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经济学教材解读: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黎孝先(一)教材介绍本书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凡国际经贸类专业都把本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
《政治经济学》逢锦聚(一)教材介绍《政治经济学(第4版)》作为全国高等学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各专业的共同核心课教材,自从2002年1月第一版出版发行以来,受到全国高校师生和理论界的关注与好评。本次修订
-
《微观经济学》平狄(一)教材介绍本书是一本典型的微观经济学牧材。除包括供求理论、消费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厂商价格与产量决策理论、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理论等微观经济领域的基本理论之外,还涵盖了最近几年来
-
《经济学》萨缪尔森(一)教材介绍本书是当代经济学泰斗、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的不朽经济学著作,自1948年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先后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出版,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
-
《货币金融学》第九版——米什金(一)教材介绍本书是货币银行学领域的一本典型著作,自十几年前引入中国以来,一直畅销不衰。由于次贷危机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极大地改
-
《金融学》(第二版)黄达(一)教材介绍《金融学》列入“‘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同时是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m
-
在考研备考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需要掌握知识,有时候也需要收集信息、关注院校动态与整合资料的能力。也就是说考研不仅需要主观的努力,也需要客观条件的辅助。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
-
《经济学原理》(第五版)——昆曼(一)教材介绍:本书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经济学教材!其英文原版现已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600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
-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高老先生主编的《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经济学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经济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一)教材介绍本书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统编的高校《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由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和吴汉洪教授、北京大学刘文忻教授、前武汉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冯金华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尹伯成教授,共五名教学人员组成编写组,高鸿业教授任主编。本书第一版、第二版和第三版顺次于1996年、2001年和2004年出版。第一版的序言指出:“正如西方学者所承认的那样,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具有演变性的学科。随着时间的流逝,西方经济学会出现新的内容以及不同的着重方面,反映这些情况的教科书必然也应如此。因此,本书在将来势必要进行修改和增删。”即以第三版而言,其出书的时间距今已有三年。有鉴于此,第四版的编撰成为应有之举。此外,使用本书的经验和改善本书的章节安排也使新版的编撰成为必要。当然,第四版的主旨仍然保持不变,即:介绍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并加以简要的评论,以便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而与此同时,又能避免它可能带来的不良的副作用。(二)版友使用心得A:读书时学校用的是第二版的,今年考虑考金融联考研究生,这本书也是网上推荐的教材,据我所知,很多学校也是用这本书作为教材使用的,非常典型,能出到第四版也说明了他的典型。相比曼昆等人的书,国内教材读起来反而要难一点,但外国教材太罗嗦了,的确容易懂很多,但也太耗时间了,一句话翻来覆去说好几遍,而且中文版翻译水平也参差不齐,看看哪厚厚的大部头就很明显了。读书时有的专业课用的原版教材,上课时背着那好几斤重的书就挺痛苦的。很多学校用曼昆等人的书效果并不好,老师和学生都痛苦,这是我很多同学的反应,不过用外国教材会显得学校有水平,所以很多在申请什么评优的学校就喜欢用外国教材,评完之后再用回国内教材。B:学习西方经济学首先挑选好的教材,所谓好的教材标准不同,不能只看作者名气大小。对于是看国内教材还是国外教材,我想从中的收获是不一样的。国内教材偏向理论,比如高鸿业老先生的西经教材就很典型,很系统的阐述了西经的基础知识,是个很不错的入门教材。通读两遍,你就会对经济学基础有很好的把握。看这本教材的另一个好处是,对付国内一般的经济学基础考试很实用国内教材缺点在于重理论,轻案例。国外教材的优势在于案例比较多,贴近生活,对经济学入门教育很有帮助,看完教材以后会让你发挥主动性去思考经济学问题。国外教材缺点就是应付考试严重不足,很多东西,都是以案例来告诉你结果,这一点不太适合中国国情。C:考研专业课考146,主要是当时考研的学校指定教材是高鸿业老先生的,本科专业不是经济学,所以自己自学,自己把高鸿业老先生的书看了3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第一次看非常吃力,很多不懂,三次看完后,基本都全懂了,然后就做笔记,自己认为重要的,就记下来,而且分类,比如哪个知识点可能考哪种类型的题目,然后就是背,包括图,那些图要会划,当然是在理解基础上背,最后是结合当年的热点问题,看能用哪个西方经济学知识去解释或提出对策建议,当然这些是针对考试的,现在自己教西方经济学和写文章,认为学好西方经济学,必须要有数学的功底,做研究更是如此,当然也要计量经济学也要好,至少一些常用软件要会操作,要不然发文章就太难了。D: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觉得首先当然是得过一两遍教材,理清脉络,要学以致用,联系实际,不能硬搬西方的理论,凡事多想想。E:高老这本书的特点是框架清晰、逻辑严谨、尤其是他自己亲自撰写的结束语很重要,归纳本章知识结构。有助于知识的整合。每个节次都只是客观的阐述该理论的大致方面,而结束语却会对根据该理论提出的背景进行分析,还会简要评价该理论、我之前也看过厉以宁的以及清华的蔡继明的,感觉他们的框架很不统一。一会用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观点,一会又跳跃到其他学派上,且明显给人感觉没头绪的乱跳。而高的前后框架很一致,不会出现此问题。F:对于高鸿业版的微观和宏观关键还是多看书,多理解。因为高老编的这套书综合性、性还是很高的,所以一定要梳理好结构,经济学的学习主要还是在于基础的知识,基础一定要打牢。在我看来,微观一定要掌握各种定义、定律。熟悉各种曲线的推导过程及其思路,分析问题时图文并茂是一定的。宏观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宏观的各种流派相对来说多一些,因此至今都还没有比较统一的学派,但有主流的学派,诸如凯恩斯学派、新凯恩斯学派、货币主义学派、新古典主义学派等等,按照我的学习经验,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熟悉各种主流学派的一些基本理论基础,注意区分各种学派在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化时,相应的消费、投资和储蓄外加进出口(这是在开放经济时需考虑的)的变化情况,这就得理清各种学派的理论基础。G:对于微观,看的时候做好笔记,把图都搞清楚。很多地方经过图形的对比就记住了相同和不同点,而且图形的小角落,各个点的对应都很重要。微观主要就是找交点,以达到均衡。对于宏观,当时看了很多遍才从整体上有了一个体系。注意各个名词的含义,有好多模型要多看多记多模仿才能融会贯通。注意对比。课后题当然要做,对于课文中的知识点是个巩固,也进一步发现存在的问题。相关资料:指定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
-
暑期7、8两个月是复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强化阶段的开始,这两个月复习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考研的最终成绩。所以请大家一定要重视暑期的复习,克服炎热天气的干扰,忍过这两个月,那么你会发现你将迎来一个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