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大学中文系指定教材

棒球队
采蘋
一. 北大中文系概况 北大中文系已发展成为全国中文学科中规模最大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4303666、学科最全的一个系。拥有3个专业(中国文学、汉语、古典文献)、2个研究所(古文献与比较文学)、2个研究中心(汉语语言学与20世纪中国文化)、2个国家级教学科研重点基地(中文基础学科基地与古典文献科研基地)、5个全国重点学科(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汉语史、现代汉语、古典文献学)和7个博士点(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史、现代汉语、古文献、比较文学)、11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 2000年在编的教工有126人,其中教授51人,有博士学位教员39人,45岁以下教员58人。本科生359人,留学生147人,研究生330人,其中博士生155人。北大中文系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学术界、教育界的高度评价。我系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教授副教授与硕士研究生人数比例大于一,即一位老师带一个同学都绰绰有余,在全国高校中文系中首屈一指。附1: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中文系05年)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系所名称 中国语言文学系 招生总数 70人。 系所说明 其中拟推荐免试:24人,往年保留录取资格,2004年返回:0人。本系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提供复习资料和往年试题。 招 生 专 业 及 人 数 050101 文艺学 8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6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16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8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10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17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5 招生专业:文艺学 (050101) 人数:8 研究方向 01.文艺学02.文艺美学03.中国文学批评史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文学理论和文艺学专业基础,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做。 1 101政治 2 201英、202俄、203日、210法、211德任选一门 3 339文学理论 4 471文艺学专业基础 招生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102) 人数:6 研究方向 01.理论语言学02.对外汉语教学考试科目 1 101政治 2 201英、202俄、203日、210法、211德任选一门 3 336语言学理论 4 475语言学专业基础 招生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050103) 人数:16 研究方向 01.现代汉语02.汉语方言03.汉语史04.古文字学05.中文信息处理06.对外汉语教学考试科目 本专业考试科目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课试卷中包括现代汉语、汉语史、汉语方言、古文字学、中文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六部分,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做。 1 101政治 2 201英、202俄、203日、210法、211德任选一门 3 338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课 4 477汉语言文字学基础课 招生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 (050104) 人数:8 研究方向 01.中国古典文献学考试科目 1 101政治 2 201英、202俄、203日、210法、211德任选一门 3 335古文献学 4 474古文献学专业基础 招生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050105) 人数:10 研究方向 01.先秦两汉文学02.魏晋隋唐文学03.宋元文学04.明清近代文学考试科目 1 101政治 2 201英、202俄、203日、210法、211德任选一门 3 334中国古代文学 4 473古代文学专业基础 招生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6) 人数:17 研究方向 01.现代文学02.当代文学03.民间文学04.新闻与媒体研究05.文学创作与研究考试科目 本专业考试科目③中国现当代文学试卷中包括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民间文学、新闻与媒体研究、文学创作与研究五部分,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做。 1 101政治 2 201英、202俄、203日、210法、211德任选一门 3 333中国现当代文学 4 472现当代文学专业基础 招生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50108) 人数:5 研究方向 0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2.国外中国学考试科目 1 101政治 2 201英、202俄、203日、210法、211德任选一门 3 337中外文学 4 476中外文论 附2: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 《儒藏》编纂与研究是一项巨大的学术工程,预计10-15年才能完成。为了此项工程得以持续进行,并将完成课题与培养人才紧密结合起来,我校特招收“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方向研究生,由北大“《儒藏》编纂工作小组”主办,由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和中文系古典文献研究中心组织教学,聘请汤一介、安平秋、孙钦善、李中华、吴荣曾、庞朴担任导师,实行集体指导。2005年将招收8-10名硕、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可申请连读博士,入学后一边参与《儒藏》编纂工作,一边系统学习。除选修中国哲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和中国古代史专业的课程外,还将由“《儒藏》编纂工作小组”的教授开设少量必要的课程供学生选修。第一年不分导师,主要选修课程,由“《儒藏》编纂工作小组”选派一名教授负责指导学习,自第二年起根据研究方向确定导师。硕、博士生学制均为3年,硕博连读生学制6年。欢迎文、史、哲及考古专业(也可兼及其它学科)的考生报考。