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 建校时间:1893年
  • 招生简章:共44份简章
  • 院校类型:综合类
  • 所在地区:湖北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导师介绍:冉从敬

姓名:冉从敬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主要研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导师介绍:吴平

    姓名:吴平性别:女出生年月:1962年2月职称:教授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导师介绍:何祥武

    姓名:何祥武性别:男出生年月:1973年9月职称:讲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导师介绍:司莉

    姓名:司莉性别:女 职称:教授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主要研究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导师介绍:吴永贵

    姓名:吴永贵性别:男出生年月:1968年10月职称:副教授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1、近现代出版史、文献史2、出版文化3、阅读研究吴永贵,男,1968年10月生,安徽枞阳人。1991年安徽大学图书馆学学士学位,1997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硕士学位,2002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学博士学位。自1997年迄今,任教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1998年任讲师,2002年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任教授。政协武汉市第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阅读研究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史委员会委员。一、主要研究方向1、近现代出版史、文献史2、出版文化3、阅读研究二、先后开设的课程:1、《中国出版史》(编辑出版专业本科专业课)2、《出版文化学》(编辑出版专业本科专业课)3、《中国历代禁书概览》(武汉大学全校通识教育课)4、《民国时期出版经济与出版文化》(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学位课)三、主要成果论文类1、《近世汉译西书在日本的流传》,《津图学刊》,1996年第3期2、《晚明编辑家冯梦龙》,载《传统文化研究》第五辑,苏州:古吴轩出版社,1996年12月,7-80574-253-73、《亚东的广告宣传》,《编辑学刊》,1997年第6期4、《追踪出版人自家的身世——评<书局旧踪>》,《中国图书评论》1999年第11期5、《我国第一份现代出版合同》,《中国出版》2000年第4期6、《亦儒亦贾——市场条件下编辑的双翼》,《新闻出版交流》2000年第1期7、《亚东图书馆与学者文人》,《新闻出版交流》2000年第2、3期8、《新图书馆运动对近代出版业的影响》,《出版发行研究》2000年第7期9、《书评与广告》,载王克瑞主编《出版编辑学通论》387~391页,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12月,7-81004-864-310、《陆费逵与中华书局》,载黄凯卿主编《跨世纪出版业发展研究——<二十一世纪出版业发展及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97~309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7-307-02956-111、《中国畅销书百年回眸》,《出版广角》2000年第10期12、《小说类图书与影视剧的联姻》,《中国出版》2000年第9期13、《当前书店图书分类特点》,《出版科学》2001年第1期14、《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出版情怀》,《编辑学刊》2001年第2期15、《以出版配合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论商务印书馆对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贡献之一》,《图书馆杂志》,2001年第7期16、《我国私立图书馆的典范——论商务印书馆对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贡献之二》,《图书馆杂志》,2001年第8期17、《着眼于全国图书馆发展大局——论商务印书馆对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贡献之三》,《图书馆杂志》,2001年第9期18、《商务印书馆对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贡献》,《出版发行研究》,2001年9期19、《关心老百姓的家庭藏书建设》,《图书馆论坛》,2001年第3期20、《论出版业的发展对我国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图书与情报》,2001年第2期21、《湖北出版科研二十年》,《出版科学年评(第一卷)》,《出版科学》,2002年增刊22、《浅论中华书局对我国现代学术文化的贡献》,《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8期23、《中华书局的成功经营之道》,《编辑学刊》,2002年第3期24、《一举成名天下知——中华书局创业经过及成功因素分析》,《出版科学》,2002年第3期25、《陆费逵与中华书局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载《陆费逵与中华书局》,168~215页,中华书局,2002年1月,7-101-02175-126、《<小朋友>的编辑特点》,《编辑之友》,2002年第6期27、《王建辉的出版研究及其新著<新出版观的追求>》,《出版科学》,2002年第4期28、《试论教育与出版的