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比较文学试题及答案

聚则为生
彼其外与
一、比较文学学科的基本学理n1、定义:n比较文学是一门将研究对象自觉地由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文学扩展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民族和地区文学中进行“跨文化的”综合性考察和研究的学科。n简而言之,比较文学是在文学研究领域中对要素A和要素B之间关系的研究。所谓“自见者不明”(《老子·二十四章》),认识“自我”需要借助将“他者”作为参照,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nn2、“比较”的意义:n比较文学学科中“比较”的意义具有特定的并且确切的学理内容,它是一种旨在把握“双边”或“多边”文学的内在关系,并进而认识它们的本质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思维形态、思维过程和方法论。n这里的“比较”是指“双边”或“多边”的“跨文化(跨文学)”研究,这里说的“跨文化思维”,指的是“比较文学”学科对于“文学”的思考,必须是从“超越一种文学”,“超越一个民族”,“超越一种语言”和“超越一种文化”的视角考量面临的学术问题。这是比较文学学科的最基本学理。n因此,比较文学是与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最贴近的边缘学科,能够最迅带地感知和接受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将触角伸向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比较文学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强调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实践东西方、中外关系上的平等对话,进行双向阐释,以达到互证、互补、互惠的新人文主义目标。n二、撰写论文的基础1、语言基础:你读的无论是中国文学作品,还是对象国文学的作品,应该是原文原著。这就是说,你读的中国文学作品,必须是原著,你读的对象国文学作品,原则上也应该是对象国母语语文的作品。但是,由于我们现在的非外国语系的大学生还没有养成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必须是原著的能力和习惯,所以大多数只能阅读翻译文本。假如一个外国作品有两种以上翻译文本的话,你就需要请教懂行的人,选择其中一种翻译精粹的译本阅读,同样切忌只是阅读“故事梗概”和“简本”。在目前不阅读对象国母语文本的特殊状态中,建议论文的写作者还是应该尽量地能够找到原著,读一读原著的原文“提要”。n从事“比较文学”学科论文写作的人,必须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并能进入运用的状态中。特别注重外语能力的培养,提倡直接阅读并采用与论题查关的外文第一手资料,对所比较的双方或多方的语言、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注重论文的学术前沿性(这一点与一般的中文专业不同)法国著名学者艾金伯勒三十多年前就说过:“在不久的将来,处于最理想状态的比较文学学者是这种人:具有极为广泛的爱好,通晓几种将在2000年前后用来写作的最重要的语言,并且具有对文学的美的深切体会。”这样的“理想状态的”比较文学学者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但却是每位学习研究比较文学者的奋斗目标。2、文本基础:发挥中文学科的优势,具备关于所比较的双方或多方的文本的基础性知识。这里的“文本”包括文学作品,也包括文学知识和文学范式等。至少你应该读过有关的文学作品,了解并大致掌握与这些作品相关的比如作家的简单的经历,他的文学地位和学术界对他和他的作品的评价等等(这一点与一般的外语专业不同)。nn3、理论基础。n三、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研究方法:n1、影响研究法:(法国学派)n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以法国学为中心,以影响研究为主要内容,跨出了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第一步。n比较文学作为学科而言,法国学派所主张的“影响研究”是其早期的主流模式。所谓“影响”就是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发生作用,引起了后者的反应或反响。影响一产生,就表明两者发生了联系。法国学者着重研究各国文学之间的联系,用确凿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是建立在各国各民族之间存在文学交流与影响这一事实基础之上的,事实联系是影响研究的前提,即国家民族之间存在过文化交流和作家接受外来干涉文化影响的客观事实。一个作家通过旅游、阅读以及与人交谈等各种途径,对某一外国作家或作品有了了解,并受其影响,这两位作家就有了“事实联系”。普希金通过阅读<堂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等作品,直接受拜伦的影响,鲁迅在留日期间,先后译述了<斯巴达之魂><摩罗诗力说>,反映了鲁迅对西方具有反抗品格的作家的推崇,也受到其精神影响。n法国学派的理论纲领和奠基作是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主张研究不同的文学事实上存在的影响关系,影响与被影响的经过路线上有三个要素:n放送者(流传学):站在“放送者”的角度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n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如对<阿Q正传>在国外影响的研究即为一例。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阿Q正传>即受到许多国家学者、作家的重视和评价。从人物形象、“精神胜利法”的奴性和创作手法方面都有外国学者进行了研究。n↓传递者(媒介学,重要分支“翻译学”):对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可分为个人、环境和文字材料等。如对译本的研究。