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天津大学博士岩土力学与工程专业目录

  • 建校时间:1895年
  • 招生简章:共33份简章
  • 院校类型:理工类
  • 所在地区:天津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 院系所
  • 考试科目
  • 学习方式
  • 专业
  • 研究方向
  • 指导老师
  • 拟招人数
  • (205)(建筑工程学院(136))
  • ①1101外国语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 全日制
  • (0815Z2)岩土力学与工程(136)
  • (20)岩石地下工程(待定)
  • 朱建波(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205)(建筑工程学院(136))
  • ①1101外国语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 全日制
  • (0815Z2)岩土力学与工程(136)
  • (19)岩体动力学(待定)
  • 朱建波(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205)(建筑工程学院(136))
  • ①1101外国语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 全日制
  • (0815Z2)岩土力学与工程(136)
  • (18)岩石力学(待定)
  • 朱建波(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205)(建筑工程学院(136))
  • ①1101外国语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 全日制
  • (0815Z2)岩土力学与工程(136)
  • (17)非连续数值计算方法(待定)
  • 赵高峰(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205)(建筑工程学院(136))
  • ①1101外国语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 全日制
  • (0815Z2)岩土力学与工程(136)
  • (16)岩石工程稳定性(待定)
  • 赵高峰(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205)(建筑工程学院(136))
  • ①1101外国语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 全日制
  • (0815Z2)岩土力学与工程(136)
  • (15)岩石力学(待定)
  • 赵高峰(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205)(建筑工程学院(136))
  • ①1101外国语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 全日制
  • (0815Z2)岩土力学与工程(136)
  • (14)岩石动力学(待定)
  • 夏开文(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205)(建筑工程学院(136))
  • ①1101外国语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 全日制
  • (0815Z2)岩土力学与工程(136)
  • (13)新能源基础(待定)
  • 田英辉(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205)(建筑工程学院(136))
  • ①1101外国语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 全日制
  • (0815Z2)岩土力学与工程(136)
  • (12)数值分析(待定)
  • 田英辉(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205)(建筑工程学院(136))
  • ①1101外国语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 全日制
  • (0815Z2)岩土力学与工程(136)
  • (11)海洋岩土工程(待定)
  • 田英辉(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205)(建筑工程学院(136))
  • ①1101外国语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 全日制
  • (0815Z2)岩土力学与工程(136)
  • (10)软基加固(待定)
  • 李飒(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205)(建筑工程学院(136))
  • ①1101外国语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 全日制
  • (0815Z2)岩土力学与工程(136)
  • (09)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待定)
  • 李飒(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205)(建筑工程学院(136))
  • ①1101外国语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 全日制
  • (0815Z2)岩土力学与工程(136)
  • (08)海洋土力学与工程(待定)
  • 李飒(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205)(建筑工程学院(136))
  • ①1101外国语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 全日制
  • (0815Z2)岩土力学与工程(136)
  • (07)结构物与地基相互作用(待定)
  • 刘润(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205)(建筑工程学院(136))
  • ①1101外国语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 全日制
  • (0815Z2)岩土力学与工程(136)
  • (06)软土地基(待定)
  • 刘润(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205)(建筑工程学院(136))
  • ①1101外国语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 全日制
  • (0815Z2)岩土力学与工程(136)
  • (05)海洋岩土工程(待定)
  • 刘润(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205)(建筑工程学院(136))
  • ①1101外国语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 全日制
  • (0815Z2)岩土力学与工程(136)
  • (04)岩体大数据智能挖掘分析(待定)
  • 李明超(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205)(建筑工程学院(136))
  • ①1101外国语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 全日制
  • (0815Z2)岩土力学与工程(136)
  • (03)岩体结构精细建模与数值仿真(待定)
  • 李明超(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205)(建筑工程学院(136))
  • ①1101外国语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 全日制
  • (0815Z2)岩土力学与工程(136)
  • (02)海洋岩土工程(待定)
  • 刘海笑(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205)(建筑工程学院(136))
  • ①1101外国语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 全日制
  • (0815Z2)岩土力学与工程(136)
  • (01)深水系泊技术(待定)
  • 刘海笑(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热门问答 热门资讯
  • 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怎么样
    学生会有人朋友在这个学院以前,不过现在都毕业了。。。土木工程系现有结回构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结答构力学与岩土力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自主增列)、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建筑与土……展开
    学生会有人朋友在这个学院以前,不过现在都毕业了。。。土木工程系现有结回构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结答构力学与岩土力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自主增列)、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收起
  • 本科毕业后,中国科学院大学直接攻读博士的专业有哪些
    中科院大学的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材料学、光版学、声学、信号与权信息处理、核能科学与工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物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展开
    中科院大学的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材料学、光版学、声学、信号与权信息处理、核能科学与工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物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天体物理、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工业催化、化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生物化工、化学工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气象学、大气物理与气候环境、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农业经济管理、岩土工程、物理环境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计算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矿产普查、地质学、矿物学、地球化学、信息安全、流体力学、植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土壤学、工程热物理、电子学类、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电力电子、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高电压、纳米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微生物学等专业,都招收硕博连读。收起
  • 土木工程好就业吗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365633865,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展开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365633865,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建委之类的政府部门方向就业前景这个是被列为首选的单位,公务员本来就是热门,和建设相关的部门也是大家争相去的单位,这里面的内容很多啊,我就不多说了,相信大家都懂的。有权又有钱的单位,工作首选,有能力有关系的朋友不要错过,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我们这行里地位是最高的了吧,一般打交道最多的都是质检站,随便一个小喽啰大家都要供着,无论甲方、设计、监理还是施工单位。设计院方向就业前景设计院可能是大多数土木学子最想去的单位了,特别是像我这种自诩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当年毕业的时候是非设计院不去的,也不是说自己多么的喜欢做设计,只是自我感觉大学学的课程什么的主要都是为设计服务的,再就是觉得说自己在设计院工作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要不为什么一个班上只有少数人才能去设计院呢。造价咨询单位方向就业前景造价单位是代替甲方来监督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量啥的,被监理和施工单位当成是甲方代表,所以都供着。当时也有点后悔当初去做预算也不错嘛。此外,我个人觉得造价也就是预算应该是比较适合土木女生的,如果不去考公务员、不去甲方,就做技术的话,做造价比较适合吧。收起
  • 山东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怎么样啊,在全国大学里的排名怎么样?
