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陕西师范大学

211
  • 建校时间:1944年
  • 招生简章:共0份简章
  • 院校类型:师范类
  • 所在地区:陕西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介绍:蒋鹏举

▶个人简介蒋鹏举,副教授,山东聊城人。出生年月:1967年2月电子信箱:jiangpengju@snnu.e.cn主修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文献学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介绍:何悦玲

    ▶个人简介何悦玲,女,陕西淳化人,1971年9月24日生。出生年月:1971年9月24日电子信箱:w.yueling@163.com主修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元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介绍:何如月

    ▶个人简介何如月,副教授,博士出生年月:1968年4月电子信箱:heruyue@snnu.e.cn主修专业:古典文学研究方向:古典文学与历史文化毕业学校:陕西师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介绍:郭迎春

    ▶个人简介郭迎春,副教授,博士出生年月:1962年1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毕业学校:四川大学部门编制:辞书研究所▶主要论著《儒佛文化背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介绍:段宗社

    ▶个人简介段宗社,副教授,博士出生年月:1966-3anzongsh@snnu.e.cn专业:文艺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论与文化毕业学校:四川大学▶教育背景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介绍:陈越

    ▶个人简介陈越,副教授。出生年月:1965年4月研究方向:西方文论毕业学校:陕西师范大学部门编制:陕西师大文学院▶科研项目、课题“当代西方文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介绍:昌梅香

    ▶个人简介昌梅香,女,1977.12生,江西吉安人。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方言地址邮编:陕西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710062电子邮箱:changmeixi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介绍:朱鸿

    ▶个人简介朱鸿,教授出生年月:1960年9月研究方向:创作论毕业学校:陕西师范大学部门编制:陕西师大文学院▶教育及工作经历朱鸿1960年农历9月1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介绍:周淑萍

    ▶个人简介出生年月:1964年6月电子信箱:zspcyg@snnu.e.cn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毕业学校:西北大学部门编制:陕西师大文学院现任职务:古典文献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介绍:赵学勇

