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大创办于什么运动中?

下武
绿茶妹
北大成立于1898年,是康有为等人领导的维新运动的产物,维新运动从发起到夭折的时间很短,也叫“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回学,也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答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同时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是惟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建立的大学,并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北大以中国最高学府身份创立,最初也是当时的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传承着中国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国子学/国子监)的学术正统,创立之初身兼传统太学制度与现代大学建置的双重身份,既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的继承者,又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创者,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民国元年(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北大博士生表示半天走98,800步在极限训练圈是常见的现象,对于这件事情的真实性你怎么看?

鰋鲤
白毛女
我觉得这件事情的来还是有可信度自的。因为北大博士生代表发言在北大博士毕业典礼上发言,就冲着北京大学的名声,我觉得他也不会撒谎,其次,这个北大博士生是国家一级运动员,而且也曾经代表北京大学登上珠穆朗玛峰。说明了他的体力和体质是支持她完成这个数据的。其实我们普通人听到这么说,都会感觉是不是真的假的,是因为我们周围的人并没有这么多步数的,最多也就是一两万步。我们没有看到过超过五万步的人,所以我们普通人都会觉得这是真的假的。不可能是真的吧,这怎么可能。但是,其实在极限运动圈子里面是很常见的。因为他们都是极限训练,挑战人体运动极限的人。所意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微信的上限步数就是98800步,也就是说,这个北大博士生可能走的的步数,只是微信记录没有记录而已,在一个,从时间上计算,从凌晨的零点到中午的十二点是十二个小时,这十二个小时不间断的走路,就可以走三十几公里,也能够走出98800步的,所以,我觉得北大博士生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无论是从科学还是人体的角度上来讲,都是可以做到的。

北大研究生意味着什么

烈文
纥之则啼
北大研究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只说北大?而不说清华、南开、复旦、北师大,等。你认为能意味着什么呢?和其它院校的研究生一样,只能证明你是一个研究生。

北京大学是我国哪两次运动的策源地

进于知矣
毋我
威我,(jiushiwo518)

有没有北大哲学系的研究生呀?

君子
孰能辞之
他们的辅导班老师请的都是北京大学哲学系专业的讲师和考研状元以及出题老师助教!听同学说口碑还不错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5333763,毕竟别人专注做北大,资源肯定是其他机构比不了的!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著作:(包括《19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共产党宣言》等)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一卷本),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赵家祥、聂锦芳、张立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哲学:1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2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辑(上下),中华书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3中国哲学史(上下),冯友兰著,中华书局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西方哲学:(哲学系非西方哲学专业考生只参考带***号者)1***《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北京2《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上册)》,洪谦主编,商务印书馆,1993年北京3《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陈启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北京4《存在主义哲学资料选集(上)》,熊伟主编,商务印书馆,1997年北京5***《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6《新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等编著,人民出版社7《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8施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商务印书馆9《西方哲学通史(第一卷)》,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0《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美)梯利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中国现代哲学:①《中国现代哲学史》(教材)北大出版社。②《中国现代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北大出版社。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6、7卷北大出版社。④《毛泽东哲学思想精髓》北大出版社。伦理学原理:①《伦理学简明教程》魏英敏、金可溪编,84年北大出版社。②《伦理、道德问题再认识》北大出版社90年版,魏英敏编。③《新编伦理学教程》北大出版社93年版,魏英敏主编。④《伦理学》人民出版社89年,罗国杰主编。⑤《良心论》上海三联书店,1994版,何怀宏著。⑥《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89年,张岱年编。美学:叶朗,《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彭锋,《美学的感染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商务印书馆章启群,《西方美学史新编》,商务印书馆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周 宪,《20世纪西方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逻辑学:陈慕泽、余俊伟:《数理逻辑基础——一阶逻辑与一阶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叶峰:《一阶逻辑和一阶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9月刘壮虎:《逻辑演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9月宗教学原理:序号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版本号 备注01 宗教学通论新编 吕大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02 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与方法 张志刚 人民出版社 1995 03 宗教学是什么 张志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04 宗教社会学 孙尚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05 基督教会史 沃尔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06 基督教哲学1500年 赵敦华 人民出版社 1994 07 基督教与明末儒学 孙尚扬 东方出版社 1994,1996 08 东正教 布尔加科夫 商务印书馆 2001 09 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 张百春 上海三联书店 2000 10 伊斯兰教概论 金宜久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7 11 伊斯兰哲学 沙宗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12 佛学概论 姚卫群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2 13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吕澄 中华书局 2002 14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吕澄 上海人民出版社 Sept 1 2002 15 中国道教史 任继愈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16 中国道教史(四册) 卿希泰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1994 科学技术史: 麦克莱伦等:《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科学哲学:1,亨普耳:《自然科学的哲学》,三联书店1987年版,网上下载提要2,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网上下载全文二、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

