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2/外国近代教育 练习题

2018考研交流群586254585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2/外国近代教育练习题”,以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

  •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3/外国近代教育 练习题 答案

    2018考研交流群586254585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欧近代教育思想/3/外国近代教育练习题答案”,以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对你们有所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练习题

    2018考研交流群586254585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练习题”,以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第三篇外国现代教育第一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一、选择题1.“新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A.美国B.欧洲C.全世界D.亚洲2.新教育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英国人雷迪创办了阿波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B.法国人德莫林创办了罗什学校C.德国人利茨创办了“乡村寄宿学校”D.1912年国际新教育联盟在瑞士成立3.新教育运动推行的教育目标。()A.儿童中心B.活动中心C.家庭中心D.社会中心4.1921年法国新教育联谊会出版了,宣传新教育理论。()A.《新教育》B.《新青年》C.《新时代》D.《新世纪》5.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A.帕克的昆西教学法B.尼尔的夏山学校C.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D.利茨的乡村教育之交6.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蒙台梭利C.赫尔巴特D.梅伊曼7.《实验教育学》一书首先是由出版的。()A.梅伊曼B.拉伊C.杜威D.凯兴斯泰纳8.欧美流行的劳作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是()A.凯兴斯泰纳B.蒙台梭利C.拉伊D.裴斯泰洛齐9.凯兴斯泰纳介绍的“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A.两者互为目的B.前者是目的,后者是途经C.二者毫不相干D.前者是途径,后者是目的10.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A.德国B.美国C.瑞士D.意大利11.蒙台梭利把人从出生到六岁统称为()A.创造期B.胚胎期C.个性形成期D.平稳发展期12.蒙台梭利方法的最基本原则是()A.自主B.自由C.纪律D.平衡13.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A.美国B.欧洲C.亚洲D.德国14.与“新教育运动”相比,以下哪个不是进步主义教育的特征()A.更关心普遍民众的教育B.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C.更重视学校民主化D.更关注幼儿15.“进步教育之父”是指()A.赖斯B.杜威C.帕克D.蒙台梭利16.“进步主义教育七原则”不包括()A.健康B.自由C.道德品格D.职业17.1929年大萧条后,进步主义产生分裂,其产物是()A.改造主义B.结构主义C.实用主义D.人本主义18.进步教育运动的代表杂志是()A.《新时代》B.《进步时代》C.《新教育》D.《进步教育》19.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当中,杜威创办了()A.芝加哥学校B.哥伦比亚学校C.夏山学校D.阿波茨霍尔姆学校20.以下哪一项不是进步主义运动中的教育实验()A.约翰逊的有机学校B.帕克的昆西教学法C.凯兴斯泰纳的劳作学校D.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21.主张取消课堂,代之以“合约”教学,采取个别教学方法的是()A.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B.帕克和斯特的道尔顿制C.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D.约翰逊的有机学校二、简答题1.请简要介绍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过程。2.简述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3.简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始末。三、论述题1.试论述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第一章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一、选择题1.B2.A3.A4.C5.A6.D7.B8.A9.B10.D11.A12.B13.A14.D15.C16.B17.A18.D19.A20.C21.B二、简答题1.请简要介绍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答:“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1889年,英国人C.雷迪在英格兰创办了欧洲第一所新学校––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始。提出办校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身体、心灵的健全发展,重视儿童的个性特征,使儿童成为完人。新学校破除古典的传统课程体系,开设农艺、手工劳动等课程,以训练儿童的体力、智力和手工技巧。1898年,法国新教育拥护者德莫林仿照雷迪的作法,在法国开办了罗什学校。德国教育家利茨也在同年开办了同类学校,称为“乡村教育之家”。利茨认为教育应包括品格教育、宗教道德教育、身心官能力量的发展、公民教育、民族文化教育,使儿童在身体、精神、宗教、道德、知识、情感诸方面都能均衡发展。此后在比利时、瑞士、意大利都相继开办了各种形式的新学校,在欧洲逐渐形成广泛的新学校运动。新学校大多设在乡村或大城市的郊区,周围环境幽静,风景优美,设备优良,采用家庭式教育管理方式。新学校重视体育、手工、园艺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独创精神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现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反对体罚,重视儿童兴趣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道德教育上,向儿童灌输资产阶级民主、合作的观念,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和进取心。随着新学校在欧洲各国的建立,1912年在瑞士成立国际新教育联盟。1919年,联盟主席瑞士教育家费里埃尔撰文总结新学校的基本经验与理论原则,共30条,成为新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1921年法国的加雷市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出版《新时代》杂志,宣传新教育理论。1922年正式颁布协会章程,提出新教育的7项原则,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即增进儿童的内在精神力量尊重儿童个性发展使儿童的天赋自由施展鼓励儿童自治培养儿童为社会服务的合作精神发展男女儿童教育间的协作要求儿童尊重他人,保持个人尊严等。这7项原则实际上成为新教育运动的国际宣言。新教育运动传入美国后,因与当时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基本相通,从而形成与传统教育对垒的更大势头。