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发布日期:2015-09-159月14日上午,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思明校区明培体育馆举行。校领导张彦、朱崇实、李建发、林东伟、杨斌、詹心丽,校长助理邱伟杰,文科资深教授潘懋元,中科院院士、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黄本立,有关机关部处负责人,学院(研究院)的党政领导,师生员工代表参加开学典礼。副校长邬大光主持典礼。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校长朱崇实首先致辞,向2015级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贺,向新生的家长和师友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朱崇实向新生们讲述校主陈嘉庚创业兴学的故事及其展现的可贵品质,勉励同学们以校主陈嘉庚为榜样,像他那样爱国,像他那样诚毅,像他那样富于开拓创新精神,自觉担当起“为中华复兴而创新”的使命与责任,善于抓住机遇,勇于推成出新,敢于迎难而上,努力让厦大的生活成为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让厦大的学习研究成为一生中最大的收获。朱崇实说,陈嘉庚之所以是“华侨旗帜”,首先他是一位华侨心目中最可信赖的领袖,是他那诚毅诚信、一诺千金的人格力量在感召着无数海外华侨。真诚诚信这是做人做事的起点与基石,尤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的虚假与伪饰。研究生将比本科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科学研究与各种创新活动,同学们一定要坚守“学术诚信”,自觉抵制学术不端,杜绝弄虚作假,更不能出现抄袭剽窃行为。朱崇实表示,年轻人触角敏锐,思维敏捷,在这个人类知识快速创新变化的时代,谁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谁的成功可能就更大。希望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学术兴趣和成长成才需要,紧紧抓住与导师合作的机会,抓住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同行同学沟通交流的机会,抓住参与大型高级别赛事和高端学术会议的机会,抓住一切攻关克难的机遇与挑战,淬炼自己,提升自己,成就自己的梦想。朱崇实指出,研究生是创新的生力军,研究生的学习要以“研究”当头。所谓研究,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未知世界系统的探索”,这种“探索”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和汲取,而是积极的、主动的、自主的、自觉的学习知识、感悟知识、探索知识、创新知识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养成批判思维的习惯,敢于超越到时,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去尝试探索,要有“为天下先”的勇气与意志,刻苦学习,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朱崇实鼓励同学们要积极面对、克服学习、研究和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在任何艰难面前要保持一种永不停息、百折不挠的精神。同时,朱崇实还提醒同学们不要当低头族,不要被手机绑架,不能把“微信”“微博”作为一个研究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研究生导师代表方颖教授从“理想与功利”、“选择与坚守”、“短期与长期”、“专业与博雅”四对关系说起,与新生分享了自己二十年来学习和研究的经验与教训。他说,天道酬勤,我们的社会最终褒奖的一定是那些脚踏实地、实心付出的人。在每个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研究生生活理应是满怀意气,指点江山,砥砺学问,畅谈理想。三至四年的在校时间非常宝贵也非常短暂,请各位同学一定要充分享用清风明月的校园,养成浩然之气,做大自己的心胸,也做大自己的格局。老生代表、公共事务学院2014级硕士生万存灵用“研学以致知”、“修身以致远”、“明德以致公”三句话与大家交流了对学习和生活的体会。她说,作为研究生,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另一方面要更进一步尝试知识的创造,在“已知”的基础上探索“未知”。这是一个全新的任务,也是巨大的挑战。我们既要勤学勤思,也要修身修心,砥砺传承厦大优良传统,以乐观向上的心态、严谨治学的风貌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投入到未来紧张的研究生学习中。新生代表、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2015级硕士生张鹏程对研究生生活充满期待,他希望自己以及所有研究生新生能始终坚持对真理的追求,保持对科研的热情,以严谨真诚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去践行科学之真理,诚实的去对待每一个数据,每一份报告,每一点成果,使科研成果经得起时间的冲刷。开学典礼在激昂的校歌中落下帷幕。(宣传部) 附:校长朱崇实在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相聚在美丽的厦大校园,隆重举行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今年共有3697位硕士研究生和734位博士研究生加入了厦门大学这个大家庭。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2015级全体研究生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贺!