    土木工程专业 概述: 本专业学习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培养从事铁路、公路、机场等工程和房屋、桥梁、隧道、地下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展开
    土木工程专业 概述: 本专业学习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培养从事铁路、公路、机场等工程和房屋、桥梁、隧道、地下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等技术工作和研究工作的高层次工程人才。毕业生可在高校、设计部门和科研单位教学、设计、研究工作,也可以在管理、运营、施工、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工作。 一、专业综合介绍 土木工程十分特殊而又具有系统性。因为几乎所有的土木工程师设计和建造的构筑物都是独一无二的,绝不可能出现两个完全相同的建筑物。有些建筑物虽然看似相同,但是建筑的场地条件(地基、风荷载、地震荷载等)都是不同的。像水坝、桥梁或隧道这样的大型建筑物每一个都完全不同。因此,土木工程师随时要准备应付新的复杂情况。同时工程要考虑的相关影响因素非常多,任何设计上的忽略都将导致一个失败的工程。另一方面,土木工程建设中的计算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完善,变得越来越方便和快捷。所以,任何对工程感兴趣的理科类同学报考土木工程都没有问题,尤其适合那些考虑问题全面系统的同学,选择学习土木工程是能够发挥个人才干的。从市场的需求来说,目前中国的基础建设正在兴起,大跨结构、超高层的项目纷纷立项建设,在未来几十年内这种局面不会有太大变化。这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参与其中。同时我国目前的建设管理水平非常落伍,当前急需一批能够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人才。 以房地产为例,当前房地产极为火热,但专业的人才培养才刚刚起步,这方面的高级人才还是市场的稀有人才。出国方面,与电子、计算机等相比还有距离。其实,当前国内建设事业的发展前途光明,考虑留在国内从事本行业还是相当不错、非常实际的选择。 土木工程专业代码:080703。 二、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土木工程属于基础学科。建国初期在许多学校就已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那时,最有影响力的是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建国后许多其他高校也相继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开办的较好且较有影响力的学校还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 国家对土木工程专业一直很重视,1996年国家教委把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地下工程等合并成为一个大的专业,合称为土木工程。每年高考,土木工程专业大幅度增加招生人数。 土木工程是一种工程分科,研究石材、砖、砂浆、水泥、混凝土、钢材、钢筋混凝土、木材、建筑塑料,铝合金等建筑材料修建房屋、铁路、道路、桥梁、隧道、港口等工程的生产活动和工程技术。这些生产活动和工程技术,包括对上述各类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活动以及它们所需要的相应工程技术。 土木工程也是一种学科,称为土木工程学。它是指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力学,材料等技术科学知识以及土木工程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来研究、设计,修建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一门学科。这里建筑物是指供人们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如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农业建筑等,而构筑物则是指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建筑物,如水塔、烟囱、堤坝等。由此可见,土木工程是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工科,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生活、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建造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修建各种工程设施,因此,土木工程具有民用性。 建造各类土木工程的物质基础是土地,材料及各种施工机具,利用这些物质条件,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的需要和审美要求,做到各类土木工程既能完全地承受各种作用力,又能经济而迅速地完成其建造任务,是土木工程学科的出发点和归宿。 土木工程包括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公路工程、岩土工程等。土木工程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历史时期。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其中一些学校没有土木工程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内此专业有许多知名学者师资力量雄厚,如清华大学的袁驷教授、张跃博士,同济大学的吕西林教授、哈尔滨建筑大学(2000年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欧进萍教授等。土木工程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专业。 我国正处在经济腾飞时期,城市化使建设出现了高潮,这会持续到21世纪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一阶段对土木工程领域十分有利,是我国土木工程发展的大好时机。 由于人口还在不断地向城市集中,使得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在未来几十年内,各种高层建筑出现声速发展,地下工程也会得到较大发展,有的地区会出现地下建筑群,城市轻轨、地铁会大量涌现,这些都需要各种专业的基本建设人才。因此,在未来几十年内,土木工程会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国外许多企业进入中国,其中会有包括基本建设方面的公司,这必然对中国的土木工程行业产生冲击,由于国外土木工程专业技术水平先进,在这个领域内有很强竞争力,因此这需要我国土木工程技术人员要有先进水平,要更快发展土木工程专业。 三、专业院校分布(部分)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华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矿业学院 陕西理工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 青海大学 宁夏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首钢工学院 河北工程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理工学院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工学院 沈阳大学 大连大学 延边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北华大学 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大学 江苏大学 盐城工学院 扬州大学 淮海工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 宁波大学 淮南工业学院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福州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南昌科技大学 南昌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莱阳农学院 烟台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大学 信阳师范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汕头大学 深圳大学 五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广西大学 广西工学院 海南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大连水产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石河子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中南林学院 东北电力学院 武汉大学 河海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吉林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中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重庆交通学院 长安大学 华侨大学 武汉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石油大学 湖北科技大学 西南工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西安工业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 株洲工学院 清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武汉工业学院 厦门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收起
  • 李忠的教学与科研
    1.教学2009年7月至今,先后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及兰州理工大学从事教学工作,主讲课程有《隧道工程》、《地下建筑施工》、《地铁与轻轨》、《结构力学》、《岩土体工程》。2.科研近年来完成项目:200……展开