关系》,《中国出版》,2002年第12期29、《固本图新,从善如流——十年<出版科学>读后记》,《出版科学》,2003年第2期30、《<出版科学>力求闻达于诸侯》,《编辑学刊》,2003年第1期31、《中华书局对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贡献》,《新闻出版交流》,2003年第1期32、《<中华教育界>对我国近代教育科研的贡献》,《中国编辑》,2003年第2期33、《神往内山书店——书店旧踪之一》,《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11月22日34、《琉璃厂的商而儒者——书店旧踪之二》,《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12月6日35、《冷摊负手对残书——书店旧踪之三》,《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2月14日36、《“账底”的无奈——书业旧踪之四》,《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3月7日37、《分支机构与特约经销——书业旧踪之五》,《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3月14日38、《有玉有书——书业旧踪之六》,《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4月4日39、《书店里的乡里乡亲——书业旧踪之七》,《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4月18日40、《书局招新——书业旧踪之八》,《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5月16日41、《一路走来的现代书业广告(上)——书业旧踪之九》,《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6月6日42、《一路走来的现代书业广告(下)——书业旧踪之十》,《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6月20日43、《<申报>上的书业春秋——书业旧踪之十一》,《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7月4日44、《杂志上的图书叫卖声——书业旧踪之十二》,《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7月18日45、《本版书的广告附页——书业旧踪之十三》,《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8月29日46、《不购买,也满足——书业旧踪之十三》,《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10月24日47、《出版之事,预先有约——书业旧踪之十四》,《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11月21日48、《新潮社与<新潮>杂志:民国时期中小书局研究之一》,《出版史料》,2004年第2期49、《从新文艺书店的老大哥到教科书和儿童读物出版的劲旅:北新书局——民国中小书局研究之二》,《出版史料》,2004年第3期50、《靠特色求生存求发展的出版机构:良友图书印刷公司——民国时期中小书局研究之三》,《出版史料》,2004年第4期51、《长于书业经营的张静庐》,《中国编辑》,2005年第1期52、《书话体的藏书历史文化》,《图书情报知识》,2005年第5期53、《民国时期出版企业的人员构成与管理》,《中国编辑》,2006年第2期54、《存亡继绝的华夏旧书业——徐雁<中国旧书业百年读后>》,《图书情报知识》,2006年第3期55、《开先河卖杂志,谋方便为读者——张静庐和他的上海杂志公司》,《中国编辑》,2006年第6期56、《2000—2005年中国出版史研究综述》,《出版科学》,2006年第6期57、《书目著作的历史沿革与当前应变---喜见2006年《中国图书年鉴》出版有感》,《出版科学》,2007年第1期,同时见:《中华读书报》,2007年2月28日58、《出版竞争推动近代教科书的进步——以中华书局编写出版的教科书为例》,《出版科学》,2007年第2期59、《张静庐给我们的四点启示》,《光明日报》,2006年6月28日60、《鲁迅,真为文艺尽力的高明编辑——出版史人物之一》,《光明日报》,2006年10月11日61、《巴金,多年不拿分文报酬的义务总编辑——出版史人物之二》,《光明日报》,2006年11月4日62、《韬奋精神,一脉出版思想的富矿——出版史人物之三》,《光明日报》,2006年11月15日63、《徐伯昕,同样是出版事业楷模——出版史人物之四》,《光明日报》,2006年11月29日64、《章锡琛,可敬的精明与气度——出版史人物之五》,《光明日报》,2006年12月20日65、《夏丏尊,不改教育家本色——出版史人物之六》,《光明日报》,2007年1月14日66、《叶圣陶,“开明风”的代表者——出版史人物之七》,《光明日报》,2007年1月20日67、《汪孟邹,行走于文化风云人物之间——出版史人物之八》,《光明日报》,2007年1月27日68、《赵南公:与创造社的恩怨得失——出版史人物之九》,《光明日报》,2007年3月31日69、《汪原放:标点校勘古典小说第一人——出版史人物之十》,《光明日报》,2007年4月21日70、《赵家璧:邀约名家书稿的能手——出版史人物之十一》,《光明日报》,2007年6月16日71、《伍联德:一个创业青年的书业传奇——出版史人物之十二》,《光明日报》,2007年7月2日72、《陆费逵:书商人格惟在一念之差——出版史人物之十三》,《光明日报》,2007年11月24日73、《舒新城,<辞海>出版的功臣——出版史人物之十四》,《光明日报》,2007年12月1日74、《张元济,在出版中安生立命——出版史人物之十五》,《光明日报》,2007年12月15日75、《钱歌川,文学生涯从中华书局开始——出版史人物之十六》,《光明日报》,2008年1月5日76、《沈知方,纵横书业的经营奇才——出版史人物之十七》,《光明日报》,2008年1月22日77、《王云五,杂家做成大出版——出版史人物之十八》,《光明日报》,2008年4月19日78、《华之鸿,创文通书局留香西南——出版史人物之十九》,《光明日报》,2008年12月13日79《胡愈之,备受朋友怀念的出版智者——出版史人物之二十》,《光明日报》,2009年6月13日80《音乐家黎锦晖的编辑生涯——出版史人物之二十一》,《光明日报》,2009年12月19日81、《学习民国时期的古籍出版》,《出版广角》,2007年第4期82、《共享