向多年来培养、关怀、支持和帮助你们的家长和师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学们,十天前的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以史诗般的恢宏阅兵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英勇的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用伤亡超过3600万人的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新征程”。为什么是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因为在此之前的中国近代历史,是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历史,是落后挨打的耻辱历史。抗战胜利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但也像一面镜子,一座警钟时刻在警醒我们。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今天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在现代世界上依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仅从科技方面讲,我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前不久李克强总理视察厦大,在跟同学们交谈时说,我国每年因为芯片进口花费2000多亿,这笔钱与每年进口石油花费的金额差不多。当他得知我们有同学力图能在自主芯片的研发上做出贡献时,他十分高兴,祝愿同学们的创新理想能早日实现。再比如,你们很多人喜欢用的苹果手机除个别核心部件,其他多是在中国生产和组装的,从生产的成本上看,可能有90%是中国厂家完成的,但中国厂家所获得的利润不到3.6%。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归根到底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这是我国的短板,也是我们目前落后发达国家的主要所在。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实力的关键。铭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未来的开创靠你、我、他,但更靠在座的你们,各位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一流的大学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乃至一个世界文明进步的发动机,因为一流大学的神圣使命就是永无止境地追求真理、探索未知、改革创新。这样的一个使命能否实现,依靠的是一流大学的一流教授和他们一流的学生。作为研究生,你们是同龄人中知识层次最高、思想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群体,有责任也有能力去参与创造人类新的奇迹,在创造中改善人生,让自己变得更高尚,更完美,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非常荣幸的是,当你们走向自己人生的新驿站时,中华民族正站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此时此刻,我们国家正在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朝着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而砥砺奋进,这是年轻的研究生最有作为最有发展前景的时代。研究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一支生力军,一定要担当起“为中华复兴而创新”的使命与责任,自觉服务不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主动投身创新创业的伟大实践。你们来到的厦门大学,是一所与现代中国同命运共患难共发展的大学,在将近百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有多少伤,她就有多少痛,中华民族有多少荣光,她就有多少的自豪。在这样的一个时刻,我们特别地怀念校主陈嘉庚,正是因为他的伟大与崇高,才使得我们有可能从五湖四海齐聚一方,汇集到这个美丽的校园,为自己的梦想、为家人的梦想、为祖国的梦想而挥洒自己的青春。在这样的一个时刻,我们也特别地期望在座的各位不仅能感恩陈嘉庚,而且能学习陈嘉庚。陈嘉庚倾其所有创办厦门大学,但他更是以他的精神和品格永远给我们以教被和恩泽。陈嘉庚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毛泽东的赞赏得到了百姓的认可。陈嘉庚之所以是华侨旗帜,首先他是一位华侨心目中最可信赖的领袖,是他那诚毅诚信、一诺千金的人格力量在感召着无数的海外华侨。陈嘉庚17岁离开故乡集美,到当年的英属殖民地新加坡谋生,他先当了3年的学徒,经过艰苦的磨练后,他准备接手父亲的米店生意。但天有不测风云,父亲的企业凋零倒闭了。按照当年新加坡的法律,父债不必子还,只要宣布米店倒闭,陈嘉庚完全可以另起炉灶,把父亲的债务抛给社会负责。但陈嘉庚并没有这样做,反而决定继承父业,宣布代父还债。经过无比艰难的数年努力,陈嘉庚在父亲倒下的地方重新站立起来,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所有债务。20岁的陈嘉庚走向商场的第一步,便让他赢得了商场上最为重要的信誉,他的“重然诺、守信用”迅速传遍了东南亚,这也就为他带来了比别人要多得多的商机,由此,他很快地发展成为南洋最重要的企业家。中国的传统文化讲“仁者,人也”,“仁”是传统中国做人的起点也是为人的重要价值。何为“仁”呢?孔子《论语》有48段专门讨论“仁”的语录,第一段话便是“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就是说话花言巧语、表情夸饰不真实的人,是很少真诚很少诚信的。