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哪所大学的中文系最好?

圣人无名
孰协唐许
北京大学的中文系是最好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前身是京师大3365633932学堂文科的中国文学门。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办之初,在师范馆已有“中文”、“文学”等科目,1903年又设置“中国文学门”一类课程,但尚未形成独立的系科。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成立,“中国文学门”正式作为文科的一个教学建制。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系,其建立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开始形成现代的独立的学科。2011年至2013年发布的世界大学分学科排名中,北京大学的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学科排名前列,始终居于16名至22名区间。目前,北大中文系已发展成为全国中文学科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一个系。拥有3个专业(中国文学、汉语、古典文献)、2个研究所(古文献与比较文学)、2个研究中心(汉语语言学与20世纪中国文化)、2个国家级教学科研重点基地(中文基础学科基地与古典文献科研基地)、5个全国重点学科(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汉语史、现代汉语、古典文献学)和7个博士点(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史、现代汉语、古文献、比较文学)、11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 2000年在编的教工有126人,其中教授51人,有博士学位教员39人,45岁以下教员58人。本科生359人,留学生147人,研究生330人,其中博士生155人。北大中文系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学术界、教育界的高度评价。1997年12月,国家教委委派由各高校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北大中文系"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进行了中期检查。专家组的《评审意见》认为:"中文系学术根底深厚,名家众多,历来为国内同行众望所归,基地建设的起点高。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发扬光大严谨求实的学术传统,一方面培养提倡活泼、创新精神,在不长的时间内,产生了一批影响重大的学术成果,承担了一系列颇有分量的科研项目,形成了强大的学术梯队,从而保持了在全国中文学科中的整体领先水平。"北大的中文系,历史悠久自然是最好的,还有人民大学的中文系和清华大学的中文系也是相当不错的。接下来的是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的中文系,这三所学校中文系都很不错,再加上学校的名气本身就很大,所以自然很牛。另外,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两所师范大学的中文也非常的牛,可以和这三所学校并列。还有就是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等学校,也属于中文不错的学校。

中文系考研的话哪个名校相对好考点

纳布科
我们俩
专业排名越前越难考,给你个分类参考一下汉语言文字学  A+:1、北京大学 2、北京师范大学 3、华东师范大学 4、浙江大学  A:1、山东大学 2、华中师范大学 3、复旦大学 4、安徽大学 5、南京大学 6、南开大学 7、西南大学 8、暨南大学 9、南京师范大学 10、四川大学 11、福建师范大学 12、上海大学 13、陕西师范大学 14、苏州大学 15、中山大学  B+: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宁夏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湘潭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西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北华大学文艺学:  A+:1、山东大学 2、北京师范大学 3、中山大学 4、华东师范大学 5、南开大学  A:1、中国人民大学 2、辽宁大学 3、四川大学 4、山东师范大学 5、华中师范大学 6首都师范大学 7、北京师范大学 8、南京师范大学 9、扬州大学 10、南京大学 11、暨南大学 12、江西师范大学 13、武汉大学 14、浙江大学 15、复旦大学 16、苏州大学  B+:中国传媒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吉首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河南大学、湖北师范学院、齐齐哈尔大学、河北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延安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

无对
洛基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对外汉语、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3365653261学等专业,其中前四个属于语言类,后三个属于文学类。文学类是很多人都会做的选择,但是考的人多,竞争压力会很大。而且往往是考文学类的会被调剂到语言类。语言类中对外汉语比较热门,但实际上是比较难找工作的。古代汉语算是冷门,但冷门往往更佳,少了竞争,如果是少数民族考的话更有优势。拓展资料: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考研的时候叫做“中国语言文学”,属于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1、文艺学(研究方向有: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有: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3、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有: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4、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向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5、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有: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6、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有: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方向有: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语言史、有关民族文学史、有关民族现代语言、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有关民族历史等)

请问作为一个二本大学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可以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吗?

胡宏
鹅妈妈
可以,但是你要提前活动,联系导师。导师说要你了就成功一半了,好好努力考上就差不多了。可以啊,为什么不可以,所有学校的研究生都可以考。好好看书复习吧!

考北京大学研究生?