    1.教学2009年7月至今,先后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及兰州理工大学从事教学工作,主讲课程有《隧道工程》、《地下建筑施工》、《地铁与轻轨》、《结构力学》、《岩土体工程》。2.科研近年来完成项目:2002年9月至2007年06月,参与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G212公路(兰州—重庆)陇南段修建技术研究子课题四:“滑坡、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合理结构型式和构造研究”;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S032-B25-021):“黄土地区边坡支护结构设计理论及其实验研究”;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Z2004-1-62011)项目“新型支挡结构设计与分析及其在黄土地区的应用研究”。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主要参与了国家863计划项目“超大特长盾构隧道关键技术研究”之子课题 “长江隧道结构的耐久性、可靠性研究”。主持中国第四十四批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基于人工智能的岩土锚固边坡稳定性主动控制方法研究”;并主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抗滑桩土坡流变渗流特性及破坏机理研究”。2007年11月至2009年07月,先后承担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过江管道结构受力计算关键问题研究”及“崇明长江隧道管片衬砌结构设计若干技术关键研究”。当前在研项目:2009年至今,主持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路堑土质边坡主动加固稳定性控制计算理论及试验研究”;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与建筑一体化集成应用”,及“地震扰动区重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范与生态修复”。主持技术开发项目:“南山路五标段新型预应力锚索支护结构试验与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并主要负责西部中大建设集团委托技术开发项目“大断面城市隧道超前综合地质预报分析与研究”,“西北地区城市隧道衬砌结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研究”,“大断面城市隧道复合衬砌结构计算与分析研究”,以及“西北地区市政工程BT模式项目风险管理研究”。3.主要成果近年来,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5篇,其中EI收录8篇,获国家软件著作权专利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曾获2006年度“甘肃省李政道奖学金”,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甘肃省建设厅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1)获科技奖励情况[1]. “城市越江隧道结构的性能与安全控制技术”,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3/15,2010.01[2]. “支挡结构的分析与设计研究及其在黄土地区的应用”,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甘肃省人民政府,4/7,2008.04[3]. “永久性柔性边坡支挡结构的地震作用分析与设计”,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壹等奖,甘肃省建设厅,4/12,2011.08[4]. “支挡结构的分析与设计研究及其在黄土地区的应用”,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壹等奖,甘肃省建设厅,5/8,2007.08(2)专利情况[1]. 国家发明,《氯盐腐蚀混凝土中钢筋加速锈蚀控制试验方法》(),2011.11。[2]. 软件著作权专利,《黄土地区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3)代表性论文[1]. 李 忠,朱彦鹏,余 俊.基于滑面上应力控制的边坡主动加固计算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5):979-989[2]. 李 忠,朱彦鹏.框架预应力锚杆边坡支护结构稳定性计算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1):3922-3926[3]. 李 忠,朱彦鹏.多阶边坡滑移面搜索模型及稳定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S):2841-2847.[4]. 朱彦鹏,李 忠.深基坑土钉支护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改进及软件开发[J].岩土工程学报,2005,27(8):939-943[5]. 李 忠,朱彦鹏.土坡稳定性分析中滑移面位置及安全系数空间分布探讨[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7.33(4):113-117.[6]. 李 忠,陈海明,孙富学等.氯离子侵蚀盾构隧道衬砌结构性能退化试验.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6):1092-1097.[7]. LI Z,CHEN HM,etc. Study on Structure Performance’s Degradation of Segmental Lining of Shanghai Yangtze River Tunnel.(ICDCS2008)(ISTP:).[8]. 朱彦鹏,李 忠.土钉墙支护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研究[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5,31(6):123-126.[9]. Li Zhong, Chen Siyang.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settlement Joint of Shield Tunnel Based on Dual Elastic Foundation Beam.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e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ovember 4-6, 2011, Jilin, China.收起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五年制建筑学和土木工程
    建筑学五年以后出来就能找到工作 四年制专业的人更倾向于读研建筑学要求有美术基础但是不加试美术,只是不会绘画的人学建筑会很艰难工作,建筑学一般是设计,包括外形 功能 结构 土木管建筑会不会倒……展开
    建筑学五年以后出来就能找到工作 四年制专业的人更倾向于读研建筑学要求有美术基础但是不加试美术,只是不会绘画的人学建筑会很艰难工作,建筑学一般是设计,包括外形 功能 结构 土木管建筑会不会倒塌什么的都不错 我是徐州的建筑学矿大是建筑学学位土木工程是矿大最老的专业之一 1909年立校时就有了 土木工程的岩土工程方向是国家重点学科深部岩土力学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在矿大看你兴趣选择收起
  • 中国岩石力学的研究现状是怎样的
    中国的岩石力学与工程有着长时期的发展历 史。在古代, 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闻3335343935名全球被誉 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万里长城以及由北京直达杭 州的古老运河等都是代表性的佳作。在当时, 先辈……展开
    中国的岩石力学与工程有着长时期的发展历 史。在古代, 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闻3335343935名全球被誉 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万里长城以及由北京直达杭 州的古老运河等都是代表性的佳作。在当时, 先辈们 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设计施工, 还没有建立岩土力 学的概念。新中国成立以后, 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取得 了极大的发展, 同时, 也遇到了许多与工程地质及岩 土力学密切相关的技术难题。如特殊的区域性构造 地质、松散破碎复杂岩基、高地应力作用下的软岩、 大跨洞室围岩的大变形、水工隧洞群之间的相互受 力作用、高陡岩坡的持续稳定、岩体内的不稳态渗 流, 以及“三下”(铁路下、水下和建筑物下) 采煤等等 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十分突出的问题。交通、能源、水 利水电与采矿工业各个经济领域的需要对岩石力学 与工程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 用 [1, 2 ] 。从20 世纪50 年代末开始, 中国有历史意义 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勘测的大规模展开, 为岩 石力学的试验和理论研究以及实际的工程应用注入 了巨大的活力 [3, 4 ] 。20 世纪80 年代末, 中国政府决 定正式兴建长江三峡工程, 更大量的岩石力学与工 程问题摆在中国专家、学者们的面前, 如长达6 km , 坡高最大达170 m 的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开挖, 其 整体稳定性与变形机制、岩体流变与地下水渗流等 极为复杂多变的岩石力学课题 [5 ] 。所以, 中国的岩石 力学专家们当前具有重大的机遇, 也面临着严重的 挑战。如何正确地解决好这些问题, 将极大地推动着 本学科与工程技术的进步和持续发展。 