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09所)

  • 建校时间:1956年
  • 招生简章:共0份简章
  • 院校类型:理工类
  • 所在地区:湖北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考研 考博

    招生简章

    • 院系所
    • 考试方式
    • 学习方式
    • 专业
    • 研究方向
    • 拟招人数
    院校动态 分数线 报录比
    调剂信息 推免信息 导师信息
    热门问答 热门资讯
    • 请问各位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09所)的研究生如何啊
      你好!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09所)的研究生很不错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展开
      你好!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09所)的研究生很不错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收起
    • 谁能帮我介绍一下武汉“光谷”?
        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早,近几年来光电子信息产业保持了高速、高效的增长势头。尤其在东湖开发区内,聚集了一批从事光电子信息学科教学、科研的高校、研究院所,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展开
        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早,近几年来光电子信息产业保持了高速、高效的增长势头。尤其在东湖开发区内,聚集了一批从事光电子信息学科教学、科研的高校、研究院所,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从事光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和企业优势。  技术优势  武汉是我国光通信的发源地。武汉邮科院于1982年率先开通全国第一条二次群(8Mb/s)光纤通信线路,国家计委于1994年批准设立国家光纤通信工程研究中心,1999年设立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在光纤光缆、光电器件、光传输设备、光仪表等方面已无可争议地成为全国的技术高地。最近获国际电联批准的X.85和Y.1321两个标准,是我国在国际电信领域第一个获得批准的国际标准,标志着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在这个领域已经站在世界前列。  华中理工大学从1971年起开始气体、固体激光器及其应用的研究,80年代建成全国第一个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90年代初由国家计委批准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激光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十几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1项、国家"863计划"10项,在激光技术和激光应用方面已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除此之外,在光电子学、物理电子学、光通信、信息处理、数控技术等领域也居于全国前列。 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分别建有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塑性成型仿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业大学、717所、709所、105所、中科院武汉物理所、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湖北省化学研究所等,均建立了具有特色的光学、遥感测量、光材料、应用软件等学科的研究与开发机构。  人才优势  在人才资本方面,东湖开发区内有大学23所,科研院所56所,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0万余人,其中近三分之一的人员从事光电子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拥有两院院士42名,其中有10名是光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科带头人。  发展目标  在我国"十五"计划期间,"中国光谷"要实现以下目标:  建成50KM2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带,形成具有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外向型、国际化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  形成年产值达1000亿元的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成为湖北省、武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撑点,推动光电子信息技术在传统工业中的应用,带动和促进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项目,培植一批光电子信息企业集团,力争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集团)3-4家,过50亿元的企业(集团)7-8家。  引进一批国内外光电子信息大项目、大企业,实现项目(企业);高位嫁接",实现产业扩张和产品升级。  建设一批光电子信息技术的重点基础学科,形成国内一流的研究开发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产业体系  研发创新体系  充分利用国家进行科研院所的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资源重组的机遇,调动大学、科研机构的积极性,加快建立和完善研发创新体系。加强光电子、信息、软件等领域的基础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建成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光电子技术研究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产业支撑体系  在 1000亿元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中,信息光电子产业的产值达到500亿元,主要依托武汉邮电科学院、烽火通信长飞光纤光缆、武汉电信器件、武汉汉网高技术有限公司、武工大光纤中心等企业;能量光电子产业的产值达到 300亿元,主要依托华工科技、楚天激光、团结激光、717 所等企业;消费光电子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主要依托东湖光盘、东湖存储、四通股份、厦华中恒等企业;软件产业产值达到 100亿元,主要依托709所、105所、武大华软、天喻软件、曙光软件园、中地信息、适普系统等企业。  辐射带动体系  要把建设产业基地和培植龙头企业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在光电子信息产业中培植2-3个龙头企业,如光纤光缆集团、光传输设备集团等;组建一批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创新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如光电器件集团、软件集团、激光设备集团等。从而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通过"中国光谷"带动和促进湖北省、武汉市乃至全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光电子信息产业链和产业群。  空间布局体系  到2005年,在东湖开发区内,最终形成从珞珈山、沿南望山、喻家山到凌架山一带,跨东湖、南湖、汤逊湖三湖之间,散布关东科技工业园、关南科技工业园、东湖大学科技园、湖北软件产业园、激光产业园及海外学子创业园等园区,方圆约50平方公里的独具特色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  主要措施  1.按照武汉科技新城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和带动全省、全市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的总体发展规划,争取列入国家有关部门发展计划。注重"产、学、研、居"的协调发展,落实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集成大产业,实施大项目,建设大基地,作为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工作主线。采取有效措施使技术、资本、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形成集成和互动,促进大院大所的科研成果与产业资本重组、聚合,实现产业的规模扩张和裂变。  3.扩大对外开放,走国际化道路,加强光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有针对性、有目标地引进一批大项目和大企业,吸引国际投资,特别是国际风险资本,实现国际间技术和资本的"高位嫁接"。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大批海外学子回国参与"中国光谷"建设。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创新,提高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4.拓宽融资渠道,抓好资本营运,推进光电子信息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要大力促进金融工具的创新,建立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要充分用好用活国家支持高科技企业上市的有关政策,推荐一批有潜力的光电子信息企业参与上市竞争,并且在海外上市和借壳上市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5.实行制度创新和企业机制创新,充分调动技术、资本、管理等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通过技术股、创业股、管理股等产权制度创新的实施,为技术所有者、管理所有者、资本所有者提供一种持续的动力机制。  重点领域  1.信息光电子技术及产品  光纤、光缆及原材料 高次群光纤通信设备 光电有源器件、无源器件  计算器通信及数据传输设备 宽带无线IP技术 字微波通信设备 网络系统互联及集成技术产品  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机 平板显示器、高清晰度彩显 光纤传感技术 光存储、输出设备及其关键部件  光电信息处理设备  2.能量光电子技术及产品  新型激光器 激光调制器 新型光电发光管、光电探测器 集成光学产品 新型激光加工及成套设备  新型激光医疗设备 激光环境监测应用设备与仪器 微光、红外及热成像装置 激光全息图像及防伪产品  3.软件技术及产品  系统软件 支持软件 事务管理软件 仿真软件与控制软件 网络应用软件与信息安全产品  系统集成软件 其它应用软件收起
    • 中国舰船研究所是国企吗
      一般这种国防类的都是……展开
      一般这种国防类的都是收起
    • 工作选择!?楚雄大道上的717研究所和光谷华科南三门边上的国网电科院武汉南瑞
      如果考虑以后的形势发展的话还是考虑717 毕竟是亲儿子单位 国网电科院的话这种单位很难说的 你看之前的武汉电力机械设备厂现在不就被分出去了么 效益福利直接下滑一个档次关谷神奇……展开
      如果考虑以后的形势发展的话还是考虑717 毕竟是亲儿子单位 国网电科院的话这种单位很难说的 你看之前的武汉电力机械设备厂现在不就被分出去了么 效益福利直接下滑一个档次关谷神奇收起