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2.简述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答:凯兴斯泰纳是德国教育家,是欧美流行的劳作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1)公民教育理论关于国家职能思想的思想是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政治基础。他的政治理想是要建立一个“文化法制的国家”。为实现这个理想,现有国家有着双重任务:①维护国家内在与外在的安全以及公民的身心健康②向伦理化社会发展,逐步实现人道国家的理想。要实现这两个任务必须:给予每个人最广泛的教育,使它们大体上懂得国家的职能,并有能力也乐意尽最大努力担负起它们在国家组织中的职责。他认为,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在他看来,所谓“有用的公民”应具备三样品质:其一,具有关于国家任务的知识(聪明)其二,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能干)其三,还要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祖国的品质(爱国)。关于公民教育的对象,他认为是“所有阶级都需要这样的公民教育”,特别强调对农民和女子的公民教育,认为忽视对这两者的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两大缺点。(2)劳作学校理论在凯兴斯泰纳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劳作学校理论既是公民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他主张,为实现公民教育的目的,必须将德国的国民学校由“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并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它们是“三位一体”的。“劳作”在教育学上的定义:第一,不只是体力上的,而是身心并用的活动第二,不同于游戏、运动,“劳作”既有客观目的,又须受艰辛,富有教育意义第三,“劳作”应能唤起个人客观兴趣,使学生有内心需求,按照自己的计划想方设法去完成,并检验自己的劳动成果。劳作学校的三项任务:(1)帮助学生将来能在国家组织团体中,担任一种工作或职务,即“职业陶冶的准备”,这是劳作学校的基本任务。(2)“职业陶冶的伦理化”,要求把自己的任务看慎重中的公事,不仅为自己更为社会进步去做,把职业陶冶与性格陶冶结合。(3)“团体的伦理化”要求学生在个人伦理化的基础上,把学生组成工作团体,培养其互助互爱、团结工作的精神。要完成以上任务,要对人进行性格陶冶,具体措施是:(1)把“劳作教学”列为独立科目(2)改革传统科目教学,摒除灌输,重逻辑思维的训练,(3)以团体工作为原则,发展利他主义,关注社会利益。3.简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始末。答: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为南北战争后适应工业革命、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移民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其理论来源于欧洲历史上的教育思想,也深受现代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和进化论的影响。其“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于欧洲“新教育”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重学校的民主化问题。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兴起(19世纪末––1918年)、成型(1918––1929年)、转折(1929––1943年)、衰落(1944––1957年)19世纪末,帕克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做“进步教育之父”。赖斯在揭露美国学校弊端,引起人们关心教育的变革方面做出贡献,引发全国对传统教育的批判。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早期的进步教育家都关心通过学校改变社会,但方法不尽相同,其中一些人,受到卢梭和蒙台梭利的影响,强调个性发展,重视儿童的兴趣与能力另一些人受杜威影响,试图把学习和劳动、抽象的和实用的以及个性的和社会的等因素结合起来。一战后,美国公立教育成为世界先锋,美国许多社区和学校当局表示愿意试验新方法。普及进步教育的时机成熟了。1919年,科布发起进步教育发展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原则:(1)健康(2)掌握基本方法(3)高尚的家庭成员(4)职业(5)公民资格(6)适宜的使用闲暇(7)道德品格。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这一时期,进步教育本身日益专业化,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进步教育运动中心。杜威担任协会的名誉主席。然而,由于运动专业化,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进步教育运动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强调“儿童中心”,以康茨为代表强调“社会中心”。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一方面,它使进步教育运动发生转向,此前强调儿童中心,此后强调学校的社会职能,此外,教育中心从初等转向中等另一方面,大萧条加剧了进步教育的分裂,改造主义正是正中分裂的产物。1904年,美国在欧洲卷入战争,进步教育也进入尾声,失去感召力。1944年,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进入衰落阶段,进步教育协会更名“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结束。三、分析论述题1.试论述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答: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培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同福禄培尔一样,她用自己毕生的教育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在幼儿教育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幼儿发展观、自由纪律观、感官教育和日常生活技能练习几个部分。对于幼儿的发展,蒙台梭利有如下的见解:首先,在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蒙台梭利认为:由遗传决定的心理潜能规定了个体的发展方向,其表现就是自发冲动,正是这种自发冲动赋予儿童积极的生命动力,促使个体不断发展心理潜能必须在适宜的环境中并通过活动体现出来并获得发展,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儿童提供独立进行自由活动的环境,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得到自然发展,成为身心健康的儿童。她的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认为教育过程应与儿童心智发展阶段和兴趣相适应,而不应完全按照课程要求或教师的计划。第二,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蒙台梭利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自然过程,它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敏感期。在某一个敏感期儿童对某一些物体和练习特别感兴趣,能毫无困难地应付和学会他的特殊敏感度适用的事物敏感期一旦过去,相应的兴趣随之消失。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发展敏感期的观点,是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贡献。