北京大学哲学系考研

相棒
荣辱
他们的辅导班老3264633465师请的都是北京大学哲学系专业的讲师和考研状元以及出题老师助教!听同学说口碑还不错,毕竟别人专注做北大,资源肯定是其他机构比不了的!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著作:(包括《19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共产党宣言》等)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一卷本),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赵家祥、聂锦芳、张立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哲学:1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2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辑(上下),中华书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3中国哲学史(上下),冯友兰著,中华书局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西方哲学:(哲学系非西方哲学专业考生只参考带***号者)1***《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北京2《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上册)》,洪谦主编,商务印书馆,1993年北京3《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陈启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北京4《存在主义哲学资料选集(上)》,熊伟主编,商务印书馆,1997年北京5***《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6《新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等编著,人民出版社7《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8施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商务印书馆9《西方哲学通史(第一卷)》,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0《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美)梯利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中国现代哲学:①《中国现代哲学史》(教材)北大出版社。②《中国现代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北大出版社。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6、7卷北大出版社。④《毛泽东哲学思想精髓》北大出版社。伦理学原理:①《伦理学简明教程》魏英敏、金可溪编,84年北大出版社。②《伦理、道德问题再认识》北大出版社90年版,魏英敏编。③《新编伦理学教程》北大出版社93年版,魏英敏主编。④《伦理学》人民出版社89年,罗国杰主编。⑤《良心论》上海三联书店,1994版,何怀宏著。⑥《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89年,张岱年编。美学:叶朗,《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彭锋,《美学的感染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商务印书馆章启群,《西方美学史新编》,商务印书馆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周 宪,《20世纪西方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逻辑学:陈慕泽、余俊伟:《数理逻辑基础——一阶逻辑与一阶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叶峰:《一阶逻辑和一阶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9月刘壮虎:《逻辑演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9月宗教学原理:序号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版本号 备注01 宗教学通论新编 吕大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02 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与方法 张志刚 人民出版社 1995 03 宗教学是什么 张志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04 宗教社会学 孙尚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05 基督教会史 沃尔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06 基督教哲学1500年 赵敦华 人民出版社 1994 07 基督教与明末儒学 孙尚扬 东方出版社 1994,1996 08 东正教 布尔加科夫 商务印书馆 2001 09 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 张百春 上海三联书店 2000 10 伊斯兰教概论 金宜久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7 11 伊斯兰哲学 沙宗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12 佛学概论 姚卫群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2 13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吕澄 中华书局 2002 14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吕澄 上海人民出版社 Sept 1 2002 15 中国道教史 任继愈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16 中国道教史(四册) 卿希泰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1994 科学技术史: 麦克莱伦等:《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科学哲学:1,亨普耳:《自然科学的哲学》,三联书店1987年版,网上下载提要2,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网上下载全文二、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吴国盛:详见导师个人网页。导师刘华杰: 科学哲学与科学传播方向专业考两门:A.《自然哲学》,参考书两种:(1)柯林武德著,吴国盛译,《自然的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刘华杰编,《自然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B.《科学哲学与科学传播》,参考书两种:(1)罗森堡著,刘华杰译,《科学哲学:当代进阶教程》,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2)刘华杰编,《科学传播读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详见导师个人网页: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ea87901000884.html科学技术史专业:导师任定成:《科学技术史》1、斯蒂芬•F•梅森著,周熙良等译,《自然科?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2、李佩珊,许良英主编,《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3、李约瑟著,陈立夫等译,《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科技史理论与方法》1、赫尔奇•克拉夫著,任定成译,《科学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席泽宗著,《科学史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赵万里著,《科学的社会建构》,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想考北大计算机专业研究生,难么

达生
独奏者
  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本来就不是很好考,要是本校的学生相对来说,还考一些,不过也不是绝对的,只要掌握好学习方法,效率自然就高。  考研主要是数学和专业课,计算机专业是全国统考,可以看看历年真题,要考的专业课和数学必须学好。当然靠北大可能政治和英语也都挺好,因为那学校估计复试分挺高。有理想付出努力终能实现!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考研分数在380左右,只要考到390过初试的几率就非常大了。北京大学的计算机系在全国都排到前三,毕业后各大企业几乎都抢着录取,就业范围广阔,可以去各大互联网公司或者软件公司。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以最高学府身份创立,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北大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北大开创了中国高校中最早的文科、理科、政科、商科、农科、医科等学科的大学教育,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有“中国政治晴雨表”之称,享有极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学校现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国顶尖学府“九校联盟”(C9联盟)的重要成员,培养了大批人才,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2015年8月15日,2015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理科排名中北京大学排在世界第43名。

北京大学有建筑类的研究生可以考吗?