归故里
四月
我现在把我3236393130考北大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过程中的辛酸与欢乐都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我是今年考古代文学的,本科在一个纯理工科学校就读,可以说考研该跨的都跨了,所以可能对跨专业考的同学更有些启发作用。以下文字不一定成为连贯的文章,想到哪说到哪,用词也不十分考究,以达意为准,其或有未达者,望见谅! 一、关于动机 个人认为单纯的喜欢并不能作为报考的理由,单纯喜欢并不能使我们保持对某事物持久的兴趣,复试时老师问我相似的问题,我回答说:“就像对女朋友一样,如果单纯是喜欢,也许并不能保持很久,男女朋友到最后也许是责任二字在维持着相互的关系。”(众师莞尔)当然,没有对中文的热爱,我相信大家不会考北大中文,但是在你自豪地说你因为喜欢而考北大中文时,是否应该冷静地再想想我们考试的动机。为名为利计,我们都不应该来学中文,世上有很多可图名牟利之事可做,但绝非北大中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大家都应该有这样的心态。 有些人说备考的战线不能拉太长,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不错的,这“某种意义”指的是你的备考只是单纯的备考,是一种投机的行为。如果我们能够发自内心地热爱中文,我们准备考试的期间就肯定不会有那么多的厌烦与枯燥,相反,这应该是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就专业课而言)。既然是考试,当然在准备的过程中就有其方法可说,有主次之分,毋庸讳言,这有一定的投机成分,但这种投机的准备不应该占很长的时间,如果从开始你就是为考试而学习,到最后也许你会发现你虽然离出发点很远了,但由于并非是正途,也许离目标会更远。投机有可能使我们一夜爆发,但时候是从云端摔下的那种重挫。 二、专业课复习 我完全是从一片空白起步的,高中学的就是理科,大学本科又是在一个纯理工科学校,一点人文氛围都没有,除了少得可怜的公共选修课,根本就没有任何人文类课程,除却自学,别无他途。由于环境原因,信息非常有限,我刚开始看有关文学史方面的教材时,根本就不知道有袁版的文学史,只是在图书馆找到一部六十年代出版的游版文学史就翻看起来,我也不知道游国恩为何许人,这部文学史又有什么来头,以此可知我的背景之清白无瑕!我真正开始决定要考中文系应该是大二的暑假,也就是悉尼奥运会期间,之前自身的文学知识是惊人的一片空白,完全的从零开始。也许应该感谢我信息的匮乏,否则可能我那时看的书就不会那么广而且杂,那时看书全凭兴趣,拿到一本书看看,觉得还可以,就借回去细读(当时看的书大多是图书馆的),也不做笔记,很多书读完之后留下的都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只对中国文学史有一个感性的概括的认识,谈不上什么自己的思考。“绘事后素”,也许正是这样的杂乱阅读,构建了我的残缺的文学素地,虽然残缺,但较之此前的空无,总是好多了。这也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点基础。现在我当然不建议大家再胡乱看书,况且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的精力有限,应该更合理地安排时间。下面是我看过的书(以*号的多少标识其推荐的级别高低,****为最高)和具体的方法: 1、文学史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无疑是最重要的) 复旦郭预衡《中国文学史》(*似乎不太为考研人所重,但条理清晰,时有可观,有时间可参看)(复旦章培恒版更知名些,我只看了隋唐部分,是一本不错的书,很有新意)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中国文学史纲要》(***)(此书虽为电大教材,然皆是巨擘手笔,很能反映北大传统观点且简略易看) 刘麟生《中国文学八论》(此书为解放前出的文学论丛书,时有可采,闲暇时可翻阅) 褚斌杰著《中国古代文体概论》(****)《中国诗学丛书》湖南人民出版社(分先秦诗学***,魏晋六朝诗学、唐代诗学***、宋代诗学、明代诗学、清代诗学、近现代诗学等部分。