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考研如何复习报名条件

是谓同德
未信
2016年北京大学030301社会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研究方向 01.组织社会学 02.劳动社会学 03.家庭社会学 04.民族社会学 05.城乡社会学 06.社会学研究方法 07.社会学理论 08.经济社会学 09.政治社会学 10.文化社会学 11.发展社会学 12.社会心理学 13.中国社会思想史 14.人口社会学 15.社会统计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53法语或254德语 ③654社会学理论 ④858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

北大社会学系考研书目都有哪些呢?求大侠多提供复习建议啊!我2012考北大社会学,二本,成功的机会有多大

何谓仁义
爻辞
只要努力,定能有收获。不过好的学习方法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最重要。我当年就是这么复习的,供你参考。我的北大社会学系考研经验全攻略 很喜欢一首歌的歌词“是谁把月缺变成了月圆”,这首歌的歌词总让我想起那段披星戴月的考研日子。大学以来,每次去北京,我都必去北大转转。很喜欢校园的那种氛围,多希望自己也是这里的一份子,在北大留下我的身影,不在乎永远,只在乎曾经拥有。所以每去一次也必定坚定了我的梦想。我想趁着年轻,为梦想拼一把!自从确立了这个目标之后,我就没有打算放弃过。 从一个普通的二流院校考入中国高等学府北大,这一路走来,我可以扪心自问,我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来的。所以在这里我很想说,每一个普通的人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一个像我一样曾经自卑曾经灰暗的人也能通过不断的拼搏成为一名北大学子。爱拼才会赢!相信我们都会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地!政治&英语:为了能梦圆北大,我很早就全面投入考研的复习。当时参加了一个辅导班,主要是考虑到公共课的复习。要想考入北大,不仅要专业课有优势,公共课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都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辅导班的老师在公共课给了很大的帮助,答题技巧以及内部资料,我认为还是比较有用的。政治最主要的就是读透《大纲解析》,同时《红宝书》必备。英语的话,就是反复做真题,把真题吃透,总之一句话,要做真题。当然不能为了做而做,必须要学会分析。当时的凯程考研班老师在对我的真题学习成果作了分析并恰当的提出合理建议,使我能够有效地吃透真题,在考试的时候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老师的学习效果跟踪辅导有促进作用,毕竟有一些东西是那些考研专家们研究了很久搞出来的,还是有价值的。而且能够大大的节省我们的时间提高我们的效率。但还要靠我们自己。要知道不是老师去考,是我们自己去上考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练习才是王道啊。专业课复习:在确定了考北大社会学系之后,我开始准备各个方面的参考书,着手开始专业课复习。由于社会学考的范围相当大,很花费时间和精力,所以在准备考试的最后半年之内,了解参考书目的重点和非考点还是很重要的。当时招参考书目也是比较曲折的,去图书馆查去网上购去找前辈借,总之使出浑身解数。差不多找齐了之后,我开始看书。这里特别向大家推荐框架学习法(这个也是凯程给我的最大法宝)。我把每一章的知识都理出一个框架出来,以便于后来的复习。每复习完一章我都会合上书在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回忆一下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临睡前我也会抽空梳理一下知识点,在第二天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我都会把前一天复习的内容再看一遍,这样看上去好像很麻烦,其实不会耽误很多的时间,而且记忆的东西也非常深刻。要知道我的记忆曲线是需要通过反复加强才能取得效果的,总之这就是我个人的考试经验。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每位命题老师和他们近期的研究课题——这一点相当重要。因为社会学理论的出题老师有好几位(基本上是每一位老师在自己的研究方向出题),所以他们出题一般是和他们当时所研究的课题有关的——这一点要到考试之前也要关注。杂志、近十年的考研试卷: 《社会学研究》和《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卷,从92年到现在北大教授发表的文章最好多看一些。这两本杂志近两年的文章可以经常看看,不限于北大老师。好文章应该复印下来,以便考试之前重点复习。社会学专业方向的必读书目,在网上也能查到分别包括:杨善华、谢立中主编的《西方社会学理论》、王思斌的《社会学教程》、杨善华主编的《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贾春增主编的《外国社会学史》、巴比主编的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袁方、王汉生主编的《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卢淑华编著《社会统计学》、刘爱玉的《劳动社会学》、佟新的《人口社会学》、杨善华的《家庭社会学》、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费孝通的《江村经济》。除了这些必读书目之外我还参考了当时的很多选读教材。在专业课的复习进度上,我觉得可以采用“压缩法”。最开始的时候读的书相对多一些,范围也广一些,但到了10月份下旬的时候就可以按照重点书目、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来复习了,因为到后来时间越来越紧,政治和英语不可能不看。合理的时间分配才能保证我们做到万无一失,否则就会顾此失彼,捉襟见肘。建议你多看考研视频,一定会事半功倍!百度搜:考立捷 视频课程很好的啊,里面有包含新东方,文登,文都,海天,启航,恩波等好多辅导班的最新视频,是包含基础到强化一直到冲刺全程课程的,课程都是随当年辅导班同步更新.最新的考研视频课程已经全面更新上线了.视频班,课时更加全面系统,而且没有干扰,最重要的是,可以反复听,自己静下心来学,效果当然很好。老师讲的很到位,板书也很清晰,可以免费下载电子讲义。加油, 你一定会考上的 !!!

