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2015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重点解析:正当防卫概念

>1.正当防卫概念正当防卫指的是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旨在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损害的行为。2.正当防卫成立条件①起

  • 刑法学重要考点:绑架罪与抢劫罪

    >我们应当如何区分界定绑架罪和抢劫罪,需要从行为人实施侵害行为的主观方面、侵犯的客体、客观方面以及实施主体等方面进行探讨。1、刑法定义绑架罪是以勒索财物或者获取人质为目的,故意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

  • 2015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重点解析:吸收犯

    >1.吸收犯吸收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数个犯罪行为,应其所符合的犯罪构成之间具有特定的依附与被依附关系,从而导致其中一个不具有独立性犯罪,被另一个具有独立性的犯罪所吸收,对行为人仅以吸收之罪论处。可概括为以

  • 2015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重点解析:连续犯

    >1.连续犯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2.连续犯的基本特征(1)连续犯必须基于连续意图支配下的数个同一犯罪故意。(2)连续

  • 2015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重点解析:牵连犯

    >1.牵连犯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即本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即他罪)的犯罪形态。2.牵连犯的特征(1)牵连犯必须基于一个最终犯罪目的。(2)牵连犯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

  • 2015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重点解析:结果加重犯

    >1.结果加重犯结果加重犯,亦称加重结果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由于发生了刑法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刑法对其规定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态。2.结果加重犯的基本构成特征(1)行为

  • 2015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重点解析:想象竟合犯

    >1.想象竟合犯想象竞合犯,亦称想象数罪,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2.想象竞合犯的构成特征(1)行为人必须基于一个犯罪意

  • 2015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重点解析:继续犯

    >1.继续犯继续犯,想续犯,亦称持续犯,是指犯罪行为自着手实行之时直到其构成既遂,且通常在既遂之后至行为终了的一定时间内,该犯罪行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状态同时出于持续过程重的犯罪形态。在我国《刑法》所规

  • 2015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重点解析:共同犯罪

    >一、概念及构成要件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要件:(一)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此处所讲的二人以上不是泛指任何人,而是必须符合犯罪主体要件的自然人和单位。就自然人而言,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刑法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单位可以成为某些犯罪的主体。具体来讲,共同犯罪的主体可以分为下列三种情形: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构成的共同犯罪两个以上的单位构成的共同犯罪自然人与单位构成的共同犯罪。(二)主观要件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共同的犯罪故意包括:双方都是共同直接故意双方都是共同间接故意一方为直接故意,一方为间接故意。各共犯人均对同一罪或同几个罪持有故意,只要求在刑法规定的故意的范围以内相同,而不要求故意的形式和具体内容完全相同。排除了共同过失犯罪和一方故意犯罪、一方过失犯罪的情况。(三)客观要件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社会危害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联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为。在发生危害结果时,其行为均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共同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种情形: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共同犯罪行为的阶段分为三种情形:共同实行行为共同预备行为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相结合有分工的共同行为具体表现为: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实行行为和帮助行为。在这种场合中,个人的行为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二、共同犯罪形式分类共同犯罪的形式是共同犯罪的形成、结构和共同犯罪人结合形式的总称。刑法理论中通常按照四个不同标准,将共同犯罪的形式分为以下四类:(一)根据是否能够依据法律的规定任意形成,将其分为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任意共同犯罪,简称任意共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可以由一个人单独实施的犯罪,当二人以上共同实施时所构成的共同犯罪。必要共同犯罪,简称必要共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以二人以上的共同行为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罪犯。在我国刑法中,必要共同犯罪有两种形式:一是聚合性共同犯罪二是集团性共同犯罪。由于刑法对于必要共同犯罪作了直接规定,因此,对犯罪人定罪量刑,应直接依照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款处理,不再适用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二)依据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将其分为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简称事前共犯,指共同犯罪人的共同犯罪故意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形成。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简称事中共犯,指共同犯罪人的犯罪故意在着手实行犯罪之时或实行犯罪的过程中形成。(三)依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有分工,将其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简单共同犯罪,简称共同正犯(共同实行犯),指二人以上共同直接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的行为。复杂共同犯罪,简称复杂共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着犯罪分工的共同犯罪。(四)依据共同犯罪人有无组织形式,将其分为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一般共同犯罪,简称一般共犯,又称非集团性共犯,指没有特殊组织形式的共同犯罪。特殊共同犯罪,简称特殊共犯,亦称有组织的共同犯罪,通称为犯罪集团。根据《刑法》第26条第2款的规定,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三、共同犯罪人分类及处罚采用“折中分类法”,以地位作用为主,适当考虑分工情况。1.主犯:1)“犯罪集团”中的组织、策划、指挥的分子,即组织犯2)“聚众犯罪”中的组织、策划、指挥的分子,即首要分子的一种3)其他犯罪集团、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主要作用分子,实行犯或教唆犯。主犯:实行犯、首要分子、教唆犯、组织犯。首要分子:犯罪集团或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首要分子不必然是主犯。主犯、教唆犯、实行犯、首要分子必然属于“共同犯罪人”。主犯处罚:1)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2)其他主犯,按其所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2.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或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包括次要实行犯、帮助犯。3.胁从犯:1)行为人客观实施了犯罪行为2)行为人因受他人胁迫而参加犯罪。4.教唆犯:1)客观有教唆犯罪行为2)主观具有教唆犯罪故意(直接故意、间接故意)。故意内容:认识到他人尚无犯罪决意,预见到自己的教唆行为将引起被唆者产生犯罪决意,而希望或放任教唆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教唆犯可以是主犯、从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5.处罚原则:按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6.被唆使对象:本无犯意之人、虽有犯意但不坚决之人,教唆只能以作为方式构成。7.从重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8.间接正犯:教唆1)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2)精神病患者犯罪。9.教唆未遂:被唆使之人未犯被唆使之罪,可以从轻、减轻处罚。10.被教唆者没有犯被教唆之罪、被教唆者拒绝教唆者的教唆。被教唆者当时接受教唆者的教唆,但事后放弃犯罪,或尚未来得及实施犯罪活动。被教唆者当时接受教唆者的教唆,但实施的并非被教唆的犯罪,且实施的其他犯罪与被唆使之罪无“重合关系”。>

  • 2021考研法硕:刑法总则知识点6

    >2021考生已经开始进入备考阶段了,基础知识点是最先入手的知识,考生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今天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2021考研法硕:刑法总则知识点6",一起来看。适用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