真诚诚信这是做人做事的起点与基石,尤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的虚假与伪饰。研究生将比本科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科学研究与各种创新活动,同学们一定要坚守“学术诚信”,自觉抵制学术不端,杜绝弄虚作假,更不能出现抄袭剽窃行为。厦门大学从建校的第一天就要求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在你们踏上研究生新的学习生活时,就要像我们的校主刚踏上创业道路时那样,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人格,与学校一道共同维护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年轻人触角敏锐,思维敏捷,在这个人类知识快速创新变化的时代,在我们国家四个现代化全面推进的大好时光里,谁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谁的成功可能就更大,谁就会活得更精彩。陈嘉庚也是一位善于把握机遇的勇者。20世纪初,橡胶种植业开始兴起,陈嘉庚便乘着一位英国商人急着回国的机遇,从他手中买了18万颗橡胶种子,这18万颗的种子,后来便成就了陈嘉庚橡胶大王的伟业。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很多原来做远洋运输的商家不敢再往海上冒险,海上运输尤其远洋运输成为世界的难题。陈嘉庚再次把握商机,毅然租下两条船,在大洋上跑起别人不敢为的海上运输,后来索性自己买船,经营起远洋航运。虽然后来他的一条运输船被德国潜艇击沉,但一战结束时,陈嘉庚公司却赢得了巨大的利润,他也正是用这笔钱做开办费,创建了厦门大学,开始了他的创建“世界之大学”的梦想。审时度势,识别风险,抓住机遇,敢闯新路,这是我们校主创造价值、走向成功与辉煌的一个奥秘。任何一个有为的青年,到了研究生阶段,应该说更加具备了抢抓机遇的本领和条件。今天,厦门大学正奋进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机遇与挑战就像天空的彩云,每天都会从你的身边飘过,就看你能不能发现它,抓住它。希望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学术兴趣和成长成才需要,紧紧抓住与导师合作的机会,抓住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同行同学沟通交流的机会,抓住参与大型高级别赛事和高端学术会议的机会,抓住使用先进设备仪器的机会,抓住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抓住一切攻关克难的机遇与挑战,淬炼自己,提升自己,成就自己的梦想。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社会组织,与大学同时代产生的许多组织现在早已消亡了,但大学却依然生机勃勃,始终站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前列。大学的生命力何在?在于创新!世界上著名的大学,特别是一流的大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不受陈腐权威的束缚、不落窠臼、敢于推陈出新。敢于创新也是陈嘉庚的一个品格。陈嘉庚早年开罐头厂时,他就不受当时新加坡厂家只生产条装和枚装等大宗装式罐头的束缚,而别开生面地生产大小不一的杂装罐头,只要市场需要什么,他就生产什么,不论装式繁杂,从而迅速打开市场,赢得市场竞争力。种植橡胶时,他别出心裁的把橡胶套种在菠萝丛中,既不影响原本罐头产业的原材料供应,又开拓了新的橡胶种植业。后来,他又参照中国式鞋样,自行设计了胶底布鞋、雨鞋,突出其轻便耐用的特点,制造出价廉物美的“钟牌”鞋产品新系列,拓展了橡胶产品,建立起庞大的橡胶生产王国。陈嘉庚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不怕失败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世界上,只有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有更强的竞争力,才能脱颖而出。研究生是创新的生力军,研究生的学习要以“研究”当头。所谓研究,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未知世界系统的探索”,这种“探索”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和汲取,而是积极的、主动的、自主的、自觉的学习知识、感悟知识、探索知识、创新知识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敢于超越导师,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去尝试探索,要有“为天下先”的勇气与意志,刻苦学习,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本领。“自强不息”,这是厦门大学建校第一次开学典礼上陈嘉庚先生为厦门大学提出的一句话,它后来成为我们学校校训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体现了一种永不停止、百折不挠的浩然之气。陈嘉庚先生的创业之路充满了艰辛与磨难,但他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却过,他一生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与信念面对人生、面对历史,面对世界。年轻时,面对父亲产业的凋败,他要在父亲倒下的地方重新站立起来;成为“橡胶大王”后,却又陷入了西方列强尤其是英国、日本的联合夹击,特别是日本军阀1928年5月制造“济南惨案”之后,陈嘉庚在南洋奋起公开号召抗日。日本军阀也开始加大对他个人及企业的迫害。再加上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这让他的企业雪上加霜,一路下滑,走向崩溃。