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 建校时间:1896年
  • 招生简章:共13份简章
  • 院校类型:综合类
  • 所在地区:四川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罗祥林

姓名:罗祥林性别:男职称:教授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罗祥林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俄罗斯莫斯科精细化工学院获博士学位,于2000.01.~2003.02在以色列

  •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赵长生

    赵长生,男,1970年5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最高学位博士,最高学历博士后。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1987年9月~1991年7

  •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刘习奎

    姓名:刘习奎性别:男职称:教授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1:大分子自组装与超分子聚合物2:聚酰亚胺与高性能聚合物材料3:功

  • 四川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导师介绍:王东杰

    王东杰,男,1971年6月出生,河南濮阳人,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博士学位,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所在系、室: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 四川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导师介绍:何一民

    何一民,男,生于1953年,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大学211重点学科群学术带头人国务院特

  • 四川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导师介绍:陈廷湘

    陈廷湘,男,1948年11月出生,博士,现任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个人主要简历:1972-1977在彭州市楠木公社任团委书记,楠木中学

  • 四川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导师介绍:彭裕商

    彭裕商,男,1949年9月出生,历史博士,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经历:1978年──1981年四川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导师:徐中舒1982年5月获得历史硕士学位1981年──1985年四川大学历史系讲师1985年──1988年四川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导师:徐中舒1988年10月获得历史博士学位1989年──1995年四川大学历史系副教授1995年──现在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1996年5月,增列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12月,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93年1月──1993年6月,受美国“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邀请,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学术访问一学期,作甲骨文研究。2004年10月12日——21日,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邀请,到台湾学术访问十天。2001年1月,受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4年6月,受聘为《殷都学刊》编委会委员。2006年8月,受聘为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近五年科研概况一、1997年,承担国家教委人文社科“九五”规划项目《西周金文分代综合研究》课题,2001年结题,成果已出版(专著3)。二、1997年──2000年,参加“夏商周断代工程”《甲骨文天象记录和商代历法》专题的研究。三、1996年——2000年,参加“夏商周断代工程”《西周金文历谱的再研究》专题的研究。四、2004年——2006年,承担教育部2003年度博士点基金研究项目《东周青铜器分期研究》(2006年年底结题)。五、2009年——2010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春秋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主要论著:一、专著1、《殷墟甲骨断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2、《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与李学勤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出版。3、《西周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出版。4、《文子校注》,巴蜀书社,2006年出版。5、《春秋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6、《郭店楚简老子集释》(与吴毅强合作),巴蜀书社,2011年出版。二、工具书1、《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本人参加编写),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年出版。2、《殷周金文集录》(徐中舒主编,本人参加编写),四川辞书出版社1984年出版。3、《甲骨金文字典》(与常正光、方述鑫合作),巴蜀书社,1993年出版。三、论文1、《卜辞中的土、河、岳》,《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辑,1982年。2、《释小甲》,同上。3、《嘉鼎铭文考释》,《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二号《古文字论集》,1983年。4、《也论历组的时代》,《四川大学学报》1983年1期。5、《“非王卜辞”研究》,《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辑,中华书局,1986年。6、《小屯乙十一基址与M238的时代》,《考古与文物》1986年第6期。7、《殷墟甲骨断代与殷墟考古》,《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四十四辑,1989年。8、《宾组卜辞的时代分析》,《徐中舒先生九十寿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0年版。9、《殷墟甲骨分期新论》(与李学勤合作),《中原文物》1990年第3期。10、《殷墟地层与甲骨分期》(与李学勤合作),《文博》1990年第6期。11、《屯南2384胛骨与历组卜辞的时代》,《考古与文物》1992年第2期。12、《组卜辞分类研究及其他》,《古文字研究》第十八辑,中华书局,1992年。13、《金文研究与古代典籍》,《四川大学学报》1993年1期。14、《殷代卜法新探》,《夏商文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15、《从“上甲廿示”卜辞看历组卜辞的时代》,《先秦史与巴蜀文化论集》,历史教学社,1995年。16、《宜侯夨簋与吴文化》,《炎黄文化研究》1995年2期。17、《也谈子犯编钟的“五月初吉丁未”》,《中国文物报》1996年2月。