    • 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硕士的十三、软件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陈传波,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8月19日出生。主要从事图形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应3361303563用技术研究。现任软件学院院长,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第四届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计……展开
      陈传波,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8月19日出生。主要从事图形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应3361303563用技术研究。现任软件学院院长,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第四届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ACM会员,“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特邀编委,“中国进出口软件”杂志理事,国家高性能计算(武汉)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宇航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武汉赛百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普通高校中青年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国家及地方多级专家库专家。指导博士后和博士生19人、硕士生100多名。完成基金项目、863项目、航天部项目、国家高性能计算基金项目、军口预研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大型横向项目等纵横向项目4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3次。出版编著4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98篇。三大索引收录共90多篇。 覃中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博士研究生指导领域在华中科技大学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代码0810)中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代码081001),在武汉大学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代码0812)中的信息安全(代码081220)。硕士研究生指导领域为软件工程(学科代码081280)中的网络软件开发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现研究项目有1)可信计算平台,密码分析,安全密码部件设计;2)网络安全分析,SSL分析;现开发项目有1)电子政务系统,电子支付系统;2)中小型企业信息系统。 肖来元,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1月出生。主要从事数字化技术与领域工程、IT项 目管理、软件服务与应用等相关方向的研究。现任软件学院副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教育部软件工程学科课程体系研究课 题组成员,清华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先后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工作领域主要涉及软件工程、机械 工程和力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过软件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信息获取与沟通、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基础、有限单元法、边界元方法等多门本科与研究生课程;并长期从事结构与传动装置的弹性动力学和计算机仿真以及数字化技术与领域工程的跨学科研究,指导研究生80余人。出版专著2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本、网络版电子教材1部;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录;负责1项国家科技攻关子项目,参与2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3项省部级研究项目和多项横向课题;获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成果奖2项。 沈刚,男,博士,教授。1990年及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和系统工程专业,分别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参与多项CIMS课题研究。1995年至1999年在加拿大McGill大学Electrical and Compter Engineering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99年9月至12月,在多伦多大学Electrical Engineering系作访问研究。1999年起,在加拿大Kerr Vayne Systems及美国Motorola公司工作,从事自动化系统和移动通讯系统的研究及开发。2003年起,在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等双语课程。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等期刊和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等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现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实时系统,无线通讯系统,数字通信网络和软件工程等方向。 刘云生,教授,博导。ACM(美国计算机协会)、IEEE(国际电器电子工程师协会)高 级成员,中国安防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办学位评审专家,国家、湖北省、浙江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上海特区科技顾问专家,湖北省科技 进步奖评审专家,湖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武汉市政府经济技术顾问专家,湖北省暨武汉计算机学会软件专委主任,华中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兼职教授。曾 多次当选为IEEE ICDE (国际数据工程会议,世界三大顶级IT会议之一)、ISFST等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分组主席,大会主席。作为我国最早的软件工作者之一,从事计算机科学及应用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1982-85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Maryland 和 SST公司、ISSI公司进修,后正式聘为研究职员,从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软件开发工程工作。80年代中期在国内率先开始现代(非传统)数据库的研究开发,为其奠定了基础。1993-94年再次去美国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MIT作高访学者,进行主动、实时、内存数据库及其集成技术的研究,被我驻美使馆评价为“取得突出成果”。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非传统)数据库理论与技术及其系统实现;嵌入式、移动、实时计算;实时数据集成管理与开发环境;软件方法学与工程技术;现代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先后指导博士后、博士30余人,硕士200余名。主持省部级以上各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被SCI、EI索引等收录80多篇,被他人直接正式引用100多次;出版《现代数据库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特种数据库技术》(合著,科学出版社)等专著与教材6部。获国家(教育部提名)自然科学二等奖、部省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8项;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2次;梁亮胜科技贡献二等奖,优秀论文一、二等奖,优秀教材一、二等奖等10多项;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三育人”奖等各种奖20余次。 文远保,男 ,教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1970年开始在本校计算机系从事计算机教学和科研工作,1978年晋升为讲师,1983年去美国进修学习、1989年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曾任计算机及应用教研室副主任,校计算中心副主任,ASIC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仿真机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有:计算机系统结构、VLSI/ASIC设计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及软件开发、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等。长期从事本科生、研究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ASIC设计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应用及实现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完成的纵、横向项目包括863 CIMS 工程以及大型横向等科研项目20多项,多数为软件研究开发项目。在国内外权威和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指导硕士研究生50多人。 吴涛,男,博士,副教授,1972年出生,软件科学与工程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开发与质量保证、软件复用与产品化、软件病毒、三维造型技术等,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2005年赴新加坡主持软件外包项目开发;2006年参与863项目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车间动态调度理论与方法研究;2007年赴爱尔兰参加面向工业化的教育进修;2008年主持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03-2008年主持开发微软亚洲研究院资助项目2项,国防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率队获首届“花旗杯” 科技应用大赛全国一等奖,首届微软“创新杯” 大赛全国三等奖,200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高建生,男,副教授,工学硕士,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几十年来一直工作在华中科技大学,一 直从事对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工作,从而积累了计算机设计原理、计算机系统的合成等方面的知识,设计出了简易计算机系统,该系统有自己设计 的指令集,系统具有自动执行程序的功能。教学环节中获得教书育人先进教师奖,也曾多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研究中先后参编《计算机组成原理》教 材,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材,主编《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科研中获得省科学进步奖二等奖1项,主要从事计算机系统、存储系统的研究。 