此时,有人以不再支撑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办学为条件,要为他的公司注入资金,但他不愿俯仰由人,他说:“企业可以收盘,学校不能不办”、“宁可变卖大厦,也要办厦大”。毅然于1934年初宣布企业收盘,并引用美国一位巨商的话激励国人:“正当的失败,不是耻辱;畏惧失败,才是真正的耻辱”、“人能经得起挫折,受得起打击,吃得起苦头,才是好汉”。认准目标,矢志不渝,不畏艰难险阻,自强不息坚定地走向自己的目标,这也是陈嘉庚的精神。同学们,你们的研究生阶段一定会遇到很多的新问题,较大的学业压力、科研压力,这样的压力要比本科生学习阶段的强度大很多,你们还会遇到与本科生阶段相比,要突出得多的个人感情问题、就业问题、家庭经济问题,等等。我想,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都得我们积极去面对。最关键的是要像校主一样,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要保持一种永不停息、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的使命感,去面对、去克服我们学习、研究和生活中困难与问题。同学们,我衷心希望大家能以我们的校主为榜样,像他那样爱国,像他那样诚毅,像他那样富于开拓创新精神。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瞬息变化的时代,这个时代是进步的、催人向上的。但这个时代也有许多的副产品,也有许多要拉你于落后的陷阱。无限的海量信息,就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最后,我还希望同学们不要当低头族,不要被手机绑架了,不能把“微信”“微博”作为一个研究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美国著名的文化学者杰姆逊这样概括今天人的一种生存特征,他说“今天的每个人每天24小时都在接受爆炸性的信息轰炸”,爆炸性的信息是碎片化的,“轰炸”则只能是被动地接受,24小时的不间断是让你应接不暇,在这样的情况下,姑且不论信息的真伪,有用与无用,但那样一种持续不断的爆炸性的轰炸状态,就完全有可能让你无法再对这个世界、对人生、对生命的价值做出任何独立的、正确的思考。这实际上也就是后现代文化的一个特征,它会影响或侵害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减弱我们对知识、对问题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把握。对此同学们一定要保持警醒。同时,我还希望我们的研究生们要特别注重身体的锻炼,没有身体的健康,你有再美的梦想也难于实现,你有再好的才华也无法展示。我由衷地希望在座的各位一定要坚持体育锻炼,多呼吸新鲜空气,多接触阳光与自然。请你们牢牢记住我们运动场上的这幅标语:“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最后,我衷心地希望厦大的生活能成为你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在厦大的学习研究成为你一生中最大的收获。祝你们学有所成、健康快乐!谢谢大家! 附:导师代表方颖教授在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首先热烈欢迎各位加入我们厦门大学--这所即美且好的著名学府。大约在二十年前,我也和在座的各位一样,满怀激动和憧憬迎接研究生生涯的第一天。今天也是非常荣幸,可以有机会在这样隆重神圣的场合跟各位同学分享我二十年来学习和研究的经验与教训。 在座的各位经过一年甚至数年的努力,过关斩将,顺利进入到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在收获成功的同时,有没有认真静下心来想一想,在未来的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你到底期望收获什么?仅仅是若干年后的一份学历与文凭,赖此作为求职与谋生的手段?同学们,人生的很多差距往往肇始与学生时代的努力与追求。零六年以来,我一直从事研究生的管理工作,也指导过不少硕士生和博士生,从我个人的经验与观察出发,觉得在研究生阶段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理想与功利的关系。坦率地说,和十年前二十年前相比,现在大学校园内的功利主义有点泛滥。有些学生一入校,首先考虑的不是对什么学术问题感兴趣,而是什么好找工作,哪些导师可以帮助推荐实习与就业。有部分学生甚至从开学第一天起,学习过程就自动切换成考证过程与实习过程,投机取巧成为终南捷径,结果是我们的大学培养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者“利己的专业人士”。我要告诉各位,天道酬勤,我们的社会最终褒奖的一定是那些脚踏实地、实心付出的人。理想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也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与成就。各行各业中最成功的那批人士一定是满怀激情与理想,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在每个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研究生生活理因是满怀意气,指点江山;砥砺学问,畅谈理想。三至四年的在校时间非常宝贵也非常短暂,请各位同学一定要充分享用清风明月的校园,养成浩然之气,做大自己的心胸,也做大自己的格局,这是以后人生发展最可宝贵的凭藉。 第二是选择与坚守的关系。同学们都生活在幸福的年代,有着太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在求学过程中,是继续读博还是选择就业?是国内读博还是出国读博?在研究过程中,即想做方向A,又想做方向B,如何选?我跟我的学生讲,坚守远比选择更为重要。当你泼一杯水在书桌上,重要的不是水往哪里流,而是哪股水流得最远。熊和鱼掌不能兼得,四处分流就不可能流的更远。大到各行各业之间,小到各个研究方向,虽然差别巨大,但是对于最成功人士的回报率大体上是相同的。我看过不少的学生,把大把的时间都蹉跎在选择上,真是非常可惜。对于考入厦门大学的学生而言,除了极少数天才以外,你们的智商和能力应该远远在普通水平之上。