考生可选择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的任一组考试科目应试,提交报考信息时填写以上院系、专业、研究方向,并在备注中注明“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考试科目设置请见哲学系、中文系、历史系招生专业目录。二.北京大学中文系近两年招生情况2004年北大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统计表一:各专业成绩统计表二: 专业一,专业二最高分表三:英语.政治成绩统计 表四:专业名次统计北大中文05年考研成绩统计复试分数线55 90 340 共有601名考生报考北大中文系考生政治有效人数576人(不含缺考),平均分62.20分考生英语有效人数564人(不含小语种考生和缺考),平均分48.50分各专业报考情况如下:专业 报考人数 340分以上 最高分现当代 206 37 383古代文学 183 10 368比较文学 30 2 357文艺学 44 13 412文献学 28 1 364语言学 19 3 393文字学 77 6 371附3:北师大中文系2004年考研情况统计复试分数线:55 90 32550 90 345报名人数1604 录取人数225 录取率13.1%三.中文系资料文学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 游国恩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中华书局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中华书局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 谢冕、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品精选 谢冕、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台湾文学史 刘登翰 海峡文艺出版社 元代戏曲史稿 天津古籍出版社 中国戏剧史长编 周贻白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俗文学史 郑振铎 上海书店 文学原理 董学文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教程 童庆炳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学理论新编 陈传才 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学习资料 北大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概论 蔡仪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艺美学 胡经之 语言专业: 古汉语词汇纲要 蒋绍愚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 中华书局 说文解字 许慎 中华书局 汉语史稿 王力 中华书局 音韵通讲 耿振生 河北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商务出版社 语法答问 朱德熙 商务出版社 词汇的分析与描写 符淮青 语文出版社 语言学概论(语音、词汇) 贺阳、沈阳 语文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方言概括 袁家骅 语文出版社 汉语方言导论 游汝杰 上海教育出版社 语音学教程 林焘、王理嘉 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明汉语史 向熹 高等教育出版社 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 詹伯慧 湖北教育出版社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中华书局 文献专业: 中文工具书教程 文史工具书手册 朱天俊、陈宏天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文工具书参考资料 朱天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史部要籍题解 王树民 中华书局 中国文化史 阴法鲁 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 张传玺 北京大学出版社 校勘学 钱玄 江苏古籍出版社 校勘学释例 陈垣 中华书局 古书版本学概论 李致忠 书目文献出版社 中国古籍版本学 曹之 武汉大学出版社 古籍版本学概论 严佐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本学 姚伯岳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文献学史 清华学术概论 梁启超四.复习计划现在距离06年的研究生考试入学还有9个多月,与公共课的复习结合起来,大概是如下几个阶段:1.4月-7月底(或8月中旬):主攻专业课的基础部分。包括各门课的教材、笔记,熟悉各科的基本体系、基本内容、基本概念等;最好结合北大中文系的指定教材和课堂笔记;这一部分记忆的东西比较多,但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北大的考试很重视基础,所以这个阶段的复习非常重要,并且要为后面的复习打好基础;2.8月初(或中旬)-10月底:主要了解各科经典著作、最新的学术发展、比较前沿方法和理论;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有所深入,对同一问题要多了解几家的看法,并有自己的观点,认识到每种意见的发展和不足,了解各个问题目前大致的研究状况;3.11月:对前面两个阶段的复习内容进行整合,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不仅在每个学科内部,在各个学科之间也要形成联系,学科的交叉点是容易被关注的地方,也经常是新的学术增长点。根据这种整合,也可以发现前两个阶段的遗漏之处;4.12月以后:大概就要集中看公共课了,可能没有时间系统地看专业课,其实也已经看烦了。这时候,只要每天翻看前面的笔记,不要让自己有大的遗忘,不回生,就可以了。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经过前面的三个阶段,已经没有完全的盲点了。不要再看很多新的内容,否则容易心绪不宁,况且即使出到偏僻的题,也绝对不是你一个人答不出来。每天复习以前的笔记或卡片,既熟悉内容,也给自己增长信心。需要注意的问题: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以上的计划仅供参考。大家的情况都有不同,因人而异。计划应该有宏观的和微观的两部分,宏观的是整个复习分为哪几个阶段,微观的要具体到每天复习多长时间等问题。制定以后,先试行几天,考察一下计划的可行性,如果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要赶紧调整。计划制订以后,就要比较严格的执行下去;2.如果可以全天复习,建议按照考试的时间进行,即早上看政治和专业,下午看英语和综合,这样既可以避免看一门功课时间太长过于疲劳,又可以把兴奋点调整到考试的步伐上;3.要跟别人交流,但是不要盲从。很多考研的同学都有研友,每天以其复习,可以相互监督,效果不错。不过个人认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保证步调一致,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考研的时候,心理压力很大,容易盲目跟从,其实没有这个必要,按照自己订的计划来,没问题的;4.看到一定的阶段,视觉刺激可能已经不敏感了,可以听课,既包括专业课、专业讲座,也包括辅导班,量力而行。

