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高效复习方法
考研复习时间有限,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说是在无形中增加了时间的厚度。考试科目主要为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四门,交叉进行各科目的复习是众多考研成功者强烈推荐的高效学习方法之一。心理
-
考研是人生重要的抉择,是人生美丽的转折。只要你用心体会,考研复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是一件充满快乐的事情。考研可以充实大学生活。刚迈进大学就开始紧张忙碌地适应大学生活,这些
-
秋季新学期考研新大纲出台在即 考生及时调整方法
经过几场雨的洗礼,暑期已近尾声,随着暑假结束、开学在即,快乐的暑期已经结束,大家的学习生活开始步入正轨,开始新一学期课程的学习。对于考研的学子来说,暑期的强化复习已经接近尾声,大家期盼
-
秋季考研强化步入紧张节奏 备考以练兵为主
八月骄阳似火,与全国各地普遍高温相比,准备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们此时此刻显得更加的焦虑。距离15年考研初试只剩四个月的时间,面对多达近两百万的竞争对手,很多考生由于缺
-
1、对历史学知识点进行复习,重在基础就试卷考察的内容而言,三年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部分内容趋于均衡。2007、2008年的历史学试题偏重于政治、经济内容,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大概占了总分的10%左右,2009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部分内容基本上趋于均衡,思想文化内容大概占了总分的20%多。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的复习,切勿忽视对思想文化内容的复习。历史学考研试题考的是对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所以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就要对知识点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例如一次改革运动,要从背景、时间、过程、结果、性质、意义、影响、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只有这样的分析一个知识点,才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强化基础知识。2、整理、总结知识点无论是科班的考生,还是跨考历史学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辅导书可以作为参考,切忌买一本辅导书背背就一劳永逸了。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也是加深对知识点理解、记忆的过程。只有自己整理、总结了,才能在考场上对见过的题对答如流,考取得分。3、以教材为本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看参考教材,要在通读、精读的基础上的了解、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自从2007年历史学改为全国统考以来,教育部考试中心没有指定参考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是很不错的参考教材。4、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和横向的联系首先,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的联系,纵向联系就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察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因果关系,从而探索历史发展趋势。也就是说是相关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比如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之争,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工业革命等。三年以来,考试中加强了对这一方面的考查,2007史料分析考查了自唐代以来科举制度的演变,2009年考查了19世纪以后全球民族国家建立的四次浪潮,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对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有比较清晰的思路。其次,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横向联系就是通过空间拓展的方式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间其他地区出现的类似或相反的现象进行类比分析或者是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期的其他相关历史现象进行有机的联系和综合。比如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与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前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入侵,在60年代都出现了改革运动等等,通过这种横向的联系比较,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把握了历史的宏观面貌,2007年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5、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运用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解决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
-
近年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各个专业竞争也越来越大了,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好的复习方法非常重要,为了帮助到各位考生,越到临近考试大家压力越大。下面小编整理了“2020考研:这个不好的习惯正悄无声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广泛的考察学生的知识面,解决之前历史专业考生知识结构单一的状况
-
2015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
历史学全国统考,统一命题,没有指定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根据北师大专家教授的建议和广大考生的经验,为广大考生整理出2015年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第一套是北师大版的教材: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
1919年南开大学创建伊始,即设置有历史学门。20世纪20年代初期,着名社会活动家和历史学家梁启超来南开大学讲学,在历史班授课,着名的《历史研究法》一书,就是在其授课讲义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19
-
该校历史学系始建于1925年,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在最近教育部考核中获得优秀。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研究专业方向齐全,科研成果卓着,在国内历史学科中名列前茅。着名历史学家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