18、《司徒簋考释及相关问题》,《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19、《安阳小屯东南灰坑55H1的绝对年代》,《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版。20、《麦四器与周初的邢国》,《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10月版。21、《保卣新解》,《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4期。22、《周公摄政考》,《文史》第45辑,中华书局,1998年9月。23、《高山仰止》(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历史研究》1998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1999年第1期。)24、《谥法探源》,《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1999年第3期。)25、《关于西周金文月相的一点意见》,《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第2期(夏之卷)。26、《也论新出虎簋盖的年代》,《文物》1999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1999年第5期。)27、《指事说》,《中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8、《殷代日界小议》,《殷都学刊》2000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0年第6期)。29、《董家村裘卫四器年代新探》,《古文字研究》第22辑,中华书局,2000年版。30、《新邑考》,《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1年第1期)。31、《西周铜簋年代研究》,《考古学报》2001年第1期。32、《伯懋父考》,《冯汉骥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33、《历组卜辞“日月有食”“日、月有戠”卜骨的时代位序》,《殷都学刊》2001年第2期。34、《历组卜辞补论》,《古文字研究》第21辑,中华书局,2001年。35、《西周金文所见夷厉二王在位年数及相关问题》,《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36、《读<郭店楚墓竹简>札记》,《古文字研究》第24辑,中华书局,2002年。37、《晋侯苏钟年代浅议》,《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38、《西周青铜器窃曲纹研究》,《考古学报》2002年第4期。39、《班簋补论》,《追寻中华古代文明的踪迹——李学勤先生学术活动五十年纪念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40、《西初的殷代遗民》,《四川大学学报》(哲社)2002年第6期。41、《西周金文中的“贾”》,《考古》2003年第2期。42、《尚书研究的新成果》,《中华文化论壇》2003年第2期。43、《宾组卜辞五次月食的先后次序》,《中原文物》2003年第3期。44、《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札记》,《文史》2003年第4期。45、《读楚简随记》,《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6期。46、《周伐猃狁及相关问题》,《历史研究》2004年第3期。47、《六帝说》,《古文字研究》第25辑,中华书局,2004年。48、《<文子校注>前言》,《蒙文通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线装书局,2005年。49、《逨器的启示》,《黄盛璋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年6月。50、《古文字材料在古书释读中的重要作用》,《四川大学学报》(哲社)2005年5期。51、《版方鼎、荣仲方鼎笔谈》,《文物》2005年10期。52、《三门峡虢季墓新考》,《东方考古》第二辑,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53、《<民之父母>对读<礼记·孔子间居>》,《康乐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54、《虢国东迁考》,《历史研究》2006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07年第1期。55、《读上博简札记二则》,《古文字研究》第26辑,中华书局,2006年11月。56、《东周青铜盆、盏、敦研究》,《考古学报》2008年第2期。57、《<孔子诗论>随记二则》,《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辑,中华书局,2008年。58、《<郭店楚简>札记四则》,《考古与文物》2008年第5期。59、《觉公簋年代管见》,《考古》2008年第10期。60、《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注释札记》,《语文知识》2009年第2期。61、《禅让说源流及学派兴衰——以竹书<唐虞之道>、<子羔>、<容成氏>为中心》,《历史研究》2009年第3期。《光明日报》2009年7月21日转载主要学术观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62、《徐中舒:“古史三重证”的提出者》,《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8月27日。(第9版“学林”)63、《郭店简<老子>与今传本对读随记》(一),《出土文献》第一辑,中西书局2010年。64、《郭店简<老子>与今传本对读随记》(二),《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华书局,2010年。四、其它1、《徐中舒先生传略》,《成都文物》1991年第1期。2、《人师风范德业永存》,《中国研究》1998年第3期。3、《徐中舒先生在古文字学上的贡献》,《中华文化论坛》1998年第3期。4、《国学大师徐中舒先生》,《文史知识》1998年第10期。5、《人师风范德业永存──纪念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炎黄文化研究》1999年第六期。荣誉1、1991年12月,四川省教育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2、《甲骨金文字典》1994年获四川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1997年3月,四川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4、《殷墟甲骨断代》1998年获教育部第二届社科优秀成果考古学三等奖。5、1998年2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 四川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导师介绍:周斌

    周斌,男,1968年9月出生,重庆黔江人,土家族,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邮箱地址:Zhou-bin-0108@sohu.com二、研究信息(一

  • 四川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导师介绍:王小红

    王小红,女,汉族,1973年7月生,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和历史文献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中国历史地理

  • 四川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导师介绍:杨世文

    杨世文,男,重庆潼南人,生于1965年2月。1982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1986入古籍所历史文献学专业,1989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留所从事科研教学工作至今。2003年任研究员,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