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考研哲学专业课:普通逻辑学重要知识点汇总(1)

考研 专业 考研哲学专业

第一章引论第一节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一、逻辑与思维逻辑:原意是指思想、理性、规律。由于“逻辑”一词有多种词义,所以我们在读书或谈话中遇到“逻辑”一词

  • 中国哲学史重要代表人物:孙武

    奇正相生中国古代兵家关于奇正变化的思想观点。《孙子兵法·兵势》:“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

  • 中国哲学史重要代表人物:墨子

    三表亦称“三法”。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提出的“立言”或判定言论是非的三条标准。《墨子·非命上》:“言必有三表。”三表为:“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即“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要以历史上的经验为依据;“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要以人们的直接经验为依据;“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还要付之于政治实践,看其是否符合国家、民众的利益。表明墨子的朴素的经验论,是墨家逻辑学说的认识论基础。墨家十事(背景知识,仅作了解)《墨子·鲁问》:“国家混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兼爱墨子思想核心,意谓天下人必需相爱互利。墨子认为:“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兼爱中》)提出“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从而达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并把兼相爱与交相利结合,认为爱人即利人。“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提倡“以兼易别”,“爱无差等”,反对儒家亲亲的主张。并认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反映了当时战乱摧残下小生产者要求平等互利以实现社会安宁的善良愿望。非攻春秋战国墨子语。“非攻”是墨家“兼爱”思想最集中最突出的具体要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造成天下大乱。墨子提出“非攻”的主张,反对诸侯国凭借武力攻伐“无罪之国”、侵城掠地、杀戮万民的行为。他认为这种战争是最大的不义。墨子并非无条件地反对一切战争,他的“非攻”只是反对侵略战争,如“汤伐桀,武王伐纣”,他认为不是“攻”伐无罪而是“诛”讨有罪。“非攻”实质上的重点是“非战”。尚贤春秋战国墨子语。“尚”即“崇尚”,“贤”即贤才。墨子认为尚贤事能是“政事之本”,“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墨子·尚贤上》)。对贤良之士要“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发挥他们在政权中的作用。并主张“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止,无能则下之,“虽在农与工肆之人”,亦一视同仁。与儒家“亲亲、尊尊”的思想相对立。尚同春秋战国墨子语。“尚”即“崇尚”,“同”指统一、同一。指层层统治同一于天子的理想政治。墨子主张“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墨子·尚同上》),并主张建立一种从天、天子到诸侯、将军、乡长、百姓的严格的等级统治秩序。在这种制度下,“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下一致,就能“谋事得,举事成,入守固,出诛胜”(《墨子·尚同中》),“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墨子·尚同上》)。非命春秋战国墨子语。《墨子·非命下》:“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术(述),非仁者之言也。”墨子反对把人们的“贫富夭寿”等生活遭遇看成是天命注定的,主张“强力而为”。但还不能摆脱传统的鬼神观念,与非命论形成了矛盾。天志春秋战国墨子语。《墨子·天志》:“天为贵,天为知(智)。”认为天是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主宰者,能对人赏善罚恶,“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并认为天志是衡量人们行为是非的标准,“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墨子以天志为法仪,用以推行兼爱主张,儆戒统治者要行仁义作圣王,反对别相恶,交相贼,有别于殷周以来的天命观。

  • 2020考研初试5个考场答题小技巧要知道

    考研 2020考研初试2020考研

    距离2020考研初试时间越来越近,现阶段各位备战2020考研考生都在进行最后的考前冲刺准备,考前一定要掌握一些考场答题技巧,增加考场答题效率与正确率, 小编整理“2020考研

  • 中国哲学史重要代表人物:老子

    无为道家关于否定人为,强调顺物之自然的学说。老子认为宇宙的本原是“道”,“道”无为人应依循“道”,故人也应无为。他说:&ldqu

  • 中国哲学史重要代表人物:孔子

    正名中国礼制思想中关于名实关系的一个原则,最早由孔子提出。在孔子看来,他所生活的春秋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邪说暴行”不断发生的大乱时代。为了有一个秩

  • 考研专业课伦理学之论述题(14)

    26、试述道德与政治的关系。道德与政治的关系联系紧密。(1)政治变革和道德发展相互促进。道德领域内的重大冲突常常是政治变革的前奏,而重大的政治变革运动又是道德发展的强大推动力。(2)政治制度和道德体系

  • 考研专业课伦理学之论述题(13)

    25、试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道德和法律都是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起着调节作用,二者是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首先,道德与法律在内容上相互吸收,在各个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法律体系

  • 考研专业课伦理学之论述题(12)

    23、什么是应用伦理学?应用伦理学(AppliedEthics)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伦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有人把应用伦理学定义为分析一些具体的、有争议的道德问题的伦理学分支。有人则把它定义为

  • 考研专业课伦理学之论述题(11)

    21、康德动机论及其评价。(1)康德的动机论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康德是最著名的动机论代表。在动机与效果的问题上,他明确主张,对一个行为的评价依据,只能是他的“善良意志”。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