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师大考研有体育教育吗

随随便便
饰人之心
华东大学可以,华东大学的挂名是全国都不错的

我想报考北京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足球方向的研究生,都需要哪些条件?需要国家二级运动员证明吗何时考

有异
虎姑婆
不需要二级运动员证明,下面是报考条件。四、参加全国联考的考生 (一)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326462663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0年9月1日),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修完大学本科全部必修课程;②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4)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即2009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5)除中央党校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学历外,其余的党校本科学历不能报考。 (6)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7)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8)在读研究生,需提供就读学校同意报考的证明,并在录取前先办理原就读学校的退学手续。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0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 楼主可以参考2010年北师大体育学院硕士专业研究生招生简章。链接http://graate.bnu.e.cn/zhuanye/jz/jz_2010zyxwts.html

体育生在师范类大学可以继续考研究生么,都要考哪些

知也
复归于朴
一、师范类院校:最好的是北京体育大学,北师大,华师都3431346334行,还有一些非师范院校也招收体育生。体育生是练体育特长的特长生,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参加中考或高考的考生,在中考或高考之前要参加欲报考高校的体育加试,加试成绩加上中考或高考成绩之和,高校方进行择优录取。体育生往往分成:直接报考体育类院校的体育生; 2.报考综合性大学的体育特招生。两者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被高校录取后的学业及任务不同。二、我国的专业体育院校: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军体院)。三、教育部直属的师范院校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都有体育学院!还有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师大体育学院。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各个省的师范院校都有体育专业,现在还有包括有教育专业的的大学也有体育学院。比如重庆大学、宁波大学、苏州大学、厦门大学等等。 扩展资料 体育生毕业适合做什么工作根据体育生在校学习重点的不同,就业方向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1.体育教育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运动训练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竞技运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从事运动训练教学、训练、科研、社会体育锻炼、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3.社会体育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健身养生、经营开发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想考北师大的体育教育专业, 求赐教

不离于精
惠施之才
体育类院校北京 上海 武汉 成都 沈阳都不错。师范类院校北师大 华东师大 华中师大 福建师大也不错。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录取分数线

齐风
人爵
:① 2016年北京的单招录取分数线在200分左右,当然各个地区会有些许偏差。 ② 一般来说,大部分院校是不公开单招分数线的,都是需要学生自己登学校网站自己查看的。 ③ 单招分数查询一般都是在考试后一个月进行。 单招主要面向的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学...

谁知道北师大的教育学好些,还是华东师大的教育学好些

贵人迷
惚乎若亡
当然北师大,不用比的!我以前找的资料,自己参考下吧,希望对你有用! 北京师范大学 【专业特色】北师大教育学院从2002年起以一级学科“教育学”的名义统一招生。经过约两年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再根据教育学院的相关规定自主决定专业与方向。学院鼓励高年级本科生参与本院专家主持的课题研究,同时成立了学院本科生研究基金,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学院还与许多世界知名大学和教育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本科生成长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 【师资及科研】教育学院是全国最早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点,最早设立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最早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授权的单位,更是全国少数几个具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一批成就卓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育学家更是直接参与本科生的培养。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36人,讲师21人,在职教师一半以上拥有博士学位。学院拥有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学、教育史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毕业生去向】本院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国家教育系统中享有良好的声誉。目前学院的研究生招生数已经远远超过了本科生的招生规模。合乎条件的本科生均能比较顺利地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考研比例一般在50%以上),成为国家急需的高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才。 就业的学生则多数流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社会经济部门。华东师范大学 【专业特色】华东师范大学在教育学科方面有4个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学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8个系和教育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等10个本科专业。 在教育学科方面,华东师大现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和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两个国家人文学科重点科学研究基地。 设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教育史和基础心理4个全国重点学科,心理学一个国家自然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师资及科研】华东师大教育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批在国内外著名的教授和专家,在教育研究领域里处于领先地位并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中有教授60名(包括博士生导师44名)、副教授107名。近年来该校承担多项国内外研究项目,并对地方、国家以及国际的项目设计、项目监督、成果评估及研究进展进行指导。 尤其是在教育政策、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的研究深刻地影响了全国各地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 【毕业生去向】近几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7%以上,全校80%左右的毕业生留上海工作。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除每年30%至40%攻读研究生外,大多在各个领域从事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如: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在公司、企业从事人事测评和培训,在大、中、小学或有关机构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等。

天津师范大学考研的问题

黑家伙
爱在线
保研率不高的,如果只收5个研究生,那么最多有2个保研上来的,通常是1个。本校的一般不会考本校研究生。所以外校的来考,机会还是比较大。复试是差额复试,但是淘汰率比较低,基本初试分数不是最后,在研究方向这一环节回答的让导师满意,就没什么问题,建议选导师前看看他的研究方向,他的论文。我就是师大的学生,楼主可以参考一下。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考研论坛

