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 建校时间:1897年
  • 招生简章:共38份简章
  • 院校类型:综合类
  • 所在地区:浙江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导师介绍:刘瑞芝

姓名:刘瑞芝性别:女所在学院: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职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日比较文学、日本古典文学、日本文论及日中、中日翻译。个人简介:刘瑞芝

  •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导师介绍:王鸣

    姓名:王鸣性别:女所在学院: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职位:副教授研究方向:日本语言与社会文化研究开设课程:研究生课程——高级

  •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导师介绍:刘慧梅

    姓名:刘慧梅性别:女所在学院: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职位: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学和休闲文化学。近期开设课程有英语公共演讲与戏剧表演,英语辩论、休闲与文化、会

  •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导师介绍:何文忠

    姓名:何文忠性别:男所在学院: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职位:副教授研究兴趣和方向:主要专业兴趣为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翻译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目前

  •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导师介绍:方凡

    姓名:方凡性别:女所在学院: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职位: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研究、文学翻译研究。为本科生、硕士生等开设“莎士比亚戏

  •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导师介绍:李媛

    姓名:李媛性别:女所在学院: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工作研究领域:德语作为外国语教学论、跨文化交际、德语文学教学论、德语国家国情学、媒体学 个人简介:1989-1996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先后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1996年4月进入浙江大学工作。1997年8月至1998年2月参加国家教育部和德国歌德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德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理论培训班。1998年8月获歌德学院奖学金赴德国亚琛参加“德国与欧盟”国际研讨班。1999年10月至2000年4月柏林工业大学教育系专业教学论研究所访问学者。2002年8月获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赴德国埃森大学参加“跨文化教育”国际研讨班。2003年2月至2006年9月获柏林工业大学奖学金,师从UlrichSteinmueller教授,在柏林工大人文学院语言与交际研究所攻读博士,在该所教授“国际视野中的外语教学论”和“国情学教学论导论”两门专业课程并受聘于柏林工大继续教育中心为全校教师开设“跨文化交际培训”课程。2006年7月以优异成绩获得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起任教育部专业外语指导委员会德语分会和教育部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德语分会兼职培训专家,参与培训全国专业德语和大学德语教师。2008年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人员。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持洪堡奖学金在柏林工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在本科和硕士期间两次获得全国中德翻译比赛大奖。参加工作以来出版《形同实异-中德民间文学中的动物母题及渊薮》和《整合国情学》学术专著两部、《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等学术译著近十部,参与主编《国际视野下的德语作为外国语研究的新发展和新动向》,参与编写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大学德语》及《新编大学德语修订版》教材。负责两项国家教育部项目,一项省社科项目,两项省厅级项目,主持横向课题若干并作为主要人员参加数项国家、部、省和校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主持科研项目:1.跨文化人才培养的新概念-整合国情学,教育部回国人员启动项目2008.10-2010.102.模式固见与中国国家形象之媒体建构-德国主流媒体分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07-2010.083.国际形象与和平崛起:德国媒体塑造中国形象的机制研究,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2008.02-2010.024.当代德国媒体的中国形象的动态分析,省社科联规划项目,2007-20105.柏林模式与外语学科的改造,浙江省教育厅2006.05.31-2008.056.欧洲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及中国国际旅游宣传策略研究,浙江海外旅游公司2008.12.307.德国“浙江周”德方组织管理人员素质研究及培训,德国汉堡教育科学部2007.03.318.德国中小型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跨文化障碍研究,德国亚维特有限公司2007.04.309.中德现代媒体中广告的跨文化交际内涵,浙江大学曙光项目,2005.09.04参与科研项目1.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与宁波镇海区教育强区合作共建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子课题镇海区政府2008-20122.全球化视角下的杭州城市形象设计研究--公共设施国际化标识研究杭州市发改委2006.06.303.