北大社会学考研

谋稽乎弦
分身
难度不小,报考和录取的比例大概是10:1到20:1之间,每年略有波动,在本校区和去深圳研究生院之间也略有区别。我认识清华社会学系一学生考北大研没有过初试……可见其难度(当然也有可能是教学思路之间的区别,但想来你的基础应该不如专业学的)。当然,也不要就此退却,看起来你是跨专业跨校报考,最好能到北大听社会学的基础课,并且找考上北大社会学的过来人帮你准备。如果能在听课期间,和你感兴趣的导师有很好的沟通,那么即使从兴趣来讲也会受益。退一步,如果不能到北大,也建议去听能够听到的相关课程,社会学思维并不像想象中的好培养。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的兴趣强度、耐心和智慧有信心,自学也是完全可以的。PS:其实你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兼学下社会学,本科毕业的时候选个感兴趣的方向申请出国,不好么?毕竟你学英语,出国的话语言完全不是问题,并且有很多学校可以选择。考研和高考差不多,申请出国和奖学金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能力和运气。

北大社会学考研

僧诠
八脚怪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 建议你上网看看,北大研究生官方网站,上面肯定有参考资料,每年全国各地那么多人削减了头地往北大钻,肯定有参考书目的。实在不行打电话过去问啊,还有历年真题卖的 而且研究方法是专门的一门课,不分组织人口农村社会学的个人建议还是直接打电话到系里或研究生院去问问比较权威难道没有指定教材吗如果真的没有就看风笑天的吧 最权威最好看看报考学习老师出的书调查方法类的还有 张彦的 社会学调查方法也可以看看

哪里有北大社会保障学的课程?北大社会学考研科目有哪些?

乃非己也
所谓
社会学考研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53 法语 或 254 德语③654 社会学理论④858 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社会学考研参考书目:1、《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谢立中 ,北京大学出版社;3、《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北京大学出版社;4、《社会学教程》,王思斌,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北大社会学考研难不难 专业课考什么

由良
爱之罪
考试科目如下: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53法、254德任选一门659社会学理论875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

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生

不可亏也
文偃
大专要获得在职研究生学位比较难,你应该当时学习进修班时就申请硕士学位。同力申硕是指本科学位通过进修班学习,获得研究生同等学历结业证书后再申请参加获得硕士学位的考试,一般比较好过。但是最后在学校的论文答辩就比较难,需要在省部级报刊发表东西(这个花钱可以解决),主要是学校最后的论文答辩,说你过你就过,主要是每回论文答辩需要交1万左右的费用,所以一次通过的几率不大,要申请几回。但是有效期是四年,如果四年没通过之前的钱全白交,只拿一个结业证,哪都没用。

北大、人大、社科、清华这些社会学专业的研究方向有什么不同?

盗墓者
彼得潘
北京大学校本部博士生导师及其专业、研究方向社会学郭志刚人口学社会统计学社会学刘世定城乡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学马 戎城乡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社会学邱泽奇组织社会学城乡社会学社会学王汉生社会学方法、社会分层与流动城乡社会学社会学王思斌组织社会学社会保障社会学谢立中社会学理论社会发展语现代化社会学杨善华社会学理论家庭社会学社会学张 静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人大方向一:人力资源管理 方向二:社会心理学方向三:应用社会学 方向四:公共事务管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的研究方向有农村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工业社会学、社会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社会组织与结构、家庭社会学等。硕士的研究方向有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保障、农村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社会问题、社会心理学等等。

北大研究生,社会工作专硕好考,还是社会学好考?

武瑠
当然是社会工作比较好考一点啊,但是社工的名额会比社会学少,大概就10个左右,不知道今年的形势如何。考社会学的话只有少数可以留在北大本部,其他的都要去深圳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