n↓n接受者(源流学或渊源学):从终点的接受者出发,考察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所吸收和改造的外来因素,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涉及到探求文学作品的思想、人物、情节、语言、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因素的来源。如我们可以在鲁迅的<药>中看到安特列夫的《齿痛》的影响,《齿痛》描写耶酥在被钉上十字架的那一天,当地附近有一个商人牙齿痛,他和其他人一样在看热闹,和《药》中的老栓小栓一样,对于别人的死并不觉得有任何可惜,只觉得自己的疾病比起一个革命者一个伟人的冤死要重要得多。可以说《药》受《齿痛》的影响而创作,但它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前旧中国小城镇上的社会生活,着重揭露了清王朝的屠杀政策和愚民政所造成的时代悲剧和社会悲剧。2、平行研究法:(美国学派)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以美国学派为中心,以平行研究为主要内容,跨出了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第二步。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在美国教堂山举行第二届年会,威勒克在会上做了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发言,即所谓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挑战性的宣言。平行研究是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平行研究的理论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精神现象的精华,存在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状况,因此文学现象之间不必存在事实上的影响关系也可以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不受拘囿地探讨其异同及其深层原因和意蕴,或得出有益的、规律性的结论,从而更深刻地了解文学的本质和对人类的意义。也就是说,在平行研究中,处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具有不,地位和影响的作家作品都可以在“可比性”的前提下,进行比较研究。如古希腊的神话可以与北欧神话相比较,也可以和地域遥远的中国神话或澳大利亚神话比较。莎士比亚的剧作可以与同时共的中国的汤显祖的剧作相比较,也可以和时间相隔数百年的郭沫若的剧作比较。平行研究的具体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类比研究是在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品中考察相似之处,以期从中了现文学的共同规律;对比研究是比较不同文学体系的不同之处,从而使两者的特点更加突出。平行研究离不开“可比性”的问题。可比民生是指被比较的对象之间需要有某种可资比较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文学现象的同与异,这种异同一般呈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在这种关系中显示出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其范畴主要包括主题学、文类学、比较诗学等。(1)主题学。主题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题材、母题、人物典型、情境、意象、套语等跨国跨民族的流传和演变,探讨不同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作品在不同的时代或国家流传演变及其主题意义。如20年代顾颉刚先生发表了论文《孟姜女故事的演变》,对我国流传极广的孟姜女故事的演变情况追本溯源,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勾勒出孟姜女故事的演京戏轨迹。n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出现过“灰阑记”的题材类型,如《圣经·旧约·列王纪》载所罗门智慧断案的故事:两妇女共争一儿,所罗门王令将此儿劈为两半分给二人,生母出于母爱本能放弃了要孩子的权利,反而得回了孩子。类似的故事在伊斯兰《古兰经》、佛教《贤愚经》、元杂剧《包待制智赚灰阑记》和德国表现主义剧作家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中出现。“灰阑”即判官所划的圆圈,让两女人争相将孩子拽出圈外,生母不忍用力,从而暴露出假母的真面目。一般而言,“灰阑记”题材涉及智慧判案和“爱”战胜血缘关系的主题。(2)文类学:研究文学的文类、文学类型和体裁的特点以及在文学史上的演变。20世纪初,王国维撰写了《宋元戏曲考》,成为我国第一部系统探讨戏曲这种文学样式发展史的专著。50年代末,季羡林发表了《印度文学在中国》一文,论述了印度文学在文体和体裁方面对我国文学的影响。(3)比较诗学:这里的“诗学”不是指诗歌,而是指文学理论。比较诗学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理论之间的比较研究。具体研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批评的体系、概念、术语扩其发展情况。如曹顺庆的《中西比较诗学》、《中西比较文论史》,黄药眠、童庆炳主编的《中西比较诗学体系》等多种著作。3、跨学科研究: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前夕,以中国比较文学复兴为起点,跨出了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第三步,即“跨学科研究”。以季羡林、钱钟书、杨周翰、贾植芳、施蛰存、戈宝权等一批前辈学者领航开路,著书立说,开复兴中国比较文学风气之先,以乐黛云、饶蓬子、曹顺庆等为首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则紧步其后,成为献身学科建设的带头人。跨学科研究又称“交叉研究”“科际整合”“跨类研究”等。综是从文学的外转入手,并通过对这些外围领域和文学关系的研究来探讨文学本身。