理科类 研究1型 5 复旦大学 138.9 65 38.83 25.92 74.1 51.86 21.55 沪 2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6 南京大学 125.8 59 34.93 24.16 66.7 46.21 19.9 苏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7 华中科技大学 114.1 54 31.68 22.37 60 52.26 7.2 鄂 1 理工 理科类 研究1型 8 武汉大学 109.7 52 30.33 21.17 58.2 39.42 18.2 鄂 2 综合 综合类 研究2型 9 吉林大学 98.93 49 25.99 22.55 50.4 41.06 8.86 吉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2型 10 中山大学 96.45 41 28.56 12.29 55.6 43.76 11.32 粤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11 四川大学 93.58 42 26.8 14.92 51.9 40.19 11.19 川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12 西安交通大学 91.15 44 25.2 18.36 47.6 38.26 8.89 陕 1 综合 文理类 研究2型 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8.87 40 25.73 14.72 48.4 45.43 2.54 皖 1 理工 理科类 研究1型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83.59 39 23.03 15.97 44.6 41.98 2.19 黑 1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15 山东大学 77.93 39 20.2 18.66 39.1 31.58 7.13 鲁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16 天津大学 72.56 33 20.83 12.17 39.6 36.05 3.14 津 1 理工 工学类 研究1型 17 南开大学 66.22 30 18.86 10.9 36.5 21.68 14.44 津 2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18 中南大学 63.14 31 17.12 13.98 32 29.73 2.01 湘 1 综合 理科类 研究2型 19 北京师范大学 61.95 28 17.74 10.14 34.1 15.04 18.71 京 3 师范 文理类 研究1型 20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55.46 22 19.13 2.41 33.9 33.59 0.01 京 4 医药 医学类 研究1型 21 厦门大学 52.3 22 15.47 6.69 30.1 15.44 14.42 闽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2型 22 东南大学 49.99 23 13.75 9.66 26.6 22.89 3.44 苏 2 综合 工学类 研究2型 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9.59 21 14.46 7.01 28.1 26.02 1.84 京 5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24 中国人民大学 47.97 22 13.75 7.76 26.5 0.42 25.79 京 6 综合 文科类 研究2型 25 华南理工大学 47.52 22 13.01 8.8 25.7 23.73 1.74 粤 2 理工 工学类 研究1型 26 同济大学 46.2 22 12.67 9.46 24.1 21.77 2.08 沪 3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27 大连理工大学 45.71 22 12.43 9.74 23.5 21.7 1.62 辽 1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28 西北工业大学 44.5 20 12.53 7.75 24.2 23.48 0.51 陕 2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29 重庆大学 39.13 22 8.55 13.81 16.8 14.83 1.78 渝 1 综合 工学类 研究2型 30 中国农业大学 38.23 17 10.75 6.35 21.1 19.47 1.46 京 7 农林 理科类 研究1型 31 东北大学 37.16 18 9.8 8.48 18.9 16.81 1.89 辽 2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32 华东师范大学 36.99 17 10.3 6.91 19.8 8.19 11.41 沪 4 师范 文理类 研究2型 33 兰州大学 36.5 18 9.12 8.9 18.5 15.41 2.9 甘 1 综合 理学类 研究2型 34 中国地质大学 33.55 17 8.63 8.18 16.7 15.96 0.62 鄂 3 理工 理科类 研究2型 35 北京理工大学 31.3 14 8.57 5.79 16.9 16.03 0.75 京 8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36 华东理工大学 30.95 14 8.58 5.25 17.1 16.54 0.41 沪 5 理工 工学类 研究1型 37 中国石油大学 30.09 15 7.64 7.16 15.3 15.09 0.35 京 9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38 苏州大学 29.39 15 7.03 8 14.4 9.2 5.28 苏 3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39 郑州大学 29.19 20 4.46 15.48 9.25 6.97 2.37 豫 1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40 湖南大学 28.26 15 6.79 8.34 13.1 9.68 3.57 湘 2 综合 文理类 研教型 41 中国矿业大学 