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怎么样,我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女硕士,非北京生源,在这里一般待遇怎么样?今

各复其根
冯契
待遇也不能代表全部!!!

李复兴是水专家吗?

一饮一啄
泮水
李复兴是水专家,简介如下:1.李复兴教授,著名水营养学家、我国水生理科学的拓荒者。曾任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营养室主任,现任北京IDM(爱迪曼)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主任、世界水文化研究会会长。2.李教授致力于营养学的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李教授主要致力于水营养生理和健康饮用水的研究。在国际舞台上,李教授提出了“水退化”的科学创新理论和“健康水系统科学”的概念,受到国内外学者和联合国技术开发计划的关注。3.2007年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的《水,是药还是毒?》一书,作者就是李复兴教授,该书是中国第一本最全面、最权威的、最科学的饮水科普力作。除此之外,李复兴教授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译有300多万字。4.李教授在水的营养研究方面,还有《好水在中国》、《水-被遗忘的营养物质》、《饮水最好方式A B》等著作,并主编了《水与文化》高峰论坛集。扩展资料:李复兴主要成就:1.曾在北京召开的“饮水指数N1”会议上,李复兴教授介绍了N1与其他许多污染指标呈现出相关的关系,是评价饮用水质量的重要指数。李教授解释说,“N1”源于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指南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综合指数,英文字母“N”。2.《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规定,综合指标必须小于1方为安全合格饮用水,大于1方为不合格饮用水。“1”为安全水与污染水的分界值,故命名为“N1”。3.在《水,是药还是毒?》这篇著作中 ,李教授对什么是好水、什么样的水、不同的人是否有不同的饮水方式、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水以及日常饮水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提出了科学、全面和普遍的答案。4.这些解决方案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平时不了解的水知识,在专家指导下逐步养成健康科学的饮水习惯。此外,该书还介绍了一项新的科技发明——功能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注入了新的氛围。该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信息丰富,可读性强,智能化,科学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水指数N1百度百科-《水,是药还是毒》

2015年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招聘写的"应届生满足进京条件"是什么意思?

怨天怨地
孙叔敖曰
尊敬的百度用户你好!就是说满足条件后,可以落户北京北京市单位接收毕业生进京的原则和条件 ●按照学用一致、专业对口的原则,接收非北京生源毕业研究生(含双学士)和获得省部级荣誉称号的本科毕业生。 ●接收本科毕业生主要为国家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且专业为北京市重点工程、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艰苦行业急需的紧缺专业。 ●接收非外语专业的本科生,其英语水平最低应通过国家四级水平考试(其他语种暂不作规定),对于体育及艺术类本科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应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对于国家教育部所属院校的毕业生成绩最多允许有两门补考记录,其他院校的毕业生成绩应无补考记录,且毕业生均须获得相应学位。 ●对于家庭有实际困难的毕业生进京,按照《关于接收家庭有实际困难非北京生源毕业生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0]6号)执行。 ●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接收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非北京生源的获得学士及学士以上学位的应届毕业生,不做数量上的限制。 2005年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程序 相关政策 (1)2005年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程序 一、各主管部门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须在市人事局下达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控制数内进行。 二、各用人单位须在教育部直属院校、其他部委所属院校、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及列入“211”工程的地方院校范围内,引进紧缺专业本科学历应届毕业生。 三、各用人单位要求按照学用一致、专业对口原则,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研究生。 四、审批时间为:2005年4月1日至6月25日。各主管部门每星期一、三、五报送、领取审批材料。 五、报送材料及要求 (一)研究生 1.非北京生源毕业生进京审批表(一式两份),须用人单位及主管部门盖章; 2.毕业生就业推荐表,须学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盖章(定向或委培毕业生除外); 3.毕业生已修全部课程成绩单,须学校教务部门盖章。 (二)本科生 1.非北京生源毕业生进京审批表(一式两份),须用人单位及主管部门盖章; 2.毕业生就业推荐表,须学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盖章; 3.毕业生已修全部课程成绩单(30门课程以上),须学校教务部门盖章; 4.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复印书。 (三)凡进入北京市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毕业生,还须附《北京市应届毕业生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合格证书》复印件。 (四)各用人单位及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毕业生《大学四级考试证书》或《大学六级考试证书》和《北京市应届毕业生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合格证书》原件。

北京市金盛光大园艺水果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怎么样?