陈长清,男,工学博士,副教授,1969年7月出生。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先后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7—1999/8在湖北省农业银行科技处工作,从事金融软件开发与维护,通讯系统的设计与维护。从2003年至今,在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工作,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3年在英国Reading大学进修,2009年在IBM美国硅谷实验室进修。近年来在国际和国内的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数篇分别被SCI、EI和ISTP索引。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级项目以及企业应用多项。获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各一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一项。现主要致力于数据库及软件工程相关领域技术的研究。 任宏萍,女,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0年毕业于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及应用专业。1986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软件助教进修班。2006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 M.Sc. in Communication Software & Networks。1980年毕业后留校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作。1987年晋升为讲师,1994年被聘为副教授。1997年去新加坡学习、工作。2007年返校。多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对象技术和基于网络的软件研究与开发。完成和主持完成多个纵、横向科研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其中包括863项目。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若干篇,合编著并出版教材3部。主讲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UML及建模技术,数字逻辑、计算机网络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并指导研究生若干名。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在新加坡工作期间,多次获的Singapore Public Sector WITs Conventions和TEMASEK理工学院授予的软件研究与开发创新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对象技术, 基于WEB技术的软件研究与开发,虚拟现实技术,网络信息安全。 陆永忠,男,博士,副教授。2001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作博士后研究。2009年至201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做合作课题研究。曾经参与并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软件工程、软计算及网络式软件开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表了70多 篇学术论文。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网络式软件开发及软件工程等课程,并在本课题组研究生范围内设置了专业特色培养计划,增设了人工神经网络与微粒群优 化、软计算及软件工程前沿新技术发展等新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更好地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世界。 黄立群,男,博士,副教授,1969年10月出生。1988.9至1992.7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电磁测量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92.9至1995.5华中理工大学自控系系统工程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1995.9至1999.12,华中理工大学电信息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4年在武汉市东胡开发区管委会工作,2002年作为武汉市政府驻美国友好城市匹兹堡市代表,赴美国工作。2004年2月至今华中科技大学任教。1996获得ORACLE联合大学国际认证证书;2000.5至2000.6由国家外国专家局选派赴以色列参加国际企业管理交流,获国际认证证书。主持研究项目5项,参加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和九五攻关项目各一项,参加其他科研项目12项。在《通信学报》、《电子学报》、《电子科学学刊》、《华中理工大学学报》、《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十篇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移动计算、决策支持系统、嵌入式系统的研究。 卢力,男,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1964年5月出生。1982年9月~1986年6月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9月~1997年6月就读于原华中理工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9月~2006年12月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图像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现职。主持和参加过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包括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国防预研基金项目“超分辨率卫星图像处理技术研究”(2001.7-200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性能计算中的快速算法及其应用研究”(2005.1-2007.12)等,目前在研项目是 “星上遥感图像智能信息处理与实时实现技术方案”(2006年国防科工委民用航天计划资助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编写网络视频教材一部。曾两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性能数值计算、图像信号处理、网络信息安全等。 邱德红,男,博士,副教授,1971年生。1993年在华中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在华中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在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获博士学位;2001年在香港理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01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2003-2004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做研究。主要从事机器学习理论及其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图像处理、软件工程等研究,主持和参与过国家自然基金、863项目和香港RGC基金项目和湖北省教学改革项目。在IEEE Transaction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共30余篇,其中5篇被SCI收录,10篇被EI收录,1篇被ISTP收录,多篇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宣读。 方少红,女,博士,副教授,1968年8月出生。1989年武汉大学科技情报专业毕业获理学士学位,1997年原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至今在职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研究生。2000年被评为副研究馆员,2005年被评为副教授。持有DIALOG信息检索咨询员、IBM AIX系统管理员以及IBM DB2系统管理员等资格认证。2005至2007年主持并完成2项国家863计划子项目,现负责在研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和1项国家709计划子项目、参加在研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5篇,参编出版教材3本。2006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2007年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图形图像处理、媒体信息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 薛志东,男,博士,副教授,1973年4月生。1997年7月于原华中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2002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获博士学位;2006年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开展研究工作。在图像处理及生物信息学领域发表论文10余篇,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博士后基金等的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研发兴趣包括游戏及动画制作技术、图像及模式识别、生物信息学、Java软件开发等。 武剑洁,女,博士,副教授。1993年至1997年,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1997年至2004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中心,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同期在武汉天喻软件有限责任公司从事三维产品设计软件系统的开发工作。2004年至今,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任教。现为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出版教材《软件测试技术基础》。在ICESS2008、CISP2008、PA2007、《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工程》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有多篇文章被EI和ISTP收录。主持和参与横纵向科研与教学项目多项。参与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产品设计CAD软件”、香港工业技术发展署资助项目“计算机辅助三维服装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移动传感器的主动式闭环测量规划理论与方法”等。参与湖北省精品课程、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教育部特色专业等多项教学改革项目。