可先大致翻阅,再选一些自己不大明白的部分细看) 袁行霈著《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周先慎著《中国文学十五讲》(***) 丁夏著《咫尺千里——明清小说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葛晓音著《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谷云义等编《中国古典文学词典》(可以以任何一部文学词典或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代替) 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和朱自清《经典常谈》(****)(强烈推荐) 钱钟书《宋诗选注》(****)(对每位诗人的评价尤其精辟) 闻一多《唐诗杂论》(****)(论贾岛与宫体诗尤其精辟,文采亦极佳,即使不采其观点,亦可赏其文采) 胡适《白话文学史》(***)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周先慎《明清小说》 李简《元明戏曲》 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学三百题》(****)(看书的方法因人而异,可挑自己薄弱的部分看) 李泽厚《美的历程》**** 杂志《文史知识》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及其《学习指导》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能想起来的差不多就这些,主要是列举最重要的、可以说是必读的书目。文学史的学习应该和历史、哲学史、思想史等结合起来,有时间应该看看哲学和思想史的名著。书是不少的,不可贪快嚼不烂,也不用畏惧看不完,只要一步一个脚印,静下心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不用说,文学史是重中之重,学习中应该注重体系脉络,最好能大体建立起自己的文学史观,切忌读书如背书,应该随时思考,以合上书本,能用自己的话自己的观点把书中相关的章节复述出来为标准。还有就是要对每一个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每一个文学过程的发展脉络有清晰的掌握,其兴起至衰亡,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及其文学史地位等都要理解掌握。这样,就必须要求我们多读原著,没有对作品的阅读是绝对支撑不起来一个具体的文学史观的。读没读过原著,差别甚大,如果确实时间上来不及了,大部头的如小说等,可以到图书馆大致翻翻,至少应该知道故事梗概,然后选一些章节细读以了解其行文特色,这都是必要的。至于先秦诸子之文章,能读完最好,不能,至少也应该读些选本,至于诗词曲赋莫不如此。 读书要做笔记,这个很重要,至于做笔记的方法,不外言简而精,且应有体系,因为考试前的一段时间可能主要就是看笔记,书本内容太多而杂乱,不若笔记之精简易看。我当时作笔记时将每一页右边留下三分之一或稍多,一则以备后日有新想法而做新的补充留下余地,再则记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等。 2、文学批评史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我用的是一卷本)****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似乎不适合自学)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纲要》(****这是批评史的早期著作,文言写的,简略而精要,故推荐之) 复旦版批评史亦很不错,引用详细。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可先详看一卷本,再结合四卷本) 《毛诗大序》、曹丕《典论论文》、钟嵘《诗品》、严羽《沧浪诗话》(这里着重提出这几篇是希望大家至少能将它们全文七七八八背出来) 学习文学批评史的同时结合郭绍虞的文论选,将重要的论述背熟,也应该像文学史一样注意发展脉络。 文学批评史要和文学史很好地结合起来学习,就考试而言,批评史的论述很多时候能够而且应该运用到文学史的论述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讲,批评史学习的重要性不在文学史之下。 3、中国通史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史三百题》**** 樊树志《国史纲要》*** 此外我还看了一些诸如钱穆的《国史大纲》,梁启超、黄仁宇的一些著作,但是就考试而言,投入产出比相对较小,故不列出推荐。 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主要要注意每个朝代的大事及其影响,尤其要注意那些与思想史及文学艺术相关的历史事件或者制度的沿革等。诸如科举史、各朝的文化制度。