北大文艺学考研参考书?

一恋
光荣日
北大文艺学三个方向:文艺学01.文艺学02.文艺美学03.中国文学批评史 考试科目有文学理论和文艺学专业基础:文学理论:01文艺学:文学理论 15002文艺美学:文艺美学 15003中国文学批评史 古代文论150文艺学专业基础:01文艺学:古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 共100 大综合 5002文艺美学:古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 共100 大综合 5003中国文学批评史:古代文学 文学原理 共100 大综合 50主要教材有:(转载)【中国文学批评史】教材: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郭绍虞《历代文论选》参考书: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书店出版社詹鍈《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刘熙载《艺概》,江苏古籍出版社郭绍虞、罗根泽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教材: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 参考书目: 洪子诚:《问题与方法》 李 杨:《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 《抗争宿命之路》《50—70年代文学经典再解读》 陈晓明:《无边的挑战》《表意的焦虑》 张颐武:《在边缘处追索》《大转型》(与谢冕合著) 曹文轩:《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 韩毓海:《锁链上的花环》 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 贺桂梅:《人文学的想象力》 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 戴锦华:《隐形书写》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 旷新年:《写在当代文学边上》 张旭东:《批评的踪迹》 黄子平:《革命·历史·小说》(大陆的《“灰阑”中的叙述》是删节版) 唐小兵编:《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 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1900~1937)》【中国现代文学】 课本: 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文学史: 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 唐弢 严家炎:《中国现代文学史》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研究著作: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 《心灵的探寻》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钱理群 黄子平 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 漫说文化》 李欧梵:《上海摩登》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 陈平原 王德威:《北京: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 金介甫:《沈从文传》《中国新文学大系》各集的导言【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林庚 《中国文学简史》北大、清华出版社《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下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编,中华书局《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编,中华书局《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编,中华书局作品:《古文观止》《天下才子必读书》《文选》《诗经》《楚辞》《古诗源》 沈德潜、中华书局《唐诗别裁集》《唐诗选》 马茂元《唐宋词选释》马茂元《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宋诗选注》钱钟书 《宋诗选》张鸣《唐人小说》汪辟疆《宋元小说话本集 》程毅中《西厢记》《牡丹亭》四大名著 等等等等等【文学原理】 教材:董学文、张永刚:《文学原理》 参考书目: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学习资料(上)_北大文艺理论教研室. 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相关