(1)文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思想史、社会学、人类学等)(2)文学与自然科学(数理统计、电脑技术、系统论、信息论等)(3)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绘画、音乐、雕塑、建筑、影视等)n五、收集材料的注意事项:n1、材料必须具有原典性:(1)时间原典性。材料与论证对象必须具有时间上的一致性,即为论证命题提供的材料必须与命题所体现的时间具有同步性。这就需要深入阅读与研究对象同时代的历史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而不能满足于用后来人写成的第二手材料。n(2)“母语文本”材料。如果你选取的两个比较对象一个是中国的,一个是英国的,那么你对中国的这一研究对象的材料就必须是从汉语文本方面得来的,对英国方面的研究对象必须是从英语文本中收集得来的。在一篇真正的比较文学学科论文中,文学的“翻译文本”是不可以作为论文中具有主体意义的论证材料的。这是因为作为翻译者的“译介”,与作为研究者的“研究”,这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活动,不可等合而为一。由于世界上不存在两种可以完全对应的语言文字,因此,“译本”与“原本”的不整合,是客观的事实。如果再加上翻译家内内外外的各种条件,译本与原本的差异自然会很大的。nn2、材料必须具有确证性:n材料必须具有不可辨驳的、无法推倒的实证性作用。因此,需要在更宽泛的文化领域里找材料。3、要求论文所引用的外文材料,应该在正文中使用汉文译文,但是,在引用的汉文译文之后,应该用括号标明原文,或在注解中标明原文;要求在论文中引用的所有的外文材料,一律必须在注解中注明原书或原文的名称,发表的刊物或出版社,以及年代时间。可以在原书或原名之后标明翻译本名称及译者与出版社。看起来是要求高了一些。但是,我国比较文学界目前对本学科的论文的要求,都已经贯彻了这样的规范原则,这既是本学科的学理所决定的,又是因为比较文学作为在文学研究领域内处在与国际学术界相互理解的前沿地位所必须的。由于近十年来我国高等学校中外语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比较文学学科论文的撰写是可以达到这样的规范要求的。比较(comparison)一词,指从某一个或几个角度,在不同的事物之间进行的相互区别或相互联系的分析行为和方法。在修辞中,“比较”常和“对比”换用,以帮助解释或阐明观点。顾名思义,比较文学(comparativeliterature)是一门建立在比较方法之上,历史地分析、阐释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的类同或差异以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时探究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强调事物之间的可比性和内在联系。法国比较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查斯勒就强调:“没有任何东西是孤立的,真正的孤立是死亡。”(1)在比较文学研究者看来,一方面,一切民族是在不断发生互相影响中前进的,另一方面,文学史、哲学史和政治史等是不可分离的。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形成于19世纪末,然而,早在古罗马时代,贺拉斯、麦克罗皮斯和吉利斯就曾对罗马文学和希腊文学进行过比较。十八世纪,德国的莱辛在《汉堡剧评》中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和法国古典主义的理论进行纵向比较,指出古典主义理论事实上是亚氏“古典理论”的悖离和发展。“狂飙突进运动”的先驱赫德认为,文学研究应从总体出发,并考虑影响作家和作品的各种因素——这实际上是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理论渊源。19世纪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打破了地方和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又使人们对文学的世界性有了认识,歌德甚至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与此同时,比较的方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已广泛应用,细胞的发现、能量转化和进化论这三大科学成就使人们对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大大前进,这在比较文学学科的产生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丹纳的决定文艺之“种族、环境、时代”的三要素说,则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直接的理论资源。1800和1810年法国斯达尔夫人先后发表《论文学》(《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和《论德国》,在此期间,德国的施莱格尔兄弟则写成了《关于希腊诗歌研究》和《论戏剧艺术和文学》。这个基础上,从19世纪30年代起,比较文学论著大量出版发表,这些成就标志着比较文学成为一门正式学科的时代已然来临。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镇是法国。“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816年法国诺埃尔和拉普拉斯编的《比较文学教程》中。法国学者阿·福·维尔曼1829年在巴黎大学讲学时对“比较文学”有明确的阐释,并使这一术语逐渐得到承认。另一比较文学家安贝尔(也译为安培,即物理学家安培的儿子)在马赛公学授课时强调,各国人民的文学艺术比较史将产生出文学艺术的哲学,并干脆把他的讲座定名为“各国文学比较的历史”。1868年法国著名批评家圣伯夫在论安贝尔的文章中使用了“比较文学”一词,从此,“比较文学”作为专门术语而被普遍接受。1877年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问世;1886年爱尔兰教授波斯奈特出版了被视作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比较文学》;1897年法国学者贝兹编写的《比较文学目录初稿》发表。