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 建校时间:1924年
  • 招生简章:共4份简章
  • 院校类型:综合类
  • 所在地区:广东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中山大学法学院导师介绍:黄建武

姓名:黄建武性别:男职称:教授学院:法学院最后学历:法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法理学,法律社会学基本情况黄建武,教授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1992年)法学硕士(

  • 中山大学工学院导师介绍:张超

    姓名:张超性别:男出生年月:1975年10月职称:副教授学院:工学院最后学历: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医用功能材料;医用纳米复合材料;骨/软骨组织工程;干细胞工程

  • 中山大学工学院导师介绍:宋嵘

    姓名:宋嵘性别:男出生年月:1975年5月职称:副教授学院:工学院最后学历: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康复器械(机器人,功能电刺激),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人体

  • 中山大学工学院导师介绍:张心远

    姓名:龚逸鸿性别:男职称:副教授学院:工学院最后学历: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再生医学、生物材料、软骨/骨组织工程、干细胞技术、细胞微载体技术。基本情况龚逸鸿,

  • 中山大学工学院导师介绍:姚海民

    姓名:姚海民性别:男出生年月:1977年8月职称:副教授学院:工学院最后学历:博士个人简历男,1977年8月出生,籍贯浙江德清。博士研究生毕业,博士后,副教授,

  • 中山大学工学院导师介绍:何兆成

    姓名:何兆成性别:男出生年月:1977年职称:副教授学院:工学院最后学历: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交通仿真、交通控制、交通信息处理男,1977年生,中共党员,中山大

  • 中山大学工学院导师介绍:蔡铭

    姓名:蔡铭性别:男出生年月:1977年职称:副教授学院:工学院最后学历: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道路交通噪声、机动车尾气污染、道路交通事故、再现结构分析与非线性振动

