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扬州大学

  • 建校时间:1902年
  • 招生简章:共4份简章
  • 院校类型:综合类
  • 所在地区:江苏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扬州大学医学院硕士导师介绍:杜芳

杜芳,女,1964年11月出生,医学本科,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医学专业;现任扬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影像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

  • 扬州大学医学院硕士导师介绍:孙红光

    孙红光,女,1962年1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医学系,198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调至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至今,1989-1990年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现为江苏省扬州市第一

  • 扬州大学医学院硕士导师介绍:王金光

    姓名:王金光;性别:男;出生年月:1965年10月23日;学历:研究生;学位:博士;毕业学校和时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06年06月;职务:骨科副主任

  • 扬州大学医学院硕士导师介绍:征锦

    征锦,男,1965年2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扬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学士学位。现任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消化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特别是胰腺疾病

  • 扬州大学医学院硕士导师介绍:王守安

    王守安,男,1966年出生,四川省阆中市人,人体解剖学硕士,医学影像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苏北医院CT室主任。从事医学影像诊断、教学、科研工作近二十年,在断层影像诊断

  • 扬州大学医学院硕士导师介绍:吴晶涛

    吴晶涛,男,1967年出生,博士在读。医学影像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作单位: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中心。荣获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333

  • 扬州大学医学院硕士导师介绍:李澄

    李澄,男,1962年出生于苏州,现为扬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兼放射学教研室和影像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学》、《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 扬州大学医学院硕士导师介绍:王秀丽

