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长任瑞铭深入研究生学院开展调研活动
-
香港城市大学来我校访问的通知
各院(系、所):9月14日香港城市大学到我校访问,商讨两校联合培养博士生事宜。有意参会的院(系、所)请通过教务员老师,速与研究生院培养处311办公室尹老师联系,详细来访人员资料请见附件。
-
关于2010级全日制研究生办理课程“免修”的通知各院(系、所)及全体研究生同学:现将2010级全日制研究生办理课程“免修”的办法通知如下:1、对于满足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
-
关于报送2010年(下)学位材料的通知
各院(系、所):2010年(下)报送学位材料的截止日期为11月15日,请各单位在此之前召开学位审议委员会并按以下要求报送材料:一、学历博士:1.学位论文3本(其中1本原件);2.学位申请及评定书2本;3.学位论文学术评议书3份;4.基本信息表1份;5.定稿表1份;6.答辩审批表1份;7.登记表1份;8.CNKI学位论文授权书2份;9.中信所学位论文授权书2份;10.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2份;11.发表学术论文复印件一套;12.2寸彩色免冠正面照片1张。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全日制):1.学位论文3本(其中1本原件);2.学位申请及评定书2本;3.第二阶段临床工作总结表1份;4.基本信息表1份;5.定稿表1份;6.答辩审批表1份;7.CNKI学位论文授权书2份;8.中信所学位论文授权书2份;9.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2份;10.发表学术论文复印件一套;11.2寸彩色免冠正面照片1张。三、同等学力博士:1.学位论文3本(其中1本原件);2.学位申请及评定书2本;3.学位论文学术评议书5份;4.单位介绍信1份;5.专家推荐书2份;6.基本信息表1份;7.定稿表1份;8.答辩审批表1份;9.登记表1份;10.发表学术论文复印件一套;11.2寸彩色免冠正面照片1张。四、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非全日制):1.学位论文3本(其中1本原件);2.学位申请及评定书2本;3.单位介绍信1份;4.专家推荐书2份;5.基本信息表1份;6.定稿表1份;7.答辩审批表1份;8.发表学术论文复印件一套;9.2寸彩色免冠正面照片1张。五、学历硕士:1.学位论文原件1本(由院系直接交校图书馆新馆5楼特种期刊室高老师);2.学位申请及评定书2本;3.学位论文评语2份;4.基本信息表1份;5.CNKI学位论文授权书2份;6.中信所学位论文授权书2份;7.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2份;8.2寸彩色免冠正面照片1张。六、非全日制硕士:1.学位论文原件1本;2.学位申请及评定书2本;3.学位论文评语3份;4.基本信息表1份;5.单位介绍信1份;6.2寸彩色免冠正面照片1张。七、除以上材料外,各院(系、所)还需提交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在学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信息(用Foxpro6.0或Excel格式)、学历博士名单电子版(学号、姓名、专业,Excel格式)、学历硕士名单电子版(学号、姓名、专业,Excel格式)、学位审议委员会拟授学位表决票、拟授学位人员名单、学位论文涉密审核表、涉密论文汇总名单(研究生院网页上下载)及会议记录等。八、为不影响学位证书的正常发放,请院(系、所)研究生管理部门敦促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务必在11月15日前完成以下几项工作:1.给校图书馆上传合格的学位论文全文电子版;2.登录研究生院网站,录入个人学位授予信息。研究生院学位办二0一0年九月注:凡未列入本清单的学位材料由各单位留存备查。附件下载:申请学位相关材料.rar
-
校研〔2010〕18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研究生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转博(以下简称临床转博)是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而推行的一种研究生
-
2008、2009级博士生,去年已完成或今年9月即将完成口语强化训练,但未参加口语考试或还需要补考者,请于9月18日周六上午8:30到1号教学楼5小教室参加口语考试。请相互转告!医学院研究生教学管
-
按照教学计划安排9月13就正式上课了,而研究生HUB系统选课下周才开始(具体时间见研究生院主页通知)。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请大家根据自己拟选修的课程,按照课程表的安排有次序的去上课,不准备选修的课
-
关于申请2010年首届“苏鸿霞女士知识产权奖学金”的通知
根据与华中科技大学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于2010年1月签订的协议,苏鸿霞女士在我校设立“苏鸿霞女士知识产权奖学金”,旨在激励知识产权专业学子勤勉学习、全面发展、报效社会。具体评定办法如下:一、评选范围
-
研究生暑期学校作为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一部分,其举办目的是充分利用研究生教育的优秀资源,以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和科研水平,推动培养单位之间相互承认学分,促进研究生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
-
4月15日晚6:30,研究生会科技部在研究生楼304举办了《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经验谈》系列讲座的第一讲。 本次讲座,我们邀请了曾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