27.8 16 6.42 9.11 12.3 11.31 1.07 苏 4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42 武汉理工大学 27.65 16 5.75 10.57 11.3 9.51 1.92 鄂 4 理工 文理类 研教型 43 北京科技大学 27.41 13 7.73 5.14 14.5 14.11 0.55 京 10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4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6.72 14 6.97 6.84 12.9 12.37 0.66 苏 5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45 南京农业大学 26.36 13 6.43 6.25 13.7 11.8 2 苏 6 农林 理科类 研教型 4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6.31 13 6.87 6.12 13.3 13.12 0.32 陕 3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47 西北大学 26.3 13 6.37 6.43 13.5 9.9 3.72 陕 4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48 暨南大学 26.26 11 7.27 3.86 15.1 7.6 7.68 粤 3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49 电子科技大学 25.56 14 5.67 8.35 11.5 10.77 0.87 川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50 南京理工大学 25.45 13 5.76 7.73 12 11.15 0.92 苏 7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51 西南大学 25.42 15 4.7 10.67 10.1 6.68 3.46 渝 2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5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4.85 12 6.42 5.71 12.7 12.33 0.5 陕 5 农林 理科类 研教型 53 南京师范大学 24.72 13 5.99 6.93 11.8 4.87 7.04 苏 8 师范 文理类 研教型 54 上海大学 24.08 13 5.74 6.98 11.4 8.15 3.31 沪 6 综合 文理类 研教型 55 西南交通大学 21.91 12 5.08 6.91 9.92 8.36 1.65 川 3 理工 文理类 研教型 56 华中农业大学 21.28 11 4.98 6.36 9.95 8.86 1.18 鄂 5 农林 理科类 研教型 57 华中师范大学 21.05 11 5.19 5.82 10 3.48 6.64 鄂 6 师范 文理类 研教型 58 东北师范大学 20.98 11 5.12 5.67 10.2 6.82 3.46 吉 2 师范 文理类 研教型 59 中国海洋大学 20.83 9.3 5.9 3.36 11.6 10.54 1.13 鲁 2 综合 理科类 研教型 60 扬州大学 19.86 12 3.46 8.06 8.34 6.78 1.64 苏 9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61 华南师范大学 18.5 9.5 4.39 5.11 9 3.79 5.3 粤 4 师范 文理类 研教型 62 华南农业大学 18.05 9.7 3.95 5.74 8.36 7.86 0.58 粤 5 农林 理科类 研教型 63 首都医科大学 17.69 6.8 5.91 0.91 10.9 10.87 0.08 京 11 医药 医学类 研教型 64 山西大学 17.55 9.1 3.96 5.13 8.46 5 3.54 晋 1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65 湖南师范大学 17.55 9.8 3.65 6.19 7.72 3.81 3.98 湘 3 师范 文理类 研教型 66 北京化工大学 17.39 8.1 4.58 3.56 9.25 9.06 0.28 京 1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67 中国医科大学 17.08 7.7 5.16 2.57 9.35 9.39 0.05 辽 3 医药 医学类 研教型 68 南昌大学 16.58 12 1.84 10.63 4.11 3.69 0.45 赣 1 综合 文理类 教研型 69 河海大学 16.53 9.7 3.5 6.25 6.79 6.03 0.82 苏 10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70 北京交通大学 16.49 8.2 4.46 3.76 8.27 7.4 0.94 京 13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71 陕西师范大学 16.49 8.2 4.16 4.03 8.3 4.43 3.94 陕 6 师范 综合类 研教型 72 云南大学 16.09 9.3 3.3 6.01 6.77 4.53 2.3 滇 1 综合 文理类 研教型 73 福建农林大学 15.51 7.9 3.05 4.81 7.65 7.44 0.28 闽 2 农林 农学类 研教型 74 北京工业大学 15.44 7.5 4.27 3.21 7.96 7.5 0.53 京 14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75 南京工业大学 15.4 10 2.44 7.66 5.3 5.14 0.22 苏 11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76 山东农业大学 15.34 8.9 3 5.94 6.4 5.85 0.61 鲁 3 农林 农学类 研教型 77 东华大学 15.24 8.8 3.25 5.53 6.46 6.13 0.39 沪 7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78 哈尔滨工程大学 15.19 8.6 3.41 5.21 6.56 5.99 0.63 黑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79 