1 岩石基本性质的试验研究 岩石试验是岩石力学的基础, 是研究岩石力学 与工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国, 随着试验设备和手 段的提高, 岩石力学的试验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别是常规的岩石力学试验发展很快, 如单轴拉伸、压 缩试验、三轴压缩试验、岩石流变试验等。近年来, 随 着大批重大岩石工程建设的需要, 对岩石力学特性 试验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行了若干非常规的岩石力 学特性试验研究。例如: 利用高倍扫描电镜对岩石的 细观时效损伤特性和损伤力学行为进行细观试验分 析; 岩石损伤力学特性的CT 试验, 复杂应力条件下 岩石在开挖卸荷条件下的多轴卸荷破坏试验和岩石 抗拉全过程的单轴破坏试验等。 2 岩石力学本构理论研究 岩石本构理论是建立岩石力学物理模拟、数值 模拟与计算分析的基础, 是进行岩石力学理论研究 的核心。目前, 在宏观唯象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岩石 弹塑性理论, 流变学理论以及损伤力学理论等等, 在 中国已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较有代表性的是郑颖 人(1989)、殷有泉(1990) 等对岩石在三维应变空间 的屈服面问题的研究, 提出了用应变空间表达的岩 石的本构关系, 使岩石的应变软化硬化问题、弹塑性 耦合问题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6 ] 。郑颖人、沈珠江 (1990) 提出了多种屈服面理论, 对岩石的屈服面用 多个屈服面进行表达, 给出了弹性与塑性模型耦合 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并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俞 茂宏(1985、1990、1997) 提出了双剪强度理论和统一 强度理论, 在主应力空间屈服面可表达为封闭的多 边形, 对于金属材料、混凝土材料和岩土材料能够普 遍适用 [7 ] 。他多年来的潜心研究使得统一强度理论 不断完善, 已在水电站地下工程设计、岩土地基计算 等工程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3 岩石力学计算方法研究 近30 年来, 岩石力学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迅速 发展, 出现了有限差分、有限元、边界元、离散元、块 体元、无限元、流形元及其混合应用等各种数值模拟 技术, 使复杂岩石力学工程问题的设计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岩石力学计算不仅已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线 弹性力学实验, 而且也在岩石工程非线性实验中显 示出极大的优势。值得指出的是, 在中国, 有限元数 值计算方法已不仅由线性发展到高度非线性和大变 形问题, 由二维发展到三维; 同时, 还可以考虑粘性 流变、渗流与应力场耦合、损伤、断裂以及动力效应。 国内出现了一些享有声誉的有限元程序, 如北京大 学NOLM 283, 清华大学的T FIN E, 西安科技学院 N CA P22D 程序等, 这些程序均在许多大型岩石工 程中得到了良好应用。国内专家李宁教授引进的大 岩土工程FIN IA L 程序近年来结合中国的实际 [8 ] , 在许多工程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不同数值计算方法的结合, 更能发挥各种数值 方法优势互补的作用。如有限元—边界元的混合、有 限元—离散元的混合、有限元—无限元和有限元— 块体元的混合采用等。无限域单元的应用不仅使有 限元计算规模得以减小, 并且可以避免人为的边界 约束效应, 特别在求解岩石动力问题的边界效应方 面更加显示出它的优越性。此外, 合理确定岩石力学 性态的诸有关参数是数值计算结果可靠性与否的关 键。然而, 由于岩体性态十分复杂以及地质条件的影 响, 使得计算参数的取值问题变得十分困难。这是至 今数值分析手段仍不能为工程设计和工程决策提供 可靠依据的重要原因。反演分析正是为克服求解岩 石和岩体原始参数而出现的一种新方法。中国近年 来在反分析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已由简单的 线弹性反演问题发展到非线性、粘—弹—塑性反分 析, 从单一的毛洞围岩到考虑支护结构体系的反演, 从有限元位移反演到边界元位移反演, 从确定性反 演到非确定性随机反演等等 [9, 10 ] 。反分析的目的已 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模型参数, 更重要的是要应用这 些参数, 进行相应的时间序列值分析以及从参数估 计发展到模型识别进而建立新的模型, 以便对工程 效果做出更合理的评价与有依据的预测。从这一重 要的目的来说, 考虑时间效应的粘—弹—塑性位移 反演分析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现场监测—反演分 析—工程实践检验—正演分析及预测, 这样一个完 整的循环系统, 对岩石力学与工程设计和施工被认 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这方面, 杨志法(1986)、 王芝银、刘怀恒(1988)、孙钧、杨林德(1990) 等人的 研究在国内具有代表性。已在水电站地下厂房、铁路 隧道、矿山井巷、岩坡和坝基等岩土工程中得到了不 少应用。 4 岩石流变力学研究 中国地域辽阔, 不同地区的岩石其基本力学特 性有很大的不同。岩石的流变与粘性变形时效是与 其力学效应相辅相成的。对软岩和极软岩、节理裂隙 发育或高地应力条件下, 这种粘性变形时效就更为 明显, 成为工程设计计算中须考虑的主要因素。中国 学者在岩石材料流变学的研究方面虽然起步比较 晚, 但发展较快, 这主要是客观上大规模岩石工程建 设需要的促进。早在20 世纪80 年代初, 同济大学研 6              西 安 公 路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2001 年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制了RV 284 岩体弱面剪切流变仪(1982) , 结合若干 软岩地区水上隧洞地下厂房和矿山井巷工程进行流 变试验研究, 不仅对完整岩块, 而且对岩石节理的剪 切流变效应作了分析探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研制 了R Y S27 型岩石三轴流变仪(1982) , 中国科学院地 球物理研究所研制了多功能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岩石 三轴流变仪(1985) 等等都是其代表。这些试验设备 的研制和应用大大促进了岩石流变力学在中国的发 展。在不太长的时间内, 连续研制出一批高性能的岩 石三轴和直剪流变仪, 这在国际上也属少见。但是, 如何将这些实验成果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是进一步 努力的方向。 在岩石流变学理论与应用方面也进行了不少研 究工作。已故的陈宗基教授在中国率先建立了岩石 流变的扩容方程(1981) , 其特点是不仅考虑一般的 蠕变, 而且考虑其扩容变形也随时间增长而发展; 并 将这一理论应用于矿山井巷围岩稳定性评价以及岩 爆和地理方面的研究。孙钧(1984) 结合一些水电站 地下厂房围岩流变研究, 对岩块、节理和软弱夹层以 及断裂破碎带的非线性流变特性分别进行了深入细 致的研究; 最近, 又结合有限元数值方法, 研制了真 三维粘—弹—塑有限元非线性数值分析程序软件, 用于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开挖施工全过程三维 数值模拟,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岩石损伤、断裂力学研究 岩石材料是一种自然地质体, 其内部各种节理、 裂隙和微缺陷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损伤力学的发 展为合理考虑岩石材料各种分布缺陷的研究提供了 有力的手段。20 世纪80 年代末, 损伤力学在岩石力 学中的应用在国内受到极大关注。周维垣(1985) 首 先将损伤力学应用于二滩拱坝坝肩稳定分析, 进行 了岩体损伤裂隙的统计, 得出了损伤裂隙分布模型, 并由此定义出损伤张量, 进而引入有限元计算; 近些 年, 又在大型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T E IN E 中引入 损伤力学, 包括线弹性和弹塑性损伤模型, 并进行了 一些大坝体的稳定计算, 如二滩、李家峡、东风和拉 西瓦拱坝等等。谢和平(1987) 将岩石粘弹塑性非线 性大变形有限元计算与损伤力学相结合, 在矿山地 下开采、地表沉陷、路基稳定性分析方面得到一定的 应用。岩石损伤力学研究的重点是建立损伤变量(张 量) 和损伤扩展本构关系。这就涉及岩石材料的损伤 检测与识别问题。自从SPRUN T BRA CE (1974) 将 扫描电镜技术引入岩石断裂研究以来, 中国学者在 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许江等(1986) 采用 带有加载装置的光学显微镜进行了砂岩在不同加载 阶段的损伤裂纹分析; 谢和平(1989) 对岩石在各种 加载条件下破坏断口进行分析; 孙钧(1992)、赵永红 (1993) 分别采用带有微型加载装置的扫描电镜对岩 石的微损伤扩展进行研究。并用于三峡船闸高边坡 闪云斜长花岗岩的损伤扩展分析(1997)。这些研究 有力地推动了岩体损伤力学的发展, 特别是对岩石 损伤机理的解释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 本文 作者(1996, 1997, 1998) 在岩石损伤的CT 识别方面 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11 ] 。CT 识别岩石损伤不但可 以无扰动岩样损伤检测, 更重要的是通过CT 图像、 CT 数大小和CT 数定量地与岩石损伤变量和损伤 扩展联系起来, 为建立岩石损伤扩展本构关系奠定 了基础。本文作者(1998) 还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三峡 船闸高边坡闪云斜长花岗岩的损伤检测。 6 分形岩石力学研究 分形几何自20 世纪80 年代初形成以来, 在岩 石力学领域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过去认为难以解 释或解决的问题, 一些已有了分形研究的新成果。中 国学者在这一领域里的研究是令人瞩目的, 其中谢 和平教授的工作(1987, 1990, 1994, 1996) 最具代表 性。他在国内最早开设“分形岩石力学”( Fractals2 Rock M echanics) 课程 [12 ] 。并先后赴美国犹他 ( U tah ) 大学、英国南安普顿( Southamp ton ) 大学、波 兰科学院和德国汉诺威大学专门讲授分形岩石力学 课程并在国外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研 究成果。