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 建校时间:1864年
  • 招生简章:共9份简章
  • 院校类型:综合类
  • 所在地区:山东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导师介绍:郑凤兰

新闻传播学 郑凤兰教授详细资料:研究方向及学术专长新闻学与影视文化研究历年来代表性学术论著(3-5项)《电影文

  •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导师介绍:耿建华

    新闻传播学 耿建华教授详细资料:研究方向及学术专长中国当代文学,当代诗歌,新闻学。历年来代表性学术论著(3-5项

  •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导师介绍:张志庆

    张志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简介:张志庆,男,1961年9月生于青岛,文学博士。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

  •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导师介绍:岳立静

    汉语言文字学 岳立静教授详细资料:研究方向及学术专长方言学、语法学、方言历史比较研究历年来代表性学术论著(3-5项)

  •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导师介绍:王新华

    王新华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简介:王新华,男生于1960年1月。1976年8月参加工作。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获副教授职称。兼任山东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音

  •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导师介绍:杨振兰

    汉语言文字学 杨振兰教授详细资料:研究方向及学术专长现代汉语;现代汉语词汇学历年来代表性学术论著(3-5项)

  •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导师介绍:吉发涵

    汉语言文字学 吉发涵教授详细资料:研究方向及学术专长汉语史/中国古代文化史、古人名字、称谓研究  、 名物训诂研

  •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导师介绍:唐子恒

    汉语言文字学 唐子恒教授详细资料:研究方向及学术专长汉语词汇学、语法学及古籍整理历年来代表性学术论著(3-5项)