福州大学 15.1 8.8 3.03 5.72 6.35 5.45 0.96 闽 3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8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5.06 8.9 3.1 5.77 6.19 0.04 6.21 鄂 7 财经 文科类 研教型 81 河北大学 14.81 9.5 2.21 7.23 5.36 2.78 2.64 冀 1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82 燕山大学 14.72 9.4 2.53 6.85 5.34 5.2 0.2 冀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83 江苏大学 13.69 9.1 2.27 6.8 4.61 3.91 0.73 苏 12 综合 工学类 研教型 84 上海财经大学 13.65 6.6 3.56 3.07 7.03 0.08 7.02 沪 8 财经 文科类 研教型 85 北京邮电大学 13.61 7.2 3.22 3.95 6.43 6.22 0.27 京 15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86 合肥工业大学 13.61 8.5 2.41 6.05 5.15 4.66 0.55 皖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87 河南大学 13.41 8.7 1.81 6.87 4.72 2 2.75 豫 2 综合 文理类 研教型 88 贵州大学 12.86 11 0.86 9.64 2.36 2.05 0.33 黔 1 综合 理科类 教研型 89 太原理工大学 12.83 8 2.3 5.74 4.79 4.68 0.14 晋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90 湘潭大学 12.63 8.5 1.94 6.54 4.15 2.81 1.37 湘 4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91 浙江工业大学 12.54 7.9 1.91 6.03 4.6 4 0.63 浙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92 青岛大学 12.51 8.6 1.53 7.03 3.96 3.07 0.92 鲁 4 综合 综合类 教研型 93 成都理工大学 12.46 8.6 1.68 6.88 3.91 3.75 0.19 川 4 理工 综合类 教研型 94 江南大学 12.4 8.2 1.93 6.25 4.23 3.83 0.43 苏 13 综合 工学类 研教型 95 昆明理工大学 12.38 7.9 2.17 5.76 4.45 4.16 0.32 滇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96 中国药科大学 12.17 5 2.67 2.3 7.2 7.17 0.1 苏 14 医药 医学类 研教型 97 山东师范大学 12 7.6 1.99 5.6 4.41 2.67 1.77 鲁 5 师范 文理类 研教型 98 北京林业大学 11.95 6.8 2.62 4.14 5.19 5 0.25 京 16 林业 理科类 研教型 99 河北工业大学 11.94 7.7 1.81 5.9 4.22 4.1 0.15 冀 3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100 华北电力大学 11.85 7.5 1.8 5.73 4.31 4.14 0.2 冀 4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2006年最新中国大学3231613866综合前15名 序号 学校 文(10%) 法(10%) 商(10%) 理(20%) 工(20%) 医(10%) 生源(20%) 总分 01 北京大学 100(10.0) 100(10.0) 88(8.8) 100(20.0) 57(11.4) 95(9.5) 95(19.0) 88.7 02 清华大学 58(5.8) 63(6.3) 65(6.5) 57(11.4) 100(20.0) 100(10.0) 100(20.0) 80.0 03 复旦大学 71(7.1) 52(5.2) 72(7.2) 78(15.6) 50(10.0) 91(9.1) 82(16.4) 70.6 04 南京大学 77(7.7) 48(4.8) 51(5.1) 85(17.0) 55(11.0) 50(5.0) 67(13.4) 64.0 05 浙江大学 36(3.6) 69(6.9) 49(4.9) 57(11.4) 80(16.0) 70(7.0) 68(13.6) 63.4 06 上海交通大学 28(2.8) 53(5.3) 44(4.4) 45(9.0) 78(15.6) 81(8.1) 78(15.6) 60.8 0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3(1.3) 38(3.8) 50(5.0) 90(18.0) 71(14.2) 28(2.8) 75(15.0) 60.1 08 中山大学 58(5.8) 69(6.9) 69(6.9) 60(12.0) 46(9.2) 85(8.5) 53(10.6) 57.9 09 武汉大学 65(6.5) 66(6.6) 60(6.0) 61(12.2) 43(8.6) 70(7.0) 54(10.8) 57.7 10 南开大学 64(6.4) 61(6.1) 69(6.9) 60(12.0) 49(9.8) 48(4.8) 57(11.4) 57.4 11 厦门大学 65(6.5) 69(6.9) 73(7.3) 60(12.0) 42(8.4) 48(4.8) 56(11.2) 57.1 12 西安交通大学 39(3.9) 50(5.0) 62(6.2) 41(8.2) 66(13.2) 57(5.7) 54(10.8) 53.0 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24(2.4) 40(4.0) 40(4.0) 46(9.2) 72(14.4) 54(5.4) 45(9.0) 48.4 14 同济大学 30(3.0) 36(3.6) 46(4.6) 40(8.0) 64(12.8) 43(4.3) 52(10.4) 46.7 15 中国人民大学 75(7.5) 66(6.6) 100(10.0) 12(2.4) 10(2.0) 12(1.2) 69(13.8) 43.5 http://e.sina.com.cn/focus/utop.html 上边还有大学各学科的排名,相当全.自己看咯!

