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何基
爱背叛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涉及材料学、工程学和化学等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该专业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主要研究的是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1202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前50大学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1 10003 清华大学 A+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A+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A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7 10335 浙江大学 A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A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10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A-11 10056 天津大学 A-12 10145 东北大学 A-1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14 10533 中南大学 A-1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16 10610 四川大学 A-1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18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19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20 10183 吉林大学 B+21 10216 燕山大学 B+22 10246 复旦大学 B+23 10247 同济大学 B+24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25 10255 东华大学 B+26 10280 上海大学 B+27 10284 南京大学 B+28 10285 苏州大学 B+29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B+30 10422 山东大学 B+31 10459 郑州大学 B+3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33 10611 重庆大学 B+3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35 10055 南开大学 B36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B3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38 10286 东南大学 B39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41 10299 江苏大学 B42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43 10384 厦门大学 B44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B45 10530 湘潭大学 B46 10532 湖南大学 B47 10558 中山大学 B4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49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5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2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

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各大学排名、考研复试分数线、各大学考研专业课都考什么?

洋洋洒洒
耦立
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材料学(160)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清华大学 A+ 12 四川大学 A 23 燕山大学 A 2 西北工业大学 A+ 13 山东大学 A 24 吉林大学 A 3 北京科技大学 A+ 14 武汉理工大学 A 25 上海大学 A 4 上海交通大学 A+ 15 西安交通大学 A 26 重庆大学 A 5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6 北京化工大学 A 27 大连理工大学 A 6 同济大学 A+ 17 北京工业大学 A 28 湖南大学 A 7 东北大学 A+ 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29 华中科技大学 A 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9 天津大学 A 30 昆明理工大学 A 9 浙江大学 A 20 东华大学 A 31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华南理工大学 A 21 南京理工大学 A 32 武汉科技大学 A

材料学考研学校排名

不伤物者
归根
本来想百度一下,想想还是说说我的看法吧。材料学,学科比较新,研究的课题相对比较都比较前沿,如果你读硕士的目的是为了搞科研,以后继续深造读博,建议根据你的兴趣和导师的成就来选择学校。如果你读硕士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镀金,毕业后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建议根据学校名气和学校所在地选择。具体说:1,靠科研,就看你能不能出来好的成果,发出高质量的paper,这个跟研究的方向和领域息息相关,有的领域真的很容易出成果。这样就可以选择有能耐的成果丰富的导师,看这个导师在哪所学校就选哪所学校,当然可以稍微权衡一下学校的档次。2,为就业,选择学校名气比较大的,综合考虑你将来想就业的地方。再权衡一下专业的好坏就行。我认为材料比较好的学校有: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推荐)、北航、北理、北化、中南大学(推荐)、东北大学(推荐)、浙大、上交、哈工大、西北工业、天大。排名不分先后。多说一句:北京科技大学,专业牛、学校好、城市牛、导师更牛。祝你好运。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考研那个好?

触恋
阿依达
1.首先,选择合适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院校报考是考研成功的关键,也关系到未来人生的发展。这个过程并非可有可无。只有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才算是对自己未来二到三年的研究生时光以及随后的职业生涯负责。(1)排名是浮云,就业才是选校的王道考研选校的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就业。每位考研的同学都应该有一个研究生毕业之后的职业规划,清晰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想进入哪些行业企业发展。假如你想进入材料科学某一领域内的企业,那你在选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是该领域内拥有就业优势的高校或者研究院校。高校在各自的领域内经营数十年,积攒下丰富的人脉,其毕业生也多会集中在系统内企业。行业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也会紧密,相互之间有很多合作项目。假如你毕业后想在某一城市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发展,那你应该地考虑该地域的知名高校。学校所在的位置同样影响到就业。而除了学校实力和地域因素之外,所研究的方向也是决定就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研究生招聘过程中,研究内容和工作岗位的内容是否相关看得还是比较重的。(2)考研择校时应该考虑材料院校复试规则其次,考研选校还需考虑复试的因素。复试是高校在研究生录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一个步骤,是与高考纯粹分数决定论不同的关键一步。公开的复试办法和不公开的复试政策都是挑选学生的一个规则。录取的学生都是在这个规则挑选下的胜出者。所以在考研报考前,大家应该了解这个规则,看看这个规则是否不利于自己。对于考研同学来说,大家应该关注往年材料学院公布的复试办法里的复试比率、初试复试权重、复试各科的权重以及调剂政策。假如,你对本科出身耿耿于怀,或者本科成绩较差,或者等等之类的考虑对复试的面试比较忌惮,那么你可以选择复试比率不是很高的,初试权重比复试权重高的,专业课笔试比专业复试权重高的。总而言之,以笔试成绩为主要录取因素的学校是你比较好的目标。(3)不能仅凭复试线高低而简单断定第三,复试线。比较不同材料科学院校的复试线需要辩证地来看待,而不能仅凭复试线的高低而简单断定该校考研竞争激烈,考研难度大。考研复试分数线除了与当年的考生成绩有关之外,还与该学院的复试比率有关。而比较不同高校复试线时,还需要考虑地域和各自专业课难易程度的影响。2.不建议的考研参考因素是:第一,纯粹为了获得名牌高校的硕士学位,而罔顾该校材料专业实力一般。第二,只盯着各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没有考虑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统庞大,并没有高校能够做到面面皆强,而是有侧重点。就业情况相应地千差万别。第三,太过考虑复试线、报录比等部分反映考研竞争激烈的因素。

材料考研学校排名

吕柟
不知者
2015-2016年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华中科技大学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考研院校哪个好?

