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衷克定:教学视频制作技术及其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衷克定副教授讲座:“教学视频制作技术及其应用”。将从教学视频设备的性能特征和使用技术入手,通过视频编辑系统剪接、编辑、制作生成满足一定教学要求的视频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视频
-
“山东省城镇化与职住平衡”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建筑大学图书馆TS202会议室成功举行。该研讨会包括专业人员主题报告研讨和研究生学术专场两个部分,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陈有川教授和刘兆德教授分别主持
-
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先生做了题为《傅璇琮先生与最近四十年唐代文学研究之变化》的在职研究生讲座。复旦大学有教育学、心理学、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戏剧与影视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
-
复旦大学姜义华:中华文明枢轴探讨
复旦大学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姜义华教授作了题为“中华文明枢轴探讨”的在职研究生学术报告。姜义华,复旦大学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当代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全的国际问题和政治学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科研基地之一。现有在校生近千人,博士在职学习105多人,硕士在职学习220多人,本科生450人,港澳台学生12名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邀请中国量化投资学会理事长丁鹏博士作了一场题为“MOM(ManagerofManager)与组合配置基金”的讲座,金融学院拥有金融学、金融工程学和投资学三个专业,在本科层次设立
-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邀请荆炳义教授作了一场题为“Communitydetectionforsparsenetworks(社区检测稀疏网络)”的讲座,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应用统计学科布局不仅深入经济社会
-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参加了首届中国新丝路海事产学研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海海事大学设有商船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物流工程学院(设中荷机电工程学院)、法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海洋科学
-
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教授做了一场题为“互联互通时代的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的学术讲座。中国传媒大学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非全日制研究生讲座的主要内容是:胡正荣从“国际传播是什么?”“中国国际传播研究在研究什么?”“传播及其环境正在如何变化?”和“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的道路何在?”四个问题展开探讨,对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的学术路径、研究对象、研究方向和成果转化进行解读和阐释,提出传播研究的方法应当为“多元范式下的范式转换”,鼓励国际传播研究者应当拓宽研究对象,考察互联时代传播与他者的新互动,坚持跨学科研究传统,开放学术探索和理论化的空间。讲座结束后,与会教师就“受众研究”“大数据分析在职研究生”以及相关的国际传播课题与胡教授进行了探讨。胡正荣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理论、广播电视传播、媒介研究(包括媒介发展战略、媒介制度、媒介管理等)、传播政治经济学、新媒介等。讲授课程有“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传播学基础理论”、“媒介研究”等。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发展中国家国际传播硕士项目(全英文)”。要著作有《媒介的现实与超越》(2004年)、《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丛书》(主编,2003年,4卷本,即《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研究》、《外国媒介集团研究》、《媒介市场与资本运营》、《西部广播电视发展战略研究》等)、《中国传播论坛—变化中的广播电视》(主编,2003年)、《世界电视前沿》(合著,2001年,3卷本)、《媒介管理研究—广播电视管理创新体系》(2000年)、《传播政治经济学》(译著,2000年)、《传播学总论》(1997年)(获北京市第5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卫星电视传播》(合著,1997年)、《新闻理论教程》(1994年)等。
-
西北政法大学汪世荣教授谈清代州县衙门的民事审判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汪世荣先生作了主题为《清代州县衙门的民事审判》的精彩讲座。讲座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景良教授主持,法律史专业春杨副教授、陈会林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