这些都标志着比较文学已逐渐从文学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31年,法国著名学者梵·第根出版了《比较文学论》,该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比较文学原理和有关研究方法,得到热烈呼应并很快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法国学派。梵·第根在他的《比较文学论》中指出比较文学的对象是本质地研究各国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主要指向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换言之,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注重的是“影响研究”,其方式是通过历史追踪和实证考据,考察一个作家、一部作品、一种文体、一国文学在外国的影响,或探讨作家和作品的源流或受到哪些外国文学的影响,或研究产生影响的媒介。总而言之,影响研究寻求某一国家文学始自放送,经由传递,再到被接受并产生影响的“经过路线”,总结出“放送者――传递者――接受者”的具体研究方法。影响研究就此具体细分为“誉舆学”(流传学)、“媒介学”(译者、译本、改编、演出、评介交流)和“渊源学”(主题、题材、文体、风格的来源)三种研究范畴。法国学派主张“比较”一词应该摆脱美学的涵义,取得科学的涵义(梵·第根),注重历史性和科学性,他们的研究留下了许多文学史的宝贵成就。然而,由于过分注重两种文学之间的裙带关系,影响研究必然忽视具体文学作品内部的众多质素,对作品审美价值的分析几乎是空白一片。在法国学派看来,对作品进行美学评价或审美欣赏,将损伤其孜孜以求的客观性、科学性。此外,法国学派标榜影响研究,却忽视了这一事实——影响从其意义上讲应该是相互的。在这一点上,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表现出了强烈的唯我独尊的狭隘民族主义色彩和保守倾向。然而,这种观念很快遭到比较文学研究美国学派的否定和抛弃。崛起于二战之后的美国学派以“平行研究”为标志,他们不满于法国学派漠视作品审美欣赏这种停留于外部考证的研究方式。1953和1958年,注重文本批评的英美新批评派代表人物韦勒克,分别在《比较文学的概念》和《比较文学的危机》中,对法国学派重事实、讲考证,只求“事实联系”的研究方法提出全面尖锐的批评。这篇报告被认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书,并引起两派长达十年的论战。1962年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亨利·雷马克发表了《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重新定义“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而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音乐,建筑)、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学等等。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2)不难看出,美国学派主张,比较文学首先是一种文学研究,它关注文学作品在题材及形式处理上等的一切审美特质;其次,文学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应和人类其他的表现领域进行比较。在这个意义上,美国学派进行的比较文学研究被视作“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的研究。平行研究包括“主题学”、“题材学”、“形态学”、“类型学”、“比较诗学”(亦称“比较批评”)等内容,研究同一主题、同一题材或同一文体在不同国家文学中的形态与发展,或是探讨并无直接联系的几国文学在主题、题材、文体、风格、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类同和差异。并且,这种文学作品的比较也拓展到理论领域,不同国家的文学理论批评之间的关系也是平行研究的对象。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之间分岐缘故而引发的论争,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极大地促动了比较文学研究浪潮的到来。由于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展,比较文学已经成为具有世界性的人文科学的重要分支。英国、日本、苏联、中国等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很快发展起来。1954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宣告成立,该会成员分布在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会址固定设在法国巴黎。比较文学已不仅仅局限于文学的比较,而是上升为一种学术研究取向。1982年福克玛在《比较文学和新变化》中提出,比较文学既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也应作为一门学术性学科。在他看来,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基本上是一致的。总的来说,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比较文学已经远远超越了文学影响研究和文学内部质素之间辨同析异的层面,结构主义、价值问题、符号学、接受理论等日益受到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视,从而大大拓展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视野,同时,比较文学也在文学理论研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上的作用。注:(1)布吕奈尔等著《什么是比较文学》第2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2)转引自孙景尧《简明比较文学》第65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