七宗罪
芙蓉镇
好的多了:清华 上交 哈工大 西工大 北航 北科 北化 华中科技 华南理工 。。。。。。。就是不知道你是属于哪个层次的

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学校哪个好考

其声挥绰
绳墨杀焉
要找中上等的材料专业学校可以看排名啊。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几乎没有哪个学校可以说哪个方向都很强。所以你还要考虑方向。参考资料是关于材料专业考研学校选择的讨论帖,可以看一看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考研排名

梦中剑
诚意
1 上海交通大学 A+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3 清华大学 A+ 4 华南理工大学 A+ 5 西北工业大学 A+ 6 北京科技大学 A 7 华中科技大学 A 8 东北大学 A 9 吉林大学 A 10 天津大学 A 11 同济大学 A 12 西安交通大学 13 大连理工大学 A 14 山东大学 A 15 郑州大学 A 16 太原理工大学 A 17 浙江大学 A 18四川大学 A19 兰州理工大学 A 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21 武汉理工大学 A 22 北京工业大学 A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考研可报哪些专业?【最好有学校备注】

安宁
酷毙了
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谈1.注意分析指定教材、参考书和专业试题。选择招生单位指定的专业教材应是自己学校选用的教材或内容相近的教材。 高校专业教材众多,不同版本教材,从讲授内容到章节编排都有许多差别,如果招生单位指定的教材与自己所学教材相差太大,就难以与考试“接轨”。许多招生单位虽然指定专业教材及参考书目,但又不局限于指定书目,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程时,以指定书目为主的同时,多几本参考资料是必要的,对理解知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都有益,所以在选择专业课程时应考虑选择自己参考资料比较齐全的课程。 一般来说,考研参考书目内容要难于教材,是对课程“知识点”的概括总结,例题和习题多选取于一些重点大学研究生入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参考书可以清楚自己的实力和不足。分析比较各单位专业考研试题,可以更加明确课程“重点、难点、考点”,从新的高度对课程知识点及知识点间的联系,课程间知识点内在关系再认识,权衡报考该课程有多大难度,是否合适。分析比较预选单位的专业考研试题,可以从试题的难度、特点、趋势等角度权衡报考该单位有多大难度,是否合适。“考点”知识老师是否讲授,讲授多少和深度,如果大量“考点”内容老师没讲授,自学起来就困难,对这些招生单位应考虑放弃。短短几个月,各门课程都要复习,时间极其有限,如果选择招生单位时,对其专业复习范围、重点比较清楚、可以节约复习时间,事半功倍。研路通这个网站就有很多学校的信息。 2.征询教师和高年级同学意见。 教师熟悉一些招生单位,或在这些单位学习进修,或与其有联系;教师熟悉专业课程,对常见教材比较了解,清楚课程要求。征求教师意见,对你选择专业课程和招生单位有重要参考价值,特别是一些有经验、研究生毕业的教师,他们的指点更具有重要的意义。高年级参加过考研的同学,在读研究生他们的见解会对你有所启示。准备考研的同学一起探讨报考单位和专业课程,集思广益不失为上策。但一定要有主见,做出自己的正确选择。 如果没有熟悉的老师或同学,可以上研路通网站,那里的信息很多。 3.发挥群体优势。 学生考研既要立足个人努力,又要发挥群体优势。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生考研有动力、有氛围、有信心。大家互相鼓励,取长补短,有利于整体水平的提高。信息时代,考生闭门苦读,孤军奋战,难以金榜题名。许多高校涌现出的“研究生宿舍”,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亮点”。大家一起研讨如何选择专业课程和报考志愿,集思广益;大家选择相同或相近专业课程,兵团作战,对于考研都是良策。 借助于网络相信会更好的发挥群体优势,例如研路通就是一个很好的供大家交流考研专业课的地方。 4.贫困生的选择。 许多贫困生面对考研和就业,内心矛盾重重。一方面他们渴望继续深造,另一方面家庭困难担心学费难酬。目前,研究生只是部分收费,三年要交的学费,一般为2万多元,仅相当于研究生毕业后,几个月的工资,只要有可能,自费也要上。但是,在报考时要考虑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如果自己家庭条件不好,要力争一次考取;否则,毕业后面临就业工作、恋爱成家、社会活动等诸多问题,再报考研究生,无论环境、信息、资料、心理都不如在校生,势必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和代价。近年来,放弃就业继续考研的学生比例持续增高,考生要正确对待。学生要清楚考研竞争的激烈程度,背水再战,心理负担沉重,一旦名落孙山,难以承受挫折。要清楚延迟就业的弊端,考虑“先就业,后深造”。 考研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犹豫不决。如果你跨专业报考,三月份以前要基本确定专业和课程;即使报考本专业,九月份以前也要定下来,千万不能影响十一月初报名和大四专业课针对性复习。考研本身就是人生的重大选择,选择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选择的意义在于追求,愿每一个考生都珍惜自己的选择,一路考好!(虽然是找的,但是找也是花工夫的你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