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 建校时间:1937年
  • 招生简章:共8份简章
  • 院校类型:综合类
  • 所在地区:北京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货币金融系老师介绍:尹继红

性别女职称副教授职务 电子邮件yinjihong@ruc.e.c

  •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货币金融系老师介绍:季冬生

    性别女职称副教授职务 电子邮件jidongsheng@ruc.e

  •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货币金融系老师介绍:庞红

    性别女职称教授职务 电子邮件panghong@ruc.e.cn

  •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货币金融系老师介绍:涂永红

    性别女职称教授职务 电子邮件tuyh1966@ruc.e

  •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货币金融系老师介绍:刘曼红

    性别女职称教授职务 电子邮件manniemm@ruc.e.cn

  •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货币金融系老师介绍:林清泉

    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 电子邮件linqq@ruc.e.cn

  •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货币金融系老师介绍:何平

    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副院长电子邮件heping@ruc.e.cn

  •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货币金融系老师介绍:张杰

    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副院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电子邮件zhangjieruc@

  •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货币金融系老师介绍:赵锡军

    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副院长电子邮件zhaoxj@ruc.e.cn工作时间1987年接待日►教育背景1985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得理学士学位1987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89年至1990年universityofSherbrooke和McGillUniversity作高级访问学者/访问学者进修1995年至1996年于NijenrodeUniversity作高级访问学者/访问学者进修1999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1987年至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助教1990年至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讲师1995年至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2000年至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金融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2002年至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学术和社会兼职1990年至1994年,北京长城资信评估公司企业部项目经理,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财务总监,深圳天极光电实业公司高级金融顾问1994年至1995年,中国证监会国际部研究员1997年至1998年,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金融顾问1996年至1997年,JPMorgan银行北京代表处ExternalConsultant,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金融顾问1997年至1998年,普华会计公司金融专家,亚洲开发银行金融专家►讲授课程国际金融金融投资学金融英语国际收支研究金融市场运行分析►科研方向国际金融证券投资金融监管公司财务►代表性学术成果著作:2007,《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全球经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在中国的一种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亚洲金融一体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公司财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国际结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主要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证券投资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ThecompetitivenessoftheChineseInsuranceInstry》,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2003,《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证券投资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银证合作:中国金融大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证券投资学》,人大出版社2001,《现代公司财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论证券监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国际金融管理》(主要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十年》(主要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欧元与国际货币竞争》(主要作者),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金融市场学》,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国际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1999,《企业成长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国际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论文:2009,《依靠政策配合拉动农村需求》,《中国金融》第2期XiJunZhaoandXiaoLinSong(2009),ASIAN MONETARYCOOPERATION:THEORYANDPOSSIBILITY,ISTP,No.3.774-7772008,ImpactsofCapitalRegulationonCreditGrowthofCommercialBanks,《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3期2008,《金融衍生工具的税收问题探析》,《税务研究》第3期2008,《人民币国际化坎坷前行》,《资本市场》第5期2008,《赵锡军:金融改革与发展需要整体规划》,《银行家》第6期2008,《寻找中国的“金融优势”》,《中国报道》第7期2008,《赵锡军:商业银行将面临宏观经济变化三方面的挑战》,《银行家》第8期2007,《国际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历史演变及中国的选择》,《中国金融》第1期2007,《亚洲货币合作:理论与可行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1期2007,《必须遏制“偏快”转向“过热”》,《现代商业银行》第1期2007,《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财贸经济》第7期XiJunZhao(2007),CointergationAnalysisofEvaluationSeriesamongDomesticandInetrnationalStockMarkets,PROCEEDINGSOFTHESIX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ANDMANAGEMENTSCIENCES,No.7.2007,《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政策浅析》,《经济日报》第9期2006,《<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信贷运行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第2期2006,《ResearchonAsianstockMarketZnfegration》,《国际管理工程学年会》第5期2006,《MonetaryandFinancialCooporationinAsia:RetrospectandFu》,《国际管理工程学年会》第5期2006,《亚洲统一债券市场的进程、挑战与推进策略研究》,《财贸经济》第5期XiJunZhao(2006),ReportonChina'sforeignexchangereserves,PROCEEDINGSOF2006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NAGEMENTSCIENCEANDENGINEERING,No.10.2005,《QFII:2004年的实践》,《中国外汇管理》第1期2005,《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走势》,《中国金融家》第2期XiJunZhao(2005),EmpiricalResearchonRMBEquilibriumExchangeRate,ISTP,No.4.1468-1474XiJunZhao(2005),ChinasSecuritiesMarket:CurrentSituationandFuture,ISTP,No.4.3-162005,《金融业综合化经营趋势》,《中国外汇》第5期2005,《个人财产对外转移风险的税收防范》,《中国税务》第5期2005,《亚洲统一债券市场的推出背景、效用及策略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第7期2004,《QFII:启动正当时》,《中国外汇管理》第1期2003,《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经济导刊》第8期2003,《综合经营是趋势金控公司唱主角》,《投资中国》第8期2002,《中国保险产业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经济导刊》第10期2002,《适时推出卖空机制》,《中国证券报》第5期2002,《流通之际话欧元》,《科学中国人》第2期2002,《入世后中国银行卡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中国信用卡》第3期2002,《卖空机制应先于股指期货推出》,《证券导刊》第4期2002,《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进程中的风险分析》,《证券导刊》第5期2002,《适时推出卖空机制》,《中国证券报》第5期2002,《资本市场开放的风险分析》,《经济日报》,2002-07-01刊2001,《再融资呼唤进一步规范》,《上海证券报》,2001-08-01刊2001,《跨入WTO后中国证券业的路该怎么走》,《经济日报》,2001-11-24刊2001,《融资要有全球视野》,《国际融资》第1期2001,《规范和发展我国B股市场的理论思考》,《金融科学》第3期2001,《B股沉浮》,《国际融资》第4期2001,《美国银行业:一个世纪的变迁》,《经济导刊》第5期2001,《资本市场带来的银行创新》,《决策咨询》第8期2001,《巴赛尔协议及其发展》,《经济导刊》第9期2000,《证券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效率》,《经济导刊》第4期2000,《B股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出路》,《国际金融研究》第8期2000,《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十年》,《金融研究》第3期2000,《外汇储备增幅有可能放缓》,《中国证券报》,2000-02-26刊2000,《股票期权的几种实现方式》,《人民日报》,2000-02-01刊2000,《谁能挡住日元走强》,《北京晨报》,2000-01-27刊2000,《美元升、日元跌、欧元降中趋稳》,《北京晨报》,2000-02-17刊2000,《证券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效率》,《经济导刊》第4期2000,《国际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光明日报》,2000-04-20刊1999,《一埸世纪未的金融战》,《中国经贸展望》,香港亚太经贸出版社1999,《建立证券市场动态信息披露机制》,《了望》第11期1999,《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问题》,《改革内参》第6期1998,《我国股市的风险结构分析》,《宏观经济管理》第1期1998,《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国际金融研究》第1期1997,《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因素》,《97中国证券市场展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奖励《论证券监管》,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货币金融系老师介绍:庄毓敏

    性别女职称教授职务 电子邮件zyumin@ruc.e.c