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新编大学德语的教材建设)2002.09.01发表论文:1.InterkulturelleLandeskundeeinekritischeAnalyse.跨文化国情学-批判的视角。载:DeutschalsFremdspracheausinternationalerPerspektive.NeuereTrendsundTendenzen.《国际视野下的德语作为外国语研究的新动向和新趋势》,2009年。论文语言:德语。2.IntegrativeLandeskundezurEntwicklungderHandlungskompetenziminterkulturellenKontext.以跨文化语境中的行为能力为主旨的整合国情学。载:AspektederStudienvorbereitungundStudienbegleitung.《大学学业预备和指导》,2008年,第49-63页。论文语言:德语。3.EinsatzvonWerbungzuminterkulturellenLernenimUnterricht以广告为媒介的跨文化学习,载PÄDForum:unterrichtenerziehen.《教育论坛》,2007第6期,第363-366页。论文语言:德语。4.Wegezur“Schoenheit"rchLiteratureinsatzimFremdsprachenunterricht外国文学教育-美育之路。载:ZielspracheDeutsch《目标语德语》,2007年第3期,第35-50页。论文语言:德语。5.RezensionzumBuchvonYuXuemei:InterkulturelleOrientierunginDaF-LehrwerkenfürChina.《德语作为外国语的跨文化旨向》(于雪梅)书评。载:ZielspracheDeutsch.《目标语德语》,2007年第3期,第66-70页。论文语言:德语。6.KulturelleDeutungsmusterinTexten.EinPlaedoyerfuereineinterkulturelleTextanalyseamBeispielvonWerbung文本中的文化阐释模式–以广告为例进行的跨文化文本阐释。载:Literaturstraße.Chinesisch-deutschesJahrbuchfürSprache,LiteraturundKultur.《文学之路-中德语言文学文化研究》》,2007年第8卷,第323-336.页。论文语言:德语。7.DynamicanalysisonthedevelopmentoftheStereotypein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中模式固见发展变化动态分析。载: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2期,第123-127页。李媛,范捷平,论文语言:中文。8.StudienzumMotivwandeldesDeutschlernenschinesischerStudierender中国学生德语学习动机嬗变研究。载:DeutschinChina《德语在中国》,2007年,第194-209页。李媛,范捷平,论文语言:德文。9.Rezensionzum"EntwicklungsynergetischerHandlungskompetenz-eindidaktischesModellzumWirtschaftsdeutsch"vonLIUFng《以整合行为能力为主旨的经济德语模式》(刘方)书评。载:ZielspracheDeutsch《目标语德语》2007年第1期,第104-106页。论文语言:德文。10.TheBerlinModelandtheRemouldingoftheDisciplineofForeignLanguage论柏林模式与外语学科改革。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1期,第24-26页。范捷平,李媛,论文语言:中文。11.Schoenheit,KunstundSpieltrieb-vonSchillersGedankenzuraesthetischenErziehungzumEinsatzvonLiteraturinderFremdsprachenausbilng“美”,“艺术”和“游戏冲动”-席勒的美育思想和外语文学教育。载:Literaturstrasse《文学之路-中德语言文学文化研究》,2006年第7卷,第213-232页。论文语言:德文。12.EntwicklungderFaehigkeitderIdentitaetsaushandlungrchdieAuseinandersetzungmitStereotypen解构模式固见,发展文化认同。载:InterkulturellundGlobal《跨文化和全球化》,2006年第3/4期,第280-298页。论文语言:德文13.EineintegrativeLandeskundeamBeispielvonWerbung以广告为例的整合国情学,载MaterialienDeutschalsFremdsprache《德语作为外国语》2006年,第229-246页。论文语言:德文14.WegezurReflexion-einreflektierenderKulturvergleich通向反思之路–一种反思型跨文化比较。载:InterkulturelleKommunikationDeutsch–Chinesisch《德中跨文化交际》,2006年,第553-563页。论文语言:德文。15.LehrwerksentwicklungfürDeutschalsAnwenngsfachinChina-AmBeispiel"KlickaufDeutsch"中国大学德语教材建设-以《新编大学德语》为例。载:DidaktischeReflexion《教学反思》,2004年,第93-103页。朱建华,李媛,论文语言:德文。16.DerentgegengesetzteDualismus-DasSchlangenbildindeutschenundchinesischenMythen,SagenundMaerchen对立的二元体-中德神话、传说和童话中的蛇形象。载:Literaturstraße.Chinesisch-deutschesJahrbuchfürSprache,LiteraturundKultur.《文学之路-中德语言文学研究》,2003年第4卷,第25-44页。论文语言:德文17.EvaluierungderIntensivkurseamDeutschenSprachzentrumderZhejiangUniversitaet-AnalysederErfahrungenundKonsequenzenfürdieWeiterentwicklung浙江大学德语强化教学之现状及展望。载:InfoDaF《德语作为外国语通讯》,2002年第1期,第13-36页。论文语言:德文。18.DrachenkampfindeutschenSagen,MaerchenundMythen-WiderspiegelungvonKonfliktenderRealwelt德语传说、童话和神话中的斗龙母题-现实世界之影像。载:Literaturstraße.Chinesisch-deutschesJahrbuchfürSprache,LiteraturundKultur.《文学之路-中德语言文学文化研究》,2000年第1卷,第241-254页。论文语言:德文19.Frame-Structure,Frame-BreakinganditsRhetoricEffectinGerman德语的框架结构与破框现象及其修辞效果。