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图像处理、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等。 李自力,男,博士,副教授,1965年5月生。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数码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画学会会员。2002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博士毕业,方向为多媒体信息处理,博士学位论文《虚拟现实中基于图形与图象的建模与绘制(G&IBMR)的研究》荣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中船重工集团第709所分站作博士后研究,博士后研究报告《虚拟海战场环境的建模与绘制及计算机生成兵力(CGF)的研究》。1995年1月——2002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任教,同时在电信系所办的东湖高新企业武汉鸿象信息技术公司从事三维动画制作及研究,武汉鸿象信息技术公司创于1991年,是湖北省最早从事三维动画制作及三维图形研究的公司。2009年9月 调入软件学院数字艺术系工作。先后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重点科技发展项目及横向协作项目多项,内容涉及图像理与识别、虚拟现实与视景仿真。这些 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光子的超导理论及验证”、“海底地形探测成像新技术研究”、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建筑设计方案计算机三维动画辅助评 审系统”(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主持了横向协作项目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总公司“三峡工程多媒体演示系统”、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三峡工程截流视景仿真”、中船重工709所“HZC对抗视景仿真软件模块研制”。已在“Chi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通信学报”、“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系统仿真学报”、“华中理工大学学报”、SPIE等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被EI、SCI、STP收录十几篇。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形与虚拟现实、多媒体信息处理、动漫与3D游戏技术、影视动画艺术。联系方式E-mail:lizili_hust@mail.hust.e.cn。 刘小峰,男,博士,副教授,1974年8月出生。1993年至1997年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至2005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先后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防预研纵向课题研究,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在权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EI收录6篇,SCI收录2篇。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存储和信息检索、Web信息抽取、分布式系统、图像检索等。 万琳,女,博士,副教授,1975年1月出生。1997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软件专业,之后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应用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在任教期间曾讲授计算机图形学、C程序设计等多门课程。2000年“计算机图形学CAI”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2002学年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2002-2003学年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2004年“基于网络的自主型硬件虚拟实验环境构建”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教改项目“互动性数字逻辑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校工作期间,主持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863和国防预研纵向课题研究项目10余项。主持的项目包括Mobile SVG在嵌入式设备上的浏览软件、计算机网络系统诊断软件等多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的项目“清江流域水电综合信息集成系统”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SVG图形编辑软件、NAM(非对称逆布局)图像表示和处理软件、计算机故障诊断软件等3项软件著作权。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图像,在权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 胡雯蔷,女,博士,副教授。1993年至2000年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5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信息所,获博士学位。博士其间曾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73等多项横纵向项目。目前主持863康复机器人虚拟仿真课题及虚拟现实方向横向项目。在《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中国机械工程》、Proc. ICMA等国内外权威和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SCI、EI收录近10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复机器人虚拟仿真、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 裴小兵,男,博士,副教授。1997年至2000年在深圳市邮电局工作,主要从事软件的研发与管理工作,负责开发了多个软件系统。2000年至2003年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从事光网络系列产品的软件研究与开发工作,期间分别参与了TMN的研究与开发、MSTP系列产品的相关规划以及起草MSTP内嵌RPR技术规范等国标工作。2003年至2006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期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等期刊和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Data Engineering and Automated Learning等会议上发表十多篇论文。现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数据挖掘,软件工程,信息网络及网络安全。 区士颀,男,博士。1990年至1994年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4至1997年在武汉煤炭设计院从事设计工作。1997至2000年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获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5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工业装备与自动化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在煤炭设计院工作期间完成了多项规划和设计任务。攻读硕士期间在开目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软件开发工作,研究内容为MIS系统中的车间派工调度软件模块。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为目前计算机图形学的前沿技术——任意拓扑曲面的多分辨率建模技术。在《The Visual Computer》、《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虚拟现实、动画技术、智能CAD、软件工程等。 苏曙光,男,博士,湖南临湘人,1975年7月出生,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航天科工集团目标与环境光电特性国防重点实验室技术顾问。1994.9~1998.7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电子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7~2000.6工作于长虹电子集团;2000.9~2006.5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硕博连读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近5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2篇,且多数被EI或ISTP全文收录。参与国家863科研两项,国防重点预研项目一项,主持和重要参与的横向项目主要有遥感高光谱图像处理系统、战场红外视景仿真系统、基于网络协作的战场动态场景模拟与虚拟测试平台、星上图像无损压缩系统等。目前研究方向和兴趣:(1)多媒体通信和视频编码(2)操作系统和中间件(3)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嵌入式系统。 曹华,男,博士。1992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自控系,获学士学位;先后供职于深圳先科激光、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从事自动化设备设计、可编程控制器软件开发、光网络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2001年~2006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主持参与的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师职称申报管理系统、湖北应城盐业集团财务软件、GIS水务管理系统、远程IP Camera系统、硬盘视频监控系统、PCI视频切换矩阵卡、PCI报警卡,某国防视频网络加密系统预研课题等大中型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会议)发表论文10篇,其中 3篇被EI检索。现在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图像视频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多媒体信息安全,计算机视觉。 吕泽华,男,博士,1976年12月出生。1994年至1998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至2007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自控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国内权威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国家973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模糊计算、近似推理、数据挖掘等。收起
    • 7开头研究所简介
      ……展开
    • 航空航天大学招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吗?
