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安徽中医药大学专科考研考哪些内容?

黑活儿
田巴
611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内科学、针灸)612西医综合(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内科学(含诊断))613护理学综合(护理学基础(含护理学导论)、内科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外科护理学)614中医文化综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哲学基础、中医传统文化概论)615信息技术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616药学综合一(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617药学综合二(含中药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618药学综合三(含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349药学综合(含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法规)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含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学)本校各专业均接收推免生,具体招生规模及推免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指标为准。本校实行师生互选制,报名时须确定报考学院及专业和研究方向,不填导师姓名,入学后进行师生互选,具体导师及研究方向以当年参加师生互选的导师情况为准。

安徽中医药大学不需学位证的考研课目!

魔法粉
热那亚
得挂三科专业课以上是学位证暂缓的,补考后可以拿到!要是最后毕业考挂了,毕业证也是得暂缓!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考研

不寻常
体性抱神
安徽中医学院药剂学专业2013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招生年份:2013本院系招生人数:未公布药剂学专业招生人数:35专业代码:100702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参考书目、参考教材01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剂型研究 02中药新制剂新工艺研究 03生物技术药物新剂型新工艺研究 04缓释控释制剂与生物药剂学研究 05临床药剂学研究 06天然药物与制剂药代动力学研究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药学综合一 或612药学综合二 或613药学综合三 注: 611药学综合一(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612药学综合二(含中药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 613药学综合三(含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复试专业课:药剂学 参考书: 《药剂学》第六版,崔福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 ①分析化学 ②药事管理学 参考书: 《药事管理学》邹延昌主编,泰山出版社。 《分析化学》第五版,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备注: 1.本专业与安徽省立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安徽省药物研究所、安徽省药检所、上海药物所、安徽省新星药物研究所、深圳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安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医工医药有限公司联合培养部分研究生。 2.复试科目,同等学力考生还需注明加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复试专业课科目相同

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考研难不难??

殊类
堕落街
不难,不努力却很难不难,一般基础知识比较多

安徽中医药大学计算机毕业能考研吗

不谴是非
藏宝图
1、安徽中医药大学计算机毕业能考研。2、只要是本科毕业生就可以直接报考研究生。3、报考研究生没有本科学校或专业的限制,自己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报考。研究生录取只看初试和复试的分数。4、查看报考学校官网公布的硕士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就知道了。

安徽中医药大学考研是四证合一吗

耳目聪明
喜剧王
安徽中医药大学考研的学硕不是四证合一,专硕是四证合一。什么是四证合一呢?就是专硕培养期间同时参加规培,毕业时拿到《规培合格证》、《执业医师资格证》、《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四个证书,既读了硕士,也完成了规培。专硕四证合一指的是学位证,规培证,毕业证,医师证,当然需要经过考试,学硕没有规培证。现全国已有64所医学高校试点施行“四证合一”,培养目标实现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毕业获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实现“四证合一”。

中医类考研考哪些学校好呢

霹雳情
既济
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河北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考研报考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

