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之我国的储蓄问题
2017考研交流奋斗群514068096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考研会涉及到的一部分,整理了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典型案例,希望对2017年经济学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案例1:我国的储蓄问题我国一直是一个储蓄率很高的国家,截至2001年8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06万亿元,首次进步7万亿元大关,增长12.3%,增幅比去年同期高6.1个百分点,比去年底高5.4个百分点。8月份储蓄存款增加881亿元,比去年同月多增861亿元。年累计储蓄存款增加625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748亿元。其中,活期储蓄增加2423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415亿元定期储蓄增加366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396亿元。定期储蓄存款增加较多表明储蓄存款稳定性增强。为了刺激我国的经济增长,使大量的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我国央行多次调整利息,2002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这已经是自1996年5月1日央行首次降息以来的第八次降息,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我国的居民储蓄还是呈不断上升的势头。问题:1、解释下列名词:消费函数、储蓄函数2、根据所学的知识说明决定一国储蓄率的原因,简要说明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答案要点:1、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用公式表示为:储蓄是指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因而它取决于收入,储蓄和收入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用公式表示为:2、一般来说,一国的储蓄率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决定的:(1)资本市场状况。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居民会把相当大部分的资金投向资本市场,从而降低储蓄率。(2)社会保障体系。如果一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发达,居民没有后顾之忧,就会增加消费比率,从而储蓄水平会较低。(3)将来收入的保障情况。如果一国居民的将来收入有较强的保障,则储蓄率就会较低,反之较高。(4)一国居民的消费习惯。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5)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落后。(6)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7)将来收入没有保障。我国居民中农民占绝大多数,他们将来的收入没有保障,只能靠储蓄积累资金。(8)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低。由于总体收入水平低,所以要考虑将来的各种支出,必然要提高储蓄率。专业课是考研复习重要的一门科目,也是占据分值比较大的一门科目。2017年考生一定要多花时间在专业课上面。为了帮助同学们备考,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全年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推荐阅读》》》2017经济学考研:自主命题院校的出题规律2017经济学考研择校指南2017经济学考研:知名院校专业课参考书汇总
-
2017考研交流奋斗群514068096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国家线来看,学术学位类各专业分数线有升有降。其中,2016年考研国家线经济学学科较2015年有所下降。以下是整
-
2017考研交流奋斗群5140680962017年经济学考研的同学应该已经都开始备考了,整理了经济学考研备考的六大阶段的具体任务,希望大家把握好复习节奏和心态,高效备考。第一步:了解经济学考研考试
-
2017考研交流奋斗群514068096经济学是一级学科,下面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二级学科,两个二级学科下面又有不同的研究方向。整理了一些热门方向的院校排名,希望对2017年考生有所帮助。
-
2017考研交流奋斗群514068096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考研会涉及到的部分,整理了宏观经济学必须知道的90个概念,2017年考生可以了解一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
-
2017考研交流奋斗群514068096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考研会涉及到的部分,整理了微观经济学必须知道的90个概念,2017年考生可以了解一下。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
-
2017考研交流奋斗群:514068096小编建议2017考研的同学,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研究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专业课,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综合(8
-
2017考研交流奋斗群514068096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考研专业课的一个科目,整理了微观经济型的一些典型案例,希望对2017年考生有所帮助。理性与风险难题1.使用范围: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专题&
-
初试已经尘埃落定,但是2018考研这场战斗目前还没有结束,还有复试在等待着大家,考研复试已经不像初试那样单从智商上盖过对手,在复试中,对手任何方面的优势都会造成复试局势的偏差,所以面对考研复试,同学们
-
2017考研交流奋斗群514068096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考研专业课的一个科目,整理了微观经济型的一些典型案例,希望对2017年考生有所帮助。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nd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