    ▶个人简介赵学勇(1953—),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2005年执教于兰州大学,期间,1987年任讲师,1992年任副教授,1995年1月任教授。▶任职情况曾担任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兰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所长(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兰州大学学报》主编、编委会主任。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社团、流派,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中国西部文学与文化,比较文学,中外影视文学等领域。2000年聘为博士生导师,至今培养博士生三十余人。▶兼任职位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梁实秋研究学会理事。▶论文1、在历史的反思中探索——近年来沈从文研究述评,文学评论,198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2、中国新文学对自然生命形式的两次呼唤,当代文艺思潮,198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3、鲁迅?乡土文学?“生命”主题,兰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1987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摘登,1993年《中国文学年鉴》对该文评述4、议“五四”文学创作的情绪特征,兰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摘登5、沈从文创作的哲学意识和审美选择,中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摘登6、“五四”精神与当代参与意识,甘肃日报,1989年5月4日7、现代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命题——论沈从文的文化观,吉首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沈从文研究专号)8、20年代乡土文学与现代意识,兰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摘登9、人与文化:“乡下人”的思索——沈从文与福克纳的比较研究,兰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摘登10、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北方论丛,198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11、文明与传统的交战——论沈从文的道德观,甘肃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推荐论文12、论郁达夫创作的忧郁情结,兰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13、文化深蕴中的艺术营造——论周作人的审美观,兰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14、在配套改革中全面提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质量,兰州大学学报,1993年高等教育专辑15、沈从文创作的民俗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年第1期16、论郁达夫的艺术个性,郭沫若研究第11辑(1994年)17、中国现代作家审美研究的突破,江汉论坛,1993年第10期该文收入《国家八·五科研成果汇编》一书18、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综论,兰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19、中国乡土文学:从现代到当代西部海南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20、人与文化:乡下人的追求——沈从文与贾平凹比较论,中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文摘报》专文评述21、吴立昌与沈从文研究,复旦学报,1994年第5期22、当代中国文化“商性”管窥,复旦《大潮》(经济?文化论丛),1994年第3期23、“乡下人”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追求——沈从文与贾平凹创作心理比较,小说评论,199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24、中国现代文化人形象的自我塑造,兰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25、张爱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兰州大学学报,1995年增刊26、沈从文与民俗文化,吉首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沈从文研究》专号27、探寻失落的生命之途,国风,1995年创刊号28、路遥的乡士情结,兰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该文多家刊物述评,延安大学《路遥研究专辑》转载29、守望乡土:经验与悲愤,小说评论,1996年第3期30、文明交汇处的痛苦,社会科学探索,1996年第4期31、论新时期作家的自我意识及其演变,当代文坛,1997年第2期32、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探索——张承志研究评析,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33、办特色教育抓实践培养创国内一流硕士点西北高等教育,1997年第1期34、鲁迅研究中的儒学阴影,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该文引起广泛注目(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以较长篇幅述评)35、反抗危机者的史学背影——前期“新写实”批评的一种再思考,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36、文学史意义的失构—“新写实”与五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第1期37、自然?生命?历史,读书,1999年第第3期38、表现于洒脱背面的沉重——〈朝花夕拾〉与〈文化苦旅〉的精神联系,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39、审美遇合:东方的美丽与悲郁——沈从文与川端康成比较研究,飞天,200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40、中国文学的本土化意义及前瞻,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4期41、重读20世纪50年代小说经典,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42、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处境,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43、九十年代的西北乡土小说,光明日报,2002年5月8日44、“先锋”的堕落——重读残雪的小说,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45、历史的重创与现实的悲伤,甘肃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46、论张承志的精神个性,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47、全球化时代的西部乡土小说,唐都学刊,2003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48、左翼文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论纲(上)(下)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2期连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6、7期转载49、《大漠祭》读法几种,小说评论,2003年第1期50、乡土文学的走向与选择,小说评论,2003年第2期51、重话20世纪“红色经典”,小说评论,2003年第5期52、传统批评理念的现代表现——沈从文文学批评的审美特征,文艺研究,2003年第6期53、1990年代:走向叙事自觉时期的短篇创作,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54、30年代的都市想象与叙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55、片面的深刻――论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吉首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56、毕飞宇论――兼谈90年代文学现象,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1期57、“方法”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58、审美生成与本土化特征,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59、西部小说:概念、命名及历史呈现――当代西部小说与西北地域作家群考察之一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60、鲁迅、茅盾比较研究的重要突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3期61、论西部作家的文学精神,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4期,《新华文摘》辑目62、主体意识、“本土化”与文学超越――当代西部小说与西北地域作家群考察之二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63、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中国考试,2005年第6期64、巴金的启蒙主义思想―《随想录》精神指归读解,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2期65、革命叙事与史诗性追求的成功与缺失――从《创业史》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西部小说,唐都学刊,2006年第1期66、“文学中心”的转移与当代文学“新方向”的确立,山西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67、《新青年》?新世纪?新文学,江汉论坛,2006年第1期68、家族文学研究的攻坚之作,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69、消费时代的文学经典,文学评论,2006年第5期70、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处境和命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21期辑目《文学评论》2006年第5期论文述要71、当代文学中的非常态视角叙事研究——以《尘埃落定》《秦腔》《我的丁一之旅》为个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72、跨学科视域中的当代文学期刊研究,光明日报,2007年6月16日73、地域文化与西部小说,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新华文摘要点文章辑目74、鲁迅杂文研究十年,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12期转载75、新世纪文学中对失“根”者的叙事,文艺争鸣,2007年第12期76、“汉学热”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术月刊,2008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0期辑目,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77、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研究述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5期78、叙事学视阈中的鲁迅阐释,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12期79、路遥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坛,小说评论,2008年第6期80、生态文明意识中的西部小说,兰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81、书写“无须厄运特殊拨弄的悲剧”——比较沈从文与张爱玲对“存在”的探询,人文杂志,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5期转载82、一部近乎被遗忘的史诗——《复仇的火焰》的双向解读,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83、“五四”新文学的启蒙指归与当代底层写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北京大学“纪念五四九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4期述评文章,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登(2009、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1期(总第73期)64-66页转载84、论中国西部电影的文学改编,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85、非抒情时代的抒情文学----30年代抒情小说论,文学评论,2010年第1期86、论长安文化精神对当代秦地作家的深层影响,人文杂志,2010年第2期收录《长安学术》第1辑(商务印书馆2010年11月版,上海《社会科学报摘录》87、转折?