同济大学 比较文学 真题 你找到了吗?同求啊

怪物
参验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比较文学真题 试题(一)答案 一、填空: (16 分)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 1886 年由 波斯奈特 在《比较文学》 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 19 世纪 70 年代末至 90 年代。 3、 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 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 比较文学理论著作 的问世、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比较文学学 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5、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 法国学派 、 美国学派 和 中国学派 三大学派。 7、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三大类。 8、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 10、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外部研究、内部研究两方面。 12、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 1984 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 的《比较文学导论》 。 二、简要回答: (30 分) 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可 资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 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 并保证比较研究得 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 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 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 上的可能性。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 2、什么是“期待视野”?作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 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就是指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先就已存在的一种 “意向” 这种预先就存在的意向会决定读者在阅读作品时的判断和取舍。 , 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 做的阐释。 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 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 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希望能帮助您!

求厦门大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历年考研真题。

久矣
钢琴手
嗯...,既然求助了,我就给个建议吧,找厦门的同学到厦大图书馆复印社买,或者去厦大的bbs上看看有没有人卖考研资料。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考研问题

动员令
黑崎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个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领域。其宗旨在于以总体文学的研究为背景,以不同民族、不同文明背景的文学及文化现象为素材,通过沟通和对话,促进东西方异质文化之间文学的互识、互证与互补,探寻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交流、影响的轨迹,促进文学与哲学、人类学、心理学、艺术等其他知识领域的交叉与互渗。2015全国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综合排名你确定要考这个吗?这个现在很火,竞争也很激烈,而且学科现在不成熟,比文艺学还不成熟,而且考上了学的不是文学,而是一种方法论,跟文学没什么关系.我当初以为自己外国文学底子好,学这个肯定吃香,但是导师给我看课题我就傻了,相当无语如果你不是我这样的,已经确定了,那么你就考吧这个只要北京的学校好,相比之下成熟点,让你有东西可学北大,人大,首都师范和北师范,这四个你选哪个都行,考上了哪个都行

老师请问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答卷是汉语的吗?我特别喜欢世界文学但英语又不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今之人也
日月得之
考试科目专业课都是汉语;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考研,属于文学类考研,答题和考卷都是汉语的,但考试科目里面有英语一,而且国家复试分数线文学线英语要求最高,基本上每年都是55左右,英语不行考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没有优势。

比较文学考研

袁盎
忧郁症
比较文学其实很宽泛的,你说的是外国文学的比较文学吗?而且,比较文学在各个高校的学习侧重点也不一样!你要考哪个学校的比较文学,最好考之前要打听的仔细!还有,这也分导师,有的导师侧重作品 ,有的导师侧重理论,不过任何理论的研究都得建立在作品的研读上!所以,第一,你要确定你考取的那个高校的那个导师比较文学研究方向是不是偏重理论,是的话你不喜欢就赶紧换学校!第二,其实,理论部是个坏东西,如果你认真阅读一些名家的研究作品,你会收获颇丰!一般的学校考比较文学都会考文学概论,但是具体的还要看学校和你选的导师

我想考比较文学研究生,请问有哪些要考的科目?