狂舞派
见辜人焉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复习一、 中国古代文学:1、题型:a 原文标点、释字 15% b 名词解释(约5个) 25% c 论述题:四个方向各出一题,选做二题,本方向题必选 2*30% 2、参考书:应看两套以上教材,以相对照。如: a 游国恩等五人《中国文学史》 b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c 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 d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中国文学史纲要》3、方法:a 着眼于"史",对各种文体、文艺思潮、文学流派的发展、某种艺术表现手法的成熟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作家作品,都要一一整理出清晰脉络。 b 尽量多背些原文,以为答题论据。c 答题时,不必与北大老师的观点一致,只须自圆其说、持之有据即可。 二、 古代文学专业基础:本试卷皆是问答题,间或有名词解释,内容包括三门课程:1、 中国通史: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2、 古代文论: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张少康、刘三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谌兆麟《中国古代文论概要》3、现当代文学: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张钟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上述书目,仅供参考,皆可用各校教材代替。 三、 综合考试1、 题型:选择、填空。2、 本试卷考题极为琐碎,内容涉及中文系各门课程,其实就是知识点的考察。所以复习重点也就仅在于背知识点。北京大学中文系课程分为三大块:a 汉语: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b 文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古代文论、西方美学史c 文献:目录、版本、校勘、检索 建议书目:潘树广《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对于古代文学考生来说,复习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文学"一块上,这一块的题目占试卷的主要部分。 北大古代文学书目及复习提要北大古代文学书目及复习提要一、古代文学史书目:中国文学史(四卷) 袁行霈 高教版中国文学史(三卷) 章培恒 骆玉明 复旦版 中国文学史(四册) 游国恩、王起、萧涤非 人文版中国文学史纲要(四册)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 北大版大百科丛书----中国文学卷 所列四本文学教材可彼此参照使用,以便拾遗补缺。对于古代文学史来说,既要面面俱到,又得重点突出,点、线、面结合,得出文学演变的轨迹,方为关键。至于艺术特色、文学流派、文体发展、文艺思潮等等,皆不可有所偏颇。袁本较全面,资料详实,且以描述性语言贯之,脉络分明章本时发小论,观点鲜明,论之有据,为评论性文学史袁本与章本正好互为补充,推荐为重点教材。游本虽政治、阶级观点有时过直露(如对宫体诗),然毕竟是当日数位古代文学研究的大家领衔编写的,又长期作为高校教材,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水平,许多方面影响以后文学史的编写,不可偏废。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三先生的《纲要》本虽为电大教材,但毕竟是三位的专著,简略有余而也时有可观之处。如果学有余力,建议看一下《大百科---中国文学卷》,作为工具书,条目清楚,案例分明,且包揽无余,对于每个时期的文学既有总论,对于作家、作品又颇有定论。正好与文学史教材参照使用,跳出大文学的圈子,从细处考之,不至于万一碰上偏题,无从下手。另论之需有据,对于答题体系大方面掌握后,还是多读原著吧,以便做论述题时不只空空其谈。 二。、古代文艺理论 张少康、刘三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张少康主编的《中国古代文论作品选》郭绍虞 《历代文论选》对于古代文论,感觉还是从两本文论选入手较好,先读原著,再看分析,一目了然。至于三本教材,以为张本作为个人专著,似乎有些琐碎,且大量用白话译文,读来稍感味淡;郭本用半白话运之,虽有神韵,然表面上枯淡得很,似乎都不适于自学教材。倒是王本在行文上要好一些,且有复旦新版本,粗略翻过,体例上也很清晰,推为首选。 三、中国通史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樊树志《国史概要》对于通史也是既要小处不漏,还得大流通畅。三本中,张本适合自学,毕竟为教材,且有课后题参照;翦本作为个人专著,盛名之下,其实倒没有多少史趣,不过多年来作为推荐教材,毕竟也得看看;倒是樊本颇具趣味,文笔、选材都具可观之处,也难怪作为高校教材上市后竟入畅销书前列。 四、现当代文学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张钟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对于古代文学方向,现当代的出题似乎有些问题,从前三年的考题可见一斑,2000年是考查了现代的茅盾的《子夜》和当代的新历史小说;2001年则考了一个大题:从一两位现当代作家、作品论述古代文化之影响;2002年则考了最没意思的一题:文学研究会的产生时间、发起人及论点种种,全成了考背书匠的了。反正就泛泛地看几遍这几本教材,对于大多数古代文学的学子来说,现当代实在没多大意思,没的办法,中国的考试嘛,熬吧。 五、 综合考试: 1、汉语: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黄伯荣) 古代汉语(王力) 中华书局语言学概论 (叶蜚声、徐通锵) 北大版 2、文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古代文论、西方美学史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伊格尔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郭宏安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至于文艺概论,一般的通用教材都可,外国文学似乎近来考察较少,尤其2002年基本没有,当然还得看,不怕一万,还怕万一呢。 3、通史、文献张传玺的《历史文献教程》 北大版潘树广《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如果潘本难找的话,随便哪本《古典文献学》皆可通用。对于古代文学考生来说,其实大综合最容易了,因为专业一、二已经包括大半内容,且去年以来大综合又恢复以前形式,以填空、选择为主,只有古代汉语方面有一题知识问答,一题译文。其他方面也以重点为考察点,大略看看即可,从2002年的古代文学考生的大综合考分即可看出有多容易,最高95,80以上的也有近10名。 以上只是我一家之言,本不足道,希望抛砖引玉,对同道有所帮助,则幸甚大矣。北京大学中国古代3231文学考研复习一、 中国古代文学:1、题型:a 原文标点、释字 15% b 名词解释(约5个) 25% c 论述题:四个方向各出一题,选做二题,本方向题必选 2*30%2、参考书:应看两套以上教材,以相对照。如: a 游国恩等五人《中国文学史》 b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c 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 d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中国文学史纲要》3、方法:a 着眼于"史",对各种文体、文艺思潮、文学流派的发展、某种艺术表现手法的成熟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作家作品,都要一一整理出清晰脉络。 b 尽量多背些原文,以为答题论据。c 答题时,不必与北大老师的观点一致,只须自圆其说、持之有据即可。二、 古代文学专业基础:本试卷皆是问答题,间或有名词解释,内容包括三门课程:1、 中国通史: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2、 古代文论: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张少康、刘三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谌兆麟《中国古代文论概要》3、现当代文学: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张钟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上述书目,仅供参考,皆可用各校教材代替。三、 综合考试1、 题型:选择、填空。2、 本试卷考题极为琐碎,内容涉及中文系各门课程,其实就是知识点的考察。所以复习重点也就仅在于背知识点。北京大学中文系课程分为三大块:a 汉语: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b 文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古代文论、西方美学史c 文献:目录、版本、校勘、检索 建议书目:潘树广《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对于古代文学考生来说,复习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文学"一块上,这一块的题目占试卷的主要部分。