对于历史事件,还要有自己的历史观点,历史学习与文学史学习一样,都要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观点,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背书式的读书,我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个问题,因为这实在非学习的正途,对做学问、对北大中文系的考研来说这都将是吃力而不讨好的事。 复习时切不可投机取巧、不要奢望有捷径,安安心心看书、老老实实做笔记,该背的背,该动脑筋的别偷懒,至于答题技巧,那不需要太担心,考试前一两个月花点时间自己试着写写,拿到一道题,半个小时四十分钟,你自己怎么安排、怎么写,一个名词解释,怎么写得精当简洁,多试几次就能摸到门径。可以说答题的模式也可以体现你的个性,个性人人相异,何必求答题人人同面呢? 还要提出的是,不管别人的学习方法多么地适合他本人,你要寻找的是自己的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是最好的。只要大的方向不错,只要是在预定时间之前到达,我要走着去还是跑着去还是跳着去,还需要别人管吗? 4、大综合 关于大综合的复习,我自己走了不少的弯路,没有特别的经验可言。只有一条是:历年试题不可不看! 三、关于心态 不要心存畏惧甚而自卑。只要你看看我前面所说的我自身的基础,你就应该相信,基础差并不是我们畏惧自卑的理由,我们这时候需要的是胆大而心细,我不知道我是否属于“无知者无畏”的类型,总之开始时虽然什么都不懂,但是是一点畏惧都没有的,但老实说,自从决定考北大中文系以来,我真的几乎是一天的愉悦心情都没有过,因为学习的压力不容我欢快起来,长期处于压抑之中而且身边并无一人可以在学习上帮得了我。看到旁边自习的同学疯狂背TOEFL/GRE,而我一个人在捧着文学史、翻着诗经楚辞,那种孤独感油然而生。说到这了,真的要感谢北大中文论坛给我的帮助,不仅是具体复习方法、复习书目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给我一种精神上的支持。我希望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不要像我这样,应该以更开放更愉快的心态学习。 不要轻狂自傲自视太高。这正与前一种心态绝然相反。这种人在复习时可能狂飙突进,发现整个文学史也不过如此,历年试题在他们眼里亦无甚难解之处。除了在考试后低下高傲的头,高骂老师改卷不明,学校有黑幕、无识才之伯乐外,我想不出他们更好的下场了。 执两用中,方是正道。 我相信每个人在复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特别难熬的时刻,记住,挺过去就好了,千万别灰心放弃,别给自己找借口。我最难熬的时期有两次:一是近乎一年前,也就是05年4-5月份期间,我几乎已经放弃考研了,考公务员的教材都已经买好了,也很想毕业后随便找一个工作算了。一种对人生对世情的莫名的虚幻感占据全身,觉得人生一切都没什么意义,虽然还不至想到死亡,但空幻虚无的思想深摆不掉,“希望之为虚妄,正与绝望相同”,我当时深有体会。但后来还是割舍不下,继续拿起书本。二是05年国庆之后,也就是考前三个月左右,我当时突然陷入绝望之中,觉得北大中文系离我太遥远了,自己的知识太贫乏,要学的东西太多,但这次持续时间不很长,将近一周左右,后来适度调整心态,就又一心钻进书本中,因为时间是如此宝贵,已经不允许我再随意荒废了。因为亲身经历,所以特别能体会到其中辛酸,但是考研复习也并非单纯是阴而无阳的,学习的乐趣,特别是专业课学习,应该是每个备考者都应该感觉得到的。如果哪天你发现文学史实在看不下去了,想换换胃口,这时不妨找一些著名学者写的文章看看,五四诸公的也好,当代大家的也行,总之感觉离目标不是很远,即可放松,又可了解一些学者的思想等等,不为无益,不一定要死盯着那几本文学史直到生出厌烦为止。 自信与恒心加适当的方法,三者兼备,你离成功也许就不远了。 但既是考试,就必定有被刷的危险,再充分的准备,也应该有万一的打算,你应该想到失败的后果,如果你不能承受这种失败的话,那你趁早别准备了,或者换个学校考吧——跨专业者尤其应做好这种打算。 另,考研只是一次考试而已,考北大也是为了给自己找个更好的读书之处,没有必要看得那么重,说得那么悲壮。想考就认真准备,不想考就趁早做别的去,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不要挂在一棵树上吊死。都长这么大了,做什么不做什么自己心里应该有个底,成功能承受,失败也应该笑纳。成功了,一副小人得志模样;失败了,怨天尤人、觅死寻活,何苦来……!言不尽意,挂一漏万,若有一得,心已足矣!参考资料:中文考研工作室:http://class.chinaren.com/fengyuyanluren