      LZ,本表根据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公室编。“?”为招生人数不详。北京北京大学(3483)中国人民大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6393661学(2900)清华大学(1338)北京交通大学(1650)北京工业大学……展开
      LZ,本表根据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公室编。“?”为招生人数不详。北京北京大学(3483)中国人民大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6393661学(2900)清华大学(1338)北京交通大学(1650)北京工业大学(120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696)北京理工大学(2614)北京科技大学(1800)北方工业大学(130)北京化工大学(950)北京工商大学(400)北京服装学院(140)北京邮电大学(1812)北京印刷学院(52)北京建筑工程学院(91)中国农业大学(1400)北京农学院(50)北京林业大学(650)中国协和医科大学(423)首都医科大学(536)北京中医药大学(268) 北京师范大学(1972) 首都师范大学(968)首都体育学院(85) 北京外国语大学(360)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42) 北京语言大学(188) 中国传媒大学(999) 中央财经大学(60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900) 北京物资学院(65) 外交学院(130)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40) 国际关系学院(130) 北京体育大学(190) 中央音乐学院(90) 中国音乐学院(50) 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60)中国戏曲学院(30) 北京电影学院(100) 北京舞蹈学院(40) 中央民族大学(452) 中国政法大学(380)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143)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800)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800) 石油大学(北京)(100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900)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427) 中共中央党校(1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745)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180)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32)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55)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55)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3) 中国农业科学院(404)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6)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8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30-3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6)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14) 中国地质科学院(40) 钢铁研究总院(35)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10)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16) 机械科学研究院(12)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10) 北京机电研究所(7)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13)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60) 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3)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5) 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70)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6)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9)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13)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2)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二八研究所(3)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8)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30) 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24) 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10)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14)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201所)(10) 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2)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71)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80) 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航天710所)(20)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50)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7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8) 煤科院北京建井研究所(5) 煤科院北京煤化研究所(6) 煤科院北京开采研究所(8)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4) 北京化工研究院(15) 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6) 中国轻工总会环境保护研究所(2)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10)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所(5) 铁道科学研究院(41)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78) 中国艺术研究院(10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0) 中国中医研究院(87)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3)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9) 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7) 北京市老年医学研究所(6)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10)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36)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6)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5)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8)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16)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15)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13)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7)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42)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15)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70) 北京市科研院劳动保护研究所(5)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5) 北京心肺血管医疗中心(7)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2)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6) 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2)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6) 首都儿科研究所(9)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18) 国防大学(205)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70) 解放军艺术学院(16) 后勤指挥学院(90) 军医进修学院(98)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120) 装甲兵工程学院(120) 空军指挥学院(78) 军事科学院(20) 防化研究院(21) 军事医学科学院(170) 海军装备研究院(31)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22)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10)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10)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8)天津南开大学(2000) 天津大学(2700) 天津科技大学(330) 天津工业大学(400)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190) 天津理工大学(260) 天津中医学院(260) 天津师范大学(400)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32) 天津外国语学院(100) 天津商学院(115) 天津财经学院(320) 天津体育学院(90) 天津音乐学院(58)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70) 天津医科大学(416)天津地质研究院(2)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6)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8357研究所(5)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8358所(8)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4) 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707所)(6) 军事交通学院(75)河北河北大学(861) 河北工程学院(100) 石家庄经济学院(30)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580) 河北工业大学(800-1000) 河北理工大学(160) 河北科技大学(214-260) 华北煤炭医学院(220) 承德医学院(30)河北师范大学(600) 石家庄铁道学院(143) 燕山大学(1000)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44) 河北经贸大学(130) 河北医科大学(720) 河北农业大学(410)中科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所(16) 河北半导体研究所(5) 