以谢和平为代表的在分形岩石力学方面的 主要成果为: ①岩石节理面的分形研究, 包括岩石节 理面分形描述以及节理面力学行为和节理断层的分 形研究; ②岩石损伤演化过程的分形研究; ③岩石 (煤) 破坏度和破碎程度的分形研究; ④岩爆的分形 研究; ⑤岩石渗流过程的分形研究; ⑥地震预报过程 的分形研究等等。这些研究成果已部分直接或间接 地应用于岩石工程实践中, 但要完整而理想地应用 于工程实际看来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由于分形 几何的小规则性, 岩石力学现有的一些现象和力学 概念在分形空间中需要重新建立和认识。分形几何 是一个工具, 最终的目的是用它揭示岩石力学中的 复杂现象, 为解决工程问题服务。因此, 分形岩石力 学的研究似应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研究分形 岩石力学的数学基础, 以及重新认识和建立分形空 间中的力学量和力学定律; 第二层次是广泛、系统地 7 第3 期        杨更社, 等: 中国岩石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分析              �0�8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探讨岩石力学中的分形行为和分形结构, 揭示岩石 力学问题中一些复杂现象的分形机理和形成过程, 应用分形定量或定性地解释和描述岩石力学中过去 只能近以描述仍难以描述的现象和问题; 第三层次 是将分形岩石力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应用到工程,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促进工程问题中的定量化、精确 化和可预测性。从目前这方面中国的研究现状看, 第 二层次的研究成为热点所在, 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成 果。如何将分形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应用于实际工程 是当前国内岩石力学工作者正在努力的方向。 7 岩石渗流及环境岩石力学 天然岩体并非是单一固相介质, 而是赋存有固 相、液相和汽相并呈相互作用的三相介质体。中国在 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已取得了很大进步。把岩 石力学的应力—渗流耦合分析应用到水库诱发地震 的预测研究上(陶震宁, 1988) , 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 结果。赵阳升(1993) 针对矿山岩石力学特点, 建立了 煤体一瓦斯耦合的力学模型, 并对冲击地压与瓦斯 突出的统一失稳理论进行研究, 在矿山工程中取得 了初步成功 [13 ] 。 环境岩石力学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个分 支。研究自然高边坡持续稳定和与地质(如泥石流险 性预报)、地震灾害有关的岩石力学问题是环境岩石 力学的重要课题 [14 ] 。近年来, 长江三峡工程坝区的 库岸稳定以及三峡移民新迁县城的新址, 岩基稳定 研究工作已有一定的成果(崔政权, 1991)。有关这方 面的研究已有起步, 虽然成熟成果不多, 但发展潜力 则很大, 还需岩石力学的专家和同行们继续努力。 8 智能科学方法在岩石力学问题中的 应用 岩体的力学性质是如此复杂, 在实际的岩石工 程中, 依靠人们实践经验进行技术决策的方法仍然 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计算 机科学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进入了实用阶段。 中国自1949 年以来, 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积 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把这些经验利用人工智能方 法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无疑对中国的岩石工程是 一笔宝贵的财富。首先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是人工智 能专家系统。在岩石力学与工程方面, 国内最早的专 家系统是用于岩体分类(张清, 1988) [15 ] , 随后, 针对 解决不同技术问题研制了相应的专家系统, 例如, 隧 道及地下结构岩溶灾害预报专家系统(张清, 1993) , 采矿巷道围岩设计专家系统(林韵梅等, 1992) 等等。 这些专家系统是以产生式规则组成的知识库, 以及 对于处理不精确问题采用上述的模糊推理或概率统 计方法。有关岩石力学在这方面的专著也相应出版 (林韵梅, 1993: 李效甫, 1993) [16 ] 。采矿界的于学馥 先生更是强调了信息时代的岩石力学问题(1994, 1995) [17 ] 。 人工神经网络( A rt if icial N eural N etwo rk ) 是 模拟人脑学习功能的一种智能方法。人们发现这可 以用于预测。于是人工神经网络开始引入岩石力学 与岩石工程(张清, 1991) , 随后把这一方法用于岩石 力学行为预测和巷通分类指标聚类分析, 近年来又 把它应用于岩石工程系统和岩石工程参数重要性分 析。20 世纪90 年代中期, 一种称为“实例类比系统 (Case2based R easoning Sy stem ) 在中国亦被引入岩 石工程(张清, 1995) , 它可以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工程 实例( case ) 的经验, 指导今后的设计与施工。鉴于人 工智能在岩石力学中的发展, 有的学者还提出了建 立“智能岩石力学”( Intelligent Rock M echanics) 的 设想(冯夏庭, 1994)。 此外, 为了处理岩石力学中的不确定性, 一些例 如模糊数学、概率统计、灰色系统等理论直接引用到 岩石力学中来。早在1981 年, 模糊数学即用来解决 岩石分类问题。此外, 如岩体节理的模糊抗剪强度、 岩层质量控制的模糊表达和地下工程支护方案模糊 决策研究等都取得了阶段成果。概率统计除用于岩 石工程可靠度分析外, 用M arkov 过程进行了地质 预报和利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报岩体力学行为的研究 都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灰色系统( Grey Sy stem ) 是邓聚龙(1981) 创建 的一种软科学理论, 已广泛应用于规划、预测、控制 和决策等方面。20 世纪80 年代末, 在中国开始引入 岩土工程, 用于岩体力学量时空延拓分析和岩坡位 移的预测。 9 计算机新技术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岩石力学与工程的 可视化处理提供了新的手段。近年来, 中国的计算机 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将计算机可视化技术与三维动 画仿真图形显示有机结合, 能生动、直观而又逼真地 体现各施工过程的三维动态场景, 为工程技术决策 提供确切依据, 并用于指导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工程 施工组织管理系统。这种方法的实质在于以多媒体 为代表, 集音响、图形、图像和文字三位一体的三维 8      收起
  • 注册岩土工程师报考条件时间2020
    (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3433653938申请参加基础考试:1、取得本专业(指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下同)或相近专业(指地质勘探、环境工程、工程力学专业……展开
    (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3433653938申请参加基础考试:1、取得本专业(指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下同)或相近专业(指地质勘探、环境工程、工程力学专业,下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2、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1年。3、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1年。(二)基础考试合格,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专业考试:1、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2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3年。2、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3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4年。3、取得本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4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5年。4、取得本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6年。5、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7年。6、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8年。每年的考试合格标准会在中国人事考试网的合格标准栏目公布,可直接到中国人事考试网的合格标准栏目进行查询。扩展资料:每年的考试合格标准会在中国人事考试网的合格标准栏目公布,可直接到中国人事考试网的合格标准栏目进行查询。 最近几年的合格标准如下:1、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基础考试:上、下午分数合计满132分(试卷满分240分)。2、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知识考试:上、下午分数合计满120分(试卷满分200分)。3、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案例考试:上、下午分数合计满60分(试卷满分100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注册岩土工程师收起
  • 四川大学教岩石力学的教授叫什么名字?