蒙台梭利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研究,把儿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出生到6岁,称为创造期。这一阶段出现一个又一个敏感期,是各种功能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也是人的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任何疏忽和偏差都会造成永久性缺陷。该阶段可细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出生到3岁,称为胚胎期。此时儿童没有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只依靠其感官敏感性无意识地吸收一切外界刺激,并在各种刺激的影响下分别地、独立地形成和发展各种能力。3~6岁为第二个时期,称为个性形成期。这时儿童从无意识逐渐转化到有意识,记忆、理解和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表现出对成人影响的敏感。第二阶段从6岁到12岁,是较平稳发展的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能有意识地学习,开始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这一时期最适宜学习,开始形成学习技能和艺术技能,产生道德意识和社会感。儿童终生的智力兴趣是在这一时期确定的。第三阶段从12岁到18岁,称为青春期。这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又一重大变化时期,是身心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蒙台梭利的主要兴趣是研究儿童第一阶段的发展。除了幼儿发展观以外,自由纪律观也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生命潜力的自发冲动表现为自由活动,引导还是压制儿童的自由活动是区分教育好坏的标准。自由是蒙台梭利方法的最基本原则。蒙台梭利把自由与纪律密切联系起来,她认为真正的纪律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但并非任何自由活动都能导致良好的纪律,只有身心协调的活动才能导致纪律。蒙台梭利把这种活动称作工作。自由、工作和纪律,是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的三根支柱,它们通过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首先,工作有助于肌肉的协调和控制,因而能促进纪律的形成。第二,工作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有助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第三,工作有助于培养意志力。服从是自我约束的重要标志,而服从的先决条件是具有相应的活动或抑制能力,即意志,而意志是在工作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另外,重视感官训练的话生活技能的培养是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有一大特色:蒙台梭利认为,感官是心灵的门户,对智力发展尤其重要,因此她很重视感官训练和智力培养。她认为,幼儿处于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儿童心灵在敏感期吸收的东西将保持终生,而任何疏忽都是不可弥补的。蒙台梭利针对人的各种感官,为“儿童之家”专门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教具。她把感官训练分成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训练。每种感觉又可按其性质和形式分别进行练习。这些感官联系练习还可以校正儿童早期出现的一些感官上缺陷。蒙台梭利在对儿童强化感官训练的同时,非常重视儿童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既能促进儿童体力和各种动作能力的协调发展,也是培养儿童独立性的重要手段。总之,蒙台梭利继承和改造了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等教育家的思想,应用当时的医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验,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她的方法强调儿童有选择活动的自由,相信儿童有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重视儿童早期智力发展,所有这些都是对当时盛行的传统教育的有力挑战,推动了20世纪初蓬勃兴起的新教育运动。以上是为大家准备整理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练习题”的相关内容。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教育学,为广大学子推出2018考研暑期集训营、半年集训营、名校推免精品班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 练习题 答案

    2018考研交流群586254585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练习题答案”,以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对你们有所帮

  •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练习题 答案

    2018考研交流群586254585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欧美教育思潮练习题答案”,以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第三章现代

  • 教育研究方法题集及答案(七)教育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教育 教育实验研究

    2018考研交流群586254585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研究方法题集及答案(七)教育实验研究”,以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一

  • 教育研究方法题集及答案(六)教育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教育 教育实验研究

    2018考研交流群586254585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研究方法题集及答案(六)教育实验研究”,以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一

  • 教育研究方法题集及答案(五)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

    2018考研交流群586254585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研究方法题集及答案(五)教育调查研究”,以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 教育研究方法题集及答案(四)教育观察研究

    教育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

    2018考研交流群586254585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研究方法题集及答案(四)教育观察研究”,以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一

  • 教育研究方法题集及答案(三)教育文献检索

    教育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

    2018考研交流群586254585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研究方法题集及答案(三)教育文献检索”,以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