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 建校时间:1924年
  • 招生简章:共4份简章
  • 院校类型:综合类
  • 所在地区:广东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导师介绍:龙厚清

姓名:龙厚清性别:男职称:副主任医师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最后学历: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腰椎疾患、脊柱畸形、脊髓型颈椎病医疗专长: 从事骨科临床近20年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导师介绍:陈柏龄

    姓名:陈柏龄性别:男职称:副主任医师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最后学历: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脊柱外科、骨质疏松症、骨科生物材料医疗专长: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和研究10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导师介绍:于滨生

    姓名:于滨生性别:男职称:教授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最后学历: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脊柱畸形、颈椎和腰椎疾患(颈肩腰腿痛症)骨质疏松症、脊柱肿瘤等的手术治疗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导师介绍:杨忠汉

    姓名:杨忠汉性别:男职称:主任医师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最后学历:大学本科医疗专长 四肢骨关节创伤的救治;四肢骨病、关节退行性变的诊断和治疗;骨关节畸形的矫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导师介绍:杨军林

    姓名:杨军林性别:男职称:教授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最后学历: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脊柱侧弯的诊疗及并发症的处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保守及手术治疗医疗专长: 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工作25余年,目前专攻于脊柱畸形的诊疗,精于脊柱侧弯、驼背后凸畸形、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矫正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治,目前每年主刀完成脊柱畸形手术100台以上。建立国内首家多单位、多科室合作的脊柱侧弯临床科研中心,2010年与广东省青基会联合成立全国首个专项治疗脊柱侧弯的慈善基金——新苗基金,并将中心建成新苗基金脊柱侧弯治疗的唯一基地。目前中心已完成了大量婴幼儿、青少年、成人及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矫形病例,连续三年在脊柱侧弯手术量上位居全省第一,并于2010年使我院脊柱外科侧弯手术量突破150例,位居全国全国前列。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多项全国第一:1.80%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术不输血;2.突破呼吸功能<30%不能手术的禁区;3.建立全国首家具有SSEP,MEP,DNEP,TriggerEMG联合的术中诱发电位监测系统,保证术中脊髓神经安全。在婴幼儿脊柱侧弯、青少年脊柱侧弯、重度脊柱侧弯和老年退变性侧弯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于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力,主持完成多项国家教委及广东省重科技点攻关课题及分课题,发表相关文章3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两项,广东省及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五项,并多次受邀在国内外专业学术会议上进行演讲或授课。长期于美国华盛顿巴恩斯医院脊柱外科学习,并多次与丹麦Arhus大学、日本、台湾、香港大学等多家顶级脊柱侧弯中心进行脊柱侧弯相关学术交流和访问,并建立了定期疑难病例会诊制度和脊柱侧弯数据库。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诊治方面,在国内首创超声诊断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并首创选择性深度扩臼术治疗治疗先天性髋脱位,随访10余年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国内广大同行和患者的认可。对骨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颈椎病、脊柱骨折并截瘫和脊椎肿瘤等骨科疾病的外科治疗都有较深的造诣。科研基金(一)以第一作者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等基金课题8项(1)主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分化调控差异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致病机理的研究“课题,32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1.1~2013.12,编号:81071439(2)主持“低龄儿童脊柱侧凸分节段定量定向去旋转的生长棒系统研制”课题,3万,编号:2008B030301114,现课题正顺利进行。(3)参与香港大学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关于“脊柱侧弯手术矫形的动物模型开发”课题的合作2007.6始,课题现正进行中。(4)主持“组织工程骨的研究开发及相关产品的产业化”分课题(2007),7万,编号2004z1-e003,现研究顺利进行。(5)主持“选择性深度扩臼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课题,文件号:中博基字[2005]12号,1万,中国博士后基金(2005-2007),完成。(6)分课题主持“陈旧性舟状骨骨折微创治疗的器械及方法研究",(“创伤救治技术与器械及方法研究”,广东省重点攻关项目,负责单位: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广东省科委重点攻关课题分课题(2000-2002),完成。该课题采用微创器械,使BMP更加准确注入舟状骨骨折端又可以减少骨折端的血液循环,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大大减少了陈旧性舟状骨骨折引起的残疾人数,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简便可靠的方法,解决了临床上传统舟状骨骨折治疗后,骨愈合困难、疗效差等难题;(7)主持“广东城市新生儿髋疾病发病现状及发病因素研究”,广东省科委重点攻关课题(1999-2001),完成。该项目的完成对广东省1万余名新生儿进行DDH的普查,早期发现DDH患儿近百名,并早期给予治疗,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课题对广东DDH的发病因素进行了系列研究,并提出了完善的预防措施,对该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奠定了基础;(8)主持“同种异体骨圈椎体融合器临床研究”,广东省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8-2000),完成。