堕尔形体
今敏
北京市金盛光大园艺水果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是2015-08-19在北京市昌平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北庄户村西大井G1号。北京市金盛光大园艺水果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143552508341,企业法人吕亚琴,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北京市金盛光大园艺水果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技术推广服务;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城市园林绿化服务;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企业策划;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刻章服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1047971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180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北京市金盛光大园艺水果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信息和资讯。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怎么样?

其性过人
刺秦王
简介: 煤科总院前身是北京煤炭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7年。1999年7月1日,根据国务院国办函[1999]38号文和国科发政字[1999]143号文的要求,煤科总院及其管理的分院、所整体转制为中央企业工委管理的大型科技企业,并于2000年2月2日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煤科总院是中国煤炭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建院近50年来,共取得了科研成果4000多项,其中5项获国家发明奖,700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得各项专利500 多项。“八五”期间,煤科总院承担了行业74%的国家科技攻关任务,“九五”期间,承担了行业73%的国家攻关和70%的行业攻关任务,是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支撑单位,为煤炭工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1985年国家推行科技体制改革以来,煤科总院开始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在“立足煤炭、面向社会、发展高新技术、兼顾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经营方针指导下,积极拓展业务,逐步由科研型向科研经营型转变,于1990 年基本实现了自收自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煤科总院已经形成了集科学研究、科技产业、科技服务、工程承包、技贸经贸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经营范围拓展到矿山、冶金、水电、地铁、市政、路桥、化工等多个领域。 2008年09月,经报国务院批准,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组合并,成立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煤科总院成为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14年5月,煤科总院改制更名为“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朱凤山成立时间:2013-03-29注册资本:7244.898万人民币工商注册号:100000000044591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青年沟路5号详情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天眼服务

全国研究所的名单有吗?

振鷺
风教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军医进修学院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航天710所)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海军装备研究院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防化研究院中国一航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空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化工分院北京化工研究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建井研究分院中国轻工总会环境保护研究所装备指挥技术学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装甲兵工程学院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防化指挥工程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中航一集团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二八研究所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研究分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601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26所沈阳化工研究院中共辽宁省委党校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煤科院上海分院上海化工研究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第二军医大学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上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航空研究院640所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09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

北京的设计院有哪些?我是做污水处理的?

加工厂
轮椅舞
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 废水、固废甲级,废气乙级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东门外紫光大楼 赵 抒 020-87769980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 废水、固废甲级,废气乙级 北京市清华大学八区环境楼4楼010-62771129 北京环科环境工程设计所 废水、废气甲级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北二巷010-68338042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废水甲级 北京市西城区北营房中街59号010—88362289 五洲富士化水工程有限公司 废水、废气甲级 北京市宣外大街6号庄胜广场A座808-810010-38802648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 废水、废气甲级,噪声、固废乙级 北京市安外大羊坊8号 孟伟 010-84915209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废水甲级 北京市西城区北营房中街59号010—88362289 五洲富士化水工程有限公司 废水、废气甲级 北京市宣外大街6号庄胜广场A座808-810010-38802648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 环境工程甲级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21号010-683951155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考核合格单位(甲级)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北京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北京 北京飞燕石化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北京 北京毕派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北京环境评价联合公司 北京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北京 北京国电水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北京 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北京 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 北京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北京 清华大学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北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 北京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北京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北京 中国轻工总会环境保护研究所 北京 中海石油工程设计公司 北京 北京中兵北方环境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北京大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 石油大学 北京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北京 解放军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北京 北京欣国环环境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北京永新环保有限公司 北京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核化研究所 北京 中国水电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