四川有几所一本大学排名

玛黑区
翠屏山
四川好的大学主要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1四川一本高校排行榜本省排名 学校名称 全国排名 类型 985 2111 四川大学 12 综合 985 2112 电子科技大学 34 理工 985 西南交通大学 39 理工 2114 西南财经大学 94 财经 2115 四川农业大学 140 农林 2116 成都理工大学 162 理工 7 四川师范大学 177 师范 8 西南民族大学 196 民族 9 西南石油大学 206 理工 10 成都中医药大学 219 医药 11 西南科技大学 254 理工 12 西华大学 317 综合 13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324 理工 13 西华师范大学 324 师范 15 西南医科大学 435 医药 2四川重点大学介绍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简称“川大”,坐落于四川省会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拥有研究生院和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

成都有哪些名牌大学?

凤兮凤兮
是问穷也
1、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及中央直属的全国唯一的大学);2、电子科技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3、四川大学(一所综合型的大学,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4、西南交通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四川四所名牌大学简单介绍:1、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及中央直属的全国唯一的大学):简称"西财或西南财大(SWUFE)",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大学之一,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西南财经大学始于1925年创建的上海光华大学。1925年6月3日,在“五卅”反帝爱国怒潮中,上海圣约翰大学的爱国师生脱离该校,拥戴张寿镛先生创办光华大学。校名取自“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卿云歌》),象征着复兴中华、反抗帝国主义割宰和奴役的革命精神。1938年,光华大学在抗战烽火中由上海内迁成都,成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1946年更名为私立成华大学。1952年私立成华大学改为公立,调入部分院校或系科组建四川财经学院。1960年分设四川财经学院和四川科学技术学院,1961年合并更名为成都大学。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79年由四川省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截至2015年4月,学校携光华、柳林两校区,辖地2300余亩;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600余人;开办33个本科专业,下设27个学院(中心、部);拥有专任教师1380余人。2、电子科技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简称电子科大,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两电一邮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中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根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三个校区,占地面积5000余亩;设有22个学院(部),56个本科专业;有各类全日制在读学生33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2000余人;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100余人,教授445人。3、四川大学(一所综合型的大学,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简称"川大",是中国"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首批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计划"的高校之一,是国家32所副部级大学之一,教育部批准建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研究生自主划线的34所名牌大学之一,"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被誉为西部第一学府。四川大学地处"天府之国"成都,拥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54.6万平方米。截至2013年年底,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4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4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33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截至2014年年底,有专任教师5049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493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杰出教授"6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61人(含"青年项目"30人,"外专项目"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8人和讲座教授13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3人,"973"首席科学家9人、牵头"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获得者23人(25项),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2人,四川省"千人计划"(含原省"百人计划")入选者63人。4、西南交通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教育部直属,并由教育部、原铁道部 、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大学,也是“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中法4+4项目”、“中欧精英大学联盟”的主要成员;学校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也是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西南交通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前身为1896年(光绪22年)创立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中国近代交通、矿冶、土木工程教育的发源地 。1921年合并改组为交通大学(Chiao Tung University),学校先后定名“唐山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1969年内迁四川,1972改名西南交通大学。在121年的办学历程中,有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59位海内外院士、24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从学校走出。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是交大毕业生中的卓越代表,他曾长期在校任教并先后4次出任母校校长。学校有犀浦、九里和峨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5000余亩,设有25个学院,2家附属医院,青岛、唐山2个异地研究生院,师生五万余人,学校“茅以升图书馆”藏书量400余万册。交通运输工程排名全国第一,是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