其入不距
若不闻之
学校优先就是首先看中的是学校的牌子,其次再考虑专业。学校优先首先要考虑的是学校的地理位置,也就是学校位于哪个城市,一般沿海地区的学校以及省会、直辖市高校都是热门选项。大城市或者沿海发达城市的城市氛围当然会有所不同,对于个人成长的熏陶是非常有好处的,可以使视野开阔,增长见识。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医学院的实力除了看科研教学条件,还要看附属医院的情况。但是这类学校也有自己的优势:学校科研经费肯定是比一般的小医学院多的多,科研硬件设备很容易赶超一些经费紧张的学校,加之学校已有的国际影响力,将来出国深造的机会相对较多。因此如果你想读基础或者想长久从事科研工作,这类学校是不错的选择。专业优先就是首先考虑个人兴趣爱好。医学和其他学科不太相同,只要所在的医院有足够的病员,就可以学到想要的东西。完全可以为了能拿个儿科学学位而报考贵阳中医学院!何况将来还有一次选择的机会:考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一般有两种:基础型(也叫科研型)与临床型(也叫技能型),二者学制均为三年,但不同的是基础型硕士期间有第一年上基础课,而临床型基础课的时间只上半年。另外,从就业方面来看,基础一般的就业出路是出国、科研单位、高校和公司,当然由于中医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所致,中医学本来就是临床经验医学,所以基础型的毕业生就业后从事临床工作的也不在少数。研究生毕业以后最直接的现实就是面临个就业问题。所以谈这个问题就很现实,其实大家都清楚,中医学,甚至包括西医学,目前就业情况均不乐观(也许你就是本科毕业后不好就业才选择考研的呢),其实知道其它学科与专业也未必就业情况更好。尤其大家很清楚中国现在这种社会里,影响就业的因素除了选择的专业外,甚至有些时候这些因素可能比你学的专业更起决定性作用。所以不考虑就业不现实,但考虑太多更不可取,因为对于穷人的孩子来说唯一能够改变个人命运及家庭命运的就是上学这条路,可以设想一下,研究生就业总比本科生就业机会一些吧。①学校优先就是你首先看中的是学校的牌子,其次再考虑专业。学校优先首先要考虑的是学校的地理位置,也就是学校位于哪个城市,一般沿海地区的学校以及省会、直辖市高校都是热门选项。大城市或者沿海发达城市的城市氛围当然会有所不同,对于你个人成长的熏陶是非常有好处的,可以使你视野开阔,增长见识。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医学院的实力除了看科研教学条件,还要看附属医院的情况。但是这类学校也有自己的优势:学校科研经费肯定是比一般的小医学院多的多,科研硬件设备很容易赶超一些经费紧张的学校,加之学校已有的国际影响力,将来出国深造的机会相对较多。因此如果你想读基础或者想长久从事科研工作,这类学校是不错的选择。②专业优先就是首先考虑你的个人兴趣爱好。这个其实不用多说了,比如你喜欢儿科学,那么你只要瞄上这个专业就可以了。医学和其他学科不太相同,只要你所在的医院有足够的病员,你就可以学到你想要的东西。你完全可以为了能拿个儿科学学位而报考贵阳中医学院!何况你将来还有一次选择的机会:考博士。届时你以儿科硕士的身份考北中医的儿科,总是比跨专业考要有优势的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一般有两种:基础型(也叫科研型)与临床型(也叫技能型),二者学制均为三年,但不同的是基础型硕士期间有第一年上基础课,而临床型基础课的时间只上半年。另外,从就业方面来看,基础一般的就业出路是出国、科研单位、高校和公司,当然由于中医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所致,中医学本来就是临床经验医学,所以基础型的毕业生就业后从事临床工作的也不在少数。每年都有好多同学向我咨询,他们大多认为临床专业是首选,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目前国内医疗的行业状况并不是很让人恋恋不舍:医患关系紧张,医生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没有节假日,生活状态比较混乱,找不到任何体面的感觉。研究生毕业以后最直接的现实就是面临个就业问题。所以谈这个问题就很现实,其实大家都清楚,中医学,甚至包括西医学,目前就业情况均不乐观(也许你就是本科毕业后不好就业才选择考研的呢),其实我们知道其它学科与专业也未必就业情况更好。尤其大家很清楚中国现在这种社会里,影响就业的因素除了你选择的专业外,更多的因素让我们头痛不已,比如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你个人的基本条件(年龄、性别、长相等),甚至有些时候这些因素可能比你学的专业更起决定性作用。所以不考虑就业不现实,但考虑太多更不可取,因为我们知道对于穷人的孩子来说唯一能够改变你个人命运及家庭命运的就是上学这条路,你可以设想一下,研究生就业总比本科生就业机会更多一些吧,所以我们还是不要考虑太多就业情况,先争取考上研究生再说。4、是追求个人理想还是面对现实呢?&nb

本科学习中药学能不能考研成中医专业?

勾魂手
三盗
本科学习中药学可以跨专业考研中医专业,但一般复试需要加试专业课。需要说明的是,各校规定不尽相同,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允许跨专业考研中医专业,还需要考前查询招生简章具体规定为妥。举例说明如下。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2016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考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复试专业课:西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参考书:《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同等学力加试:①中医基础理论②中医诊断学或①诊断学②神经病学参考书:《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诊断学》朱文峰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诊断学》第六版,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病学》第6版,贾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备注:考生网上报名时,请在备注栏注明复试科目,同等学力考生还需注明加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复试专业课科目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