符瑞
明鬼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为统考,考试科目为: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外国语  ③313历史学基础  以下是博仁考研为您整理的华南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  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于华南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信息也可以到博仁考研网去查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浮之江湖
歼灭者
1、研一的在大运村住,价钱贵,大约1800吧,住宿一般,很小,四人有洗手间,各项费用高,用暖气而是用天花板上的电暖壁,效果不太好而且电费很贵。2、吃饭的话,在楼下地底的食堂,又贵又难吃...所以经常在大运村外面的馆子吃,学校上课多的话就在学校食堂吃。买个自行车上课是很好的主意,骑车去学校就15分钟,坐车的话要死等,宁肯骑车。3、上课在学校,要自习就在学校自己吧,研究生自习的人毕竟少撒。给你个报纸报道的消息,你看看哈。关于 大运村许多宿舍经常舍不得使用耗电巨大的电热膜空调,这种空调每小时得用两度电。学生们非常精密地算计着每次使用空调的时间和长短,要保证每次都能达到最好的取暖效果而又不致耗电过度。“还好去年是暖冬”,王蓝她们一个屋只用了800度电。但她的室友们最近感到关节疼,没准也是为省钱给冻出来的。刘星的宿舍为了节约水电,他们协商好,大家每周 洗两次澡,而且同时轮流着洗,“一次性烧热两大桶水要用二三十度电,大家都洗的话,成本是最低的”。刘星说 新家 “大运村”坐落在北京西北部的知春路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南面。从正面望去,由浅色的高大建筑组成的大运村规模恢弘,显得现代和气派,十多幢高层建筑围绕着内部的中心绿地形成一个圆环状建筑群。举办大运会时用的旗杆没有撤去,一排排空荡荡的旗杆高高挺立着。除了上下课时间,大量的年轻人像潮水一样急匆匆地出去或回来之外,这里表面很少能看到学生生活的痕迹。从表面上看,它跟任何一个新兴的居民小区没什么区别。 北京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王蓝(化名)告诉记者:“刚到大运村时,我特兴奋。这里的环境多好啊,三个人一间房,有自己的工作台、独立的卫生间,随时可以享用的热水澡。当我第一次可以像在家里一样独自洗澡时,觉得特别感动。”和很多人一样,王蓝的本科四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六个人一个房间,上下铺,拥挤,吵闹,洗澡不方便,电脑没处放……而大运村改变了这一切。虽然这一切是以金钱为代价换来的。 “大运村”是目前北京最大的学生社区,它由北京一家综合性房产开发商天鸿房地产集团投资兴建,曾因设施的豪华和管理的完善在当时名声显赫。但当它成为普通的大学生公寓后,这些设施成了学生们诟病的缺点。 去年10月,北航的3370名2001届新生成为大运村学生公寓的首批入住者。其后,北京科技大学、地质大学,甚至离这里距离不近的北方交大、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1所大学的学生也陆续入住,形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生之家。大运村是北京规模较大的完全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学生社区之一。 住在这里的学生们,在来大运村之后,相应地进入到另一种生活状态,这和他们过去的经验很不相同。 “我感觉从来没有离学校这么远过。”北京理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刘星说,他现在去学校要坐班车。北理工的班车上中下午和晚上各有一班,去学校或回来,都必须掐好点儿,这种生活规律似乎更像上班而不是上学。 李斌(化名)是北航大一的新生。她去年10月首批入住大运村,已经算这里的“老村民”了。李斌平时骑车去学校上课,从大运村到学校骑车只需五六分钟。因为学校人多,教室和图书馆都很挤,她多半选择回宿舍学习。大运村有一个食堂,饭菜比学校贵一点,但很方便。她虽是北航学生,但校园只是她上课的地方。大学生活中别的事,都在大运村这个社区里完成。“我们都管这儿叫‘村儿’,在学校里会问‘你回村吗?’或者‘我呆村里呢。’”李斌说。她和同学们除了上课,多半时间是在“村”里呆着,看书,用电脑,或上上网。 新同学关系 在大运村,同学之间的关系在悄悄改变。在宿舍住的时候,大家只是同住关系,彼此之间很少牵涉到利益。但在大运村,由于大家共用公用设施,而这些公用设施本身又产生出大家分摊的水电费。用互联网的插口要考虑到时间问题,有些寝室只申请了每月80元(可用40个小时)的互联网使用费,你用的时间多了,别人就用得少了,但人家还得一样付钱。