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20)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院唐山分院(4) 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8)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100) 炮兵指挥学院(100) 军械工程学院(210)山西山西大学(1000) 太原科技大学(300) 中北大学(500) 太原理工大学(1100) 山西农业大学(400) 山西医科大学(600) 山西师范大学(600) 山西财经大学(500)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50-55)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16)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5)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12)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15)内蒙古内蒙古大学(770) 内蒙古科技大学(185) 内蒙古工业大学(495) 内蒙古农业大学(600) 内蒙古医学院(243) 包头医学院(60) 内蒙古师范大学(490) 内蒙古民族大学(67)内蒙古金属材料研究所(52所)(5)辽宁辽宁大学(1413) 大连理工大学(2600) 沈阳工业大学(550)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161) 沈阳理工大学(304) 东北大学(2300) 鞍山科技大学(29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580)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325) 沈阳化工学院(200) 大连交通大学(302) 大连海事大学(800) 大连轻工业学院(220)辽宁工学院(192) 沈阳农业大学(730) 大连水产学院(170) 中国医科大学(670) 锦州医学院(300) 大连医科大学(455) 辽宁中医学院(230) 沈阳药科大学(480) 辽宁师范大学(720) 沈阳师范大学(460) 渤海大学(210) 大连外国语学院(186) 东北财经大学(1200)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104) 沈阳体育学院(170) 沈阳音乐学院(75) 鲁迅美术学院(120) 沈阳大学(80) 大连大学(77)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10)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50) 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45)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90)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60) 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8) 沈阳铸造研究所(6) 中国航空研究院601所(8) 中国航空研究院606所(8) 中国航空研究626所(3)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6) 沈阳化工研究院(10) 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4)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6)海军大连舰艇学院(149)吉林吉林大学(5000) 延边大学(590) 长春理工大学(762) 东北电力学院(350) 长春工业大学(515)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100)吉林农业大学(500) 长春中医学院(175) 东北师范大学(1600) 吉林师范大学(200)长春税务学院(230) 吉林艺术学院(20) 北华大学(260)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4)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00)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5)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30)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10)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黑龙江黑龙江大学(600) 哈尔滨工业大学(2780) 哈尔滨工程大学(1900) 黑龙江科技学院(120)大庆石油学院(427) 齐齐哈尔大学(86)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135) 东北农业大学(700) 东北林业大学(800) 哈尔滨医科大学(700) 佳木斯大学(275)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324) 哈尔滨师范大学(416) 哈尔滨商业大学(455) 哈尔滨理工大学(650)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4)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3)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50) 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8)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4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36) 黑龙江省科学院(12)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40)上海复旦大学(2547) 同济大学(2823) 上海交通大学(2800) 华东理工大学(1650) 上海理工大学(590) 上海海事大学(722) 东华大学(1250) 上海水产大学(239)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400) 上海中医药大学(240) 华东师范大学(1834) 上海师范大学(920) 上海外国语大学(384) 上海财经大学(1200)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73) 华东政法学院(600)上海体育学院(165) 上海音乐学院(80) 上海戏剧学院(40) 上海大学(2000)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60) 上海天文台(25)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8)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75)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55)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26)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70)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75)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75)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70) 上海材料研究所(2)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2) 上海内燃机研究所(5)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3) 中国航空研究院640所(3)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15)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50) 煤科院上海分院(5) 上海化工研究院(6)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8) 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上海)( 8)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4)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65) 上海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所(4)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12) 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6) 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2) 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15)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8) 上海社会科学院(156)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18)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88) 第二军医大学(374) 江苏南京大学(2250) 苏州大学(2200) 东南大学(240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00) 南京理工大学(1600) 江苏科技大学(280) 中国矿业大学(1200) 南京工业大学(1015) 江苏工业学院(125) 南京邮电学院(500) 河海大学(1600)江南大学(900)南京林业大学(600) 江苏大学(145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80) 南京农业大学(1300) 南通大学(242) 南京医科大学(396) 徐州医学院(195) 南京中医药大学(280) 中国药科大学(400) 南京师范大学(1700) 徐州师范大学(298) 南京财经大学(104) 南京体育学院(36) 南京艺术学院(108) 苏州科技学院(100) 扬州大学(1200)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15)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17)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2)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0)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40) 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3) 国电自动化研究院(22)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18)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50)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6)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15) 江苏自动化研究所(12)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13)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3)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45)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180) 解放军理工大学(560)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80) 工程兵指挥学院(65) 南京政治学院(101) 海军指挥学院(70) 徐州空军学院(200) 总参第五十六研究所(30)浙江浙江大学(400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318) 浙江工业大学(700) 浙江理工大学(410) 浙江林学院(60) 温州医学院(413) 浙江中医学院(250) 浙江师范大学(448) 杭州师范学院(200) 温州师范学院(110) 浙江工商大学(232) 中国美术学院(120) 中国计量学院(60) 浙江财经学院(70) 宁波大学(380)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40) 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8)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10)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6)安徽安徽大学(124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600) 