此项目研制的"骨圈椎体融合器"1997年获国家专利一项,专利号:ZL96236772.9,并已经临床推广,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并获2002年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003年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二)以项目主持人获得的广东省、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2003年“同种异体骨圈椎体融合术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2003年“同种异体骨圈椎体融合术临床应用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001年“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肌洞法的建立研究”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9年“新生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及诊断研究”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8年“新生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新生儿髋关节脱位超声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7年“新生儿髋关节脱位超声诊断的临床研究”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三)获得国家专利2项1、"广东城市新生儿髋疾病发病现状及发病因素调查"结题后,项目组联合广东省妇幼医院应用B超对上万例新生儿进行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普查,早期发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130余例,并给予早期干预,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此项目研制的"可调式外展固定架"2000年获专利一项,专利:ZL00227811.1,已在临床推广,其良好的矫正效果,廉价的治疗费用获得了广泛认可。2、"同种异体骨圈椎体融合术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同种异体骨圈椎体融合术临床应用研究"分别获得200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3年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此项目研制的"骨圈椎体融合器"1997年获国家专利一项,专利号:ZL96236772.9,并已经临床推广,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四)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专著30余篇:(1)黄紫房,杨军林,朱青安等。《角棒与圆棒在椎弓螺钉系统中抗旋转能力的生物力学比较》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年(2)杨军林,黄紫房,李佛保等。《板棒系统与钉棒系统在重度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及效果》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年(3)张宇奇,杨军林。《下行神经性诱发电位在脊柱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年(4)杨军林,谢超凡,谢红波。《脊柱侧弯患儿椎体旋转测量方法的进展》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0年第31卷7期:550-554。(5)杨军林,黄紫房,谢超凡。《低龄儿童脊柱侧弯肺功能研究进展》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0年第31卷5期:387-389。(6)Zhi-GuoZhang1,JunlinYang1,Shing-ChowChan,KeithDip-KeiLuk1,YongHu1.《Time-frequencycomponentanalysisof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inrats》BioMedicalEngineeringOnLine.2009,8:4.ISSN1475-925X.(7)李明…杨军林。《脊柱畸形精要》特发性脊柱侧弯Lenke分型部分的翻译。2009年(8)陈欲光,李佛保,杨军林(通讯作者)等。《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侧凸手术中联合监护的观察研究》中华骨科杂志2009年第29卷第1期。(9)杨军林,李军,廖威明等。《广东地区11132例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08年第2卷第4期.(10)杨军林,李军,廖威明等.广东地区11132例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测量.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08年8月第2卷第4期399-406(11)王洪武…杨军林。《肿瘤微创治疗技术》骨肉瘤章节编写,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12)杨军林;张美超;赵卫东;王永胜;彭成宏;肖学军;王维;钟世镇.骨圈对椎弓根钉系统负载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年第23卷第3期313-315(13)杨军林;王永胜;彭成宏;肖学军;费志军;肖进;范柳宾;王维;王宏.不同方式椎间植入皮质骨圈的生物力学评价.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年第15卷第7期447(14)杨军林;费志军;王永胜;肖学军;王娜.巨大型神经鞘瘤致股骨破坏一例报告.中华骨科杂志2005年7月第25卷第7期442-443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导师介绍:王晋

    姓名:王晋性别:男职称:教授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最后学历: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良恶性骨肿瘤的切除和重建,骨与软组织药物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医疗专长: 骨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导师介绍:盛璞义

    姓名:盛璞义性别:男职称:教授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最后学历: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的髋膝关节病变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导师介绍:刘均墀

    姓名:刘均墀性别:男职称:主任医师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最后学历: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显微外科、手外科1964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在显微外科、手外科方面的断指再植、吻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导师介绍:韩士英

    姓名:韩士英性别:男职称:教授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最后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骨肿瘤的早期无创诊断和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手术医疗专长: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导师介绍:符气祯

    姓名:符气祯性别:男职称:主任医师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最后学历:大学主要研究方向:骨外科1970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擅长骨折、骨肿瘤、骨病、人工关节置换、背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