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就业趋势分析
>法硕的就业形势以往是相当不错的。但是,由于教育规模和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整个就业环境的不如意,现在的法硕就业困难也是明显的。不过大家要明白,这并非法硕一家之过,更不是仅仅法硕如此,法学概莫能
-
>2021考生已经开始进入备考阶段了,基础知识点是最先入手的知识,考生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今天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2021考研法硕:民法学精选案例分析(22)”,一起来看
-
>一、命题思路:与法学硕士相比,法律硕士考试主要针对的是非法学专业的考生,所以法硕考试考查的侧重点是法学基础知识,以主要的基础理论考查为主,与往年相比,题型也没有变化,所以,可以确切的说,今年的法
-
>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也称为民事权利义务主体或简称为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作为民法中的人有
-
中国法制史复习难点
>中国法制史课程所涉及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与法学领域中的其他课程,特别是与现代部门法课程相比,其难度不是制度本身的思辩性、技术性,而是对历史环境的认识、对历史上法律制度及其社会土壤的理解。可以说,如果考生不能进入到历史的环境之中,在对历史上法制发展有一个基本的、整体的把握的基础上去学习,理解,而是仅仅就局部问题去死记硬背,就会感到处处是难点、处处有障碍,其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所以,如果考生能在复习的基础上,把握好各项制度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演变的线索,清楚地了解该项制度或问题在历史源流中的位置,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从以往的教学和考试情况看,以下一些问题相对有一定的难度:1.中国法的起源问题2.西周的礼刑关系问题3.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原因与历史意义4.《法经》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5.汉朝法律指导思想的转变6."春秋决狱"的特点及影响7.魏晋南北朝时期"名例律"的演变与立法技术的进步8.唐律规定的类推制度9.唐律的特点及历史地位10.北宋时期的"重法地位"与"盗贼重法"11.两宋的编敕活动12.《明大诰》的内容与特色13.清律中的民族统治特色14.清朝的会审组织与会审制度15.清末预备立宪活动及其评价16清末修律的内容、成果、特点及意义1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背景、性质、特点18.国民党政权的六法体系19."马锡五审判方式"。以上内容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指南》中都有详细的论述说明。考生可以经过阅读教材、仔细思考,疑难之处是可以完全解决的。>
-
>一、中国法制史的总体框架法学法硕,在法制史上的要求与法硕(非法学)的要求一摸一样,这是不同于它与其他四门课程的一大特点。那么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历年的考题来看,法制史的课程主要可以分为几大部分,即
-
中国法制史易错考点解析
>从近年中国法制史教学和考试情况看,本课程易出错点大致集中在容易产生记忆混淆的地方。因为,在历史上法律制度的演进是渐进式、螺旋式的上升,许多制度相互间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一个名词经常会在数个朝代
-
民法学担保法案例分析:抵押权
>2000年4月21日信利商场与丰盛食品公司签订了一份购买平果脯5000箱的合同,总价款为50万元人民币,于5月20日之前以代办托运公路、铁路联运方式交付给买方。合同签订后,信利商场即积极筹备货款
-
民法学担保法案例分析:企业间买卖合同
>A企业在公司章程中明确约定,其法定代表人王某对外签订合同的最高限额为150万元。2007年4月1日,王某在一次商品交易会上,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代表A企业与B企业签订了一份250万元的买卖合
-
民法学担保法案例分析:实物抵债
>王甲欠李甲5万元,因无现金偿还,并提出以自己价值相当的一套家具(价值45000元)和一条金项链(价值5000元)抵偿,李甲表示同意。李甲的儿子李乙(13岁)偷偷将项链拿去首饰店卖了4000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