    谢和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1月生,湖南省双峰县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展开
    谢和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1月生,湖南省双峰县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1978-1987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专业读本科、研究生,获硕士、博士学位。 1992.03——1993.02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助理; 1993.02——1995.03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1995.03——1997.10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兼北京研究生部主任; 1997.10——1998.08 原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 1998.08——2003.06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 2003.06—— 今 四川大学校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科协委员、四川省科协主席、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 第二届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兼任《力学学报》、《岩土工程学报》等10余种科学刊物的主编或编委。长期致力于岩体力学与工程研究和实践,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最早建立了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力学模型,研究其自然性状及导致灾害性事故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开拓了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成功预测了采动围岩的损伤大变形和蠕变稳定过程,并应用于深部巷道大变形预测、蠕变分析及其相关的巷道支护设计等重要工程领域。1985年起,他创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的研究,形成了裂隙岩体非连续行为分形研究的新方向,并与损伤力学相结合在岩爆、地表沉陷、顶煤破碎块度控制等重要矿山工程应用中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岩石混凝土损伤力学》、《FRACTAL IN ROCK MECHANICS》等3本中英文专著200余篇论文及有关工程实践中,成果被SCI收录48篇、引用500余次,EI收录78篇,CSCD和CSTPC引用546次。收起
  • 孙均院士的个人简介和研究方面!!!!!!比较急!!!!!!要详细的!!!!!!谢谢!!!!!!
    孙钧 (1926.10.23-) 生于江苏苏州,祖籍浙江绍兴,工程力学家,隧3332623937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长期从事高校地下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进行地下结构理论研究,对发展地下结构流变力学、粘弹塑性理……展开
    孙钧 (1926.10.23-) 生于江苏苏州,祖籍浙江绍兴,工程力学家,隧3332623937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长期从事高校地下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进行地下结构理论研究,对发展地下结构流变力学、粘弹塑性理论和防护工程抗爆动力学等学科有重大贡献。出色地完成了多项重大工程、国家基金和科技攻关任务。1976年,他在国内率先为进修人员和青年教师开设了“地下结构非线性静、动力问题有限元法解析”、“地下结构粘弹塑性理论”及“地下结构抗爆动力学”等一批新课程和专题讲座,为以后国内这一学科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1926年10月23日 出生于江苏苏州。1938-1944年 就读于江苏省立上海中学,高中工科毕业。1944-1949年 先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转入上海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专业,获工学士学位。1949-1951年 先后在上海华东航空处和公共房屋管理处任技术工作。1951-1952年 任上海交通大学助教。1952-1980年 任同济大学讲师、副教授、地下工程系副主任、同济大学教务处处长。1980-1981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NCSU)土木工程系访问教授。1980年至今 任同济大学教授、结构工程系系主任、地下建筑工程系名誉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1年11月- 选任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改称院士)。孙钧,字秉之,1926年10月23日出生于苏州,祖籍浙江绍兴。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家迁往上海,1938年,考入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初中,1944年,毕业于该校高中工科,同年9月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45年秋,转入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1949年5月,毕业于该系结构工程专业。孙钧出身于书香门第,更兼青少年时期接受过著名学府的系统基础教育,自幼养成了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在大学读书期间受师长熏陶,牢记“要趁年轻求知欲旺盛且又精力充沛,多读几本经典著作,做它几千道习题,以后一辈子受用不尽”,“做学问也要像建造房屋和桥梁,先要有坚实牢固的基础”等教诲,曾潜心攻读S.铁木辛柯(Timoshenko)的著作《弹性理论》、《板壳力学》、《结构稳定与振动》,以及K·太沙基(Terzaghi)的《理论土力学》,蔡方荫的《普通结构学》等经典著作,从中汲取丰富的学术营养,为他后来在土木结构工程领域继续深造和开展学科前沿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949年夏,大学毕业后的孙钧在上海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参加培训,接受马列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革命思想教育。结业后先后在华东航空处研究室和上海市公共房屋管理处担任技术工作。1951年秋,调至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任助教。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又被调至同济大学并升任讲师,从事工程力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由于谙熟俄语,1954年9月他担任了在同济大学工作的前苏联桥梁专家的翻译,学科领域随之改为桥梁结构与施工,后来就留在桥梁隧道教研室工作。其间结合当年武汉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工程建设,曾进行预应力混凝土迭合梁和夹板拱木支架及电热法预应力管柱生产、设计工艺等方面的研究。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初,国家建筑工程部要求同济大学筹办国内高校第一所地下建筑工程专业,孙钧受命组建地下建筑教研室,任教研室主任并晋升为副教授,学科方向转为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并从此开始了他在地下工程学术领域从事教育与科学研究工作的漫长生涯。1980年,晋升为教授。在探索地层奥秘、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这块沃土上,他辛勤耕耘,以累累硕果成长为国内外该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80年代,他历任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和结构工程系主任、校教务处长和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职务。