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2019考研经济学初试考试科目有哪些?

考研 考试 考研经济学

当前已到考前最后冲刺阶段,冲刺期是身心俱疲的时期,本该用力一搏的时候,很多同学变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焦急,没有目标,甚至复习计划也乱了。小编分享“2019考研经济学初试考试科目有哪些?

  • 2019考研各专硕初试都考什么科目?

    考研 19考研 专硕初试

    专硕报考人数增长迅速,专硕报考热度上升趋势明显。那么,专硕初试都考什么呢?小编分享“2019考研各专硕初试都考什么科目?”文章,希望能给你提供帮助~序号类别码类别名称第一单

  • 2020考研:全年各阶段考研大事及复习规划

    2020考研的广大考生也可以开始准备了。很多2020考生对于考研不是很了解,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复习。本文分享“2020考研:全年各阶段考研大事及复习规划”相关内容,一起来看。

  • 2019考研初试时间临近

    考研 考研初试时间考研初试

    初试考试科目都有哪些呢?2019考研初试考什么?,小编在此整理了2019考研初试时间临近,一起来看。 教育部官方消息,2019年考研时间节点已确定如下:考研准考证打印时间:2018年12

  • 2019考研传播学名词解释: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考研 考研传播学19考研

    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1、“0/1”效果:“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又称知觉模式,指的是大众传媒报道或不报道某个“议题&

  • 2019考研传播学名词解释:传播效果研究

    考研 考研传播学19考研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1、传播效果:既是传播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狭义上,是传播者的某种行为实现其意图或目标的程度。广义上是指,传播行为所引起的一切客观结果,包括对他人和周围社会实际产生的一切影响和后果。2、说服性传播:指的是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3、认知:效果外部信息的作用于人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结构的变化,属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4、态度效果:作用于人们的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变化,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5、行为效果: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的成为行动层面上的效果。6、“常识理论”:即公众通过日常接触和使用传播媒介的直接体验而形成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例如对电视节目好坏的评价等等。这种"理论"虽然是直观的和零碎的,但却以舆论的形式对传媒的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7、“现场理论”:也就是在传媒内部工作的人所持的观点,包括他们对传播活动的目的与性质的理解信息选择与加工的标准、采编业务技术规程职业道德规范。这种理论支配着大众传媒的运营和日常的信息传播活动。8、“社会科学理论”:是从个人、社会与媒介的三者关系出发,通过对媒介活动及其客观结果的定量、定性研究而获得的系统知识9、传播流:是指又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像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创新与普及》是“传播流”研究的三部曲。10、两级传播”: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伊里调查中提出的,认为大众传播的内容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11、强化:即大众传播对受众既有态度的巩固和加强效果12、结晶:即使原来意向未明、态度未定者的态度明确起来的效果;13、改变:即使受传者的立场和态度发生逆转性变化的效果。14、《人民的选择》:拉扎斯菲尔德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15、《个人影响》:是拉扎斯菲尔德和卡兹为验证《人民的选择》提出的各种假说在政治领域以外是否适用,而对购物、流行、时事等领域的进行多次调查形成的结论。16、《创新与普及》:1962年罗杰斯在对农村中新事物的采纳和普及过程调查的基础上,发表的研究报告。17、“说服性传播”效果:也称为传播的说服效果,指的是受传者的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它是一种纯效果。18、一面提示:是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19、两面提示:是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休眠”效果:指随着时间推移,在人脑忘却机制的作用下,高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会出现衰减,而低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则有上升的趋势。20、“免疫”效果:拉姆斯丁和贾尼斯在对反宣传的实验研究中提出,指两面提示由于包含着对相反观点的“说明”,这种说明像事先接种牛痘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21、诉诸理性:是通过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或逻辑的力量来达到说服的目的。22、诉诸感性:是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23、“警示”效果:是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24、意见领袖:最早由拉扎斯菲尔德等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指的是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25、一般可说服性:指受个人性格和个性所规定的、对他人意见容易或难以接受的倾向26、“自信心”假说:贾尼斯从自信心角度对个性倾向与一般可说服性的关系进行的考察中提出,认为自信心的强弱和可说服性的高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自信心越强,可说服越低;自信心越弱,可说服性越强。 更多

  • 2019考研传播学名词解释: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考研 考研传播学19考研

    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1、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是伴随着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概念。2、拷贝和支配”观点:由日本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家清水几太郎提出,认为现

  • 2019考研传播学名词解释: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考研 考研传播学19考研

    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1、传播制度: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2

  • 2019考研传播学名词解释:媒介技术和媒介组织

    考研 考研传播学19考研

    第八章:媒介技术和媒介组织1、技术:美国学者梅塞尼将技术定义为以达到实践目标为目的的知识体系,包括操作手段和工具;我国学者高亮华认为技术是指人类借以改造与控制自然使其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包括物质装置

  • 2019考研传播学名词解释:大众传播

    考研 考研传播学19考研

    第七章:大众传播1、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体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实现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