北大中文系考研方向都有什么呢?怎么区分?

鲍子立干
六尺巷
个人抄认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比较不错。个人感觉top2以上的学校就不用太在意专业,考上最要紧。现在考研竞争非常激烈。具体的区别和书单我不想误导你,建议还是直接问专业点的北大辅导机构,我印象中盛世清北教育专门做北大清华的,你可以直接电话问下。这都是免费服务,多利用好这些资源。还有像公益讲座性质的,这马上要到2012年的复试了,去听下有关考研复试的公益讲座吧。帮助一定很大。

北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参考书目有哪些

东面而视
碧玉簪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索绪回尔《普通语言学教答程》徐通锵《语言论》《历史语言学》《基础语言学教程》郭锡良《古代汉语》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王力《汉语史稿》《汉语音韵》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朱德熙《语法讲义》《语法答问》《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王理嘉《音系学基础》

14年南京大学文学院考研参考书

故曰无言
死于网罟
中文系考研大多数是大综合,中文系核心7门课程,文艺学,语言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现当代文学史,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艺学也叫文学概论,现在全国最流行的是童庆炳版,沪宁一带有个别学校会参考胡有清的《文艺学论纲》,如南京大学。语言学,几乎都是叶蜚声的这一本,还没有看到那个学校不是用的这一版的,毕竟语言学出成果太难。古代汉语,王力版4本,几乎也是全国都采用的书,极个别文科顶尖学校会参考本校教授的书,例如四川大学,以及南京大学的高小方版,广州那块采用的是郭锡良版,陕师大的胡安顺版,兰宾汉版等等,古文知名教授几乎都是王力的学生。现代汉语,黄伯荣2本,所有大学全部采用的教材,在沪宁(上海南京)也有学校采用胡裕树版本的,以及最新出来的,邵敬敏版本。现当代文学史,容易出成果书也很多。首先北大采用的《中国文学三十年》钱理群。还有川大,陕西师大的朱栋瀮版。南大的洪子诚版,丁帆版。复旦大学的陈思和版。古代文学史,袁行霈这版用的最广,也有个别文科强校用自己老师的。除此之外还有游国恩版,这个版本出版年代早许多说法都变了,但是还是有学校倾向于这个版本,毕竟以前很流行。外国文学,只有两个版本似乎,郑克鲁版和朱维之版,2者差别不大,朱版浅显,郑版全面系统。推荐郑克鲁。中文系竞争十分激烈,普通211报录比8:1到10:1.南大2014中文系各专业最低12:1,最高18:1。北师大更专夸张录取比例大约3%到5%,古代属汉语收11个报下300+人,我就更不说中山大学和浙江大学了,浙大个别中文专业录取比例接近100:1,我当时差点吓尿。南大在名校当中相对低一点,但是南大是大综合也就是四年的书全要考,30多本啊,30多本,30.。。啊。要命啊、、赞同逆袭的导弹的书单,我给总结一下。文艺学,胡有清古代汉语,高小方现代汉语,邵敬敏语言学,叶蜚声(和徐通铿一样)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现代文学史,钱理群的三十年当代文学,董健丁帆。