孙钧1960年至1961年,他率领部分教师和首届地下建筑工程专业学生数十人,负责了我国第一座特大型军用地下飞机洞库工程的建设。1965年至1966年,他作为总体设计负责人,主持了上海市第一座地下铁道车站——迄今国内外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气压沉箱工程的勘测和设计工作,并担任上海打浦路黄浦江越江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技术顾问,亲自参与了该隧道备用车道连续沉井的设计工作。70年代,孙钧对我国人民防空工程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仅培养了大批学生,充实了人防工程设计、施工和科研部门的技术队伍,而且为上海市人防工程示范性地规划、设计了多处不同等级的人防样板工程,包括分几批培训技术干部。结合这一时期为数众多的工程实践,孙钧对地下结构设计计算理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进而涉猎地下防护工程抗爆结构动力分析等复杂力学领域。1976年,他在国内率先为进修人员和青年教师开设了“地下结构非线性静、动力问题有限元法解析”、“地下结构粘弹塑性理论”及“地下结构抗爆动力学”等一批新课程和专题讲座,为以后国内这一学科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1980年至1981年,作为访问教授,孙钧去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NCSU)土木工程系进一步探索研究具有国际水平的地下结构学科理论,并搜集了一批宝贵的实验、测试资料以及最新参考文献。回国后不久,他被审批为国内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他作为学科负责人,在同济大学领导的“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两个学科被双双批准为我国首批重点学科,并于1985年批准建立国内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从80年代初开始,他带领教师和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结合近20项重大工程的建设任务和国家“六五”、“七五”、“八五”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以及10多项国家与部委下达的科学基金课题,就发展地下结构流变力学和粘弹塑性理论,以及地下防护工程抗爆动力学等前沿学科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截至1992年底,他个人或与他人合作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试验报告有120余篇,出版专著5部,其中1988 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下结构》上、下册一书,曾在1989 年莫斯科国际书展中被评为优秀图书,并获1992年度国家建筑类优秀图书二等奖。近20年来,他的研究成果已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以及部委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6项,由国外颁发的荣誉一等奖1项,连同其他奖励共约20余次。许多成果经技术鉴定居国内领先地位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91年11月,孙钧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同时,他还兼职许多学术职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建、水利、测绘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与工程学部土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委,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委会专家组成员,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暨中国国家小组主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等等。另外还受聘为长江三峡工程、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国内最长悬索桥)、北京和上海市地下铁道工程等等许多重大工程的技术专家和顾问,以及国内若干所重点大学的名誉教授和国外一些大学的客座研究员。技术成就创建高校第一所地下建筑工程专业在世界各国的文明史上,地下空间的利用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天然洞穴),而现代地下结构工程的大量兴建却仅自20 世纪初才开始。建国初期,我国高校设置有桥梁与隧道工程、采矿工程和水工建筑物等有关专业。50年代末起,国内开始规划筹建各类大型国防和人民防空地下防护工程、地下铁道、越江隧道、水电站地下厂房和各类水工隧洞等等,迫切需要在最具备条件的同济大学创办国内外都还没有过的“地下建筑工程专业”,以培养可以从事上述有关工作的专门科技人才。历史的重任落到了孙钧肩上,他担任了地下建筑工程教研室主任,以后又担任地下工程系副主任和结构工程系主任(地下建筑工程专业划归入结构工程系)。在该学科领域,地下建筑工程交叉融合了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工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岩石力学以及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等学科的特色,属于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创始之初,孙钧举步维艰,对教师们提出了“在战斗中成长”的口号,结合参加国家重大地下工程建设的实践,一面编写新课教材,一面开展科学研究,并筹集经费建立地下结构实验室。他身体力行,除主持学科建设以外,还亲自开设了“地下建筑规划与设计”和“地下特种工程(防护结构)”两门新课,同时招收“地下结构”方面的研究生。到1996年9月为止,该专业已培养本科生1500余人,他本人已培养毕业硕士生25人,毕业博士生28人,出站“博士后”7人,(现在学硕、博士生18人,博士后2人)。这些人才遍布全国各地的勘测、设计、科研、施工和教学部门,已经或正在成长为我国地下工程建设的中坚力量。孙钧十分重视师资培养和学科建设。 孙钧70年代后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孙钧就向全体教师提出了“认真读一本书,在学术上赶上时代发展步伐”的求,并推荐了由C·S·德赛(Desai)编著的《有限元素法引论》。他还将书中内容分成专题,指定教师分工精读后在教研室作学术报告,随后开展讨论。在他的倡导和推动下,教研室的学术空气很快复苏,学术论文年出版数达到30篇以上,学术水平在短期内跃居国内领先地位。在师资力量方面,开始时教研室仅有教师12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4人),80年代中叶发展为3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7人、讲师10人),加上常有约25~30 名在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等较高层次的研究人员,使由他组建并作为学科负责人的教研室与下属的几个学科组逐渐成为人数众多、梯队级配合理、阵容齐整和十分能团结战斗的集体。孙钧常说,“像我们这样的专业,一定要在所有重大研究领域都有人分兵把关,并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教研室设有设备良好的专业实验室,并设有结构工程(地下结构方向)、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隧道方向)、地震与防护工程(地下防护工程方向)以及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共5个硕士学科点,前两个还设有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该专业归属的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两个学科,于1987年都被批准为国家首批重点学科,在国际、国内岩土和地下工程界享有声誉。开拓了地下结构工程力学本世纪60年代,奥地利专家L·V腊布西维兹(Rabcewicz)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用于隧道设计与施工的新技术,简称新奥法(New Austrian Tunnelling Method——NATM)技术。