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考研历史学:名词解释是试题的重要

考研 考研历史学 考研历史

历史统考试题中,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10分,共80分,占到总分(300分)的四分之一强,低于论述题(简答题)的五分之二。从分值上看,似乎名词解释没有论述题(简答题)重要。然而,仔细研究,我们就会发

  • 揭考研历史学:统考论述题的主要来源

    考研 考研历史学 考研历史

    统考出现的论述题来源是哪里?是不是像坊间传言所说的绝大部分来自统考前的名校?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个统计表格。表1:2007-2012年历史学统考论述题(部分)来源统考名

  • 考研倒计时不到一个月!2020年考研初试时间表

    考研 2020年考研初试时间表 2020年考研初试

    距离2020考研初试时间越来越近,现阶段各位备战2020考研考生都在进行最后的考前冲刺准备, 小编整理“考研倒计时不到一个月!2020年考研初试时间表”内容,希望对大

  • 考研历史学:论述题的考查范围

    考研 考研历史学 考研历史

     “次重点是名词解释的查考范围,论述题的考试范围称之为重点”。那么什么是重点呢?重点是在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重大史实,是历史进程的主要部分。以唐朝中后期为例,

  • 考研历史学:论述题的试卷地位

    考研 考研历史学 考研历史

    从2007年历史学统考的第一张300分的试卷至今,第四大题型经历了从4道简述题到3道论述题的变化,但一直保持着120分的超高分值,所占比例达40%,是四大题型(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和论

  • 技巧在手 没规划也能打好考研冲刺漂亮翻身仗

    距离2015年考研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这两个月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也完全可以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对于考研来说,两个月的时间好好利用,也会使得复习尤其是公共课的复习发生质变。如果发现自己的知识还没有整体框架

  • 考研历史学:论述题与简答题的根本区别

    考研 考研历史学 考研历史

     统考前各个高校中,论述题和简答题是两种不同题型。事实上,论述题和简答题之间有着实质性的差别!何为“简述”?简要的叙述。何为“论述”?叙述和分析。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论述比简述多一层“分析”,即论述是在简述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叙述是指把事物的前后经过记录下来或说出来,就历史考试而言是指把基本史实复述出来。分析是指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为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历史考试而言是指找出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形成的背景、特点、影响或意义以及比较分析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异同等。因此,考生必须牢记,“分析”是论述题与简答题的根本区别。考生在答题时,除了按题干的作答要求进行答题外,一般而言,简答题只需要叙述史实;论述题在叙述史实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述题与简答题的表面区别,即论述题与简答题的题干构成、主要类型,我们将在本文的第六、第七节详细探讨。现在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2007年以来统考论述(简答)题的变化。2007年统考至今,考研历史学四大题型中,论述题是变化最多的一种题型。论述题在统考的前四年(2007-2010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每张试卷共四道论述题,每道30分,且历史学统考的四大部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各占一道简答题。唯一的例外是2009年的统考试题,该年的简答题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占了两道,世界古代中世纪史部分未能出现在简答题之中。此阶段的论述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是建立在历史学统考的四大部分的固定分值与稳定的题型题量的均衡之上的。教育部公布的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规定,中国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各占30%,即90分;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各占20%,即60分。统考前四年,四大部分大致分别有5道单项选择题、2个名词解释、1道简答题,共60分;而中国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多出1道30分的史料分析题。均衡局面在2011年被打破。该年的《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出现重大变化:一是简答题(问答题)变成论述题,分值由原来的每题30分增加为40分;二是题量由原来的4道减少至3道。四大部分的分值与题型题量之间的均衡被打破,因为四大部分绝无可能均匀地分布在3道论述题之中。于是,2011年及其后的试题为了实现分值分布的均衡,出现了两大变化:一是单项选择题与名词解释的题量不再是平均分配,而是配合大题的分值;二是论述题考查内容开始“跨专业”,即1道论述题同时考查两个专业的知识点,如2012年第32题“论述自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前半期传教士来华的背景、主要活动及其影响”,就要求考生使用中国古代史与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共同做答。与之相呼应的是,论述题的40分是由30分的要点和10分的语言组织构成。

  • 考研冲刺:中国古代史基础网络(七)

     第七课时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基础网络经济:畜牧为主,也从事农业。铁器深入各个领域。政权: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地区,形成强大的奴隶制国家。①汉武帝反击,重创匈奴

  • 考研冲刺:中国古代史基础网络(六)

     第六课时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基础网络特点: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变化。①武帝分全国为13州,每州作为–;–;个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代表中央,可监察

  • 考研冲刺:中国古代史基础网络(五)

     第五课时秦朝的统治基础网络①历史:经济持续发展。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系加强。②社会:长期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①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东方任何一国。②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