在这些问题上,室友是否能达成共识,形成契约关系,利益分配是否合理,每个人在执行的时候是否有足够的自觉——而不只是平时,大家是否谈话投机更能决定一个宿舍室友间的关系。 很多大一新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都感到很棘手。对这些长期在父母庇护下生活的独生子女来说,要在一间4个人合住的房间里和人共享公用物品,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不侵犯别人的利益真的很难。王蓝告诉记者,她的小师弟们曾因为另外一个人长时间地洗澡而发生矛盾,结果,另外三个男孩趁那人洗澡时候,把电热水器电源关了——那是在冬天发生的事。据她说,在大运村,男孩子之间因为经济纠纷打架的事听到过好几回了。 住在大运村里的学生,一学年的住宿费是1800元,这个价钱,还是开发商一再让价、政府和学校层层补贴而来的。每个月还要交水电费。在冬天,学生们每月基本上都要用50元的电费,平时水费也要花费20元左右。 省钱,成为共同的利益所在。许多宿舍经常舍不得使用耗电巨大的电热膜空调,这种空调每个小时得用两度电。学生们在冬天非常精密地算计着每次使用空调的时间和长短,要保证每次都能达到最好的取暖效果而又不致耗电过度。“还好去年是暖冬”,王蓝她们一个屋只用了800度电。但她的室友们最近感到关节疼,没准也是为省钱给冻出来的。 刘星的宿舍为了节约水电,协商好,大家每周洗两次澡,而且同时轮流洗,“一次性烧热两大桶水要用二三十度电,大家都洗的话,成本是最低的。”刘星说。 北航的一位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太顺了,个性强,不知道节约,自理能力差,现在就让他们接受这样的锻炼也好。” 安全和孤独的生活 “我都觉得我不是北科大的学生了!”王蓝对记者说,“这里很安静,环境好,但很闭塞,没有大学的氛围。”她认为,大学生要的不是良好的生活条件,而是大学的气氛、信息的畅通、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相影响,可是这里没有。“学生们在水房里洗衣唱歌,在吃饭时候交流,在澡堂里互相搓背,随便进出别的宿舍——同学感情就是这么培养起来的。可现在,进别人的门还得这样——”王蓝做了个敲门的手势。 在王蓝或者刘星的眼里,大学是由学生、老师和大学的文化氛围共同组合成的一个综合体,它的文化不仅指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还包括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和传播这些信息的媒介:讲座、电影、音乐会、社团、志愿者活动、海报、通知、宣传画等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也感到了这个问题,并试图在大运村创造点文化氛围,像做一些宣传栏、信息栏,贴点海报什么的,但物业管理部门“不理解,对学校工作配合不积极,为任何一点细节问题,学校都要跟物业大量协调关系,非常难”。目前他们要求每个班级的辅导员都必须住到大运村去,以加强和学生的联系,帮助解决学生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曾考察过港澳地区或国外的学校。据他介绍,在不少国家,学生自己的社团或志愿者组织非常发达,这些社团在学生社区搞大量活动以丰富学生生活;大量的互助组织的存在,也让学生的互帮互助行动很普遍;使不住在校内的学生仍能感受到浓烈的校园文化气氛。 在大运村,还没有出现像样的学生社团或组织。虽然很多同学都在期望中等待,“可没人牵头,也没有活动场所”。这个在想象中“会多么美好”的组织并没有在这个11所高校学生组成的大集体里出现。记者同时发现,这么大个大运村,在网上也并没有自己的社区。 大运村的很多学生都是短期住在这里,多为大学一年级新生,或者低年级的硕士或博士生,有些是临时调剂住到这儿的。对他们来说,大运村只是一个临时住处,很快他们还会回到学校里去。大运村的管理出奇地严格,要进男女生宿舍非常难。在女生宿舍,哪怕本楼的人,进门也要出示房卡。一些远道而来的父亲们,要经过很烦琐的手续才能看到自己的孩子。而非直系亲属的男性们,多被友好地劝阻在女生宿舍之外。因为如此严格的管理,在大运村也常出现家长跟门卫争吵的场景。 一些学生认为物业公司为了自己管理方便牺牲了学生的自由,“把宿舍搞得跟监狱一样”。但负责大运村的物业公司保卫处的同志说,“我们是为了维护大家的利益,可能给个别人带来不便,这是没办法的事!” 由于远离学校,大运村又没什么娱乐设施,学生们普遍感到很孤单。刘星在大运村已经住了四五个月,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宿舍里看书,累了会到楼下的绿地里走走。除了偶尔踢踢球和散步之外,他在大运村找不到任何娱乐。“以前还去网吧上上网,现在连网吧也关了。”他苦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