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建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培养应用型人才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在国务院学位办日前召开的第三次专家会议上了解到,今年中国将建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培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管理与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
-
清华大学高级公共管理硕士(MPA-E)自2012年起由单证(毕业证)转为双证(毕业证、学位证)。清华双证MPA-E教育将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的综合优势,实施改革后的新版培养方案,致力培养“引领
-
研院〔2015〕3号各有关学院(系、部、所):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校研发〔2014〕125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的暂行规定》(校研发〔201
-
各学院(系、部、所):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公共课课表及分班安排已经编制完成(见附件),现在研究生院网站(网址:/index.do)予以公布。“研究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rdq
-
研院〔2015〕5号各有关学院(系、所、部)、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为做好2015年上半年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2015年开始,我校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实
-
研院〔2015〕2号各学院(系、部、所):为保证研究生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现将落实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落实教学任务时间安排2015年1月13-15日,
-
各学院(系、部):根据学校《关于对第四期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进行中期检查的通知》要求,拟对第四期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进行中期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检查范围第四期遴选建设的28门和第三期申
-
各学院(系、部、所):为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拓宽国际视野,追踪学术前沿,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2012年学校启动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资助对象1.2012年已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全日制在读研究生。2.已接到会议正式邀请函或书面通知,且在2012年年底前能成行的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二、资助条件1.本项目根据申请人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层次高低及申请人学术成果择优资助,同时兼顾各学院(系、部、所)受资助研究生的比例。2.申请人在国际学术大会或分组会议上做发言报告或特邀报告的,优先给予资助。3.国际学术会议日期须在完成毕业答辩之前一个月。4.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资助: (1)在校期间受过处分,或有学术不端行为的。 (2)申请材料内容不齐备、或申请材料中提供虚假信息的。 (3)正在境外学习的人员。 (4)持有国外长期居留证的人员。三、资助内容参会费用由学校、导师和研究生三方分担。学校资助金额根据研究生在会议上的安排确定。1.受邀在大会主会场做主题发言或特邀报告的研究生,学校资助会议注册费、境外会议一次往返交通费(限经济舱或者硬卧)、会议期间食宿费、签证费和国际旅行医疗保险,资助总额不超过1.5万元人民币。2.受邀在分会场做一般口头报告或者宣读论文的研究生,学校资助境外会议一次往返机票(限经济舱),资助总额不超过0.8万元人民币。3.受邀以其它形式介绍论文的研究生,学校资助境外会议一次单程机票(限经济舱),资助总额不超过0.4万元人民币。4.获得国际学术会议颁发优秀论文奖的研究生,可适当增加资助金额,资助额度不超过0.4万元人民币。四、申请与评审程序1.11月14日前,申请人填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申请表》(附件1)一式三份,还未参会者提交会议正式邀请函(包含申请人参会详细日程安排)、参会论文或者摘要复印件;已参会者提交参会总结报告(附件2)。总结报告包括论文集封面、目录、论文复印件、会议主办方的邀请信或者出席会议证书、会议日程安排(含有本人发言或报展的日程页原件、复印件),及参会交流时的照片或者宣读、报展现场照片2-3张(电子版)等。2.研究生根据要求提交申请,经导师和学院(系、部、所)初审并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集中评审。3.获资助者凭审批通过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申请表》到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办理出国(境)等相关业务。附件: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申请表.doc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总结报告.doc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研究生院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七日 附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总结报告.doc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申请表.doc
-
研院〔2015〕1号 各有关学院:根据《关于2014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14〕18号)、《关于做好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录取工作的通知》(学位
-
关于开展2012年“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应用培训的通知
各有关学院(系、部、所):根据学校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要求,所有建设课程应进入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网络共享。为做好此项工作,研究生院会同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