这类技术的基本要点,是依靠由多种量测手段获得的信息对隧洞开挖后围岩的动态进行监控与预测,并据以指导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在支护结构型式上,新奥法技术摒弃了以整体式混凝土衬砌被动地支撑洞室围岩的传统做法,改由适时构筑的柔性、薄壁、能与围岩紧密贴合的锚喷网支护以保护与加固围岩、而又以围岩的自承与自稳能力为主体的天然承载结构,使其能以依靠自身能力保持持续稳定,从而达到省工、省料和降低造价的目的。70年代以来,国内对这类技术逐渐重视,并开始在工程实践中推广应用。孙钧不仅热心关注在国内推广采用新奥法技术, 孙钧而且专心致志于以力学原理对其作出理论解释和制定锚喷支护优选方案的研究,深入探讨施锚区围岩抗剪强度的提高等问题,并在逐步取得成果后,开拓了新的学科分支——地下结构工程力学,使新奥法技术不仅更加完美地应用于一般隧道工程建设,而且适用于大型复杂的地下厂房结构等的设计和施工。在创立新学科分支的过程中,孙钧结合所承担重大工程的设计和研究工作,将岩土力学、工程计算力学、地下结构与施工,以及系统分析与优化理论等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对大型复杂地下工程结构物建立了可考虑不同工况、不同施工受力阶段、逐次分步开挖效应以及相邻洞室开挖优化步骤比选的施工模拟理论,包括制定相应的分析手段和编制程序软件。这一重大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地下结构的理论内涵,而且为现代地下工程实用计算理论的建立、完善并使之走向规范化奠定了基础。有关成果已于“六五”、“七五”和“八五”期间在多处水电站地下厂房、隧洞和矿山井巷工程中被采用,取得了显著的技术与经济效益。在地下结构粘弹塑性理论方面,孙钧对非连续岩体“隧洞围岩——支护系统”的蠕变机理与时效应力重分布,软弱岩体和饱和软粘土的非线性流变属性,渗水岩体中膨胀围压、渗流与蠕变的耦合力学效应及其对围岩稳定性和隧洞支护受力影响等地下结构理论的前沿课题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共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委博士点基金与上海市科委基金课题1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在地下防护结构抗爆动力学研究领域,孙钧对锚喷支护的抗爆动力性能以及坑道、地道结构在核爆冲击波作用下与岩土介质动力相互作用的力学机理与力学分析计算等开展了理论研究,建立了新的分析手段与数值计算方法。这项成果不仅得到广泛应用或纳入规范,而且对该分支学科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为地下工程建设默默奉献的尖兵孙钧历来不做空泛的学问,反对“理论一大套,实际不对号”,他的学风严肃而活泼。他十分重视以理论作指导为地下工程建设事业多做贡献,不仅多次亲自主持重大工程的规划与设计,而且总是结合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科学研究。70年代后期起,孙钧在参与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地下厂房设计研究的过程中,承担了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支护系统的粘弹塑性分析”的研究任务,并以这一工程项目为依托,完成了中国科学院基金项目“非连续岩体地下结构粘弹塑性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1987年组织了部级专家评议,认为这个项目“研究工作学术上有创新,其理论分析部分达到了国际水平,并能注意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80年代中期,他又结合天生桥一级电站的建设,积极承担了水电部“七五”攻关项目“天生桥一级电站导流隧洞全断面开挖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嗣后又陆续接受或承担的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和各类水工隧洞科研咨询任务有:天生桥二级电站、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广州抽水蓄能电站、青海拉西瓦电站、四川二滩电站和云南小湾电站等等。同一期间,孙钧还主持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淮南煤矿软岩井巷预制大弧板支护研制与工业性试验”的研究,所得成果对指导软岩巷道掘进与矿山开采有重要价值。他的地下结构施工模拟与开挖时空效应的力学分析理论还被应用于某大型国防极软岩坑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取得了成功。80年代中期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工程建设逐渐掀起热潮。国内各大城市相继兴建地下铁道、地下车库、地下商城和商业街综合体,孙钧担任了北京和上海市地铁建设的技术顾问,以及迄今国内最大的上海市人民广场地下车库与地下商城工程和全国各地许多重大工程建设的技术顾问。此外,他还亲自主持了青岛市地下铁道合理埋深的研究、江阴长江大桥与过江隧道的比选研究以及广州虎门悬索桥锚碇工程质量评价与工程对策研究等项任务,为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付出了汗水和辛劳。进入90年代以来,他又作为长江三峡工程的外聘专家,为船闸高边坡岩体的局部稳定与闸室的变形控制,多次下川江、攀上子岭而劳碌奔波;为上海宝钢三期工程外港建设在酷暑中伏笔书写研究报告,肩负了一位院士应该挑起的为国分忧的历史重担。数十年来,孙钧跋山涉水地赶赴一个又一个工地,进行现场勘察和调查研究,获取从事研究工作的第一手资料。90 年代初,他曾一年中几次在沪渝航道上奔波,为了成渝一级公路上几座隧道设计方案的比选,为了搞清华荫山大断裂与地下采掘的内在联系,巴山蜀水之间留下了多少他的足迹。为了检查现场测试仪表装置,他曾步入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内数公里,早年还曾踏遍了吉林边塞地区的许多崇山峻岭,深入淮河南北的地下深处逾千米,针对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主意、想办法,最终努力探求他所要求的“最优解”。80年代以来,孙钧在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取得的成果已产生巨大的技术与经济效益。例如他通过对成渝一级公路4座长大隧道运营通风、出入口照明和光过渡设计所作的研究,提出了改用纵向全诱导式射流通风取代横向通风以及采用改善洞口照明的计算机监控以取代洞外光过渡的设计构思,使得仅一座隧道就可为国家节约投资约3000万元。 孙钧兴趣——锲而不舍的动力孙钧取得上述学术成就的原因,他自己认为仅是那么简单而又发人深思:“几十年来,使自己忘我以求、锲而不舍的动力,可说只是‘兴趣’两字。”“因为有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当我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探索学问上的真理时,就会因为有了一股莫大的、自发的热爱情感而痴心、入迷。”“谁也没有要求我这么做或那么做,但老牛不鞭自奋蹄啊!这已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就像每天要吃饭、要睡觉一样。”孙钧还动情地说,“不管学习什么,只要刻苦钻研进去,就会感到知识之广、之深真是浩如烟海,越学越有兴味,钻研与兴趣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样,成功也就在向您招手了。”90年代是孙钧功成名就的年代,虽然他年逾古稀,然而他却仍然兴趣不减当年,还是几十年如一日意气风发地率领学科组全体成员努力攀登新的学术高峰。主要论著1 孙钧,吴逸群.岩土介质中应力波传播问题的有限元法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 孙钧,侯学渊上海地区圆形隧道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土木工程学报 孙钧3 孙钧.地下抗爆结构有限元数值分析的若干课题.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4 孙钧,侯学渊主编.《地下结构》上、下册(专著),北京:科学出版社5 孙钧,章旭昌.软弱断层流变对地下洞室围岩力学效应的粘弹塑性分析.岩土工程学报6 孙钧,汪炳鉴主编.地下结构有限元法解析(专著).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7 孙钧,黄伟.岩石力学参数弹塑性反演的优化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8 孙钧,蒋树屏,袁勇,黄宏伟.《岩土力学反演问题的随机理论与方法》9 孙钧.《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实践》(专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