  • 中山大学工学院导师介绍:李熙莹

    姓名:李熙莹性别:女出生年月:1972年3月职称:副教授学院:工学院最后学历: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基本情况李熙莹,女,1972年3月出生,籍贯陕西西安。博士研究生毕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应用光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至2002年于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学习,期间先后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工学院智能交通研究中心教师。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多项国家、部委、省、市级科研项目;已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EI检索10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具体包括图像增强、车辆视频检测、车辆跟踪、图像融合、模式识别、图像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及智能交通信息系统工程应用。主持科研项目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多模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研究”、“基于海量时空数据挖掘的区域交通状态分析方法研究”、“高速公路智能化监控及信息服务系统技术研究”、“广州市中山八路公交枢纽站场智能化管理系统”、“图像实时融合.识别与跟踪技术研究”等项目,均圆满完成。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视频理解的道路交通状态判别方法与应用”,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珠三角区域交通指挥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交通监控视频的城市主干路交通状态与事故自动判别技术研究与应用”;并承担粤港合作重点突破项目“面向重大社会活动的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和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科技项目“广东省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等。代表性论著1.XiyingLI,YongyeSHE,GuigenYANG,YoutingZHAO,DonghuaLUO.ATrafficCongestionDetectionMethodforSurveillanceVideosBasedonMacroOpticalFlowVelocity[C].The11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ChineseTransportationProfessionals(第十一届世界华人交通运输领域国际学术大会,ICCTP2011),2011年8月,南京2.WenjinYU,XiyingLI,LingLUO.Apracticalplatecharacterrecognitionalgorithmstudybasedonthinningcharacters[C].The11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ChineseTransportationProfessionals(第十一届世界华人交通运输领域国际学术大会,ICCTP2011),2011年8月,南京3.Dong-huaLUO,Jian-huaZHAO,Xi-yingLI,Zhen-boWANG.AnExtractionMethodofRoadStructureforSurveillanceVideo[C].The11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ChineseTransportationProfessionals(第十一届世界华人交通运输领域国际学术大会,ICCTP2011),2011年8月,南京4.虞锦伟,李熙莹,赵有婷.JaywalkerDetectionBasedonMotionPathAnalysis[C].第三届交通运输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TE2011),2011年7月,成都5.赵有婷,李熙莹,罗东华.基于视频车辆轨迹模型的交通事件自动检测方法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0(4):56-60,646.吴高峰,李熙莹,余文进.一种基于投影和多级筛选的车牌字符分割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增刊):1128-11297.罗长政,李熙莹,王镇波,罗东华.一种大流量交叉路口的背景提取与更新算法[C].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广州,2010年12月,143-1478.江倩殷,刘忠途,李熙莹.一种有效的点云精简算法[C].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广州,2010年12月,451-4559.赵有婷,李熙莹,佘永业,罗东华.基于视频全局光流场的交通拥堵检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7(11):4355-4357.10.李熙莹,唐佳林,罗东华.联合时空信息的夜间运动车辆提取算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10):126-127,198.11.张奕熊,李熙莹.基于GVF和压力Snake模型的哑铃型目标提取[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31(9):2131-2134.12.罗玉娟,李熙莹,蔡志岗,王嘉辉.采用均匀颜色空间的竹片分类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46(16):238-240.13.张奕熊,李熙莹.改进C-V方法实现目标物体内部第三相区域分割[J].应用光学,2010,31(2):247-251.14.张奕熊,李熙莹.Chan-Vese可变模块法快速实现红外图像分割[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28):196-198.15.吴高峰,李熙莹.基于MATCOM的MATLAB与VC混合编程技术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2009(19):4-6.16.LUOLing,LIXi-ying.Amethodtosearchforcolorsegmentationthresholdintrafficsigndetection.第5届国际图像图形会议,ICIG2009,西安.2009年9月,774–777.(EI:20102012935045)17.邓荣峰,李熙莹.基于SIFT特征匹配的稳健图像拼接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9,29(6):219-221.18.ZhaoYou-ting,LIXi-ying,WangZhen-bo.Aretrogradevehicledetectionmethodbasedontheopticalflowfield.第九届交通运输领域华人学者国际会议.(ICCTP2009),2009.8,哈尔滨.(EI:20094712462519)19.张奕雄,李熙莹.基于C-V的压力模型对飞机红外图像分割[J].微计算机信息,2009,25(5-3):313-314,273.20.佘永业,李熙莹,赵有婷.一种车辆的宏观光流速度的计算方法[C].第四届图像图形技术发展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2009年4月,315-319.21.邓荣峰,李熙莹,吴高峰.基于Zernike矩与网格特征的车牌字符识别方法[C].第四届图像图形技术发展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2009年4月,331-336.22.罗东华,余志,李熙莹.一种视频交通流检测场景中的自适应道路结构提取算法[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3):165-168.23.唐佳林,李熙莹,罗东华,佘永业,邓荣峰.一种基于帧差法的夜间车辆检测方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12):1811-1813.24.唐佳林,李熙莹,赵有婷,佘永业.一种基于数理统计原理的阴影抑制方法[C].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青岛,2008年9月,922-927.25.李熙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教育,2008(8):17-18.26.李熙莹,唐佳林,罗东华,佘永业.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的交通流检测方法综述.第三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北京,2008年4月,71-78.27.罗东华,余志,李熙莹,陈锐祥,张辉.基于边缘的背景差法在车流量检测中的应用.光电工程,2007,34(11):70-73,77.(EI:075210995704)28.李熙莹,黄镜荣,蒲恬,谭润初.基于神经动力学的医学图像增强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6,10(2):68-71.29.赵亮,李熙莹,刘嘉昭,赵福利.基于聚类神经网络算法的医学图像分割.激光与红外工程,2006(S4):142-146.30.李熙莹,肖敬文,罗东华,聂佩林,余志.基于颜色连通域的车辆视频快速检测算法.光电工程.2005,32(S2):64-66.31.肖敬文,余志,聂佩林,李熙莹,罗东华.基于几何与颜色特征的公交车辆视频检测算法.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S2):152-155.(EI:06109748010)32.黄镜荣,李熙莹.加快寻优的医学图像互信息配准算法的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S2):174-177.(EI:06109748015)33.LiXiying,NiGuoqiang.OpticalFlowComputationofInfraredImage.InfraredandLaserEngineering.2004,2(1):27-32.34.李熙莹,罗东华,聂佩林,周远山,肖敬文.公交站场车辆超速监测系统研究.第四届亚太可持续发展交通与环境技术大会,西安,2005:833-836.35.罗东华,李熙莹,余志.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公交站场车辆运行信息自动录入系统.中国2004国际城市规划.运输及交通会议,上海,2004年11月36.李熙莹,余志.利用颜色信息定位汽车牌照的方法研究,第八届国际交通信技术应用大会论文集,交通部科学研究院,2004年5月,138-141.37.蒲恬,倪国强,李熙莹.基于视觉神经元ON-OFF模型的图像增强.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3,8(A)(5):522-526.38.李熙莹,倪国强,蒲恬.一种新的红外目标自动跟踪方法.光电工程.2003,30(1):20-23.(EI:03307568545)39.李熙莹,倪国强,蔡娜.红外探测系统在反巡航导弹中的应用.激光与红外.2003,33(1):8-12.40.李熙莹,倪国强,陈小梅.红外目标运动参数估计方法.光学技术.2003,29(1):63-65.41.李熙莹,倪国强.红外图像的光流计算.红外与激光工程.2002,31(3):189-193,207.42.李熙莹,倪国强.一种自动提取目标的主动轮廓法.光子学报.2002,31(5):606-609.43.LIXi-ying,NIGuo-qiang,CUIYan-mei,PUTian,ZHONGYan-li.Real-timeImageHistogramEqualizationUsingFPGA.SPIE.Beijing1999.Vol.3561:293-299.(EI:99024568765)邮箱:stslxy@mail.sysu.e.cn

  • 中山大学工学院导师介绍:李军

    姓名:李军性别:男出生年月:1951年7月职称:副教授学院:工学院最后学历: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系统仿真、交通控制运输经济、交

  • 中山大学工学院导师介绍:蒋念东

    姓名:蒋念东性别:男出生年月:1951年7月职称:教授学院:工学院最后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1980年毕业于哈尔滨电工学院(现名哈尔滨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