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 建校时间:1864年
  • 招生简章:共9份简章
  • 院校类型:综合类
  • 所在地区:山东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导师介绍:林忠军

林忠军,男,1960年出生,山东莱阳人,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周

  •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导师介绍:刘玉建

    刘玉建,1961年4月生于山东文登市。1982年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198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2年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现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

  •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导师介绍:刘大均

    刘大均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周易学会会长通讯方式E-mail:sdliudajun@126.com主要研究方向易学

  •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导师介绍:王新春

    王新春,男,1965年生,山东胶南人。现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

  •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导师介绍:丁原明

    丁原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所在硕士点、博士点为中国哲学,专业方向为道家与道教,并为该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学历哲学硕士山东大学1982历史学

  •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导师介绍:单提平

    单提平,男,汉族,1975年12月26日出生,中共党员。原籍山东淄博。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马克思主义文献学及政治哲学研究。1994——1998年,就读于

  •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导师介绍:商逾

    商逾,1963年生,陕西西安市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哲学博士,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2006年10月到2007年10月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访学,进修法兰克福学派。

  •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导师介绍:姜涌

    姜涌,1963年4月生于山东龙口1981年9月至1985年6月在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学习,1985年7月毕业留校至今。1986年9月被聘为助教。1989年9月至1992年6月在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导师介绍:何中华

    何中华,男,1962年7月生,山东莒南人,中共党员。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人学学会理事、山东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价值论研究室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在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哲学观、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研究等领域进行探索,提出了某些有进一步讨论价值的问题,并得出自己的初步结论,引起了学界较广泛的关注。主要学术贡献:(1)提出建立哲学学体系的构想,并在元哲学领域进行探索,对于哲学的形上学本性、哲学视野之独特性、哲学比较的方法论原则等问题做了深入考察。(2)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内涵进行诠释,从哲学观高度“重读马克思”,力图以实际的运思超越“回到马克思”与“告别马克思”的路数,从辩证法和现象学的内在结合上寻找马克思哲学意蕴得以展现的可能性。(3)揭示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的绝对性和超验性,把它同人的存在联系起来考察,给出了价值范畴新定义,为突破经验论思维方式的桎梏提供有启示意义的借鉴。(4)对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理论本身进行反思,注重对“发展”和“现代化”范畴的形上学前提的,探究在市场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的存在方式及其命运,重思社会发展的存在论含义。(5)考察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提出“互斥论”和“划界说”,引起学术界的争论,在客观上促进了有关研究的深化。(6)从哲学角度阐释可持续发展理念,分析它在实践和理论上面临的难题,凸显问题症结,清算前提和预设本身,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进展。自1981年以来,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学术月刊》、《天津社会科学》、《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290余篇,出版《哲学:走向本体澄明之境》(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社会发展与现代性批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重读马克思——一种哲学观的当代诠释》(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等著作。有些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各有关专题、《高等学校人文学术文摘》等刊物转(译)载,并被多种文集收录;有些论点收入《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哲学年鉴》、《中国社会学年鉴》等工具书,并被多种学术专著和论文援引,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预期今后研究的重点主要是:(1)重新诠释马克思哲学观,以期对中国当代哲学的建构提供有益借鉴;(2)对现代性进行批判性的反省,以利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选择;(3)回归中国古典思想,内省式地体认哲学意义上的“中国经验”,以便在文化源头上汲取智慧并得到启迪。自1988年以来,为本科生开设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社会发展理论"、"哲学专题"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现代化理论研究"等课程,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科研成果曾3次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获得三等奖:另外还获得山东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次。1993年被评为山东大学首批青年学科带头人:同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1996年获山东大学首届"柯利德奖教金":1997年获第二届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被中共山东省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飞去XX3年获"山东大学杰出青年奖励基金":2000年8月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1年1月入选山东省社会科学人才库首批成员:2001年1月受聘为山东大学首批关键岗位教授。*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导师介绍:刘陆鹏

    刘陆鹏(笔名鲁鹏),男,汉族,1955年9月生。出生地:山东青岛。祖籍:山东荣城。1974年参加工作,1982年7月山东大学哲学系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