你出发的比别人早,沿着一个方向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当你比百分之八十的人走得远,你可以收获大部分的成功。而当你比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走得远时,你就可以收获绝大部分的成功。成功的模式在于你可以比别人走多远。往往两类学生比较容易陷入到这个问题上,要么是过于自信的学生,要么是过于不自信的学生。过于自信的学生总是高估自己,总是觉得自己可以同时在很多方向上开花结果,贪多而不求深。过于不自信的学生,往往是因恐惧而不敢坚守。即使在犹犹豫豫地做出选择后,看到身边同学的不同选择,非常容易产生恐惧感与不安全感,从众从俗,又走上贪多务杂的道路。所以,选择是困难的,坚守是更困难的。只有拥有理想,才能获得坚守的勇气与智慧。 第三是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对于研究生而言,无论是你将来想走学术的道路,还是想走业界的道路,都需要明白学术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训练的重要性。有学生跟我抱怨,觉得学了某门课程,觉得没什么用处。我首先问他,你有没有认真学,用心学?再好的课程,抱着60分万岁的心态去学,当然学了没用。大学基础课程的训练,原本就不在于立杆见影的效果--那成了职业培训,不要把厦门大学降格成职业培训学院。大学训练,在于讲究无用之用,通过若干年的潜移默化,让你深深体验学科的核心与精神,塑造你科学规范的思考方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要急着去做一些短频快的课题,研究通常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没有终南捷径,需要沉潜,也需要耐心。我2006年博士毕业,博士论文的一小部分在2008年发表,博士论文的主体部分几经完善,在2012年才得以发表。但从2012年至今,我已经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了二十余篇学术论文,而且近几年的发表节奏明显加快。 第四是专业与博雅的关系。专业学习与专业研究固然非常重要,但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困死在自己专业中的“单向度的人”。研究生应该广泛地阅读,对于历史人文与自然科学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与敬畏心,不要因为不是你的专业而不屑一顾。要做一个有情趣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有知识的人。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往往在于跨学科的交流与融合,说不定哪一天你的广博会成为你学术研究的利器。学习也好,研究也好,你会收获快乐与成就,但更多的时候可能是无望与挣扎。在你学习和研究最困难的时候,不妨暂时抛开一下,古人、今人都可以成为你交流的对象,舒缓一下心情,沉淀一下情绪,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祝福各位同学学习顺利,前程远大。2015年09月15日
-
关于做好2016届毕业研究生学分自查的通知发布日期:2015-09-11 各学院(研究院):根据《厦门大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要求,学位申请人必须按相关学科培养方案要求,修完全
-
关于启动2015年度厦门大学研究生短期国(境)外交流访学(第三批)的通知
关于启动2015年度厦门大学研究生短期国(境)外交流访学(第三批)的通知发布日期:2015-09-15各学院、研究院,各相关同学: 根据工作安排,研究
-
关于修订《厦门大学研究生课程基本规范》等文件的通知
关于修订《厦门大学研究生课程基本规范》等文件的通知发布日期:2015-09-10各学院(研究院): 根据《关于调整研究生必修课合格成绩的通知》,从2015级开始,
-
关于认真做好2015-2016学年秋季学期开学初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
关于认真做好2015-2016学年秋季学期开学初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发布日期:2015-09-06 各学院(研究院):为确保本学期开学初研究生教学秩序,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现就开学初有
-
转发《关于2015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报送材料等事项的通知》
转发《关于2015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报送材料等事项的通知》发布日期:2015-08-26有关单位: 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关于开展20
-
关于调整研究生共公共英语课程的通知发布日期:2015-09-10 为提升我校研究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结合我校研究生实际情况,自2015级开始,我校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将做如下调整。1、取
-
关于做好2015年短学期研究生教学和实践活动总结的通知发布日期:2015-09-10 各学院(研究院): 2015年短学期研究生教学和实践活动已全部结束
-
对于考研来说,参考用书的选择十分重要。没有考过研的考生,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去找参考书,今天考研君就告诉你几个途径!第一,目标院校的官网大多数学校都会在每年发布招生简章的同
-
关于报送2015年9月研究生毕(结)业证书核发名单的通知发布日期:2015-09-01各学院(研究院): 现将2015年9月研究生毕(结)业证书核发名单的报送工作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