合肥工业大学(1800) 安徽工业大学(300) 安徽理工大学(316)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80) 安徽农业大学(450) 安徽医科大学(476) 蚌埠医学院(126) 皖南医学院(96) 安徽中医学院(156) 安徽师范大学(780)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100) 安徽财贸学院(207)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165)马鞍山矿山研究院(6) 炮兵学院(360) 蚌埠坦克学院(36)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130)福建厦门大学(2500) 华侨大学(500) 福州大学(1100) 福建农林大学(600) 福建医科大学(500) 福建中医学院(230) 福建师范大学(919) 漳州师范学院(24)集美大学(72)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70)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 江西华东交通大学(275) 东华理工学院(180)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230) 江西理工大学(260) 景德镇陶瓷学院(150) 江西农业大学(303) 江西医学院(320) 江西中医学院(190) 江西师范大学(630) 赣南师范学院(40)江西财经大学(520) 南昌大学(1200)中国航空研究院第602研究所(4)山东山东大学(3500) 中国海洋大学(1554) 山东科技大学(800) 石油大学(华东)(1160) 青岛科技大学(450) 青岛理工大学(260)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220) 山东轻工业学院(200) 山东农业大学(400) 莱阳农学院(256) 潍坊医学院(270) 泰山医学院(150) 滨州医学院(36) 山东中医药大学(200) 山东师范大学(1000) 曲阜师范大学(700) 聊城大学(283) 烟台师范学院(248) 山东经济学院(220) 山东体育学院(20) 山东艺术学院(139) 烟台大学(296) 山东财政学院(165) 青岛大学(700) 济南大学(224) 山东理工大学(200)中科院海洋研究所(75) 第五三研究所(8)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30)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120) 山东省委党校(20)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200) 海军潜艇学院(98)河南郑州大学(3000) 河南大学(1600) 河南师范大学(640) 信阳师范学院(70) 河南中医学院(310) 新乡医学院(120) 河南农业大学(499) 河南财经学院(180) 河南科技大学(400) 河南工业大学(300) 河南理工大学(264)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90) 郑州轻工业学院(135) 中原工学院(40)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20) 郑州机械研究所(5) 中国航空研究院第六一三研究所(7-8)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12)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12) 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8) 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713所)(14)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725所)(13)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365)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90)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80)湖北武汉大学(6000) 华中科技大学(5500) 武汉科技大学(630) 长江大学(600) 武汉化工学院(39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200) 武汉科技学院(150) 武汉工业学院(150) 武汉理工大学(2500) 湖北工业大学(360) 华中农业大学(1200) 湖北中医学院(350) 华中师范大学(1800) 湖北大学(59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600) 武汉体育学院(260) 湖北美术学院(160) 中南民族大学(400) 武汉音乐学院(?) 三峡大学(300)武汉岩土力学所(25)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50) 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9) 武汉植物研究所(20) 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80)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38) 长江科学院(17) 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10)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15) 中国航空研究院609所(6) 中国航空研究院610所(6) 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第四十二所(6)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80)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12)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09所)(20) 中国船舶研究设计中心(701所)(8)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6)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4)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10)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10) 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5)湖北省社会科学院(40) 湖北省化学研究所(25)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10) 通信指挥学院(82) 军事经济学院(100) 海军工程大学(500) 空军雷达学院(124) 湖南国防科技大学(1100) 湘潭大学(1300) 吉首大学(100) 湖南大学(2570) 中南大学(3396) 长沙理工大学(666) 湖南农业大学(500) 中南林学院(430) 南华大学(450) 湖南中医学院(240) 湖南师范大学(1600) 湖南科技大学(340) 株洲工学院(100)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20) 长沙矿冶研究院(10)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10) 长沙矿山研究院(8)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13)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40)广东中山大学(3360) 暨南大学(1800) 汕头大学(456) 华南理工大学(2200) 华南农业大学(880) 湛江海洋大学(141) 广州医学院(200) 广东医学院(208) 广州中医药大学(300) 广东药学院(100) 华南师范大学(1000) 广州大学(350) 广州体育学院(150) 广州美术学院(120) 星海音乐学院(40) 深圳大学(728) 广东商学院(208) 五邑大学(15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415) 广东工业大学(600)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15)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50) 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62)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30)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76)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100)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15)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35) 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800) 海军兵种指挥学院(原海军广州舰艇学院)(40)广西广西大学(1500)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400) 桂林工学院(380) 广西医科大学(500) 广西中医学院(300) 广西师范大学(1100) 广西师范学院(242) 广西艺术学院(60) 广西民族学院(255)海南海南大学(290)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350) 海南师范学院(60)重庆重庆大学(3500) 重庆邮电学院(600) 重庆交通学院(360) 西南农业大学(650) 重庆医科大学(660) 西南师范大学(1400) 重庆师范大学(350) 四川外语学院(190) 西南政法大学(1260) 四川美术学院(120) 重庆工学院(40) 重庆工商大学(45) 煤科院重庆分院(6)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30) 重庆通信学院(40) 后勤工程学院(160) 第三军医大学(350)四川四川大学(4200) 西南交通大学(2500) 电子科技大学(2250) 西南石油学院(500) 成都理工大学(600) 西南科技大学(360)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66) 四川理工学院(100) 西华大学(452) 四川农业大学(600) 泸州医学院(225) 成都中医药大学(315) 四川师范大学(700) 西华师范大学(536) 西南财经大学(1500) 成都体育学院(170) 四川音乐学院(80) 西南民族大学(350) 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30)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5)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43)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55) 中科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5)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30)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25) 中国航空研究院611所(9) 中国航空研究院624所(又名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6)西南通信研究所(30所)(11)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209所)(8) 西南自动化研究所(58所)(6)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12)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12)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90)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40) 总参第五十七研究所(25)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5)贵州贵州大学(1000) 贵州工业大学(480) 贵阳医学院(300) 遵义医学院(330) 贵阳中医学院(150) 贵州师范大学(550) 贵州财经学院(196)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50)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六一基地(13)云南云南大学(1500) 昆明理工大学(1300) 云南农业大学(360) 西南林学院(250) 昆明医学院(420) 大理学院(40) 云南中医学院(90) 云南师范大学(800) 云南财贸学院(200) 云南艺术学院(80) 云南民族大学(?)