求北大中文系现当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目

滑雪课
缙笏绅修
中文系考研大多数是大综合,中文系核心7门课程,文艺学,语言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现当代文3335323461学史,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艺学也叫文学概论,现在全国最流行的是童庆炳版,沪宁一带有个别学校会参考胡有清的《文艺学论纲》,如南京大学。语言学,几乎都是叶蜚声的这一本,还没有看到那个学校不是用的这一版的,毕竟语言学出成果太难。古代汉语,王力版4本,几乎也是全国都采用的书,极个别文科顶尖学校会参考本校教授的书,例如四川大学,以及南京大学的高小方版,广州那块采用的是郭锡良版,陕师大的胡安顺版,兰宾汉版等等,古文知名教授几乎都是王力的学生。现代汉语,黄伯荣2本,所有大学全部采用的教材,在沪宁(上海南京)也有学校采用胡裕树版本的,以及最新出来的,邵敬敏版本。现当代文学史,容易出成果书也很多。首先北大采用的《中国文学三十年》钱理群。还有川大,陕西师大的朱栋瀮版。南大的洪子诚版,丁帆版。复旦大学的陈思和版。古代文学史,袁行霈这版用的最广,也有个别文科强校用自己老师的。除此之外还有游国恩版,这个版本出版年代早许多说法都变了,但是还是有学校倾向于这个版本,毕竟以前很流行。外国文学,只有两个版本似乎,郑克鲁版和朱维之版,2者差别不大,朱版浅显,郑版全面系统。推荐郑克鲁。

请问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考研参考书有哪些?

无迹
五材
我也想打算考北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所以就找到了这个,你可以参考下e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相关

孔舞者
活三更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复习一、 中国古代文学:1、题型:a 原文标点、释字3332616336 15% b 名词解释(约5个) 25% c 论述题:四个方向各出一题,选做二题,本方向题必选 2*30%2、参考书:应看两套以上教材,以相对照。如: a 游国恩等五人《中国文学史》 b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c 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 d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中国文学史纲要》3、方法:a 着眼于"史",对各种文体、文艺思潮、文学流派的发展、某种艺术表现手法的成熟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作家作品,都要一一整理出清晰脉络。 b 尽量多背些原文,以为答题论据。c 答题时,不必与北大老师的观点一致,只须自圆其说、持之有据即可。二、 古代文学专业基础:本试卷皆是问答题,间或有名词解释,内容包括三门课程:1、 中国通史: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2、 古代文论: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张少康、刘三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谌兆麟《中国古代文论概要》3、现当代文学: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张钟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上述书目,仅供参考,皆可用各校教材代替。三、 综合考试1、 题型:选择、填空。2、 本试卷考题极为琐碎,内容涉及中文系各门课程,其实就是知识点的考察。所以复习重点也就仅在于背知识点。北京大学中文系课程分为三大块:a 汉语: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b 文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古代文论、西方美学史c 文献:目录、版本、校勘、检索 建议书目:潘树广《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对于古代文学考生来说,复习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文学"一块上,这一块的题目占试卷的主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