有文学特长,但非名校毕业的往届本科毕业生考北京大学的中文系研究生难度有多大?望有经验的朋友回答谢谢

法眼
对立面
难度自然很大,主要是两条,笔试自然要文学好,高分通过考试面试一般导师会有轻视非名校学生想法你要健谈,更多追答轻视非名校……😂很悲壮的感觉追答那是,多半985的还好211的一般,要是其他的,有点不自在😂😂😂那啥都不是的是不是可以一边儿吃草去了……追答也不尽然,万一别人考不上呢给个采纳吧☀谢谢

北大现代汉语考研考什么?

贱有
丝丝入扣
北京大学现代汉语研究生考试一直是考如下几科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回202俄、203日、254德任答选一门 3、 354汉语基础 4、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354汉语基础:1-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3-郭锡良《古代汉语》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5-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6-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7-张钟等《中国当代文学概观》 8-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 9-肖立《中国国情》 10-李明滨《世界文学简史》1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大中文系历年所招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有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包括现回代汉语、汉语方答言、汉语史等。同一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入学考试内容是一样的,包括思政、外语、汉语言文字学、汉语言文字学基础。汉语言文字学及基础的内容有:一、现代汉语方面:1、汉语语法名词解释。2、汉语方言知识。3、汉语语音学知识。4、汉语词汇学知识。5、汉语句子分析。二、古代汉语方面:1、音韵学知识。2、词义学知识。3、文字学知识。4、词语活用,特殊句式的分析。5、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6、修辞学知识。关于如何复习,我认为要抓住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各一两本书弄通,不可贪多嚼不烂。主要复习参考书是:1、黄廖本的《现代汉语》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北大现汉教研室的《现代汉语》,商务印书馆。3、王力的《古代汉语》1~4册,商务印书馆。4、郭锡良的《古代汉语》上中下册,天津教育出版社。主要复习方法是:1、现代汉语重点抓概念,并以语法为中心,带动其他知识的复习。2、古代汉语重点看选文,对重点文章要熟读甚至背过,在读文选中带动对概念的认知。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报考北大中文系研究生条件?

酷老爸
绿松石
  一本院校在校学生。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中文系)的前身是京师专大学堂文科的中国属文学门。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办之初,在师范馆已有“中文”、“文学”等科目,1903年又设置“中国文学门”一类课程,但尚未形成独立的系科。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成立,“中国文学门”正式作为文科的一个教学建制。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系,其建立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开始形成现代的独立的学科。  北大中文系是全国中文学科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一个系。拥有4个专业(中国文学、汉语、古典文献、应用语言学)、2个研究所(古文献与比较文学)、2个研究中心(汉语语言学与20世纪中国文化)、2个国家级教学科研重点基地(中文基础学科基地与古典文献科研基地)、5个全国重点学科(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汉语史、现代汉语、古典文献学)和7个博士点(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史、现代汉语、古文献、比较文学)、11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

中文系考研考哪个学校好

胆小猫
祖丁
对外汉语考研分了学术型和专业型。专业型就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现在很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93733多学校都有这个专业。学术型的主要学科方向是对外汉语教学。其他相关专业的每个学校设置的不一样,有什么汉语国际教育推广什么的。你可以看你想报考的那所学校有些什么。反正都是属于应用语言学下面的二级学科。如果想报考对外汉语研究生,建议报考沿海地区的学校,有就业优势。我就跟你推荐一些我觉得比较好的学校吧。呵呵。。因为我也是2011才考完研的,考的是应用语言学方向的,当时在选学校上也是了解了一些学校的信息。我就简单的说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啊。A类地区北京:北语(传统王牌学校,留学生很多),还有北大,北师大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而且在北京更有地缘优势。政策啊什么的。你懂的。。。但是北京的竞争是最大的。上海:复旦,华东师大,上外国语,上师大(对外汉语是上师大的王牌专业,有很多名师,如齐沪杨,而且相对于上海其他学校来说,这个学校竞争没那么大)。广州:中山大学(专业课试题很注重分析能力);暨南大学(据说暨大在国外很出名)等。但个人觉得中大比暨大好。O(∩_∩)O~南京:南京大学(录取人数比较少,竞争很大,注重专业课成绩)武汉:武汉大学(渐渐升起的一颗新星,竞争也是很大的)B类地区成都:四川大学(川大属于B类地区,收分相对来说没那么高,而且川大的文学类学科还是很强大的,所以有一门专业课的试题就是写文学评论,如果文学方面不是很好的同学,在这方面比较不容易拿高分)。长春:吉林大学(面向东北亚,985学校,实力也是很不错的)这就是我了解的一些学校。再补充一点哦,A类学校对英语要求都比较高,特别是对外汉语。基本上都是60分以上吧。英语上60分进复试的机会比较大。然后专业课书籍,每个学校都不一样,有的学校只考汉语言方面的知识,有点学校还要考文化,文学方面的知识。例如中山大学,专业课书籍只有三样:黄伯荣、廖旭东的《现代汉语》,王力的《古代汉语》,叶蜚声、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语言学纲要》是重中之重。试题那是相当的灵活。再如四川大学就还要考文学理论,这个写文学评论的时候要用到相关知识。它语言方面的试题比较简单。就是文学评论很考人。不容易拿高分,主观性很强。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压缩学术型硕士的招生人数,专业型硕士现在是热门。所以你可以考虑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这个要看的书也很多。具体的要看每个学校的规定。但一定是有语言,文学,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