构建?流变——论中国当代文学“新方向”的确立及历史实践,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88、近年来甘肃城市小说的发展现状,小说评论,2010年第3期89、和而不同: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寻根”现象与审美取向,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90、试论陕西当代小说创作的地域文化特色,山西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91、扩展历史文化视野提升西部文学品格,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25日92、1979-2009:沈从文研究的几个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6期93、文学文化学视域中的作家研究,文学报,2010年10月21日94、重新认识“延安文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延安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95、地理的空间与文学的意象——以贾平凹小说创作为例,人文地理,2011年第2期96、“新生代”都市小说中生态美的缺失与重构——以邱华栋的都市小说为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97、新世纪:“底层叙事”的流变与省思,学术月刊,2011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转载98、“美丽总是愁人的”——《边城》的悲剧诗学解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9期99、延安文艺与当代文化建设,陕西日报,2011年8月22日100、经典的剥蚀:“柳青现象“的文学史叙事及反思,当代文坛,2011年第4期101、欲望的纵情与狂欢——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欲望叙事,兰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102、“老土地”的当代境遇及审美呈现——路遥与中国传统文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103、延安文艺研究:历史重评与当代性建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8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12年第16期全文转载104、延安文艺的大众化:历史实践与当代启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5月28日“全国社科规划办网站”五月三十号“社科文库”“人文”一栏全文转载,人民网“理论版”2012年5月30日全文转载105、延安文艺与现代中国文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2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2013年4月26日106、论新世纪延安文艺研究的进展及其趋向,江汉论坛,2012年第9期107、再议被文学史遮蔽的路遥,小说评论,2013年第1期108、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论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3年第9期辑目109、当代西部小说的三大主潮,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110、天地之宽与女性解放——延安女作家群述论,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0期全文转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10期转载111、人性的建构与解构——沈从文与张爱玲比较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9期4112、对“民国文学”研究视角的反思,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1月1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学坛新论”,2013年11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在线,2013年11月1日“热点文章”,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要览?阶段成果(2013)113、“视角”的限制与“边界”延展的困境——对于“民国文学”构想及其研究视角的思考,厦门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著作1、《沈从文与东西方文化》,赵学勇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初版,2005年1月(修订版)2、《中国现代作家与东西方文化》,参著(吴小美等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历史与现状》,参著(王瑶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4、《沈从文名作欣赏》,参著(赵园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年版(多次再版)5、《新文学与乡土中国—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与西部文学研究》,赵学勇等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6、《生命从中午消失—路遥的小说世界》,赵学勇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7、《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纲》,参著(徐瑞岳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8、《文化与人的同构——论现代中国作家的艺术精神》,赵学勇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9、《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主编,教材,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多次再版)10、《现代中国文学精品文库》(大型文库),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11、《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教材),雷达赵学勇程金城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多次再版,高校文科通用教材)12、《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资料》,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13、《中国电影简史》,编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多次再版)14、《外国电影简史》,编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多次再版)15、《革命·乡土·地域――中国当代西部小说史论》,赵学勇、孟绍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山西教育版社,2009年2月版,中国西部文学艺术与文化研究丛书(主编)16、《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李继凯赵学勇王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11年7月版17、《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7—2010)精编本,参著(朱栋霖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版18、《守望·追寻·创生∶中国西部小说的历史形态与精神重构》,赵学勇、王贵禄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版▶项目1、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与西部文学研究,国家教委青年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990-1992,已完成2、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研究,横向,人文社会科学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已完成3、自学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关系研究,甘肃省教育厅,已完成4、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传播与影响研究,横向,西安交通大学,已完成5、当代西北地域作家群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ZW049,2004.5-2006.12已完成,鉴定等级(良好)证书号:200804046、世纪之交的甘肃文学研究,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2005.9-2006.9,已完成7、当代陕西作家的文学接受与史学评价现象研究,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08K0012008.9-2009.6,已完成8、中国西部文化与文学艺术研究,兰州大学“985”工程重点项目,2003-2006,已完成9、中国西部小说的历史形态与精神重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09-2011,09FZW013,已完成10、参与项目:教育部“马工程”首批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批准号:09JZDMG00111、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1、10开始)11&ZD113▶获奖1、中国新文学对自然生命形式的两次呼唤兰州大学,1986,首届青年教师优秀论文奖2、在历史的反思中探索兰州大学,1987,青年教师优秀论文一等奖3、沈从文研究1979--1989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4、现代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命题甘肃省委,1992、10,社科优秀成果奖5、在配套改革中全面提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质量兰州大学,1992、12,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6、在配套改革中全面提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质量甘肃省政府,1993、4,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7、办特色教育抓实践培养创国内一流硕士点兰州大学,1997、1,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8、办特色教育抓实践培养创国内一流硕士点甘肃省政府,1997、5,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9、生命从中午消失-----路遥的小说世界甘肃省委、省政府,1997、5,甘肃省第五届社会科学“兴隆奖”三等奖10、府特殊津贴(98)3600106号国务院,1998、411、文化与人的同构-----论现代中国作家的艺术精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2002、11,第八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2、更新教育观念,立足教学实践,优化《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兰州大学,2003、9,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3、左翼文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论纲甘肃省教育厅,2004、7,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14、左翼文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论纲甘肃省委、省政府,2005、4,甘肃省第九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5、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处境和命运陕西省政府,2009、11,陕西省第九次社科成果三等奖(证书号06-08-09-3-C098)16、革命·乡土·地域—中国当代西部小说史论陕西省教育厅,2011、6,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编号:wx46)17、革命·乡土·地域—中国当代西部小说史论陕西省政府,2012,陕西省第十次社科成果(著作)二等奖(证书号:09-10-10-2-3624)18、守望·追寻·创生:中国西部小说的历史形态与精神重构陕西省教育厅,2013、5,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编号:WX15)19、守望·追寻·创生:中国西部小说的历史形态与精神重构2013年,陕西省第十一次社科成果(著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