木棉
赐也
跨专业考试是可以的,不过你要认真准备。每个学校考比较文学的参考书目都不一样,你要确定考哪个学校,再去关注这一下个学校的招生简章。比较文学一般都要考《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名篇选读》、《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你可以看看不同学校的招生简章。

考研考比较文学专业哪个学校比较好

和之至也
实者伦矣
北师大http://graate.bnu.e.cn/zhaoshen/zsindex1.htm南京师范大学http://grad.njnu.e.cn/news.aspx?lb=招生管理,硕士招生&article=29上面的中文也在网址里面暨南大学http://yz.jnu.e.cn/main/readnews.asp?newsid=518自己看撒==

跨专业考北大外院的比较文学专业研究生,求参考书目,真题还有复习经验啊。急,谢谢啊!

恶魔人
病而求医
你好,同学。我和你的经历类似吧。一开始也是很抓狂,凡是考研的同学,我想都经历过这几个阶段吧。“自我分析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考研&就业&公务员之间的抉择,为什么要考研?——考哪里?学校专业地域的三重选择定位——如何考?方法和心态上的调整”。 本人是跨专业考北大外院比较文学专业的,如果是本专业的,可能经验上并没有多大的借鉴作用。总之,虽然是一家之谈,但是也希望对以后的同学能有些帮助吧。如果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望同学们多结合自己的情况,我的学习经验也只能作为参考吧。 好,废话不说,进入主题吧。 第一步认识自己,本人考的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属于跨学校、跨专业的两跨考生。本科期间也拿过奖学金,积极参加各种课外团体活动,但是在学术上没有什么建树,综合评估中等。本科期间也看书,但是都是出于兴趣爱好的闲书,教科书并不是很热衷。对于本科生来说出路四条可以这么说吧。就业,考研,公务员,出国。当时自己还比较眷念大学生活的,觉得突然社会上还不是很适应。加上家里也没什么经济负担,也不着急我反哺。出国的话也考虑过,由于本人大学的时候参加过交换生项目,也经历过出国,还是觉得祖国好啊,有个体验有个经验就够了,于是也就放弃了再出国的想法。既然决定了要考,那考哪里呢?我定了三条标准:1)是北京的大学。北京真是个好地方,这是心里话,本人十分喜欢北京这个城市,个人情结吧。2)要比我现在的学校好,综合学校最佳。3)文学类要出色。这样的在北京只有两所,北大和北师。于是我报考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其实在专业上我并没有多大的优势,可能有同学问了,为什么我还要报考胜券不大的北大外院比较文学呢?很大原因可能是由于父母的希望吧,再加上自己的名校情结,很想园梦北大。自己平时喜欢看一些闲书的缘故,也算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做的选择吧。另外,仔细查了一下,不仅给参考书,每年还招5、6个,而只有30多个人报。唯一缺点就是在网上找不到完整的历年试题。北大外院的题三个字便可概括:偏、难、怪。但是录取比例可是大大的高。接下来就是考研如何考的问题了。政治:吃透高教社的《大纲解析》,各方面的说法也比较权威和全面。但是《大纲解析》的一个缺点就在于它的重点难点不是很突出,这可能在备考中给许多考生带来不便。凯程考研班的王老师通过多年的经验和他对北大的了解,详尽地给出了每个章节的每个重点难点,一定程度来说,在备考的时候起到了宽心的心理作用吧最主要是老师的答题方法指导给了我大的帮助,让我能够在一头雾水的情况下不出差错保住基本分。另外,一定一定要抱住红宝书不放啊。此书是经典中的经典。 外语:今年英语偏难,而我是跨专业考试,可以用我的老本行法语作外语,占了一些便宜。如果你想考240法语的话,我想,对于本科就是法语系的同学来说,如何学法语自有你的一套方法,不用我多说。对于本科不是法语系,但英文不是太好,想用法语取得优势的同学,我首先要提醒你们,如果初试用法语,复试的口语和听力也是要用法语的,而口语和听力往往是你们的拦路虎,有可能复试被刷。