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首都儿科研究所

  • 建校时间:1958年
  • 招生简章:共0份简章
  • 院校类型:医药类
  • 所在地区:北京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2020年首都儿科研究所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通知

2020年首都儿科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已经结束。根据历年首都儿科研究所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时间推定,2020年首都儿科研究所复试分数线预计于3月中旬公布。请广大考研同学密切关注2020年考研

  • 2019年首都儿科研究所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通知

    2019年首都儿科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已经结束。根据历年首都儿科研究所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时间推定,2019年首都儿科研究所复试分数线预计于3月中旬公布。请广大考研同学密切关注2019年考研

  • 2018年首都儿科研究所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通知

    2018考研初试结束后,初试成绩查询及2018年首都儿科研究所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时间成为考生关注的重点。首都儿科研究所不属于34所自主划线院校,根据往年首都儿科研究所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时间推定,2

  • 2017年首都儿科研究所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通知

    2017年首都儿科研究所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时间:预计于3月中旬公布(据:往年首都儿科研究所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时间推定)。首都儿科研究所不属于34所自主划线院校,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参看考研国

  • 首都儿科研究所2016年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通知

    2016年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生考试已经结束。根据历年首都儿科研究所复试分数线公布时间推定,2016年首都儿科研究所复试分数线预计于2016年3月中旬公布。请广大考研同学密切关注考研网:20

  • 首都儿科研究所2015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通知

    2015年首都儿科研究所考研复试分数线参照全国考研复试分数线,预计2015年考研复试全国分数线于2月下旬公布。请广大考研同学密切关注考研网:2015年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暨复试全攻略专题,

  • 2011-2013年首都儿科研究所考研复试分数线

     年份学院名称专业名称总分政治/科目一外语/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

  • 首都儿科研究所2014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通知

            2014年首都儿科研究所考研复试分数线参照全国考研复试分数线,预计2014年考研复试全国分数线于3

  • 首都儿科研究所2009年招生导师情况介绍

     2009年首都儿科研究所招生导师情况介绍 一、           基础组钱渊,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病毒研究室主任,北京感染与免疫中心实验室副主任。19