兰煞星
毛亨
北京大学有建筑类的研究生,可以考取。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有“中国政治晴雨表”之称,享有极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北京大学百余年来成长了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天下的严峻思想、刚正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北京大学把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同重大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在继续加强和发展基础学科的同时,着力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使学校成为一所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语言科学、医药科学和新型工程科学等多种学科,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在北大薪火相传,构成一种恒远而不具形的存在。“科学与民主”早已成为这圣地不朽的灵魂。在北大学会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感受的却是北大对一个人人格的熏陶,从这里走出的代代骄子无不都具备“北大”特有的精神气质。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初,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汇聚三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返回故园,于1946年10月正式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近400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发扬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贡献”,并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 北京大学位于京城西郊,占地2661581平方米(3992.277亩)。学校现教职工16073人,29617名各类在校学生。现有199个博士点、221个硕士点、100个本科专业,以及覆盖139个专业的35个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大学拥有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及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均居全国高校之首。现任校党委书记朱善璐教授、校长王恩哥院士。有啊,北大的建筑学研究中心招收研究生。这个中心是环境学院的机构,由著名建筑学家张永和担任主任。考生如果既钟情北大,又热爱建筑,可在研究生阶段到该中心继续深造。

考北京大学研究生?

白菜
实之宾也
我现在把我考北大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过程中的辛酸与欢乐都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我是今年考古代文学的,本科在一个纯理工科学校就读,可以说考研该跨的都跨了,所以可能对跨专业考的同学更有些启发作用。以下文字不一定成为连贯的文章,想到哪说到哪,用词也不十分考究,以达意为准,其或有未达者,望见谅! 一、关于动机 个人认为单纯的喜欢并不能作为报考的理由,单纯喜欢并不能使我们保持对某事物持久的兴趣,复试时老师问我相似的问题,我回答说:“就像对女朋友一样,如果单纯是喜欢,也许并不能保持很久,男女朋友到最后也许是责任二字在维持着相互的关系。”(众师莞尔)当然,没有对中文的热爱,我相信大家不会考北大中文,但是在你自豪地说你因为喜欢而考北大中文时,是否应该冷静地再想想我们考试的动机。为名为利计,我们都不应该来学中文,世上有很多可图名牟利之事可做,但绝非北大中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大家都应该有这样的心态。 有些人说备考的战线不能拉太长,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不错的,这“某种意义”指的是你的备考只是单纯的备考,是一种投机的行为。如果我们能够发自内心地热爱中文,我们准备考试的期间就肯定不会有那么多的厌烦与枯燥,相反,这应该是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就专业课而言)。既然是考试,当然在准备的过程中就有其方法可说,有主次之分,毋庸讳言,这有一定的投机成分,但这种投机的准备不应该占很长的时间,如果从开始你就是为考试而学习,到最后也许你会发现你虽然离出发点很远了,但由于并非是正途,也许离目标会更远。投机有可能使我们一夜爆发,但时候是从云端摔下的那种重挫。 二、专业课复习 我完全是从一片空白起步的,高中学的就是理科,大学本科又是在一个纯理工科学校,一点人文氛围都没有,除了少得可怜的公共选修课,根本就没有任何人文类课程,除却自学,别无他途。由于环境原因,信息非常有限,我刚开始看有关文学史方面的教材时,根本就不知道有袁版的文学史,只是在图书馆找到一部六十年代出版的游版文学史就翻看起来,我也不知道游国恩为何许人,这部文学史又有什么来头,以此可知我的背景之清白无瑕!我真正开始决定要考中文系应该是大二的暑假,也就是悉尼奥运会期间,之前自身的文学知识是惊人的一片空白,完全的从零开始。