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扬州大学

  • 建校时间:1902年
  • 招生简章:共4份简章
  • 院校类型:综合类
  • 所在地区:江苏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乔庆云

乔庆云,女,1961、11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校经历:1980.9~1984、7天津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2-2003年在天津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工作经历:1984年

  •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王子波

    个人信息王子波,男,1960年1月生,浙江杭州桐庐人。1977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教研室)主任、教工第二党支

  •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周晓见

    周晓见,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76年5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及水环境生物学。作为主要参加人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一次,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一

  •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从海兵

    从海兵,男,1968年1月生,江苏如东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习经历1985.09-1989.07河海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本科)1990.09-1991.09扬州工学

  •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王小治

    王小治,男,1975年4月出生,江苏新沂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农业化学与环境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十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

  •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胡健

    胡健,博士,教授,1965年11月出生于江苏南通,民盟盟员,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专业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一、主要学习经历毕业国家、学校所学专

  •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朴哲

    朴哲,男,朝鲜族,1968年9月生,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自2003年8月到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以来,主要从事环境微生物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现任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副主任。主持或参加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2003.8——至今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2001.7——2003.7深圳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芭田分站博士后1998.9——2001.7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博士研究生1997.9——1998.8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1993.9——1996.7延边农学院(现延边大学)硕士研究生1990.7——1997.8延边农学院(现延边大学)助教、讲师1991.9——1992.7农业部日语培训中心学员1986.9——1990.7延边农学院(现延边大学)本科生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起止时间项目来源本人承担同时硝化反硝化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对N2O排放影响的研究(20677407)2007.1-2009.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有机固体废弃物快速降解技术及机理的研究(2002AA601012)2003.10-2007.10国家863计划子专题主持田间原位硝化反硝化速率与微生物群落之间关系研究(055134)2005.1-2007.12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主持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高效菌群构建及工艺条件的研究(批文)2006.1-2008.12环境材料与环境工程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主持南北样带上土壤碳氮平衡与稻田系统稳定性机制(2005CB121108)2005.1-2009.12国家“973”项目子专题参加放线菌对土壤反硝化贡献的研究(40471072)2005.1-2007.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加固体有机废弃物高附加值资源化技术引进、创新研究与产业化开发(2006-G62)2005.1-2010.12农业部948重大项目参加 

  •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单玉华

    单玉华,男,1963年4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农田养分管理与生理生态的研究。1、学习经历起止年月所在单位

  •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何成达

    何成达,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市政工程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环境工程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水处理理论和技术、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

  • 扬州大学农学院硕士导师介绍汇总

    硕士 硕士导师 学院硕士

    扬州大学农学院设有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作物学一级学科博(硕)士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生物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环境、农业信息化技术、区域农业发展、作物生产装备及其自动化等7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