大唐国际科学技术研究院适合水电吗

龙行天
巨蟹座
年薪一般是6-8万研究生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业务部门

发剪
合成人
信息资源中心信息资源中心(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主要业务单位之一,同时也是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命是为发展国家科技事业、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各类科技信息保障。主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各种类型和各种载体的科技文献信息并面向全国开展服务。信息资源中心下设资源建设部、信息服务部、院士著作馆、数字图书馆研究室。1、馆藏资源信息资源中心主要承担工程技术各学科领域内的文献资源建设任务。近几年来随着文献购置经费的不断增长,馆藏文献的规模、品种和数量都有了很大发展,馆藏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特色化程度不断提高,文献的满足率和保障率达到了一定水平,初步具备了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的功能和能力,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工程技术领域专业图书馆。2、文献服务信息资源中心目前实行365天到馆读者“一站式”服务、24小时全天候网上信息服务,技术手段先进,服务方式灵活多样。(1)文献阅览服务◆ 查目厅目录检索服务:提供本所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馆藏目录检索服务及读者阅览咨询服务;◆ 期刊阅览服务:提供近两年中外文现刊及检索参考工具书阅览服务;◆ 特种文献阅览服务:提供中外文过刊、中外文会议、学位论文等文献阅览服务;◆ 缩微文献阅览服务:提供美国政府科技报告及七国两组织专利的缩微文献阅览服务;◆ 电子资源检索和阅览服务:提供光盘或网络版资源的检索和阅览服务。(2)原文提供服务◆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注册用户的网上原文提供服务;◆ 本所、北京地区以及国内其他图书情报机构的馆藏原文代查服务;◆ 向大英图书馆、加拿大科技情报研究所等国外机构提供长期的馆际互借服务。(3)科技查询服务◆ 国家、省、部、市、地等各级科研项目的开题立项、成果鉴定、成果报奖、新产品开发与申报等的查询;◆ 国家一级科技查新机构的评估、认定以及科技查询人员的资格培训;◆ STN系统欧洲服务中心FIZ中国总代理。(4)论文收录引证服务向全国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个人开具科技论文收录及被引用证明。3、院士著作馆院士著作馆在科技部和中国工程院的倡议下,于2004年6月3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其使命是全方位收集院士科技文献,建设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知识宝库;展示院士风采,传承院士精神,宣扬院士思想,传播院士文化;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保障,为推动自主创新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院士著作馆现已收藏有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近千位院士的3000多部学术著作和33000多篇学术论文,以及900多件院士风采物品,建有可供检索查询的院士信息系统。院士著作馆建有大型煅铜浮雕壁画《院士名山》,以汉代竹简的艺术形式镌刻捐赠著作的院士,以此教育启迪后人。4、科研数字图书馆研究室是信息资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利用现代化手段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开展检索语言和检索技术的研究,组织实施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发展规划。研究室具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以中青年技术骨干为主力,全面担负中心的信息技术支撑功能,保证网络系统、服务器系统、自动化系统、数字化系统的可靠运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在英汉科技词库、汉语主题词表、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科技资料体系建设等领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此外,研究室还负责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以及国家标准的研究、开发与制定工作。目前,信息资源中心正按照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大平台的建设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我国工程科技文献信息保障能力,为提高我国工程科技创新能力做出贡献。联系方式:地址:北京市复兴路15号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资源中心邮编:100038战略研究中心战略研究中心是中信所主要的业务部门之一,中心大部分研究人员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科技专业背景、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中心主要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和发展战略,开展情报分析研究,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中心下设科技动态跟踪、知识管理、战略基础研究和战略应用研究等四个专业研究室,重点开展以下工作:◆围绕科技部的中心工作开展相关的情报分析研究,提供决策支持,并为其他政府部门提供情报服务;◆跟踪报道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发展动态、科技战略、科技政策及其采取的相应措施;◆在软科学研究领域,开展新学科、新方法、新手段的探索;◆开展科学与科技决策支持研究,建设支持国家科技决策的信息资源库与知识库,开展知识服务;探索建立知识管理开放实验室;◆开展科普统计分析研究,探索实践数字科普;◆承办《中国软科学》、《高技术通讯》、《全球科技经济瞭望》、《科学》等刊物,以及《科技参考》、《互联网信息专报》、《决策参考》等内刊;◆接受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会的委托,协助开展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的日常管理工作。资源共享促进中心资源共享促进中心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下属的研究中心,围绕科技资源共享理论研究、科技资源共享政府领域应用、科技资源共享行业领域应用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接受科技部等政府机构和行业机构委托,承担与科技资源共享管理和促进相关的研究、实践、服务工作,促进国家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开展竞争情报研究;促进实用技术成果转化以及专利、标准和技经贸信息的传播。