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2016新学期:考研规划早准备

考研 考研规划

一、良好开端从规律生活开始考生们刚刚从相对松散的假期生活中回来,想要马上进入紧张的学习中的确有些难度,容易出现疲倦、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等现象。认为考生们想要收心的第一步首先是让自己的生活规

  • 给你满满正能量迎战考研之旅

    1、做好调整计划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你可以安排自己的休整点。事先看看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

  • 直面迎接考研这场”马拉松“

    “年年都有那么几个想考清华的”笔者有个朋友,之前在一所再普通不过的工学院上学,临近毕业的时候也考虑过是否要考研,考哪里、什么专业都拿不定主意,然后她笑着跟我说,我们校长在全校大

  • 考研初期心灵鸡汤多喝不妙

    l、鸡汤“灌”出拖延症考研过程中有很多人会患上“拖延症”,认为今天的事可以放在明天做,因为心灵鸡汤说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实

  • 2020年研究生准考证打印入口

    研究生 2020年研究生 2020年研

    2020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今日开通,2020考研准考证打印时间为2019年12月14日至12月23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 2016考研指导:你会做笔记吗?

    考研 考研指导2016考研

    不可手动心不动做笔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总结书上的知识点,对课本知识的一个梳理过程,第二个总结就是在你做题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你也要进行总结,重点突击薄弱环节,以免下次犯同样的

  • 致2015考研儿:从头再来OR坚持调剂?

    “考研调剂”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件极其残酷的事情,那是一种“上一秒充满希望而下一秒被拒绝的体无完肤”之滋味,亦或是耗费了大量心神之后收到了一个压根就不会心动

  • 适逢“考研热” 在职人员如何应对?

    随着在职研究生被社会大众所承认和认可,在职人员也掀起了一阵阵的在职“考研热”。但是报考在职专业的人那么多,盲目跟随考研大军的人也不少,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职人员怎样来正确

  • 2016考研:教你选对考研专业参考书

    考研 专业 考研专业参考书

    学会网络筛选参考书在获取权威参考用书时,永远不要忽略考研前辈,考研路上,只有过来人最有权力说话,在参考书的选择上也不例外。所以,考生应时刻留意一些考研BBS、考研辅导机构、往届考生心得及个人博客等渠道

  • 跨专业考研三大流言需注意

    流言一:跨专业最难的是专业课基础薄弱,不知道怎么复习。真相:应该说,跨专业最难的不是专业课基础薄弱,而是你明知薄弱,总难以找到高效的方式提高。在一些考研指导文章中,专业课的复习并没有那么难––找到本专业的参考书目、,然后进行“针对性”“有效”复习。而最关键的“针对性”“有效”,恰恰就是拦在跨考学生和本校考生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如果你此时还没完全找到你想要的专业课资料,可以尝试以下方式。1.运用人际网络。少数学校书店对外出售,但不提供邮寄。专业课书籍,有的全国各地的大型书店都能买到,而有相当的一部分只有在该校才可以买到。因此,想尽一切的可能的办法联系在该校的同学,朋友、网友、同学的同学……只要能够帮你买到所需要的专业课资料,管他是谁。2.目标院校的BBS。找到考研版面或者相关院系版面。在精华区中寻找一些与该学校该专业的考试有关的情况,发帖询问有关试题情况,打电话,托该校该专业的同学朋友以及考取的往届师兄师姐打听。过以上方式的好处是成本低,最大问题就是耗时。尽管已经有了渠道,但相比本校本专业的学生,跨专业考生仍要在搜集资料上花很多时间,或影响整体的复习进度,或心神透支,打击自信心。很多跨专业考生就是输在没有坚持到最后。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报规模较大的正规考研辅导机构。辅导班并不能为考生提供多特别的方法––也不需要,它提供的是详细的复习规划、备考氛围以及考生所需的专业课资料和信息。以某机构的人大经济学专业课一对一班型为例,它会为考生找到人大经济学的研究生,作为学生的辅导老师。要知道,自己一个人复习,和有一个成功的过来人带着你一起复习,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老师每周定时对考生进行辅导,圈定下一阶段的复习内容,提供解析、课程笔记,为学生答疑等。当然,辅导班的价格不菲。谁让专业课那么棘手呢?流言二:跨专业的考生在复试时会因为专业基础不扎实被导师歧视。真相:这是个伪问题。复试被刷是因为老师们觉得该考生不适合在这个学校读研,而不是歧视。研究生考试和高考不同,要选拔的是有一定知识基础,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科研热情和科研潜力的人。设置复试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把好最后一关,而不是一味根据初试成绩来确定是否录取。另一方面,招来的研究生是由导师来带,他们在意的是能不能选拔出合适的学生。比如跨专业考历史学,有的同学本科学英语或日语,那么研究中外关系的老师可能就希望将他收入门下,因为他有语言优势,可以更快入门。有的同学可能对历史知识知之甚少,但思维能力很好,做思想史的老师可能就比较愿意接收。有的同学性格比较沉稳,能坐得住,做社会史的老师就比较愿意要,因为看档案必须坐得住。反之,不论是本专业还是跨专业的,对历史知识近乎无知,思维混乱,性格浮躁,又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可以说找不到一点可以做科研的潜质,那被刷就是必然。其实,跨专业的学生担心的不应该是老师会歧视,而应该担心老师会一视同仁。因为从考核难度来讲,导师对本专业考生的考核尺度会更严厉和深入,而对跨专业的考生则相对宽松,能回答到点子上,展现出逻辑思维能力即可。从这个角度上说,导师算是反过来“歧视”本专业的考研人了。流言三:就算同是跨专业,老师也更喜欢本校的学生。真相: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本校考生的优势在于,他能旁听目标导师的课程,提前找到他想报考的老师,提前将自己的想法和计划与老师沟通,有机会赢得导师的信任与好感。这样的优势是绝大多数跨专业考生不具备的。但前提是,你得是“鸟”。早起的虫儿被鸟吃,提前联系导师要承担将自身的弱点提前暴露的风险,反而会失去了被录取的机会。说到底,导师录取一个学生的最大标准还是是否合适,绝不是任人唯亲。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要抹平这项潜在的劣势,可操作的方法就是过网络了解导师的生平、研究方向、学术成果乃至个性。这些都不是不能找到的信息,比如过院校官网、中国知网等论文数据库、微博、师兄师姐,至少比乘飞机火车去学校找导师容易。当然,该导师往年有没有招收过跨校跨专业的考生,是不是排斥此类考生,也是一定要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