  •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导师介绍:徐超

    汉语言文字学徐超教授详细资料:研究方向及学术专长文字学、训诂学、书法学。学术研究致力于文字、音韵与训诂的沟通,文字学与书法学的沟通,文字训诂学与书法文化学的沟通。历年来代表性学术论著(3-5项)1.《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台湾五南图书有限公司1998年)2.《贾谊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二人合作)3.《全国通用书画等级考核教程——书法》(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二人合作)4.《古汉语语法》(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年)5.《礼记》(编译,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年)2000年以来出版著作、发表论文等科研成果情况(详细注明成果名称、出版社或刊物名称[注明是否CSSCI来源期刊]、出版或发表时间、卷期、成果字数、作者位次、成果类别〔特类、A类、B类、C类〕)2000年以来出版著作:1.《全国通用书画等级考核教程——书法》(文化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书画考级中心审定教材,二人合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2.《古汉语语法》(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年)3.《当代山东书法家辞典》(副主编,南海出版公司2004年)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法》(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初审通过。主编、撰稿。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年)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篆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初审通过。主编。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年)6.《<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法>教辅教材》(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年)2000年以来发表论文:1.《独好修以为恒》(《中国艺术报·东方艺苑》2000年4月7日)2.《遗憾太多难珍藏》(《中国艺术报·东方艺苑》2000年8月11日)3.《养根而俟实,加膏以希光》(《大众日报》2000年1月22日)4.《高标独立,古籀重辉》(收入《山东省书法理论讨论会论文集》,黄河出版社2000年,《书法导报》2002年3月6日、3月20日转载)5.《书学理论工作者的综合文化修养》(《书法》2001年第5期)6.《蒋维崧教授耄耋之年受大任》(《大众日报》2001年10月18日)7.《曾子的伦理思想》(《曾子及其里籍》,中华书局2001年9月)8.《<以学驭书>的对话》(《书法报》2002年2月18日)9.《异域同芳是书法》(《书法导报》2002年11月13日)10.《应该重视书法文化教育》(第三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会议论文,《书法之友》2002年第8期转载)11.《针对成人教育特点,改革训诂学教学》(《中国成人教育》2002年第6期)12.《喜读〈訄书详注〉》(《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13.《应该加强本土文化的意识》(《书法导报》2002年11月27日)14.《应该加强保护文化资源的意识》(《书法导报》2002年12月4日)15.《借来“清”字说峻翁》(《光明日报》2002年12月5日)16.《启功先生赞成书法写汉字》(《汉字文化》2003年第1期)17.《对〈“铭”字文化溯源〉的补充意见》(《汉字文化》2003年第2期)18.《蒋维崧谈书法创作》(《书法报》2003年2月10日)19.《以学驭书一硕儒》(《山东书法百家》,学苑出版社2003年)20.《〈诗疑辨证〉提要》(《诗经要籍提要》,学苑出版社2003年)21.《〈诗说〉提要》(同上)22.《〈九经古义·毛诗〉提要》(同上)23.《〈白鹭洲主客说诗〉提要》(同上)24.《〈诗传诗说驳议〉提要》(同上)25.《〈毛诗写官记〉提要》(同上)26.《〈六家诗名物疏〉提要》(同上)27.《启功·蒋维崧·书法人才与学科建设》(《启功先生书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3年)。28.《山东书法界同仁追念邹振亚》(《中国书法》2003年第8期收录)29.《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评选评委笔谈》(《中国书法》,2004年第3期收录)30、《读鉴斋》(收入《甲申小集》,华夏翰林出版社2004年)31、《人格道德的修养》(《齐鲁晚报》2005年7月31日)32、《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追忆启功先生之一》(《山东大学报》2005年7月26日)33、《通过大字报认识的老师》(《山东大学报》2005年8月16日)34、《贵为帝胄 贫为草民》(《山东大学报》2005年8月23日)35、《幽默人生幽默艺术》(《山东大学报》2005年8月31日)36、《形义密合的汉字》(《山东大学报》2005年9月6日)37、《仁慈为怀广施博爱》(《山东大学报》2005年9月13日)38、《借形标音的汉字》(《山东大学报》2005年9月27日)39、《书法表现的汉字》(《山东大学报》2005年11月15日)40、《挽启功先生联2则》(《中国书法》2005年8期)41、《<蒋维崧书法集>出版说明及后记》(《蒋维崧书法集》,中华书局2005年10月)42、《学垂典范艺壮国光》(《书法导报》2005年11月23日,收入《蒋维崧教授纪念文集》,齐鲁书社2008年)43、《与书家商讨错别字问题》(《2005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书法论文集》,北京出版社2005年)44、《书法学科建设需要多种学科支持》(中国书法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论坛论文,文物出版社2005年)45、《蒋维崧教授九十华诞暨执教六十六周年学术讨论会发言摘要》(《中国书法》2006年第2期)46、《论古代书学思想千字文二则》(《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47、《人琴已渺风范长存》(《山东大学报》2006年8月29日)48、《宝贵的馈赠》(《联合日报》2006年8月7日)49、《蒋维崧先生的境界和气象》(《城市信报》2006年8月4日)50、《又哭书坛失巨星》(《先锋》2006年9月,收入《蒋维崧教授纪念文集》,齐鲁书社2008年)51、编辑山东大学书法艺术研究中心出版《文字训诂与书法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并撰写《前言》(齐鲁书社2006年)。52、《启功先生和我们一起办板报》(《山东商报》2007年6月)53、《挥毫留大雅论艺有真经》(2007年9月12日《山东大学报》,收入《蒋维崧教授纪念文集》,齐鲁书社2008年)2000年以来承担项目情况(名称、批准单位、立项起止时间、立项批号、结项编号、本人位次)1.1999年—2002年:《历代书法论著汇释》,独立,省古籍整理项目,代码:110700100199882.2003年—2005年:《山东出土青铜器铭文书法研究》,第一,省古籍整理项目,代码:110700055202042000年以来成果获奖情况(成果名称、授奖单位、获奖名称及等级、获奖时间、本人位次)及产生社会影响的情况1、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文联系统“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2、《全国通用书画等级考核教程——书法》,2005年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2005年被评为山东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教师.4、被评为2003-2005年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5、2006年被评为山东大学优秀共产党员。6、2006年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二等奖。7、2007年获山东省书协学术研究贡献奖。目前正在进行的专题研究情况及近期(3—5年内)的科研计划1、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理论及其应用2、书法文化学3、书法文字学4、古文字书法学5、蒋维崧书法研究*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导师介绍:盛玉麒

    盛玉麒汉语言文字学简介:1948年10月生,1984年12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教授,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文科CAI(12人)专家组成员、新加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