  • 2008年首都儿科研究所招生导师情况介绍

    2008年首都儿科研究所招生导师情况介绍一、基础组钱渊钱渊,女,1951年出生于上海,曾就读上海市向明中学,1969年作为知青在吉林省梨树县当农民5年。1973年到吉林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1977年毕业后在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儿科从事临床工作。1982年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后留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于1983年改为现首都儿科研究所)病毒研究室工作至今。期间曾于1988年至1991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变态反应与感染性疾病研究所任VisitingAssociate,1998年至1999年在美国Ohio州立大学任VisitingScientist。现任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病毒研究室主任,北京感染与免疫中心实验室副主任;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医学病毒学组副组长;卫生部流感专家组成员;美国病毒学会FullMember;病毒学报、中华儿科杂志、国际病毒学杂志、中国儿科循证医学杂志等专业杂志编委。曾任两届中华医学会理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儿科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主要学术贡献:在国际上首次建立C组轮状病毒的基因文库,并确定主要结构蛋白的编码基因,此工作被国外文献广泛引用。发现了一个新的轮状病毒的VP4基因,被国际公认为新的VP4型别,被国外学术杂志广泛引用,并被美国1996年再版的病毒学专著“FieldsVirology”及Dr.Kapikian主编的“ViralInfectionsoftheGastrointestinalTract”引用;在国内首先发现G9型轮状病毒的感染,在北京暴发流行的成人腹泻中发现非A组轮状病毒。在国内首先进行了人杯状病毒的血清抗体调查,此项工作被2001年再版的“FieldsVirology”引用。进行了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监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在国内首先发现了一种新的呼吸道病毒—人偏肺病毒。对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的检测技术平台在2003年北京暴发的SARS的鉴别诊断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她所领导的病毒研究室被北京市卫生局选为SARS和禽流感的网络实验室,她本人被选为北京市防控SARS和禽流感的专家组专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参加5部专著的编写。因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研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贰等奖;因轮状病毒的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贰等奖、壹等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研究奖儿科消化专业一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科委的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曾获国家和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享受政府津贴。目前的研究重点为儿科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为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张霆张霆,男,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生物化学和营养学,1978年毕业于安徽皖南医学院医疗专业,1980年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儿科免疫专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首都儿科研究所生化免疫研究室工作至今。期间于八十年代末赴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儿科研究中心,进行访问和进修工作两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自2001-2006年承担国家973项目子专题(中国人口出生缺陷的遗传和环境的可控性研究),课题名称:重要出生缺陷的环境危险因素和干预基础研究,课题编号:2001CB510305,在我国出生缺陷高发区开展了出生缺陷的人群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分析了主要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和特征;应用空间分析技术及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和手段,重点分析了地理环境因素与出生缺陷之间的病因关联;从营养和生化代谢等角度,探讨了一碳单位代谢与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的关系及其发生机理,初步建立了营养素相关代谢产物的检测技术,同期建立了代表性地区的儿童出生质量与环境因素综合研究信息平台及共享资源库。吴建新吴建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物化学研究室主任,儿科学学科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领域儿童相关疾病的分子标识物识别及发病机理的研究。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89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1995年至1996年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中心,从事细胞移植研究。1997年至2000年在美国肯塔基大学从事基因分子生物学及DNA错配修复机理的研究,DNA修复基因的定位及基因表达水平与疾病的关系研究。目前,主要承担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课题(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出生缺陷相关发病机理,儿童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分子标识物的识别及部分疾病的发病机制。宋昉宋昉,女,研究员,首都儿科研究所遗传研究室主任,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4年赴日本大阪城市大学进行儿童遗传病的访问交流。从事儿科遗传研究20年。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遗传学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遗传专科学会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医学遗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委员等。80年代主要研究染色体病、新生儿代谢病筛查以及先天畸形的病因学等;90年代开始应用医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突变和产前诊断;2000年以来对遗传病的研究深入到突变基因谱、致病机理、基因突变与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等研究。承担和参加的研究项目:十.五攻关项目、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八.五攻关项目、863高技术项目、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材基金项目、北京市卫生局基金等近二十项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和国内核心刊物论文30余篇。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至2008年培养和协助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6名。其中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5名,在读2名。牛勃牛勃:男,1959年9月生。医学博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基因表达调控、肿瘤生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事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工作15余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整理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被山西医科大学授予山西医科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另外,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创造了一整套培养新方法,立足科研,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复核型人才,注重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操作及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广大研究生的认可和好评,目前,已经培养博士及硕士30余人,其中,在国内一流研究所10余名,国外9名,有部分研究生已经成为该领域的骨干专家。现任学术及行政职务:n首都儿科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n中国科学院R&D中心首席科学家n国家“863”计划819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人n中国保健食品协会理事会副主任n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n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北方生物诊疗中心主任n《中国药物与临床》杂志编委n山西省新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n山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及成果:目前,承担国家863项目三项,其中一项为项目首席主持人;参与国家计委重大产业化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项;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基金二项;主持山西省计委重大产业化工程一项;承担其它省部级项目15项。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专著2部。指导、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名。