载:《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第89-93页。论文语言:中文。20.德语语音教学四步曲,载《同济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第27-31页。论文语言:中文。21.译文:认识论的现象学奠基与本体论奠基,载:倪梁康主编《面对事实本身-现象学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OrientVerlag,北京Beijing2000.(ÜbersetztausN.Hartmann:„PhänomenlogischeundontologischeFundierungderErkenntnistheorie“in:DieErkenntnisimLichtderOntologie,Hamburg1982),译者:庞学铨,李媛。22.译文:二月二十九日的来历,载《世界文学》,1997年第3期,第116-132页(ÜbersetztausGünterEich:Der29,Februar)。译者:陈良梅,李媛,徐捷。出版著作:学术专著1.IntegrativeLandeskunde.整合国情学。München:iudicium,2007年.2.GemeinsamkeitenundUnterschiedevondenTiermotivenundderenUrsprungindeutschenundchinesischenMärchen,Sagen,MythenundFabeln.形同实异-中德民间文学中的动物母题及渊菽。Berlin:Mensch&BuchVerlag,2004年。.学术编著1.DeutschalsFremdspracheausinternationalerPerspektive.NeuereTrendsundTendenzen.《国际视野下的德语作为外国语研究的新动向和新趋势》。München:iudicium2009年。主编:范捷平,李媛教材1.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编者:陆伸,李媛,邵勇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2.新编大学德语教师手册(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编者:陆伸,李媛,邵勇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学术译著1.Li,Yuan李媛:国际职业教育学基本概念,InternationaleBerufspädagogik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上海1999。VerlagdesBerufsbilngsinstitutsShanghai.(ÜbersetztausH.Noelker,E.Schoenfeldt:Glossar:InternationaleBerufspädagogik,Expert-Verlag,Sindelfingen1985)2.Li,Yuan/Han,Guangming李媛,韩光明:护身符AuffremdenPfaden,中国妇女出版社ChinesischerFrauenverlag,北京Beijing1999。(ÜbersetztausKarlMay:AuffremdenPfaden,Bamberg:1999)3.Li,Yuan:李媛:石油王子Ölprinz,中国妇女出版社ChinesischerFrauenverlag,北京Beijing,1999。(ÜbersetztausKarlMay:Ölprinz,Bamberg:1999)4.Sun,Zhouxing/Li,Yuan孙周兴,李媛: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PhilosophischeAnalysenzurKunstderGegenwart,商务印书馆ShangwuVerlag,北京Beijing1999。(ÜbersetztausWalterBiemel:PhilosophischeAnalysenzurKunstderGegenwart,TheHague,Netherlands:1968)5.Li,Yuan李媛:记忆力训练Gedächtnis-Training,台湾小熏书房出版社TaiwanXiaoXunVerlag,Taiwan台湾,1999。(ÜbersetztausKlausKolb,FrankMiltner:Gedächtnis-Training,MünchenGräferundUnzerVerlag.1996)6.Li,Yuan李媛:人参Ginseng.台湾小熏书房出版社,TaiwanXiaoXunVerlag,台湾Taiwan1999。(ÜbersetztausErnstPrinzenberg:Gingseng.München:GräferundUnzerVerlag1997.)7.Huang,Haishi/Li,Yuan/Wang,Lan黄海是,李媛,王岚: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德国专家的建议ImpulsezurEntwicklungderShanghaierBerufsbilng,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VerlagdesBerufsbilngsinstitutsShanghai,上海2000。(ÜbersetztausHerbertKubeja,PeterLorenzu.a.:ImpulsezurEntwicklungderShanghaierBerufsbilng,Shanghai2000)

  •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导师介绍:刘淑华

    姓名:刘淑华性别:女所在学院: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职位: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学、俄罗斯教育、俄罗斯文化开设课程:基础俄语、俄语语法、俄汉

  •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导师介绍:陈新宇

    姓名:陈新宇性别:女所在学院: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职位:副教授科研兴趣:19世纪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问题及女性写作,俄罗斯乡土小说,俄罗斯女性小说

  •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导师介绍:阿莉塔

    姓名:阿莉塔 性别:女所在学院: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职位:副教授研究方向:日本近现代文学、日本旧殖民地文学开设课程:(本科生)日本文

  •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导师介绍:陆建平

    姓名:陆建平性别:女所在学院: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职位:副教授研究方向:传媒语言分析、英语教育与传播、比较教育研究等 主要成果: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