也许应该感谢我信息的匮乏,否则可能我那时看的书就不会那么广而且杂,那时看书全凭兴趣,拿到一本书看看,觉得还可以,就借回去细读(当时看的书大多是图书馆的),也不做笔记,很多书读完之后留下的都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只对中国文学史有一个感性的概括的认识,谈不上什么自己的思考。“绘事后素”,也许正是这样的杂乱阅读,构建了我的残缺的文学素地,虽然残缺,但较之此前的空无,总是好多了。这也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点基础。现在我当然不建议大家再胡乱看书,况且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的精力有限,应该更合理地安排时间。下面是我看过的书(以*号的多少标识其推荐的级别高低,****为最高)和具体的方法: 1、文学史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无疑是最重要的) 复旦郭预衡《中国文学史》(*似乎不太为考研人所重,但条理清晰,时有可观,有时间可参看)(复旦章培恒版更知名些,我只看了隋唐部分,是一本不错的书,很有新意)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中国文学史纲要》(***)(此书虽为电大教材,然皆是巨擘手笔,很能反映北大传统观点且简略易看) 刘麟生《中国文学八论》(此书为解放前出的文学论丛书,时有可采,闲暇时可翻阅) 褚斌杰著《中国古代文体概论》(****)《中国诗学丛书》湖南人民出版社(分先秦诗学***,魏晋六朝诗学、唐代诗学***、宋代诗学、明代诗学、清代诗学、近现代诗学等部分。可先大致翻阅,再选一些自己不大明白的部分细看) 袁行霈著《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周先慎著《中国文学十五讲》(***) 丁夏著《咫尺千里——明清小说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葛晓音著《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谷云义等编《中国古典文学词典》(可以以任何一部文学词典或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代替) 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和朱自清《经典常谈》(****)(强烈推荐) 钱钟书《宋诗选注》(****)(对每位诗人的评价尤其精辟) 闻一多《唐诗杂论》(****)(论贾岛与宫体诗尤其精辟,文采亦极佳,即使不采其观点,亦可赏其文采) 胡适《白话文学史》(***)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周先慎《明清小说》 李简《元明戏曲》 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学三百题》(****)(看书的方法因人而异,可挑自己薄弱的部分看) 李泽厚《美的历程》**** 杂志《文史知识》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及其《学习指导》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能想起来的差不多就这些,主要是列举最重要的、可以说是必读的书目。文学史的学习应该和历史、哲学史、思想史等结合起来,有时间应该看看哲学和思想史的名著。书是不少的,不可贪快嚼不烂,也不用畏惧看不完,只要一步一个脚印,静下心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不用说,文学史是重中之重,学习中应该注重体系脉络,最好能大体建立起自己的文学史观,切忌读书如背书,应该随时思考,以合上书本,能用自己的话自己的观点把书中相关的章节复述出来为标准。还有就是要对每一个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每一个文学过程的发展脉络有清晰的掌握,其兴起至衰亡,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及其文学史地位等都要理解掌握。这样,就必须要求我们多读原著,没有对作品的阅读是绝对支撑不起来一个具体的文学史观的。读没读过原著,差别甚大,如果确实时间上来不及了,大部头的如小说等,可以到图书馆大致翻翻,至少应该知道故事梗概,然后选一些章节细读以了解其行文特色,这都是必要的。至于先秦诸子之文章,能读完最好,不能,至少也应该读些选本,至于诗词曲赋莫不如此。 读书要做笔记,这个很重要,至于做笔记的方法,不外言简而精,且应有体系,因为考试前的一段时间可能主要就是看笔记,书本内容太多而杂乱,不若笔记之精简易看。我当时作笔记时将每一页右边留下三分之一或稍多,一则以备后日有新想法而做新的补充留下余地,再则记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等。 2、文学批评史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我用的是一卷本)****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似乎不适合自学)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纲要》(****这是批评史的早期著作,文言写的,简略而精要,故推荐之) 复旦版批评史亦很不错,引用详细。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可先详看一卷本,再结合四卷本) 《毛诗大序》、曹丕《典论论文》、钟嵘《诗品》、严羽《沧浪诗话》(这里着重提出这几篇是希望大家至少能将它们全文七七八八背出来) 学习文学批评史的同时结合郭绍虞的文论选,将重要的论述背熟,也应该像文学史一样注意发展脉络。 