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徐霄鹰性别:女职称:副教授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民俗学教师课程硕士生: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本科生:写作、阅读、中国民俗留学生汉语进修
-
姓名:吴门吉性别:女职称:副教授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现代汉语语法。教育背景:2001.9-2005.6应用语言学博士,中国中山大
-
姓名:刘若云性别:女职称:副教授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方言教授课程硕士生: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本科生:汉语语言要
-
姓名:李英性别:女职称:副教授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教授课程硕士生:应用词汇学与词典学;汉语词汇学概论;汉语词汇及教学。本科生:语言
-
姓名:朱其智性别:男职称:教授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语法语篇分析;汉语言文字学;对外汉语教学。兼职:汉语水平考试(HSK)督考。教授课程硕士生:中介语与偏误分析;汉语语言学导论。本科生:古代汉语;文字学概论;语言学概论;高级汉语口语。留学生汉语进修生:初级汉语口语;初级汉语读写;初级汉语听力;中级汉语听力;中级汉语精读;高级汉语口语;汉字(选修)。科研成果一、专著1.《西周铭文篇章指同及其相关语法研究》(独立完成),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2.《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第二作者),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二、教材1.《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作者之一),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2.《泰国人学汉语(1-3)》(作者之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三、论文集《对外汉语教学习得研究》(第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四、论文1.汉语说话课要讲清语境,《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年第5期2.留学生病句分析,《海外华文教育》2000年第4期3.语篇分析技巧在汉语精读课中的运用,《汉语学习》2001年第4期;收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4.西周金文“其”的格位研究,《古文字研究》总第24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7月出版5.用于“由”字句中典型动词的研究,《广州华苑》2002年第1期6.“由”字句的语篇分析,《语言研究》2002年第4期;收入《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7.浅谈“右文说”,《语言与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8.初级口语教学原则与教学环节之我见,《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年增刊)9.“由”字句的语法项目选取依据研究,收入《对外汉语教学习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10.留学生生造词语的偏误类型及偏误成因分析,《汉语教学学刊》(2006年第二楫);收入《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1.“由”字句的句型研究,《海外华文教育》2006年第4期12.西周金文研究札记两则,《语言研究》2006年第4期13.语法偏误类别的考察,《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1期14.现代汉语概率值的系统研究,收入《汉语语言学探索》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15.留学生汉语杂糅偏误分析,《汉语学习》2007年第3期16.我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习管理措施,《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17.“V/A得OC”结构中“得”具有致使义,《汉语学习》,2009年第3期18.偏误生成学的范围和方法,《学术研究》,2009年第8期项目1.留学生语法偏误生成的原因及相关语法规则的解释(第二主持人)国家汉办项目,资金:2万元,2002年-2005年已完成。2.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第二主持人)国家汉办项目,资金:2万元,2002年-2003年已完成。3.对外汉语语法点学习难度、排序及偏误研究(第三主持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7万元,2005年—2008年已完成。4.汉语网络资源建设2007-项目来源:国家汉办。资金:68万元。
-
中山大学药学院导师介绍:张学景
药学大学姓名:张学景性别:女职称:副教授学院:药学院最后学历:博士E-mail:zhangxj33@mail.sysu.e.cn教育经历2006年9月-2009年6月
-
中山大学药学院导师介绍:王雪丁
药学大学姓名:王雪丁性别:女出生年月:1973年职称:副教授学院:药学院最后学历: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药物基因组学及临床药理学王雪丁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女,1973年生
-
中山大学药学院导师介绍:赵春顺
药学大学姓名:赵春顺性别:男出生年月:1973年12月职称:副教授学院:药学院最后学历: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新型给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学历:2000.08-2003.08,
-
中山大学药学院导师介绍:徐月红
药学大学姓名:徐月红性别:女职称:副教授学院:药学院最后学历: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药物新剂型新技术;皮肤外用及经皮给药制剂;中药制剂新型给药系统及体内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