外语是慢功夫,如果你有志于用法语或者其他小语种考试的话,现在就开始吧。 专业课复习: 因为我是跨专业考试,从没上过文学方面的课,以为一上来就看参考书目恐怕不太好,就先用朱维之的《外国文学简编》打底。其实这本书充其量可以给爱好文学的人做个普及,达不到教材的水准。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我个人建议李明滨的《世界文学简史》和孟庆枢的《西方文论》。这两本书虽然都不是考研的参考书目,但是内容简明易懂,对于跨考帮助巨大,能够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点。 专业课有两门:世界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假期一直在看文学史,因此九月一开始先把李赋宁的《欧洲文学史》过了一遍,做出一本比较详尽的笔记。这个非常管用,以后都靠着笔记复习,不用翻书了。其实选书的时候自己也迷茫了很久。一开始用刘象愚的《外国文论简史》,后来还是觉得《西方文论》更适合像自己这样的跨考的,因为说的更简单明白,容易抓住主要大意。十月份集中复习文学理论。其实外院主要考的是西方文论,中国文论和基础理论只涉及一点。但是参考书给的是胡经之的那本和张隆溪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对于跨专业的我来说有点吃力。我是勉强看完了胡的上册,做了笔记,实在是看不动了;张隆溪的那本书是顶级宝典,一定要看,建议在第二轮复习看,要先有个知识储备再说。总之复习方法就是做笔记,列重点,慢慢都就会从中理顺思路。 十一月再回头做文学史的第二轮复习。把《欧洲文学史》差不多吃透了。这次用的一个是飞翔考研老师给出的资料,非常全面,名词解释和简答应有尽有;一个是李明滨的《世界文学简史》。这本小书虽然简短,却言简意赅,补充了很多《欧洲文学史》讲不清楚的地方,还有很多名词解释,十分有有意思。辅导班的王哲老师则给了我很多有用的建议,还有很多答题技巧。因为外院的题偏、难、怪,没有这些技巧真不知如何下笔。其中,北大的《东西方比较文学史》、孟昭毅的《简明东方文学史》、杨仁敬的《美国文学史》和李明滨的《20世纪欧美文学简史》,还算是挺管用的,也都不错。 十二月又回来做第二轮的文学理论复习。我还是抓着那两本书看。我在选学校的时候同时下载了许多其他院校的真题比如北师、南大的比较文学试题,对照着看,有很多相同的,那就是重点,我就用这个参考文学理论会出什么题,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反复看了几次张隆溪的那本宝书。 一月份基本上就是总结一下,调整心态。初试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水到渠成,两天转瞬而过。 最后,想对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1)对报考专业的热爱和长期的积累是最好用的法宝。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只有自己喜欢的你才能坚持到底。考研复习过程中我是越复习越高兴,因为即使考不上,我也收获了知识,收获了良师益友。想给过我帮助的同学和前辈以及老师给予最诚挚的感谢! 2)在所报考学校专业有一位学长或学姐,则事半功倍。如果有财力支持的话,可以报个辅导班。不过一定要选择质量高的辅导班,有针对性的。现在有的辅导班都是大班授课,一窝蜂的聚在一起,一天从早上讲到晚上,填鸭式的辅导个人认为并不是很有效果。这里推荐飞翔考研班辅导,主要是注重考生的考研进度,结合考生在考研中遇到的方法和心理上的问题,即使做出信息反馈提出解决方法。3)要给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这分秒都宝贵的时间里,不要因为一些琐事而分心那是很不值当的,所以挑一间好的自习室,缓和自己的心情的同时也能提高学习效率。4)如果感到失落感到孤军奋战的时候,可以上上考研论坛什么的,看看正在同一战线上挥汗洒雨的同盟军们,你会发现生活还是很欢乐的,因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