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名牌大学研究生和高考考名牌大学哪个难考?

书意
坏家伙
第一,从试题难度上看,高考的难度是远远高于考研的因为高中所学的知识是比较少而且相对比较简单的,那么作为一个选拔性考试一旦可考的东西有限的时候,它为了区分出学生的水平只能增加试题的难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觉高考的知识点特别灵活的原因。相对的我们来看看考研,考研的内容与高考相比要复杂很多,既有政治、数学这些公共课,也有专业课!既有初试里面的笔试还有复试!不仅考试形式比较多样,而且所考的内容都是好几个科目放在一起考,例如政治考五门功课,大约十本参考书!这么多的内容,能够记住就已经不错了,如果还跟高考一样要求能够灵活运用,那么大部分人就根本不会了,而如果大部分人都不会,那么从测试学的角度就会认为这个试卷出的没有区分度,是失败的!因此,这就是为什么考研江湖上流传着一句话“高考考智力,考研考毅力”。第二,从竞争对手的角度看,考研的竞争远没有高考激烈在高考的时候,能够获得保送的同学是非常少的,并且获得保送资格的很多尖子生依然选择通过高考来考取自己喜欢的学校或者某个专业。因此,千军万马都在抢过独木桥,高手众多,高中生中最优秀的人都会参加高考。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考研的对手,坦率地说,在大学里,尤其是比较好的大学里,选择考研的并不是学习最优秀的一批学生!因为学习成绩最好的那一批学生要么已经保研了,要么已经选择出国留学了,综合素质最强的那一批同学已经选择直接工作了!以北大为例,绝大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选择了出国留学或者保送研究生,所以考研考取北大的难度远小于高考考取北大。每年辅导的考取北大的学员中不乏来自非211院校的学生,甚至每年都有来自专科的学生。几乎所有高中生都必须参加高考,而并非所有本科毕业生都要考研。所以,在大学里学习最好的和最差的一部分人都已经离开了考研的战场,剩下跟你竞争的人,水平都是差不多的。这就好像你去参加举重比赛,你的体重本来属于80公斤级,就只需要参加80公斤级的比赛,不能让你去参加100公斤级的比赛,那对你是不公平的!从这一点上说,高考的竞争对手分布是非常广的,什么水平的人都有,而考研的竞争对手水平都比较集中,与你相近!也就是说,在考研中,其实你的对手既不比你强,也不比你弱,要战胜他们,你只需要比他们多努力一点点就可以了。

考研的问题,我想考北京大学研究生,难吗?需要注意些什么?谢谢

红剪花
天和将至
呵呵 肯定难,我身边的朋友在考研,哪个3264643131学校的的都有,只有你肯努力,绝对没问题,帮你找了篇不错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计划的设定很重要,比如说有个师姐告诉我,复习时专业书至少得看5遍以上,政治课的大纲是要熟读的,我想熟读至少要5遍吧,我看的不下七八遍,否则可能记不住,可能没几个人在大学期间认真的学过政治课,但考研必须认真的重新开始学习,政治不考70以上那算是死了,60多分是托你后腿,挂在政治上怎么也说不过去,我这次单选错一个,多选两个,大题基本都背过,80分左右的样子(考研出来是83分),感觉是对得起辅导班的不算便宜的学费了。  看书,特别是专业课,像北大这样的学校,不指定专业课教材和参考书,所以书看起来就有些费劲,一门课需要看上两到三本书,而且还要补充老师的专著、论文,像宪法这科必须要看王磊老师的两本宪法专著,经济法看的论文就更复杂广泛了,而且还要注意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最新动态,2008年试卷上《经济法》那科有关上市公司的那道题就很变态,估计没几个人关注了的。但是如果你关注了就是不难,很可能就过线了,很多人,包括我,都卡在这道题上了。所以看书给自己列一个计划,哪段时间看什么书,看多久,需要看几遍,比如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等等,需要统筹规划,方能运筹帷幄,自信坦然。看书的速度需要加快一些,至少考北大法学院是这样的,看得快才能看得多,次数多了自然就记住了,才能深刻的理解,看一遍与看5遍得效果肯定不一样。专业课我看了至少八遍以上,第一遍全面地看,以后则重点看,然后浏览目录,后来则自己列提纲,回忆书中的东西,到考前则可以自己押题,记忆重点。至少这样课本上的东西很熟悉了,几乎试卷上考查的内容有60%是教材上的知识,注意务实而不务虚,不能把论文专著当作主要的,以致本末倒置,它们只能起补充和辅助作用的,但这些东西一定得看,要到最后看——个人建议,这样是因为那时你有一个好的底子,看起来就不费劲了,有了功底了,就比较容易理解、记忆。 英语也是一样,每个人的底子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英语挂了,你就死定了,没有商量的余地,特别是国家划定分数线的,而北大是自主划线的,北大往年的英语政治线都比国家的低,这一点也需注意。英语最好从词汇、阅读、完型、新题型、翻译,作文,一部分一部分的来,阅读不能丢,无论你学得多好,多自信,不可轻视。作文要早些准备,要动手写,最后是做模拟题,练练感觉。近十年的真题很重要,要反复的做,你可以不做模拟题,但是如果你要是有一本真题把它搞懂搞会,英语基本没问题了。这并非言过其实,上届师兄的亲身感受,他考了80多分,英语就只做过真题,厉害的牛人啊!我辈就望尘莫及了!考研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统筹规划,早做准备,早做计划,那些在9、10月份草草决定的人,大多没有几个能坚持到底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考研的经历很多,正如在前面所说的,得到了很多,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有乐,也有苦。考研需要毅力,需要风雨兼程。如果你找准了目标,有了奋斗的动力,那么就勇敢的接受挑战吧! ---------源自盛世清北。考研辅导班北大考研|北大考研辅导|北大考研专业课辅导|考研专业课辅导