二、公卫组戴耀华戴耀华,女,出生年月:1945年11月12日职务:中国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导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职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团体及社会兼职:1、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及青少年卫生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2、国际防痨和肺疾病协会委员3、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4、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5、《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副主任编委6、《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委7、《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编委8、《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编委国际证书: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培训,1990年马尼拉WHO急性呼吸道感染临时顾问,1995年老WHO西太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病控制研讨会临时顾问,1996年北京WHO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师资培训班,1997年马尼拉WHO儿童疾病综合管理计划和改编顾问培训班,1999年日内瓦WHO婴幼儿与孕产妇死亡率监测研讨会顾问,2000年云南WHO儿童与青少年卫生和发展就业前培训临时顾问,2002年吉隆坡WHO西太区第二次IMCI研讨会临时顾问,2003年马尼拉WHO西太区儿童生存策略研讨会临时顾问,2004年马尼拉WHO西太区婴幼儿喂养研讨班临时顾问,2004年马尼拉代表性著作:《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母乳喂养》、《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标准病例管理》《儿童优育咨询》、《0-6岁儿童养育图解》科研成果:《农村儿童生存水平研究和干预》,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急性呼吸道感染控制规划的健康教育研究》,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誉: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总工会“先进工作者”,获爱国立功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授予的“全国妇幼卫生先进工作者”陈博文陈博文男,1962年9月出生,1984年7月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公共卫生系,1989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学位,1996年加拿大MCGILL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卫生与发展研究室主任,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管理委员会委员、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励基金办公室主任,中国麦当劳叔叔之家慈善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医院协会理事,中国医院协会妇幼保健院管理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委员。曾作为主要设计人员参与研究制定了“急性呼吸道感染标准病例管理方案”、“农村社区儿童疾病综合管理方案”和我国“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控制全国规划”;负责主持制定了《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北京市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北京市区域医学中心配置规划》,《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编写出版《家庭医生管理》、《婴儿家庭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等12部著作;作为项目负责人领导我国科技部与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合作项目“我国农村地区儿童肺炎死亡危险因素和干预策略研究”和“促进中国城市社区卫生策略计划”等国际合作项目,并担任“中国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转变可行性研究”,“2008年北京典型社区奥运健康遗产研究”,“重大疾病预防和控制适宜技术规范研究”,“重大疾病预防和控制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和中远期效果评估研究”,“社区妇女和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规范”等“十五”攻关、“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发基金项目以及卫生部、北京市科委基金项目的课题负责人。1997年回国至今,先后获得科研资助经费1100余万元。曾先后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四项和2002年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2004年北京市科普先进工作者。米杰米杰,博士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研究员,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硕、博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医学学士;1998年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1997年3~8月、1999-2000年在英国医学研究会(MRC)南安普敦大学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10-11月应邀为美国杜克大学(DukeUniv.)人口学研究所访问教授,2005年11月-2006年2月应邀为美国霍普金斯大学(JohnsHopkinsUniv.)公共卫生学院访问教授,2007年3-4月应邀为英国伦敦国王学院(King’sCollegeLondon)医学院访问教授。目前社会兼职:国际高血压学会(IHS)委员,北美肥胖学会(NAASO)委员,国际健康与疾病发育起源学会(DOHaD)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儿童健康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疾病预防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委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编写组核心成员;《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国中西医杂志》、《中国医学研究杂志》编委;《Lancet》、《LancetNeurology》的流行病学/统计学同行评审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同行评议人。从事儿童肥胖、代谢综合征、健康和成人疾病发育起源等领域研究。从1994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心血管病的胎儿期发育起源”研究,重点研究胎儿生长发育对成年罹患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的影响和预测作用;2000年开始从事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的遗传易感性研究,目前重点从事儿童青少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趋势、临床特征、分子机制和人群干预研究,以及儿童青少年发育、健康和疾病的评价指标和标准的研究。2000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项目、北京市科技重点项目、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课题共16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16篇;撰写7部学术专著;获199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博士论文奖,1999年北京市科技进步贰等奖,2001年、2007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基金资助2次,北京市卫生局“十百千”人才工程资助,第十四届全国儿科大会优秀论文贰等奖,等;2006年列入Asia/PacificWho’sWho,VI,P429,2006。三、临床(科研型)李龙一、简历1980-1990中国医科大学儿科系医学学士、小儿外科硕士、住院医师1990-2001.6北京儿童医院博士,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教授,教授1995.6-1995.10英国伦敦儿童医院(GreatOrmenStreetHospital)访问学者1999-2000香港大学玛丽医院高级访问学者(VisitingScientist)2000-2001日本顺天堂大学小儿外科和东京大学肝移植外高级访问学者2001.7-2005.9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2005.10--首都儿科研究所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二、已取得的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1)发现肠重复畸形的血运分型,并发现肠壁两侧系膜直动脉的双重血运支配现象,以上结果应用于临床探索出单纯切除重复畸形肠管而保留主肠管的手术治疗肠重复畸形的新术式,手术取得全部成功。2)提出巨结肠性肠炎是肠黏膜内Cdx1和Cdx2基因先天性缺陷所致的观点;以此理论为指导,探索出经肛门直肠黏膜彻底和内括约肌大部切除手术,降低了术后肠炎发生率为2.6%(其他学者20-50%)。3)发现排便感受器的种类,定位和发育特点,提出了排便感受器多元论观点,发现肛门直肠畸形肛门周围神经末梢和骶髓所存在的形态和神经元数量的异常改变;探索出张力-应力诱导肛门组织生长的方法;应用以上原理成功探索出治疗肛门直肠狭窄,一穴肛畸形和肛门直肠畸形术后便秘的新方法。4)建立肝脏和胰腺畸形和小儿部分肝移植的可靠动物模型;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异位是先天胆总管囊肿的重要病理改变,提出了肝憩室发生异位是其病因的新观点;以上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探索出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彻底切除及肝管与空肠Roux-Y吻合手术。目前该方法在国外只有个案报告,本组68例为世界上最大的一组报告。5)成功开展了11次临床小儿肝移植手术,几乎包括了目前国际上所有的小儿肝移植术式,建立了国内唯一的小儿专业肝移植队伍。在婴幼儿肝移植领域,国际上首次成功开展了婴幼儿的割离式肝移植术式和右后叶肝移植术式。6)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小儿腹腔镜治疗新生儿、普外和泌尿畸形手术,在治疗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共发表论文170余篇,SCI论文19篇,他引49次;近5年发表论文共计90余篇,其中SCI论文11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计划课题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三、临床工作能力临床经验丰富,熟练小儿腹腔镜技术,熟练小儿腹部复杂疑难病诊断和治疗(包括先天巨结肠,肛门闭锁,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门脉高压,肝巨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和胰头肿瘤切除等),有领导开展小儿肝移植工作的经验。四、正开展研究工作方向: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一项,北京市科委科技攻关课题一项;北京市首都医学科研发展基金一项。1、胸、腹腔镜治疗小儿消化道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2、2、小儿肝移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