书香人家——为编制家庭藏书推荐书目的思考》,《出版广角》,2007年第5期83、《抗战时期大后方书刊出版概览》,《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第7期84、《以延安为中心的各根据地出版事业》,《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第12期85、《抗战时期我国出版业的后方大转移》,《出版科学》,2008年第2期86、《论清末民营出版业的崛起及其意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87、《论我国出版业近代化转型的内外部因素》,《济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88、《商务印书馆:近代出版机构中保持活力的典范》,《编辑之友》,2008年第5期89、《音乐家黎锦晖在中华书局做编辑的日子》,《出版史料》,2008年第4期90、《<中国出版史>后记》,《出版史料》,2009年第1期91、《文华图专与中国近代图书馆学学科建制》,《图书情报知识》,2009年第3期92、《五四新思潮下的几项出版变革》,《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第1期93、《民国时期书业广告的组织与运作》,《编辑之友》,2009年第5期94、《民国时期书业广告的类型》,《出版科学》,2009年第5期95、《数字环境下的阅读推广》,《数字出版与出版教育:第二届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4月,高等教育出版社96、《抗战时期的桂林文化供应社》,《中国编辑出版史研究(第一卷)》,2009年11月,九州出版社97、《论<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的学术归旨与服务精神》,《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年第6期著作类1、《把卷心醉——读书藏书》(合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7-222-02148-52、《中国新图书出版业的文化贡献》(合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7-307-02566-33、《中国家庭适读书》(合著),宁波出版社,2000年10月,7-80608-362-3/Z.184、《中国百年畅销书》(合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5、《读书人家》(合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978-7-307-05511-7/Z.946、《中国出版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978-7-81113-435-37、《书•阅读》,译作,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978-7-307-06615-18、《中国出版通史•民国卷》(合著,第二作者),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12月,978-7-5068-1790-5四、科研项目主持的科研项目1、2005年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出版业研究(05cxw005)2、国家社会科学2002年重点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出版通史.民国出版卷(副主笔)3、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民国出版史》(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4、中国编辑学会项目:民国时期书业广告研究5、武汉大学青年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我国出版业文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已结题)6、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委托项目:湖北出版科研二十年(已结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研究的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图书出版与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研究五、获奖情况1、2003年度湖北省出版科研学人奖2、《中国出版史》获2009年度国家精品教材3、《中国出版史》获2007-2008年度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4、指导陈欣的论文《中华书局民国时期古籍出版研究》,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导师介绍:司马朝军

    姓名:司马朝军性别:男 职称:教授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主要研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导师介绍:寇继虹

    姓名:寇继虹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主要研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导师介绍:徐丽芳

    姓名:徐丽芳性别:女出生年月:1991年职称:教授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导师介绍:操小娟

    姓名:操小娟性别:女出生年月:1968年8月职称:教授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导师介绍:吴丹

    姓名:吴丹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主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