中科院云南天文台(25)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38)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45)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43) 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7)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15)西藏西藏民族学院(40)西藏藏医学院(?)陕西西北大学(1200) 西安交通大学(3000) 西北工业大学(2160) 西安理工大学(130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626) 西安工业学院(38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200) 西安科技大学(645) 西安石油大学(210) 陕西科技大学(385)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23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300) 陕西中医学院(300) 陕西师范大学(1200) 延安大学(167) 西安外国语学院(480) 西北政法学院(472) 西安体育学院(110) 西安音乐学院(60) 西安美术学院(200) 西安邮电学院(70)长安大学(1045)国家授时中心(16)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2) 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75) 地球环境研究所(18) 国电热工研究院(13) 中国航空研究院603所(12) 中国航空研究院623所(4)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6) 中国航空研究院631所(8) 中国航空研究院618所(10)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20)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205所)(13) 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212所)(12) 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213所)(8)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202所)(10) 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8) 中国兵器工业第206研究所(20) 西安航天科技工业总公司16所(9)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22)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4所(18) 中国航天电子基础技术研究院771所(2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1所(20) 煤科院西安分院(8)电信科学技术第四研究所(3) 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14)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 西安通信学院(45)西安政治学院(98) 第四军医大学(479) 空军工程大学(400)第二炮兵工程学院(260)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40) 武警工程学院(60)甘肃兰州大学(1700) 兰州理工大学(791) 兰州交通大学(600) 甘肃农业大学(439) 兰州医学院(550) 甘肃中医学院(105) 西北师范大学(668) 兰州商学院(100) 西北民族大学(180)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55)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48)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10)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60)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兰州物理研究所(20)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2)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8)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16) 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6)宁夏宁夏大学(450) 宁夏医学院(150)西北第二民族学院(45)青海青海大学(50)青海师范大学(69)青海医学院(33)新疆新疆大学(780) 塔里木大学(20)新疆农业大学(320) 石河子大学(691)新疆医科大学(500)新疆师范大学(400) 喀什师范学院(12)新疆财经学院(200)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60)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34)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8)专业可进入各招生单位网站查询即可。 24400希望对你有帮助!参考资料:. bhqoceo收起
    • 武昌七0九所造船厂具体位置
      709所是数字工程研究所,主要搞计算机方面的业务。虽然是中船重工旗下的,但是没有自己的造船厂。一般的研究所都没有造船厂。709所的位置在武汉光谷广场旁边。……展开
      709所是数字工程研究所,主要搞计算机方面的业务。虽然是中船重工旗下的,但是没有自己的造船厂。一般的研究所都没有造船厂。709所的位置在武汉光谷广场旁边。收起
    • 中船单位代号 大全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在京出差中船单位12所热加工工艺研究3433646430所(兴平)76所船舶档案馆(兴平)701所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702所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703所哈尔滨船舶……展开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在京出差中船单位12所热加工工艺研究3433646430所(兴平)76所船舶档案馆(兴平)701所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702所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703所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704所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705所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707所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709所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10所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711所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712所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713所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714所科技情报研究所(北京)715所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716所江苏自动化研究所717所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武汉)718所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719所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722所武汉船舶通讯研究所723所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724所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725所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726所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760所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750试验场昆明船舶设备研究试验中心中国船舶工业集团425厂:芜湖造船厂427厂:广州黄埔船厂(广州黄埔长洲)433厂: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即广州造船厂。434厂:西江造船厂(柳州)436厂:江南造船集团(上海)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424厂:沪东中华造船集团(上海)沪东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广西桂江造船厂(梧州)6214厂:江西江州造船厂(瑞昌码头)9318厂:江西江新造船厂(湖口双钟)上海船厂东海船舶修造厂(宝山)收起
    • 请问各位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09所)的研究生如何啊
      你好!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09所)的研究生很不错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展开
      你好!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09所)的研究生很不错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收起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七〇九所)隶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融数学理论研究、信息技术、计算技术、自动控制于一体,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开发应用为目标的国家重点综合性研究所。全所1千余名职工中,科技人员所占比例超过60%,硕、博士学位人员超过科研人员总数的35%。1979年开始招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1985年后相继获得“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硕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我所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建立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权点(已发展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授权点),研究方向为:指控系统技术、软件开发环境与应用系统集成、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技术;2001年建立了该专业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七○九所分站(一级学科)。2006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获得“舰船电子工程技术”博士学位授权点,研究方向为:舰艇指挥系统技术、现代电子设备与系统设计、信息与通信工程。2011年获得“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七〇九所)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汉东湖之滨,地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中国光谷”中心地带,周边聚集了中国地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等2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毗邻世界城·光谷步行街及鲁巷广场购物中心、武汉热线、光谷书城及多家银行等商业、服务业,区内即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也不乏方便的消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