文学批评史要和文学史很好地结合起来学习,就考试而言,批评史的论述很多时候能够而且应该运用到文学史的论述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讲,批评史学习的重要性不在文学史之下。 3、中国通史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史三百题》**** 樊树志《国史纲要》*** 此外我还看了一些诸如钱穆的《国史大纲》,梁启超、黄仁宇的一些著作,但是就考试而言,投入产出比相对较小,故不列出推荐。 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主要要注意每个朝代的大事及其影响,尤其要注意那些与思想史及文学艺术相关的历史事件或者制度的沿革等。诸如科举史、各朝的文化制度。对于历史事件,还要有自己的历史观点,历史学习与文学史学习一样,都要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观点,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背书式的读书,我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个问题,因为这实在非学习的正途,对做学问、对北大中文系的考研来说这都将是吃力而不讨好的事。 复习时切不可投机取巧、不要奢望有捷径,安安心心看书、老老实实做笔记,该背的背,该动脑筋的别偷懒,至于答题技巧,那不需要太担心,考试前一两个月花点时间自己试着写写,拿到一道题,半个小时四十分钟,你自己怎么安排、怎么写,一个名词解释,怎么写得精当简洁,多试几次就能摸到门径。可以说答题的模式也可以体现你的个性,个性人人相异,何必求答题人人同面呢? 还要提出的是,不管别人的学习方法多么地适合他本人,你要寻找的是自己的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是最好的。只要大的方向不错,只要是在预定时间之前到达,我要走着去还是跑着去还是跳着去,还需要别人管吗? 4、大综合 关于大综合的复习,我自己走了不少的弯路,没有特别的经验可言。只有一条是:历年试题不可不看! 三、关于心态 不要心存畏惧甚而自卑。只要你看看我前面所说的我自身的基础,你就应该相信,基础差并不是我们畏惧自卑的理由,我们这时候需要的是胆大而心细,我不知道我是否属于“无知者无畏”的类型,总之开始时虽然什么都不懂,但是是一点畏惧都没有的,但老实说,自从决定考北大中文系以来,我真的几乎是一天的愉悦心情都没有过,因为学习的压力不容我欢快起来,长期处于压抑之中而且身边并无一人可以在学习上帮得了我。看到旁边自习的同学疯狂背TOEFL/GRE,而我一个人在捧着文学史、翻着诗经楚辞,那种孤独感油然而生。说到这了,真的要感谢北大中文论坛给我的帮助,不仅是具体复习方法、复习书目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给我一种精神上的支持。我希望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不要像我这样,应该以更开放更愉快的心态学习。 不要轻狂自傲自视太高。这正与前一种心态绝然相反。这种人在复习时可能狂飙突进,发现整个文学史也不过如此,历年试题在他们眼里亦无甚难解之处。除了在考试后低下高傲的头,高骂老师改卷不明,学校有黑幕、无识才之伯乐外,我想不出他们更好的下场了。 执两用中,方是正道。 我相信每个人在复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特别难熬的时刻,记住,挺过去就好了,千万别灰心放弃,别给自己找借口。我最难熬的时期有两次:一是近乎一年前,也就是05年4-5月份期间,我几乎已经放弃考研了,考公务员的教材都已经买好了,也很想毕业后随便找一个工作算了。一种对人生对世情的莫名的虚幻感占据全身,觉得人生一切都没什么意义,虽然还不至想到死亡,但空幻虚无的思想深摆不掉,“希望之为虚妄,正与绝望相同”,我当时深有体会。但后来还是割舍不下,继续拿起书本。二是05年国庆之后,也就是考前三个月左右,我当时突然陷入绝望之中,觉得北大中文系离我太遥远了,自己的知识太贫乏,要学的东西太多,但这次持续时间不很长,将近一周左右,后来适度调整心态,就又一心钻进书本中,因为时间是如此宝贵,已经不允许我再随意荒废了。因为亲身经历,所以特别能体会到其中辛酸,但是考研复习也并非单纯是阴而无阳的,学习的乐趣,特别是专业课学习,应该是每个备考者都应该感觉得到的。如果哪天你发现文学史实在看不下去了,想换换胃口,这时不妨找一些著名学者写的文章看看,五四诸公的也好,当代大家的也行,总之感觉离目标不是很远,即可放松,又可了解一些学者的思想等等,不为无益,不一定要死盯着那几本文学史直到生出厌烦为止。 自信与恒心加适当的方法,三者兼备,你离成功也许就不远了。 但既是考试,就必定有被刷的危险,再充分的准备,也应该有万一的打算,你应该想到失败的后果,如果你不能承受这种失败的话,那你趁早别准备了,或者换个学校考吧——跨专业者尤其应做好这种打算。 另,考研只是一次考试而已,考北大也是为了给自己找个更好的读书之处,没有必要看得那么重,说得那么悲壮。想考就认真准备,不想考就趁早做别的去,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不要挂在一棵树上吊死。都长这么大了,做什么不做什么自己心里应该有个底,成功能承受,失败也应该笑纳。成功了,一副小人得志模样;失败了,怨天尤人、觅死寻活,何苦来……!言不尽意,挂一漏万,若有一得,心已足矣!参考资料:中文考研工作室:http://class.chinaren.com/fengyuyanlu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