从一所普通大学考研到清华北大有多难

黄飞鸿
平等
难与不难都是相对的,清华也一样,初试考一个好成绩进入复试,老师问你问题你都版答上了,自然没有理由权拒绝你,老师问你啥你都不会被刷掉也是正常,要说歧视的话人家老师的水平在哪素质在哪,没那功夫看不起你! 天赋固然重要,但是你的努力达到了需要去拼天赋的程度吗?身边有很多人每天都在努力,为了好的大学不惜重读3年5年但是最后人家都上去了,天赋智商不行都是你的借口! 我也考过研其中只有经历过才知道,想说一句 苦心人天不负!

北京大学考研有多难

出塞
萌区有状
北京大学都是出名的高材生,所以在这些人中在选择研究生就是相当难得。只有平时不断的努力拼搏才能有所收获。

北大好还是清华好?考研选那所?急!!!

母子行
赤壁下
选清华还是北大好?你什么专业嘛?理科清华吧文科北大~

北大的研究生有多么难考

邹阳
九仙草
要这么想:至少比本科考北大要容易很多了。北大自己的学生不会考了(都版保研了),很权多985、211的人也都保本校研了,还有很多很多人就业了,不考了。这么一算,一下子竞争对手少了很多,难度也就小了很多。原来是1000人竞争,现在有500人,至少录取概率提高了1倍呢!

想考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有多难

浩劫后
安乐乡
首先,选定copy你要考的中文系方向,然后对应着大量加强你的阅读,最好大三能联系上一个北大中文系研究生,摸清答题套路……一下子是没法回答清楚你这个问题的,但我劝你一句话,真心话。如果只是对中文系比较热爱,你可以报复旦南开什么都行,看你的描述不知道你本科是什么学校,如果本科不是985,还要跨专业考北大中文系,真的太难也太苦了,一般人坚持都很难坚持下来。中文系真的不一定要往北大走啊!

考研考上北大或清华,难吗?有多难?

第七章
传神
e.这问题让人怎么回答,不一定考上其他学校就说别人不好吧,大家的报考不是清华内北大,并不能容说别人就考不上。据我所知,新师大的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化学学院是全校向考内地学校的考研率最好的。生科院每年也有考上中国农大的、林大、川大的。地科院也有考上中国地质大学的。化学学院考向内地的更多。不要觉得是新疆的学校,教学质量就差。新师大本科在内地虽然算二批次,但在新疆招生是是按一批次招生的,也就是这些学生的学习功底都是不错的。考研的时候只要好好努力一年,基本都能考上内地的好学校。

北大研究生好考吗?

孔子不听
是无内也
北京大学是3765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本科生都相当难考,研究生那就更加难考,录取比例很低的。不过只要努力,考上还是有很大希望的。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身份及名称而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翌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校长,“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全国的学术和思想中心,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到北平复校。1952年院系调整时,校园从北京内城迁至西北郊燕园。北京大学由教育部直属,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C9联盟以及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的重要成员。巍巍上庠,国运所系。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聚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众多著名学者专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创造了一批又一批重大科学成果,深刻影响和大力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