    王秀丽、女、1964年4月出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副院长。先后获得复旦大学皮肤性病学博士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任国际光动力医学大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欧洲首届光动力医学协会委员;英国PhotodiagnosisandPhotodynamictherapy(PDPDT)杂志编委、中华皮肤科杂志编委、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通讯编委、英国皮肤科杂志审稿人;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治疗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上海激光医学分会和皮肤科分会委员、光动力学组组长。从事皮肤性病科工作28年。长期从事光动力学应用与研究,其中2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学从事该领域的学习与研究,获德国临床医师激光与光动力技术培训专业证书。自1996年率先在国内开展有关光动力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治疗了百余例皮肤肿瘤和千余例尖锐湿疣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填补了我国空白,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上海医学奖三等奖1项。尤其是在国内外系统地将光动力疗法用于解决临床棘手的HPV感染性疾病(尖锐湿疣、鲍恩样丘疹病、女性宫颈HPV感染等)、皮肤肿瘤、痤疮等。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10余篇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多次在国际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多项相关课题。一、近年来所完成和正在进行的课题:上海地区女性外阴及宫颈HPV感染情况及其应对措施,获得2007年国家人事部回国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基金(3万元),编号:中人厅发(2007)107号文,第一责任人。ALA光动力对SHK1小鼠紫外线所致皮肤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获得上海市卫生局课题基金(3万),编号:2007003,第一责任人。2007年光动力技术对紫外线所致皮肤癌的预防与治疗应用基础研究,上海市科委2008年度“创新行动计划”基础研究重点项目(20万),编号08JC1418200,第一责任人。2008年ALA光动力诱导HPV16E7转染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2万),项目批准号:30972665,第一责任人。2009年二、近年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王宏伟,王秀丽,过明霞,刘放,乐嘉豫.咪喹莫特乳膏治疗鲍恩样丘疹病疗效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2):80-82.王秀丽.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上海医药,2007,30(1):5-7.涂平、郑和义、……王秀丽,等.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多中心随即对照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2):67-70.WangXL,WangHW,GuoMX,HuangZ.CombinationofimmunotherapyandphotodynamictherapyforthetreatmentofBowenoidpapulosis.PhotodiagnPhotodynTherapy,2007,4:88-93.WangXL,WangHW,HuangZ,SteppH,BaumgartnerR,DanneckerC,HillemannsP.StudyofprotoporphyrinIX(PpIX)pharmacokineticsaftertopicalapplicationofALAinurethralcondylomataacuminate.PhotochemandPhotobiol,2007;83(5):1069-1073.王秀丽,王宏伟,乐嘉豫.关注在某些HPV相关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41(5):279-281.王秀丽,王宏伟,张玲琳,过明霞苏丽娜陶纪宁.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在尖锐湿疣诊断中应用.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41(5):296-300.王宏伟,王秀丽,章楚光.鲍恩样丘疹病皮损中HPV16、18感染情况研究.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3):181-182.HillemannsP,WangX,HertelH,AndikyanV,HillemannsM,SteppH,SoergelP.Pharmacokineticsandselectivityofporphyrinsynthesisaftertopicalapplicationofhexaminolevulinateinpatientswith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AmJObstetGynecol,2008;198(3):300.e1-7.SoergelP,WangX,SteppH,HertelH,HillemannsP.PhotodynamicTherapyof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WithHexaminolevulinate.LasersSurgMed,2008;40:611–615.WangXL,WangHW,HillemannsP,HamblinMR.Distinctivefeaturesofforeskincondylomataacuminataassociatedwithdiabetesmellitus.ActaDermVenereol,2008;88(6):578-583.WangXL,WangHW,GuoMX,XuSZ.Treatmentofskincancerandpre-cancerusingtopicalALA-PDT-Asinglehospitalexperience.PhotodiagnPhotodynTherapy2008;5:127-133.WangHW,WangXL,ZhangLL,GuoMX,HuangZ.Aminolevulinicacid(ALA)-assistedphotodynamicdiagnosisofsubclinicalandlatentHPVinfectionofexternalgenitalregion.PhotodiagnPhotodynTherapy,2008;5:251-255.HuangZ,LiLB,WangHW,WangXL,YuanKH,MeyersA,YangLH,HetzelFW.PhotodynamicTherapy–AnUpdateonClinicalApplications.JournalofInnovativeOpticalHealthSciences,2009,2(1),73-92.过明霞,王秀丽,张玲琳,苏丽娜.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临床护理.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1):54-55.(王秀丽通讯作者)张玲琳,王秀丽,王宏伟,苏丽娜,过明霞.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2(2):78-80.(王秀丽通讯作者)王秀丽,王宏伟,黄正.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2(5):368-370.王宏伟,王秀丽.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8(5):337-339.吕婷,王秀丽,王宏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光老化.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35(4):214-216.(王秀丽通讯作者)王秀丽,王宏伟,苏丽娜,张玲琳,过明霞,HerbertSteep.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痤疮临床应用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2(8):563-565.王秀丽,王宏伟,杨连娟,肖芹,吕婷.上海地区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宫颈HPV感染及分型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2(11):739-41.过明霞,王秀丽,王宏伟,张海卿.尖锐湿疣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上海护理,2009,9(12):16-17.吕婷,王宏伟,王秀丽,杨连娟,肖芹,过明霞.鲍温样丘疹病四种疗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2):126-128.WangXL,WangHW,ZhangLL,GuoMX,HuangZ.TopicalALAPDTforthetreatmentofsevereacnevulgaris.PhotodiagnPhotodynTherapy,2010,7:33-38.WangXL,WangHW,HuangZheng.Cutaneousphotosensitizationincedbyexposuretocolourcathoderaytubemonitorfollowingtopical5-aminolaevulinicacid-basedphotodynamictherapy:acasereport.ActaDermVenereol,2010;90(5):545-547.王秀丽,缪飞,张玲琳,过明霞,张海卿,王宏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尖锐湿疣临床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10):694-697.张海卿,王秀丽,王宏伟,张玲琳,过明霞.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护理体会.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11):1052-1053.(王秀丽通讯作者).石磊,李欣,王秀丽,王宏伟.痤疮合并马拉色菌毛囊炎28例临床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11):1066-1067.李欣,张玲琳,陈中建,王秀丽,王宏伟.蓝光照射联合中药石膏倒模治疗中度痤疮临床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12):1105-1106.吕婷,王秀丽,王宏伟,陈舜英,过明霞,张海卿.ALA-PDT治疗囊肿性痤疮22例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12):1107-1108.(王秀丽通讯作者).吕婷,王秀丽,周文江,王宏伟,缪飞,李晶晶.紫外线所致皮肤鳞状细胞癌小鼠模型的建立.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3):174-177.(王秀丽通讯作者)WangXL,WangHW,YuanKH,LiFLandHuangZ.Combinationofphotodynamictherapyandimmunomolationforskindiseases—updateofclinicalaspects.Photochem.Photobiol.Sci.,2011,10(5):704–711.缪飞,王秀丽,王宏伟,丁蕙琳,吕婷,张玲琳.稳定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E7蛋白HaCaT细胞株的建立.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5):310-313.(王秀丽通讯作者)HillemannsP,WangX,StaehleS,MichelsW,DanneckerC.Evaluationofdifferenttreatmentmodalitiesforvulvarintraepithelialneoplasia(VIN):CO(2)laservaporization,photodynamictherapy,excisionandvulvectomy.GynecolOncol.2006,100(2):271-275.(SCI收录)HillemannsP,WangX.IntegrationofHPV-16andHPV-18DNAinvulvarintraepithelialneoplasia.GynecolOncol.2006,100(2):276-282.(SCI收录)王宏伟,王秀丽,过明霞,虞叶风.5-氨基酮戊酸乳膏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和皮肤原位癌.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3):137-139.王宏伟,王秀丽,过明霞,刘放.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与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10):674-675.王宏伟,王秀丽,吴磊.女性鲍温样丘疹病外阴皮损及宫颈HPV感染情况.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11):655.三、近年来所获得的各种成果奖王秀丽、王宏伟、王海山、徐世正、龚伟明、过明霞。“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性传播疾病治疗新技术”,获200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王秀丽,王宏伟,张玲琳,过明霞,吕婷。“光动力疗法在HPV相关性疾病中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获得2010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徐世正、王秀丽、张春荣、朱小谨。“ALA光动力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2000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 扬州大学医学院硕士导师介绍:袁皓琛

    袁皓琛,男,1969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皮肤性病学硕士,1992年毕业于扬州医学院,2001年南京医科大学获得皮肤性病学硕士学位,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实验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副教授,副主任

  • 扬州大学医学院硕士导师介绍:冯永山

    冯永山,男,52岁,教授,主任医师,皮肤性病学博士。198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中国医科大学微生物及免疫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获中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