◆ 科技资源共享管理研究资源共享促进中心主要致力于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共享模式、共享政策、共享技术、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情况等的跟踪研究,承担相关研究课题,完成相关研究报告,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服务在资源共享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中的需求,以国家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播与信息处理技术,提供政府信息资源组织和整合咨询服务、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开发等服务。◆ 产业信息资源整合服务在资源共享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重点产业在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中的重点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播与信息处理技术,以持续满足产业发展与集成创新为目的,集合各类科技信息资源和技经贸信息资源,建设重点产业的信息服务体系。开展信息咨询、竞争情报咨询等服务。信息技术支持中心信息技术支持中心的业务定位于结合情报学研究应用实践的需要,开展知识组织技术、信息内容服务技术和情报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为情报研究与服务提供先进技术支持。其重点内容包括智能信息检索技术、信息服务元数据与标准规范、数字图书馆应用技术、信息内容建设与服务等。作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网络管理中心,信息技术支持中心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保障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网络服务系统以及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与维护。同时中心还承担着中信所信息安全和技术管理职责,为中信所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提供系统设计、应用开发、运行维护和网络管理与服务等。另外,信息技术支持中心是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承担着相关文献标准的制定及日常管理工作;是中国情报学会计算机技术应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同时中心也面向信息管理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学习和研究支持。情报方法研究中心情报方法研究中心下设图书情报研究室、科学计量学研究室、学会办公室和几个期刊编辑部。中心的主要业务领域包括图书情报领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科学计量学研究与科技论文统计分析,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与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的日常管理与运作,《情报学报》、《中国信息导报》和《大众软件》的编辑出版。同时受科技部委托,承担全国科技期刊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心的主要工作:◆ 开展情报学理论方法与情报用户的研究。其中重点开展知识组织、知识管理、信息构建、现代情报技术、信息管理与服务等领域的研究;◆ 开展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中重点开展数字图书馆与数字科普研究;◆ 开展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研究和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工作;◆ 承担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接受中国科技成果研究会的委托,协助开展中国科技成果研究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承担《情报学报》、《中国信息导报》、《大众软件》的编辑出版工作;◆ 接受科技部委托,承担全国科技期刊的日常管理工作。研究生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1978年开始招收情报学专业研究生,至今已有35年的历史,是国内最早开展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单位之一。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情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开展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即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1998年起与北京大学合作培养情报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3年7月,经北京市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图书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10月,我所被人事部批准为首家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管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部是中信所下属主管研究生教育和社会培训的归口部门。主要任务:◆情报学博士生、硕士生培养;◆图书馆学硕士生培养;◆办好图书馆、情报和档案管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情报学、图书馆学、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研究;◆接受科技部及社会各界委托,开展各类在职教育与在职培训;◆探索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拓展各类信息人才培养方式,促进全民信息化教育;◆承担科技部计算机软件培训中心的相关工作。中信所凭借自己知识密集的雄厚实力及其高层次的研究实践,造就了众多的情报信息领域专家,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导师队伍。到2005年,中信所研究生部共招收全日制研究生365名,颁发硕士学位299个;招收在职研究生379人,其中161人获硕士学位,全日制和在职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总人数为460名,其中许多人成为国家机关、信息单位、驻外机构和各类企业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除了学历学位教育外,研究生部还承担科技部委托的培训班和研讨班。同时,面向社会开展相关领域的培训班,包括计算机应用培训、信息分析师教师认证暨信息分析师认证培训、全国科技查新与文献检索培训等,培训人员达数百名,满足了市场对不同人才的需求。中信所研究生部采取开放办学方式,与国内外同行和相关国际组织在人才培养、学术领域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选送部分优秀研究生赴国外进修深造。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全球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资源分配中最重要的因素。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培养大量高层次知识创新人才,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欢迎各界人士报考中信所,竭诚为您更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提供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